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视角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现状与分析

2021-03-01马淑兰潘銮凤王松梅谢佐俊李冬菊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1年12期
关键词:基础医学实验课医学

马淑兰,潘銮凤,王松梅,谢佐俊,徐 晖,李冬菊

(复旦大学国家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上海 200032)

0 引言

我国临床医学专业的学习大都经过通识教育、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三个阶段。在基础医学的实验教学方面,除了解剖学与形态学的实践外,还包含了以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3 门学科为基础的功(机)能学科的动物实验,以及以细胞与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为基础的生物学实验[1-2]。这些实验在基础医学教学阶段占据较重的分量,对医学生能力的培养起重要作用。但随着医学知识的爆炸性增长,医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同时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疾病谱也发生根本的变化,对人体本身的认识亦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而建基于几十年前的基础医学实验课程设置却变化不大[3-4]。此外,进入新世纪以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提升亟需高等教育切实履行为国育才的使命,服务于“健康中国”等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5]。面对这些新的挑战与任务,医学高等教育也需要从教学理念、主体地位和教学方法等进行转变,从以教为主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成效的卓越人才的全面培养[6-7]。因此,聚焦于学生的视角,对现行实验课程的教学进行全面调研,通过调查学生医学实验课程的学习体验和收获,倾听学生对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反馈声音,从而有的放矢地设计实验课程、调整教学内容和改革教学方法,改变当今教学改革中学生视角缺席的现状,满足学生学习和成长需求,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医学发展,符合和服务未来健康需求的医学人才。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复旦大学临床医学8 年制在校教育按学习内容不同,可以划分为4 个阶段:第1 阶段为通识教育(第1~4 学期),第2 阶段为基础医学教育(第5~7 学期),第3 阶段为临床医学教育(第8~10 学期),第4阶段为临床和科研实践(第11~16 学期)[8],本次调查对象为2013 级(七年级)和2016 级(三年级)临床医学8 年制的在校学生,调查时间为2019 年5~10月;调查对象:①2016 级正处在基础医学教育阶段的学习;②2013 级已完成第1~3 阶段的学习,并进行了一定临床和科研实践。

1.2 调查方法和内容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学生基本信息,以及学生对实验课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目标以及考核方式等问题的反馈。

1.3 统计分析

资料采用Epidata3.0 双人录入方式,运用IBM SPSS 24.0 建立数据库,采用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选取0.05 为显著性水平。

2 结果

调查共发放纸质问卷136 份,收回问卷136 份,回收率100%。问卷主体问题共计8 个,问题回答缺失2个以上者,视为无效问卷,予以剔除,本次回收有效样本数为134,问卷有效率98.83%。本次调查有效受访者134 人,其中2016 级59 人(男22 女37);2013 级75人(男30 女45)。

2.1 实验课教学内容反馈

为了了解学生对实验教学内容的看法,特设计了两个问题:①实验课程在哪个方面对您的帮助最大?②对于实验课内容设计的目标,您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通过问题①评估实验教学内容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影响,通过问题②了解学生期望的实验教学内容及收获。

两组学生均认为当前实验课对理论知识理解方面帮助最大。此外,对敬业精神以及医学人文两个选项,勾选学生人数为零,也提示学生普遍认为实验课对培养敬业精神和人文素养帮助不大(见表1)。

表1 实验课程对医学生专业素养的影响

2013 级与2016 级两组学生之间在实验课内容上的兴趣点存在显著差异,2013 级学生更偏爱前沿技术和研究思路,以及掌握常用的实验方法。而2016 级学生则更注重理论知识理解(见表2)。

表2 学生期待的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情况

2.2 实验课教学方法反馈

对于实验课的教学方式,设计了2 个问题:①您最期待的实验课程教学方式是什么?②您希望自行设计性实验在实验课中的占比如何?通过这些问题,了解学生期待的实验课教学方法以及对当前热门的自行设计创新性实验课程的反馈(见表3)。

表3 学生期待的实验课教学方法使用情况

由表3 可以看出,两组学生在实验课的教学方式上没有显著区别。从构成比看,2016 级学生更倾向传统教师带教,而2013 级学生则对传统教师带教,自行设计实验以及混合式教学都有较高的认可。

对于自行设计实验在实验课中的占比情况,两组学生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P=0.004),2016 级倾向自行设计实验的占比为20%,而2013 级则倾向提高到50%(见表4)。

