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运维技术在城轨车辆管理中的运用

2021-02-28赵铎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年35期
关键词:智能化

赵铎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轨车辆的运用频率越来越高,但受基础作业设备、人员技能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城轨车辆管理较为落后,存在着管理模式不统一、维护手段单一、智能化不足等问题。本文针对城轨车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智能运维技术在城轨车辆管理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实现列车全寿命周期管理,确保城轨车辆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智能运维技术;城轨车辆管理;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35-0129-0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轨交通行业的发展逐步加速。截至目前,城轨交通从一条线路延伸到了片区运营、网运营,已经成为我国各个城市最主要的轨道交通出行方式。随着城市轨道交通需求的不断增加,城轨车辆管理也越来越重要。当前,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智能化技术日趋成熟,为了更好地满足城轨交通运营线网的需求,城轨交通开始向智能化运维技术发展。智能化运维技术的应用不但可以提升设备运维管理水平、还能推动城轨产业健康高质量发展,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1 城轨车辆管理现状

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大中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动脉。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了6905 km,已有42个城市开通了轨道交通并投入运营。其中地铁运营里程占比达到了82.1%,共5668.3 km,城市轨道交通逐步呈现出网络化、多元化和集约化的发展态势。如:2020年,成都地铁开通运营里程达到了514 km,预计2022年,地铁运营里程将达到600 km。并且随着国内外城市轨道车辆行业快速发展,列车运营效率日益提升,轨道车辆管理维护工作将大幅增加。尤其是随着全球化不断地深入发展,我国轨道交通运行环境越来越复杂,相关领域和专业的融合将进一步增强,再加上海外地铁项目纷纷涌入,轨道交通装备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亟须建立广域、远程、高频次和大范围中国运维管理服务新模式,才能满足车辆运行的“安全、高效、低成本”的需求,如:车辆、信号、运营、检修等。同时,在此情况下,用户对产品各个方面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轨道交通行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由原先的卖产品转变为卖服务,如:产品全寿命的使用成本、检修决策等。

目前,虽然工业4.0、“互联网+”等信息时代的技术已经出现很久,但在城轨车辆管理中,智能化运维技术并没有得到大面积的应用。如:故障处理的参与人员的精准判断程度决定了整个故障处理的快慢,当正线车辆出现问题时,司机首先会使用无线电台呼叫行车调度员,才能由调度地铁专业工程师指导处理、维修运营故障,极容易出现短板效应;在日常检修维护方面,运营管理还亟须提升空间,才能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而在故障检修方面,计划性自动化程度不高、关联性不强,容易出现过修或者欠修的问题,效率低下;故障修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效率低,容易导致技术短板问题。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感知、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的生活和产业发展模式得到了很大的转变。在此情况下,智能化列车的发展与实现迎来了很大的机遇,利用智能技术,可以不断提升城轨车辆管理水平,极大地推动了城轨车辆管理健康高质量发展。

2 智能运维技术在城轨车辆管理中的运用

2.1 智能运维总体方案设计

在整个城轨产业链中,智能运维技术涉及所有相关单位的信息化,如:设计制造、后期运维等。采用智能运维技术,通过对整个系统全寿命周期管理,不但可以降低整个产业链的成本,还能提升生产和运维效率。在地铁公司的管理中,智能运维技术的运用涉及车辆中心、乘务部、部件供应商、运行控制中心(OCC)、维修和检修车间、车辆设计制造厂商、车辆段调度指挥中心(DCC)等(图1)。

该智能运维方案的设计与实现能够全面提高车辆的设计、制造、维护及检修质量,是借助新兴技术与轨道交通的深度融合,来构建下一代轨道交通服务模式和技术体系的主要途径,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能够实现城轨列车智能运维全寿命周期管理,促使列车维护逐步从定期修走向预见修。

2.2 功能设计

为了降低智能运营监测技术运用、维护和检修成本,智能运维总体设计方案在现有车辆平台和技术的基础上,围绕着城轨车辆管理行业的发展态势、用户运维需求等,结合地面的一体化信息平台和技术服务一体化平台,运用自感知、自诊断、自决策、自学习等技术手段,融合智能感知、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极大地提升了运营效率和运维保障能力,增强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升了旅客服务品质。

