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医院信息化人才建设现状分析和改进思路

2021-02-28王文峰

智慧健康 2021年35期
关键词:信息中心智慧人才

王文峰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0 引言

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局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利用互联网技术、可穿戴设备和大数据信息技术等,建设智慧医院[1]。智慧医院作为现代信息化医院、数字化医院、智能化医院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在医院信息化的基础上,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一步优化临床业务效率和流程,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挖掘医疗数据的价值科学化管理决策,是改善增强患者满意度和降低医院运营成本的重要发展模式[2]。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领域融合应用,充分展示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医疗服务的变革和创新能力,但是对医院信息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都提出更高要求[3]。

国家卫健委在《关于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医院信息技术部门要建立与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根据需求,加强系统开发、维护、运行和技术支持[4]。”由此可见,较传统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而言,依托先进信息技术的智慧医院建设工作,不仅要求信息技术人员有业务协调和需求协调能力,更需要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信息人才已成为智慧医院建设必须配置的重要基础资源。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医院还存在信息技术人才短缺,或者医院信息技术部门尽管有人员配置,但技术思维陈旧,对医疗业务流程和管理需求缺乏深层次理解,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原理、方法缺乏判断和正确应用能力,已成为智慧医院建设中极具普遍性的瓶颈问题。

1 医院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1.1 我国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2018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卫生信息学会联合开展了“卫生计生统计与信息化岗位设置及人力资源配置研究”指出,国内医院的医疗信息化员工占全院医疗员工数量比例为1.8%~3.1%,而英国和美国分别是我国的8倍和12倍。而2009-2019年间,中美两国政府均出台了不同的政策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内容的HIT行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本国电子病历的推广使用[3,5]。但是我国医院信息化人才的严重不足将成为下一步智慧医院建设的关键制约因素。

据统计,2019年全国1596家三级医院信息部门的工作人员总数为16950人,在编人员为9155人,占比为54.01%;三级医院信息部门超过80%为本科或其他学历,硕士及以上人员不足20%;我国三级医院信息部门人员有超62%的人员为初级职称或无职称;医院信息人员专业以计算机为主,占73.41%[6]。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有医学和医院管理的信息化人才占比则更少。

1.2 某医院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某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2009年成立医院计算机中心,2016年更名为医院信息中心,隶属于职能科室中的后勤保障部门,是医院组织结构的第四梯队。某医院职工总数为2600人,信息中心现有职工23人。截至2020年10月,某医院信息中心有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13人,无职称4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人员仅占信息中心总人数的26%;计算机专业19人,其他专业4人;具有事业单位编制人员4人,人事代理9人,合同制人员10人,有事业单位编制的人员仅占信息中心总人数的17%;通过调查问卷与人事信息统计分析,30岁以上职工占比为78%,职工年龄偏大;某医院平均工资为8087元,职能科室平均工资为5005元,达到平均工资的仅为56.5%;人员参与工作热情不高,科室23人,参与问卷调查8人,占比仅为35%;其中目前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效果难以控制”,占比为37.5%。详见表1。

表1 信息中心人员工作压力来源

在如何更好提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选项中,“提高工资收入”占比最高,为38.1%。详见表2。

表2 提高积极性和创造性

综上所述,某医院信息化人才现状为:主要为计算机相关专业,占比约为78%,信息管理专业仅有1人,医学相关专业仅2人,专业技术单一,没有复合型人才;工资偏低,薪资制度的不透明以及平均主义,让大部分人员缺少前进的动力;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既有不断学习、进步的专业技术人才,也有安于现状的大多数麻木员工。人才培养制度不健全,目前制定有人才培养方案,但执行力度不够,未制定人才培养相关制度,未与绩效挂钩。

国家卫健委于2019年发布的《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及2021年发布的《医院智慧管理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要求对医院管理应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进行全面评估,并要求医院不断提升自身信息化建设水平。然而医院信息化人才建设的现状使得从信息化开发、运行、维护都缺乏专业人才支持,因而成为建设智慧医院的关键问题。

2 医院信息化人才建设落后的原因

2.1 历史定位原因

在医院信息化发展早期,信息中心的工作主要是信息系统的维护,计算机软件、硬件的维修管理等基础工作,医院将其定位成后勤服务部门。首先,在2018年以前,医院人力资源配备中,忽视了信息中心的多元化需求,主要以计算机相关专业为对口专业,未引进项目管理、医学装备、电子、生物医学等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其次,由于某医院是事业单位,薪资标准制定受限于对口专业,对于非对口的专业技术人才,其薪资水平提升空间受限,间接影响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2.2 领导层认识原因

目前,三门峡市中心医院的信息中心仍属于后勤保障部门,主要工作为招标采购信息系统及设备,信息系统及设备的运行及维护工作,是临床和其他职能科室的实现信息化的桥梁和保障。

但是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临床科室人员多数不懂信息化,通常将所有的问题与矛盾归咎于信息中心。其次,有些医院领导认为信息中心是只花钱的成本部门,信息化投入不足,机房建设、系统升级能拖就拖。再次,由于是组织结构的最后梯队,薪资待遇水平与社会同等劳动力相比,差距甚远。最后,医院对医院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更是不重视,造成人才能力停滞不前。

