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阜左手”之剧变

2021-03-02张熙胤

参花(上) 2021年2期
关键词:花鸟画

摘要:扬州八怪中,有唯一的一位北方名家,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经历了民入官,后又入民,中年步入仕途却被诬陷丢掉前程,这偶然的事故,使他受伤废右,同时也成就了独树一帜的左手绘画风格特点——妙趣巧拙之意。他就是“南阜左手”高凤翰,艺术名士、才高八斗的一代大家。高凤翰的作品可以视为两个阶段,是以55岁(1737)废右为区分。早期右手所画的是以山水和花鸟为主,风格偏向巧细一方,细致灵动,秀丽淡雅;55岁后,画风剧变,改用左臂挥笔洒墨,飒野又天趣。本文从关键时间点前后各选一幅作品进行比较赏析,通过作品最直接的表现,引出高凤翰的不羁、不馁,同时总结其绘画成就和艺术造诣。

关键词:高凤翰 左手画 花鸟画

一、高凤翰生平简介

高凤翰(1683—1749),山东省胶州市三里河村人。清朝著名书画家、篆刻家、收藏家,甚嗜砚,其作不拘于传统的限制,生动而富有妙趣。汉族,字西园,号园客,又号山东书生、苦书生,别号老呆、髯高等40多个,晚年因病风痹,用左手作书画,又号尚左生、废道人、丁巳残人等。

高凤翰工于花鸟山水,宋风壮气和元风清雅都在画作中有所展露,艺术造诣深厚妙趣。高凤翰自成风格,被人归于“扬州八怪”,也有人将其划至“画中十哲”里。其传世画作有《玉照清辉图》等,并著《南阜山人诗集》《砚史》等书。

1712年,高凤翰科考中秀才,1713年继续乡试,两次赶省,皆以失败告终。至1728年,方以诸生荐得官,考列一等,赴任安徽歙县。为官不长,官场上不可避免的是派别斗争,作为卢见曾的座上宾,在其下台时受到牵连,高凤翰被关押,历经苦难沉冤得雪,但他也失去了贡献自己才华的志向。

辞官回民,他隐居扬州,寄旅庙宇之内,以鬻字卖画为生。但天不如愿,54岁时,右臂抽痛始感疾病,在其“古青石砚砚铭”中有“丙辰十一月二十二日臂痛力疾书”的记载。后作《睡莲图》:“此丁巳年五月二十五日末,感痿病右手前一刻作也。右手书画如此绝迹。壬戌冬至,检旧纸有感,記之。归云老农南阜左手。付鳞孙留之。”①右臂急现风痹痛,至此废右。然高凤翰并未消沉气馁,而是越挫越勇,将自己与元代郑元祐相左,遂自号“南阜左手”。

59岁(1741),高凤翰返归故里山东胶州,8年后(1749)病逝,享年67岁。

二、高凤翰剧变前后的绘画风格

高凤翰55岁废右后,绘画风格剧变。记于《四库全书·存目提要》②:“凤翰工于诗画,笔墨洒脱,不主故常。风痹后,右臂已废,乃以左臂挥洒,益疏野有天趣。间作诗歌,不甚研练,往往颓唐自放,亦不甚局于绳尺。然天分绝高,兴之所至,亦时有清词丽句。”高凤翰非自然“左撇子”,可以从作品中看出,废右之前,其用笔线条是流畅细致、有质感的,尚左后,条件不允许继续做工笔画,即挥动笔墨,直书心胸意气,风格剧变。用笔松动,雄劲刚润,净沉色透,变成豪迈大气的写意。其书法作品也同样可以看出,废右前,他同大家一样是呈左低右高之斜势;尚左后,变为向右下走势。同样篆刻也用左手,呈现了朴拙妙趣的风格,为世人所推重。