表4 学生认可的自行设计实验占比情况

2.3 实验课课程设置相关反馈

对实验课课程设置方式、修课方式以及实验课在整个教学中的占比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实验课的修课方式上,两组同学的选项构成无明显区别,二者均以赞同必修的修课方式为主。而在课程设置方式上,两组学生认识明显不同(P=0.038),尽管二者均以选择传统的实验课设置为主,但2013 级学生选择整合式课程设置的明显高于2016 级学生。此外,2013

与2016 级学生之间在实验课占比问题上也存在差异(P=0.002),2013 级倾向不变,而2016 级则更倾向提高实验课在整个课程中的占比(见表5)。

表5 学生对实验课课程设置的反馈情况

2.4 实验课考核方式反馈

本文对学生最关心的考核方式也进行了调查,2013级与2016 级学生对首选考核方式的分布存在差异,2013 级学生以首选实验报告为主,而2016 级则对实验报告和操作考试更为青睐(见表6)。

表6 学生对实验课考试方式的反馈

3 讨论

教育部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中要求加强医学院校教育改革,推进基础与临床结合,为以后临床实践教学打基础[9]。因此,医教协同以质量为核心成为医学高等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注重医学知识和医学职业素养融合的教学模式,有效促进医学基础课程与临床人才培养的衔接[10-11]。医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并具有健全人格的医生[12]。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要突破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传统医学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束缚,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探索基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教育理念下的思政教育[13],有利于医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本次调查发现实验课对敬业精神以及医学人文两个选项,勾选学生人数为零,也提示学生普遍感受实验课对培养敬业精神和人文素养帮助不大,而医学实验课往往是采用分小组教学,实验材料有活体实验动物,也有大体老师,这些均为实验课中融入生命教育[14]、医学伦理[15]、团队协作精神[16]等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因此如何在实验课中加强医学人文素养的引导需要引起广大医学教育者的关注。

在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两组学生的需求显著不同(P<0.000),高年级学生青睐于了解前沿技术和掌握常用实验方法,而低年级学生更倾向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动手能力的训练。低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尚处于医学知识的积累阶段,且实验课程的考核,往往包括实践操作以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由此可见,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动手能力,有助于低年级学生现阶段学习任务的完成;而高年级学生已经完成了医学知识的积累,并进行了一定的科研训练和临床轮转,了解前沿技术和掌握常用实验方法,无疑会帮助他们解决科研和临床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实验课程的内容设置,需从验证性、基本动手能力训练中走出,因为验证性实验常常是为了帮助理解理论,但在临床和研究的实际应用中难以发挥作用。而了解前沿技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掌握常用实验方法则可用于今后的科研实验,这些均为以后的课题申请打下一定的基础。

高低年级两组学生在实验课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没有显著区别。从构成比看,低年级学生更倾向传统教师带教,而高级学生则对传统教师带教,自行设计实验以及混合式教学都有较高的期待。对于自行设计实验在实验课中的占比情况,高年级在自行设计占比上显著高于低年级(50% vs 20%,P=0.004)。高年级学生也更多提倡整合式课程设置。自行设计实验和整合式课程均打破了现有的学科界限,更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这也符合高年级学生在经历了临床与科研训练后,对知识需求的理解。因此,整合性、综合性、设计型、开放型和个体化是今后基础医学实验的发展趋势,走向从动物、组织、细胞到分子一条线的整体性设计,更注重思维能力和医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同时也需要从获得理想实验结果的桎梏中走出,更多是整体考量,从逻辑能力、批判思维、团队精神、伦理爱心、责任担当等方面来设计基础医学实验,提高实验层次,增加实验深度拓展实验广度,实现人才的全面培养。

医学是一门实践学科,而基础医学实验课是医学教育中重要的实践性环节,在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授课质量直接影响医学人才的培养,而关注学生视角,倾听学生声音,通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就读经历的反馈,帮助教育者了解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存在的缺陷,从而有的放矢进行教学改革,构建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学习成长需求相一致的实验教学体系,成为医学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这既是服务医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需要,也是培养新时代医学人才的关键和根本。

猜你喜欢

基础医学实验课医学
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基础医学背景下的“教”与“学”现状分析
医学的进步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有趣的实验
医学、生命科学类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
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