APP下载

对舞蹈科学训练方法的认知研究

2021-03-02张曦

参花(上) 2021年2期
关键词:意义

摘要:舞蹈训练方法是舞蹈效果呈现的基础,舞蹈训练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具备科学的认知,形成一套体系,既保障舞蹈训练的顺利进行,也能保证舞蹈作品内容得到更好的诠释。本文重点阐述舞蹈科学训练方法的认知研究。

關键词:舞蹈训练 科学训练法 意义

一、舞蹈训练的意义及方法

(一)传递情感,诠释美感

舞蹈是艺术的呈现方式,是人们情感思想的交流工具,更是一种情绪的表达。在舞蹈呈现过程中,人们都会追求一种美感和体验,舞蹈训练的意义便在于使舞者整个身体形态更优美,更有观感价值。

(二)合理安排训练量,减少受伤概率

受伤是舞者常遇到的现象和问题,在舞蹈训练进行中,既要保证效率,也要将每一个动作都完成得尽善尽美,这时就需要应用到科学的训练方法,这样至少能够减少受伤的概率。要合理地安排训练量,也要有目标地制订训练流程,不能光是纸上谈兵,而是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深化认知。

(三)奠定训练基本功的前提

舞蹈本身是一门综合律动感较强的艺术,舞蹈的基本功是练好舞蹈的前提和基础。合适的舞蹈训练方法能够使舞者准确地把握好每一个动作,增强舞蹈的表现力、层次以及张力,是训练基本功最快、最实用的一大途径。一些舞蹈在呈现时,光看整体框架看不出来什么问题,但通过舞蹈训练方法的检验,就会发现一些细节上的漏洞和问题。科学的舞蹈训练方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舞者舞蹈修养和水准的提高起到重要的意义。

二、舞蹈科学训练的开展方向

每一个舞者在不同年龄段,身体素质情况都不尽相同,成长发育特点各异,训练方法也应有所区分。尤其是人在成年以后,骨骼的可塑性较差,灵活度远远不够,每一步训练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在训练过程中不能过于追求结果,急于求成,一不注意会造成筋骨的损伤,忍受长时间的痛苦。但同时成年人的身体发育度也基本完成,在思维能力、动作领悟上相对准确,更能掌握正确的方法来提高训练的质量。

(一)力量训练

首先,跳舞不是靠蛮力,掌握不好力度,会使整个舞蹈看起来非常僵硬,没有任何美感,因此,做好力量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其次,力量训练分为控制力、速度力量和耐力。舞蹈控制力常规的训练方法可以是俯卧撑、仰卧起坐、负重深蹲、手臂、大腿、腰部力量收缩等,制订每日的运动训练计划,形成规律性的良性循环。

(二)控制力训练

控制力是肌肉收缩控制身体的能力,舞蹈中的很多舞姿控制、动作定格,都要应用到控制力。控制力的训练方法为在平时尽可能地多听音乐,多做舞蹈动作的练习,让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更强。

(三)速度力量训练

速度力量主要训练的是身体克服阻力的能力,是力量与速度相结合产生的效果。在跳舞过程中,通过力量和速度的控制,让表演变得有激情、有亮点。

(四)耐力、柔韧性、平衡性训练

训练耐力最好的方式可以通过有氧运动实现,例如跑步、高抬腿、小碎步跑。柔韧性训练,例如压腿、单杠悬垂等。平衡性协调训练,例如单脚站立、前后滚翻等。

三、舞蹈科学训练方法中的矛盾

舞蹈训练的科学方法指的是通过指导性编导,通过展演、比赛等形式归纳总结出科学的训练方法。消耗更小的能量,积累更多的舞蹈技巧。科学的训练方法为舞者认知自己的能力和水准提供了依据,为舞者提供了身体开发的契机。

舞蹈科学训练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矛盾,舞蹈本身是学无止境的工程,承载着个人、社会甚至是民族的使命和价值。有了科学系统的舞蹈训练方法,才有丰富的舞蹈作品呈现出来。在舞蹈训练中,包含舞者的经验,但也存在着一些矛盾。

(一)整体和局部之间的矛盾

舞蹈训练为舞蹈技能的判断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认知过程,整体提高和局部提高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

(二)普遍性规律与不实用性之间的矛盾

在舞蹈训练中,舞者都希望得到规律性的指导和训练,但每天都在产生着新的认知,普遍式的规律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具体问题还要做具体分析。

四、舞蹈科学训练方法探析

(一)强化舞蹈训练技巧,提高舞者柔韧度

可以采用压腿、踢腿、劈叉、蛙式蹲跳的形式进行训练,让腿部的灵活度更强。增强人体旋转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在训练方法的原则上,既能够考虑训练价值,还要考虑表演价值。在表演中,通过身体的柔韧度烘托表演氛围,将情绪带到高潮,引发同观众之间的共鸣。在训练中,不能一开始就把难度目标定得过大,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逐级提升目标。每天定量做踢腿训练,培养舞者腰、背以及小腹的韧性。

(二)做好腰部的软度训练

舞蹈之中很重要的一个精髓在于腰部的科学训练。需要坚持训练的有胸腰、后腰、斜腰,拧腰,要制订周期性的训练课程,有计划地安排训练内容。尤其是腰部训练要有长劲,不能中断和放弃。唯有长期坚持,才能增强腰部的柔软度和韧劲。腰是上下体结合的关键部位,也是协调舞蹈动作的关键部位,不仅体现在翻滚动作上,在一般表演上也有所应用。腰部柔韧度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舞蹈表现的效果。