据悉,高凤翰32岁(1714)时,即有左手画名《花卉斗方》(现存四川美术学院陈列馆)。这幅作品的存在可以证明的是,高凤翰早已尝试用左手作画,并有一定的画工,大抵是有创新的想法。除此之外,也有学他人新奇技法之意,如高其佩的手指画,风格妙趣。种种迹象表明高凤翰是一直追求突破自己的大画家。也正因如此,哪怕废右,尚左也能达到“书画益奇”的境界。

三、《玉照清辉图》与《高凤翰册页》

高凤翰的《玉照清辉图》创作于雍正十二年(1734)。时值52岁,离废右仅有三年时间。这幅作品的特点明确:构图上繁紧复杂且有规律,用笔设色典雅洁净,所绘物象生性灵动。作品是以牡丹为主花卉,以山石做底,大片叶面衬托。牡丹品相不一,颜色实虚有序,色泽沉着;以传统的双钩敷染法作花,精妙的技法将牡丹的气息表现得栩栩如生;以墨绿浓淡作花叶,将花叶的阴阳向背、曲直变化通过墨笔和对自然的观察融合一体;花叶由突石衬托,配以不规则的山石和青草,石头以侧锋刚劲有力地刻出瘦硬挺立的笔墨线条,皴笔不重却笔笔在点;而对近景部分的细草刻画得非常精细灵动,浓密疏怡,排列成行,画作之中的景物完美地搭配在一起,将整幅画作的情趣凸显,堪称精品。不论是牡丹还是山石、叶筋,都用了独到高超的技法,可以看出右手对笔力的灵活控制熟练度极高。不得不说高凤翰对牡丹花的喜爱,或许是与家乡有关,他画作中的牡丹气势磅礴,有着明显的北方魄力,艳丽典雅却绝无俗气之意。他的诗中也曾记有“牡丹画多伤右手”,在情趣中又是那么遗憾。

《高凤翰册页》是高凤翰年64岁(1746)尚左之中的佳品。册页有十二,十页是以花卉入画,余为题跋。册页是予其侄子长元而作。花卉有最爱牡丹、气节竹菊,配以芭蕉、苍树和硬石,笔墨精简概练,用色朴实净雅,构图相得益彰,书画融合一体,用笔苍劲雄厚,画质生性灵动,有言“气韵弥漫”。观册页所画,尚左后所作山石与花卉行笔上略有迟缓放慢之势,然线质更为刚劲朴着,色墨的运用上也根据用笔线条发生了风格上的剧变,展露出与众不同的气韵。而观题跋落款也可以看出尚左书法的不同,灵活度不如右手行书,提按不显,提笔较为别手,细笔的表现较之右手也略少感觉。但高凤翰在尚左后遇到的问题中不停地锻炼自己,从各方面中突破出属于自己的左手书画风格。

在两幅作品的比较中即可看出,尚左后,高凤翰的握笔问题是一定发生变化的,用手的突然转变,是一个需要适应和改变习性的过程。然稳着的执笔,是笔墨技法的前提,更是灵活用笔作画的基础,这是一种境界。高凤翰从书法入手,练习用笔用线,以左手书写,始必笔力笨拙,气息不通,手无力,线无质,笔带颤,气不顺。在经过一个艰难时期的转变后,高凤翰能较正确地刻写所作之物的外形,线质也开始流畅,行气开始生动了。

与此同时,他也联想到手中的毛笔对自己的影响。以僵直不灵活的左手执笔,再配以同样较硬的狼毫笔,写出的线条之硬哪怕是毛笔的弹力都柔化不了。由此,高凤翰开始更换成轻柔的羊毫笔,利其软化手僵,当然,也有很大的成效,废右后的高凤翰为使自己重回画坛,也是煞费苦心。

绘画工具问题虽得以解决,但左手绘画本身就对其有很大的难度。高凤翰为了适应左手绘画,改变了许多之前的习惯。在构图上,也与以往大不相同。废右以后的作品里细细观察可以看到,枯木、树梢的造型整体都有了新规律,有自左向右的生长,也有聚生左侧伸展。观其现世作品,高凤翰以古木黑鸦为内容的画作中,大有此规律,形成了左实右虚的独特风格,这也是他于世画作评析的一条不可少的依据。