首先,状态感知是为了获取车辆各系统和部件的状态信息,通过各种方式,实时监控约2700余项点,设置涵盖所有关键系统各类传感器和状态反馈器件,并在数据传输方面,采用了MVB、以太网进行监视。其次,数据传输能够为数据分析挖掘提供数据基础,是为了实现海量异构数据的采集、传输,通过建立车-地、地-地、网络等一体化数据传输平台。其中地-地传输是通过地面网络,将BMS、MRO、ERP等企业信息系统内的设计、制造、检修等数据发送到地面大数据中心;车-地传输是通过4G/5G或Wi-Fi或LTE,将采集来的各种状态感知数据传输到地面大数据中心,数据采集工作由车载彻底无线装置完成的;网络传输是将用户反馈的内容互联网数据等,通过地面网络传送到地面大数据中心。

其次,数据处理及应用:为了治理、融合数据,通过建立智能运维大数据平台,形成基础数据集,并且为了方便数据分析挖掘,从不同维度上分层存储数据。大数据平台具有监测状态、分析数据以及故障管理等功能,在数据产生、聚焦、分析等阶段中,大数据平台技术贯穿其中,其架構主要由IaaS层、Paas层、SaaS层组成。并且其还能够对数据处理流程进行规范,包括安全与运维体系,可以提供安全可靠的访问机制,架构各层之间能够相互协作、资源管理、维护和后台管理等。如:状态监测实时监测诸如牵引、制动等各子系统的状态、参数以及车辆位置状态等;数据分析是用户根据绘制的曲线,通过选择实时或历史的数据量,来分析各状态变量的变化趋势,即速度、网压、网流等,可以判断出数据变化。如:司机动作可以通过统计列车能耗的方式进行评判并记录下判断结果;故障管理是指为了以后故障统计、分析提供数据支撑,经过审核后,将故障情况上传到服务器,通过实现现存及历史故障查询、故障诊断、故障统计等,作为故障履历进行存储。如:为了记录故障与事件记录的自动关联,通过建立诊断树,采用逆向定位+正向推理的方式,可以针对受电弓保护、主断路器保护、运行事件等,构建基于TCMS控制策略、模糊推理与专家经验的故障诊断机制,详细梳理每一种故障;故障预警分为阈值类预警、接触器类闭合、断开故障类预警。其中断开故障类包括扩展供电接触器、主断路器等,温度、电压、电流等方面,主要集中在阈值类预警;设计寿命统计分析与预测是根据列车设备的寿命参数,评估设备的剩余寿命、运行数据,如:接触器、冷却风机、受电弓滑板等。

另外,维护管理:为了方便以后的維修,经过审核后,将维修过程中的记录上传到服务器,并填入专家系统,建立维修模板,经过各子系统分包商、地铁公司共同挖掘,基于专家经验规则的诊断及数据挖掘的诊断下制定维修策略;为了提高维修效率、缩短处理时间,通过列车故障信息的采集和反馈功能,建立故障代码体系和故障知识库,可以快速响应车辆运用故障。最后在基于信息化、网络下,完成预防维修、故障处理工单智能化管理,从而达到改善维修工作流程的目的。

3 城轨车辆管理中智能运维技术发展趋势

目前,随着我国城轨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发展智能运维技术已经成为各大地铁公司的主要选择,并且国内一些一、二线城市已经形成网络运营。由此,为了更好地适应城轨交通线网运营的需要,就要不断推动创新技术向实用化装备转化,提升设备设施运维管理水平。运维服务具有确定性和可持续性等特点,与设计、施工等服务相比,其生命周期长,能够更好地缓解地铁公司面临建设和运维的双重压力,具有更大的发展前景和市场。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了多项政策意见,不断地推动着城轨交通产业智能化发展,引导城轨交通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另外,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的发展,也为智能运维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在现阶段中,智能运维技术在城轨车辆管理中的运用得到了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各方面的全力支持。但为了向更高的智能化阶段发展,还需要行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预警评价模型,挖掘大数据的潜在价值,才能推动运输行业信息化高质量健康发展,维护城轨安全、高效、稳定,实现对列车智能运维的健康科学评价。

参考文献:

[1] 马光同,孙振耀,徐帅,等.轨道车辆永磁直驱技术综述[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21,21(1):217-232.

[2] 陈闯,陈广泰,姜正.城轨车辆远程监测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20,37(6):5-8,28.

[3] 刘可安,戴计生,徐海龙.城轨车辆关键部件状态修技术与系统解决方案[J].机车电传动,2020(4):1-7.

[4] 尹仁发.车辆基地上盖开发对车辆运维影响及解决措施探讨[J].铁道建筑技术,2020(8):85-88,115.

[5] 侯文军,吴彩秀.地铁车辆智慧运维平台研究[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19,42(6):1-3.

【通联编辑:唐一东】

猜你喜欢

智能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长丝织造装备迈向高速智能化
智能化的“世界观”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餐厅智能化该如何进行?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高速公路智能化的前景
和利时:打造智能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