(三)强化舞蹈的组合训练

舞蹈的组合训练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动作和技巧的组合,例如大跳连倒踢、串翻身连卧鱼,一方面检验训练者对技巧动作的娴熟掌握和对技术的运用。另一方面,是基本动作的组合,就像藏族舞中的踏步组合、颤膝组合等舞蹈动作的基础训练内容。第二,是表演性的舞蹈组合,可以是舞蹈成品,也可以是原创编舞,动作多、密度大,通过训练能提高人的脑部思维运作能力,使四肢更加协调,情感表现力更丰富。表演性舞蹈的组合训练非常有利于智力开发以及情感的表现,基本功练得足够好,不一定舞蹈就能跳好,只有组合式的训练,才能使舞蹈动作更好地衔接,使很难的动作看起来顺畅、优美且完整。

(四)训练把杆的基本技能

舞蹈的基本功训练是从扶把杆练习开始的,逐步过渡到把下。不仅有一个系统化的训练顺序,还要讲求训练的科学性。初学舞蹈者控制能力较弱,在支撑能力和稳定性上都相对较差,扶着把杆练习的力量相对不足,训练把杆能够把力量准确地传送到训练部位,是提高训练质量的重要保证。另外,长时间的扶把,对舞者的压、拉、推、按都能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提高舞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利用把杆,但不是依赖把杆,要将把杆当成力量的源泉,借助把杆的支撑,保证每一个训练动作都保质保量,尽善尽美。舞蹈初学者接受的基本功训练少,缺乏正确的认知,部分舞蹈初学者产生一种厌学情绪,对把杆训练失去信心,把杆基本训练总想放弃,其结果使舞姿缺乏“力量”而失去规范和魅力。

总之,训练扶把是为了培养舞者的柔韧性、增加力量,提升表现能力。通过扶把训练为舞蹈训练奠定坚实的基础,可以使舞蹈动作更加顺畅、优美。

(五)注重舞蹈训练方式与目标之间的关联性

要增强舞蹈训练方法与训练目标的强关联性,让舞蹈训练更有针对性,提升舞者的舞蹈综合素养。针对不同舞者的舞蹈功底,要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在舞蹈训练中除了强化动作要领,也要深入钻研舞蹈理论知识,让舞者更好地领悟舞蹈的精髓。

一段优美有观感的舞蹈,离不开音乐的衬托,伴奏的音乐效果也是舞蹈训练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舞蹈演绎过程中,要把握音乐的节奏和速度,对舞蹈的训练项目和内容要准确地了解,要严格筛选音乐,做到与训练项目的风格高度统一。例如,流暢欢快的乐曲要随机配上优美、轻柔、舒展的动作;节奏灵巧有跳音,要选择轻盈的动作;用结实、有力、带推动力的乐曲来伴奏舞者稳健的旋转动作;用力度大的乐曲配合舞者弹跳腾空的动作。

在训练过程中,会有一些难度系数较大的动作,舞者基本都会产生畏难心理,这时可以根据舞者的喜好,选择适合激发训练斗志的歌曲来提振舞者的信心,抚慰心灵,达到稳定情绪的效果。根据不同的舞蹈训练动作及时切换音乐,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让舞者以浓厚的兴趣投入到舞蹈学习中,真正达到训练的目的和效果。

(六)因人施策的舞蹈训练方式

由于生理方面的因素,男生的弹跳能力与爆发力明显好于女生,而女生的身体柔韧度又好于男生。即使是成年人,也遵循着这样的规律。不论男女,即使同性别之间也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差异,每个舞者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适合的训练方式,不能千篇一律地统一化训练,应该做到因人施策。同时,在舞蹈训练中,不能刻意规避短板,比如女生的柔韧度较好,格外偏爱柔软度方面的舞蹈而忽略力度和强度的训练。为了特意训练自己的优势,在短板上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会让舞蹈姿态缺乏力量上的美感。其实这种不平衡的现象,都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来弥补。任何舞蹈形式都有训练技巧的共性,比如通过提高踢腿的速度来增强爆发力,同时立腰、提胯、控制、弹跳等项目的训练,提高胯骨以下部位的灵敏程度,强化“抡臂”“翻身”“扑步”“软踹燕”等项目训练,促进训练者做到刚、柔、收、放和谐统一。对某一方面的弱项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花式技巧动作,提高柔软开合度以及美感,让训练者的各个部位都得到训练,做到动作收放自如。

五、结语

舞蹈训练是一项细致入微的工程。在舞蹈训练中,要严格遵循高标准、严要求的规则,同时还要因材施教,开展科学的训练。根据舞者的实际情况,要制订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和措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地提高舞蹈训练质量。

参考文献:

[1]肖茜.舞蹈的美育功能——对幼儿舞蹈教育的几点认识[J].学苑教育,2014(18):80.

(作者简介:张曦,女,硕士研究生,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及教学)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意义
有意义和无意义
k,b几何意义的应用
“无意义”修行
吸引的意义
不要无意义地羞辱他人
EGFR、Ku70、NF-κB 及 Bcl-2在 Graves 病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