同样改变的习惯还有高凤翰自研使用的一种书画姿势。在绘画过程中为顺势应行笔方向,给左手、左臂一个伸展空间,他在绘画时会有一个新的姿势,在《左笔画卷》中写道:“南向侧身东走笔”,顾名思义,站南以面东北,则留东侧空间给左手行笔。以这个适合自己的姿势,使他的左手画更流畅了些许,他为自己篆刻一方印,书以“一臂思扛鼎”。

当然,在动笔作画时,更多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古人书以左向右之势,以左手作画必然会挡住左手做好的画面,画画停停不断给自己加笔加墨,画面效果也会多有影响。且以左手作画所需要的腕力要比正常右撇子所用的腕力更大,不加以锻炼,用的力不在点上只能是费力。这种行笔方式使高凤翰更习惯于由左向右行笔,能提高运笔空间的同时,也使画面视野更加宽阔,对画面的掌握也會更好。这种行笔习惯会出现一个特定的现象,即右下方墨浓而左上方墨淡的画面效果,这是左手画家都会有的一个特点。

中国画除没骨法外,均以墨线为主。尚左的高凤翰想写出长线条是有一定困难的,一定要写也会出现颤笔等问题。为此,他以抖克抖,使用了一种更为抖动的线条,在上下颤动时,巧妙地避开了自己行笔上的不足。当然,这种线条与其废右前纤细的笔力线条是大不相同的。恰是这颤抖、看似没劲却笃定的线质,使他尚左后的画作有了一种巧涩、简拙、质朴的独特美感。随着左手的熟练,后期的左手书画还形成更为强烈的弯折曲线用笔,极具活性和动感的用笔风格。

对比两幅画也可以看出,废右前的高凤翰偏工花卉,写实性较强,这是尚左以后做不到的。这时他作的花叶色块多为不规则块面,偏向非写实,却也有“似”与“不似”的另一番意境。与时俱进的高凤翰后来的作品中又有了“线面一笔”的笔法,堪称古今独步。右手行笔沿顺时针呈下半段弯线巧成“面”的画法,高凤翰独具慧眼,以左手用笔弯线走逆时针,却使用了这种“线面一笔”的画法,多用在花瓣的用笔上,甚至用来表现立体明暗一笔勾的独特技法。

对于一名画家,最重要的是解决自己绘画审美价值的问题,“审美取向”的重新形成是画家成功的关键,自我独特风格的形成尤为重要。高凤翰以其一生的绘画经验和鉴赏能力,走出了自己刻意又自然、反其道而行的生、拗、涩、拙的画风,成就了个性的笔意、变形的造型、夸张的用笔、独到的大写意风格,开创出“奇拙逸宕”的道路。

高凤翰废右后可谓“得失参半”。他的经历迫使自己左笔书画发展进入一个崭新层次的艺术境界。郑燮于乾隆六年写于《咏高凤翰》③:“病废后,用左臂,书画更奇”,可见高凤翰以他的自强不息扭转乾坤,成就了为世人所喜的左手书画。“南阜左手”,名垂当时,并在中国画史上留下一笔重彩。高凤翰的一生经历是由蚕成蛹、由蛹化蝶的蜕变,也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以自己强大的意志和坚定的向往艺术之心,从低谷达到了新的高度。

注释:

①李金新、郭玉安:《高凤翰年谱》,《扬州八怪年谱(上)》,江苏省美术出版社,1990年版,第324页。

②季羡林总编纂及委员会:《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③周积寅:《郑板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 年版,第67页。

(作者简介:张熙胤,女,硕士研究生在读,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9级,研究方向:国画)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花鸟画
黄佳欢花鸟画作品
浅析唐代壁画中的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吴国良花鸟画选
工笔花鸟画
寧靜以致遠——简评张峻民的花鸟画
院体花鸟画是怎样来的?
老年大学写意花鸟画教学浅见
卓尔不群——顾光明花鸟画欣赏
没骨花鸟画风格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