2.3 地区经济原因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位于中西部省份的四线城市,个人成长空间上限明显,无法吸引高精尖人才。在当前薪资制度下,信息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的晋升空间主要依靠职称、工作年限,多元化奖励机制不健全,固定不变的工资待遇,容易产生消极心理。

3 医院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需求及改进思路

3.1 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

首先,医院信息化应用的深度和宽度都在不断扩展,应用部门已经不单单满足于基本的医院信息系统,提出了更多信息共享和应用智能化的需求。其次,信息技术的复杂度不断增加,这种复杂度不仅表现在系统架构、终端技术、开发环境等方面,也表现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网络安全防护难度持续升级等[7]。

医院的信息化人员既要懂得信息技术,又要有一定的医学和医院管理的知识。医院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应是同时具备信息技术、医疗、管理等多方面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该类人才非常缺乏。建设医院信息化人才队伍,就要刻苦学习专业知识,通过项目积累经验,将信息技术、医学知识和管理相结合,并与临床医护人员密切合作,才能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蓬勃发展。

3.2 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性要求

国家主管部门对医院提出电子病历应用分级评价、智慧医院分级评价、互联互通等信息化建设要求,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了《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和《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标准(试行)》,将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划分为9个等级,并要求二级以上医院按时参加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国家卫健委同时要求,到2019年,所有三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3级以上,即实现医院内不同部门间数据交换;到2020年,所有三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4级以上,即医院内实现全院信息共享,并具备医疗决策支持功能,二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3级以上。

智慧医院的建设,越来越依托于信息化建设。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未来五年的信息化建设以患者为中心,电子病历为核心,基于医院信息平台,实现全院资源的统一调度与管理,利用信息化和“互联网+医疗”建设智慧型医院。将医院与其信息化建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医院发展以临床为主,而信息技术是医院发展强大推力。医院信息中心的定位是医院信息系统可靠运行的保障力,促进医院发展的推动力,智慧医疗产业发展的建设力。医院信息中心也需要具备整合软硬件IT资源的技术与能力与,需要自建或共建智慧医院一体化运维监控平台,为业务部门、IT管理员和运维人员提供稳定及时的监控数据和报警信息[8]。

3.3 提升医院总体规划能力

医院总体规划是方向,是指南,是信息列车前行的轨道。医院领导及信息中心主管应了解国家政策,清晰医院信息建设发展趋势,要有战略眼光,把医院信息化规划上升到战略高度。医院信息建设的政策解读与发展趋势,需要信息部门负责人深入了解、主动分析,将信息汇总渗透到日常工作中,并定时向院领导汇报。信息部门负责人要主动分析影响实现医院总体规划的核心问题,提出优化改进建议,形成医院信息化规划思路,辅助提升医院总体规划能力。

3.4 建立标准化的人才培养制度与机制

根据医院“十四五”规划要求,以及信息中心科室发展方向,制定科室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包括需要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各项专业技术人才比例,科室的总体规划,个人发展方向与进程应与科室发展相协调等。标准化的人才培养制度与机制建设,是行动的依据,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制度,让人才队伍建设有制度可依,规范化、标准化,生成持久的战斗力。人才培养制度要以医院规章制度为基础,立足于医院实际需求,切实可行,使人才培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保证医院信息化人才储备与培养有序、稳定、持续发展。

薪酬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是人才最为关注的问题[9]。医院要制定针对信息技术人员的薪酬和绩效政策,也可以通过院企合作进行技术开放性合作,鼓励信息技术人员参与到医院信息化研发过程,在职业晋升发展方面提供良好的通道和政策支持。

3.5 多学科、全方位推动医院信息化人才建设

公立医院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模式需要多学科全方位推动。通过信息化支撑能力及个人成长并重,津贴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创新管理模式,实现医院信息化团队整体效率提升、信息化建设创新能力增强、个人职业获得感增加[10]。

对医院信息化人才的建设,不仅应依照智慧医院建设要求,对人才进行综合学科、技术知识的培养,也应当注意对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针对结合医院党建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列入人才培养计划中去,一方面抓技术,一方面抓思想建设。通过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来提升员工的职业自豪感和职业成就感,进而提升医院信息化建设能力。

4 结语

加强医院信息化人才建设,是推进我国智慧医院发展的基础,也是提升医院整体信息化水平的必然要求。依照国家针对智慧医院的建设要求,医院应当在做好整体建设部署规划的基础上,解决信息化人才及组织建设问题。医院领导应当提升人才培养意识,建立既具有较强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又掌握医疗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组织,并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激励机制提升信息化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使专业的信息化人才能够主动投身于智慧医院建设工作中去。智慧医院的建设是在不断探索、改造中完成的,在建设过程中必然面临各种技术及管理问题,因此它需要专业信息化人才的持续支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满足患者、医务人员、医院乃至国家对智慧医院的更多需求。

猜你喜欢

信息中心智慧人才
人才云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记者》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记者》
欢迎订阅2018年《中国记者》
2016年6月集贸市场仔猪价格
毛遂自荐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