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固山下

2021-03-01张秀云

散文 2021年1期
关键词:辛弃疾小妹刘备

张秀云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两阕词培养了我对北固山的感情,一直以来,我对这座山无限向往。横枕长江的北固山,让辛弃疾怅恨交加留下千古名篇的北固山,会是怎般雄伟的模样,是如何的嵯峨险峻高耸入云?我期待有那么一天,我能亲临镇江,登上北固山峰顶,踩着词人的足迹,一览历史苍茫,江涛滚滚。

初秋的阳光下,镇江的高楼、街道和草木都笼罩在一片刺眼的白光里,我们在一辆大巴车上,听当地的作协主席介绍北固山。那个文质彬彬的中年男人,朗诵起辛弃疾的这两阕词来,慷慨激昂神采飞扬,仿佛也如词人一般,正于高山之巅俯瞰神州,正在试图“看试手,补天裂”。下车了,走一小段路,拐个弯,前面是一片浩渺江水,这,就是长江了。北固山呢?他指着一座低矮的小山丘:“喏,这就是!”我一下子愣住了。我心目中雄伟似辛弃疾的北固山,竟是如此一个小丘?真的很矮小很不起眼,高不过五十多米,据说长也只是二百米左右,与黄山、华山、武当山那些我攀登过的名山相比,它真不过只是一个小丘啊!站在山下,下巴略举,山顶就尽收眼底,山顶葱绿的树木就尽收眼底。好在,早已经过了以貌度人的年龄,转瞬我就接受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北固山堆砌的是历史,厚重的是历史,并非寻常的山石;曾经让辛弃疾感慨万端的,也非山石,而是无处寻觅的孙仲谋,是消失在斜阳草树里的刘寄奴,是一段段历史的风烟历史的故事。

当年,孙权就是站在这个小山丘上,看他的将领训练他的东吴水师。他一步步徘徊在山头,与谋士们谈兵论道,思考兴国大计,山上的石头听过他拍案而起的愤怒,听过他失利后沉重的叹息,见证过他与刘备商讨的破曹大计,孙刘联合。赤壁好一场大战啊,烧得曹军喊爹哭娘,江中浮尸无数。十九岁就执掌军政大权的孙权,这个统率千军雄踞江东英姿勃发的青年,就是辛弃疾眼中的榜样,就连向来目中无人的曹操都仰天叹息——生子当如孙仲谋!而刘裕,那个小名寄奴的在北固山下土生土长的贫困青年,当年也率领万千军马,平内乱,取蛮夷,收复中原,成就帝业……年少万兜鍪,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他们都建立了多么大的功业,这样的人生,才称得上快意,算得上圆满。

词人站在北固山上北固楼头,举目眺望,辽阔的江水正滔滔东流,时光之水正滔滔东流,英雄总被雨打风吹去,早已经无处寻觅,可是,他们建立的丰功伟业却长存史册,长存人们心中。而我呢?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何时才能“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呢?

一阕《南乡子》吟罢,辛弃疾发出痛苦的、沉重的叹息。

一阕《永遇乐》吟罢,辛弃疾发出痛苦的、沉重的叹息。

已经六十五岁的辛弃疾,立在北固山头,怀古思今,胸中无限忧愤怅惘,此时,离他孤军深入敌营捉拿叛贼,已经四十三年,这个当年被宋室皇帝赞美不迭的“少年英雄”,已被冷落了四十三年,不能秣马厉兵上前线,一块好钢埋没于尘土中,眼看着再没有翻身之机。江山如此多娇,可惜功业未成,廉颇将老,英雄已是暮年了。

可是,男儿到死心如铁,四十三年里被频繁调任频繁弹劾甚至不得不几度退隐乡间的他,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直到死,他收复中原的志向,都还是尖锐和雪亮的。三年后,金兵加紧进攻,危急之中,宋宁宗赵扩想到了骁勇善战的辛弃疾,欲起用他率兵杀敌,但此时,他已经卧在榻上,病入膏肓了,诏书宣读的任命,不知他听懂了没,只是弥留之际,他仍口中念念有词:“杀贼……杀贼……”消息传到朝廷,赵扩泫然泪下。

一切都晚了。

北固山头,辛弃疾感慨着古人,北固山下,我感慨着辛弃疾。历史在一代一代人的感慨中层层堆积,伟岸了北固山。梁武帝萧衍昔年登临时,写下了“天下第一江山”六个字,似乎早就预见到了这座山的厚重,这个称谓,北固山担得起。这个秋阳热烈的正午,长江边上,我在北固山脚下徘徊着,踟蹰着,五十多米的山头,终究没有去攀登,它,太雄伟,也太沉重了……

站在江边往上看,北固山山顶上,郁郁葱葱的绿树丛中,一座灰色的建筑物半隐半现,这就是有名的甘露寺了。

熟悉三国的人,对这座寺院都不陌生,它是刘备与孙权之妹相亲的地方。孙刘两家联合抗曹,在赤壁大败曹操后,孙权欲讨还被刘备借去的荆州,大都督周瑜献了一个美人计,要以孙家小妹尚香为诱饵,骗刘备前来相亲,然后将他扣押用来交换荆州。孰料诸葛亮料事如神,将计就计,不仅荆州未还,还赚得美人归。京剧《龙凤呈祥》唱的就是这个故事。作为戏迷,这出戏我看了不知多少遍。最喜欢马连良唱的乔国老,惯扮老生的马连良,唱腔宽广沉厚,饱满沧桑,嗓音似有强大的磁场,吸引得戏迷们神魂出窍,意醉心迷。与孙权的对话《劝千岁》那一段,就是他唱出名的。“劝千岁杀字休出口,老臣与主说从头,刘备本是靖王的后,汉帝玄孙一脉留……”把刘备的家世及实力娓娓唱来,二弟的“青龙偃月鬼神愁”,三弟的“丈八蛇矛惯取咽喉”,唱得威风凛凛气势十足,腔与词俱美,俱气势磅礴,真是凭空长了刘备的气势。这一段,常在各种晚会上被专业非专业的老生们演唱。

《龙凤呈祥》剧中有一个细节很可爱,乔国老为了助刘备相亲成功,夜晚派管家去驿馆给刘备送染发剂,叫他把胡子染黑。要知道,刘备此时已是四十八岁,孙家小妹年龄虽没有详细记载,但吴国太生的五个孩子中,孙权排行老二,年方二十七岁,小妹是老五,如此推算,她最多二十岁左右吧。相亲成功,小妹之母吴国太会护佑刘备周全;如果失败,他可能就要送命给甘露寺廊下埋伏的刀斧手。把花白的胡须染黑的刘备,相亲那天甘露寺前遇见乔国老,刘备托起胡子,与他相视会心一笑,真是个活泼生動耐人寻味的情节。不知为何,后来再演的《龙凤呈祥》里,这个细节被删去了,老刘备上来就是黑胡子,这就少了些许趣味。

新婚燕尔的刘备,“年老得配女娇娃”,与孙小妹卿卿我我,在铁瓮城里乐不思蜀,北固山头,到处都是他俩幸福的脚印吧。儿女情长,英雄气就短了,山下那滔滔东去的长江水,已经唤不起他曾经的斗志。赵云无奈,只得拆开诸葛亮的锦囊,用曹操要攻打荆州的谎言骗他离开。当时,诸葛亮和张飞接应的小船,应该就泊在不远处,荒凉野渡,芦苇蒲草丛生,刘备偕新娘分开苇丛,踏上小舟,船夫荡开橹桨,船尖犁破江面,箭一般离开东吴的领地,这时候,诸葛带领的那些兵士们,吆喝着“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着实把周瑜气得不轻。

如果按照童话的思路,离别了东吴的夫妻二人,从此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可三足鼎立群雄争霸中,爱情不过是马蹄上扬起的灰尘,不过是沙场点兵时开在将士脚下的一朵单薄的小花,哪里有什么天长地久呢?此后不久,孙权趁刘备出征之际,以吴国太病重为由,把小妹从荆州骗回东吴,从此夫妻天各一方,再也没有相见。孙小妹经常站在北固楼头眺望吧,刘备他什么时候才能出现?什么时候才能遣船来接呢?想佳人,妆楼颐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可是在戎马倥偬的男人那里,儿女私情如何能胜江山之重?终是鱼雁一去无消息。有消息还不如无消息。那一天,没等到刘备舟船的小妹,等来了他白帝城病死的噩耗,悲痛欲绝的小妹未辨信息真假,山顶遥祭之后,将身一纵,投向江中。

孙家小妹殉情之事,书上无载,一直众说纷纭,但这个小插曲在群雄逐鹿的三国故事中,在明晃晃的兵戈杀伐中,又是一处多么温软的存在。

一千多年一晃而过,小妹投江激起来的水花,早已经平静下来,只有山上的祭江亭还在,山下的蟹黄汤包还在。据说,人们怀念投水殉夫妙龄早逝的小妹,怕江里的鱼虾伤了她的玉体,就用面粉包了蟹黄和猪肉投进江中。这也是镇江特色美食蟹黄汤包的由来。

京口瓜洲一水间,即使站在北固山下,也可以有这样的视角。京口就是脚下的镇江,瓜洲是对岸的扬州。两座城市,隔着这一条江水,遥遥眺望。扬州林立的高楼历历在目,一个巨大的电厂的烟囱赫然挺立着。同行的镇江市作协主席指着斜对岸的江岸说,那儿,就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地方。

从清末到今天,交通不断发展,当年需要一个月才能走完的行程,而今几个钟头就可完成,一切都不再是从前慢吞吞的样子了。被时代抛弃的河运,再难重现当初的辉煌,更大程度上,只是一段历史的见证。

斜对岸的瓜洲古渡口,也早已没有漕运的船只停泊,被改造成一个景区,只有寻找历史的有心人,才能从寂寞的江面上看到舳舻千里的昔日辉煌。而岸这边,京口的古渡口也早因水位变迁而废弃。它被挖出来,封在厚厚的玻璃下面展示着,供过往游人凭吊和感慨。元朝诗人行端攀上当年的北固山时,曾留下诗句:“三面鲸濤碧连天,金汤形势尚依然。”那时候,北固山三面江水环绕,而今天,东西两侧水面早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翠绿的树,是行道的地砖,是脚步轻快的二十一世纪的行人。

海上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江水一样滚滚而逝的时间,让当年坚固如铁的北固山,与其上以为能千年不倒的铁瓮城,和当年的江山一样,成为考古队伍刀铲下的遗迹。北固山还是那座山,山头的北固楼,已经重建了多回。不绝的游人吟咏着辛弃疾的怀古词,登临斯楼,看满眼风光,看滚滚长江,斯人斯景斯怀,在时间的流逝里,被悄悄地埋进过往,成为新的历史。

责任编辑:田静

猜你喜欢

辛弃疾小妹刘备
辛弃疾的抗金岁月
相面
辛弃疾作词限酒
徐庶以马试刘备
刘备的江山不是哭出来的
文武双全的辛弃疾
辛弃疾:做不成英雄,只好当词人
东游Q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