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塔岭村的脱贫引路人

2021-02-27王保林

阳光 2021年2期
关键词:老汤龙飞驻村

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我们人生之大幸。

——习近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庄严承诺:到2020年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在这场向贫困宣战的全民战役中,作为全国首创的陕西国企“合力团”助力脱贫攻坚,为区域性整体脱贫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发布的《陕西脱贫攻坚成效调研报告》结果显示,全省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所调查的201户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实现率达到100%,家庭自来水入户、稳定供电、上网、看电视均全面实现,户均参加二至三个产业扶贫项目,96%的贫困户表示产业扶贫对家庭增收帮助效果明显。

时值初秋,丰收在望,脱贫攻坚正酣。笔者犹如一名远征的战士,肩负使命和责任,即将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探寻中国力量。

2020年9月8日早上,伴着矿区升起的第一缕阳光,我们从晨曦中出发,驱车一路向南,历时近八个小时,行程五百多公里,越过秦岭山脉,走进隐藏在秦岭南部凤凰山下的深度贫困村——塔岭村。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倒计时,国企“合力团”作用发挥的如何?帮扶贫困村现在群众生活过得怎么样?贫困户真的脱贫了吗?

塔岭村地处秦巴山区腹地,是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漩涡镇下辖的一个村庄,位于漩涡镇汉江南岸,距县城63公里,离漩涡镇3公里,G541国道穿境而过。当地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风景秀丽,山水如画,整个村庄处在群山环抱之中。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村民主要依靠种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谋生。

出发前,我在驻村干部张龙飞提供的资料里也找到了村子的影子:塔岭村辖区面积2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04亩,由原凤凰村、塔岭村、桃花沟村三村合并而成,常住人口618户,2067人。在2014年前,全村一半以上的村民都是贫困户,仅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388户,1289人,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

此前,我已从官方获悉,2020年2月2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汉阴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据张龙飞提供的资料显示,2014—2018年,塔岭村全村已脱贫181户640人,2019年国扶系统标注脱贫191户606人,还有未脱贫户16户43人,贫困发生率2.11%。

小康路上,不能落下一户一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作为汉阴县的一个深度贫困村,可以想象,在这里当驻村干部,脱贫致富的任务是十分繁重的。

2019年3月,在陕西省全面吹响“精准扶贫实现脱贫摘帽”集结号之际,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陕煤研究院”)接到陕煤集团脱贫攻坚工作任务,成为陕煤集团“两联一帮”扶贫工作的新力量,承担帮扶汉阴县漩涡镇塔岭村精准扶贫工作,建立起结对帮扶合作关系,开启了塔岭村脱贫攻坚的征程。

在这场全社会共同推进的脱贫攻坚战中,陕煤研究院与全国各地的“赶考者”一样,把帮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第一时间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设立了扶贫办公室。就在此时,硕士研究生张雄伟、本科毕业的张龙飞被组织选中,成为了光荣的扶贫攻坚战士,成了塔岭村的驻村干部。

有农村生活经历、熟悉农村环境的张雄伟,城里娃张龙飞是去2019年5月7日被单位派驻塔岭村的,他们实行常态化驻村,主要就是协助村“两委”发展村级经济,帮助村民摆脱贫困,助力精准脱贫攻坚。

“张龙飞是城里娃,去年组织选派驻村,他二话没说就跟着我走了!驻村后,我曾多次劝他,说这里生活苦,条件差,连找对象都难,还是早点儿回城工作的好,却被他拒绝了!”张雄伟对他的这个“95后”队友非常满意。

“像龍飞这样的年轻人,正是玩儿的年龄,如今远离家人,离开西安大都市,来到这偏僻的塔岭村扶贫,要是没点儿毅力和决心,断然是不行的!”张雄伟说道。

“雄伟哥能待,我就能待!”张龙飞跟我说,他俩来之前就在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他说跟着张雄伟走,没有错!

塔岭村突然来了两名省城的国企干部,乡亲们高兴地奔走相告。瞬间,这个位于秦岭深山中的小村庄沸腾了起来。

村民们都说,这是组织送来的脱贫“火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正如总书记所说的那样,陕煤研究院与塔岭村建立帮扶合作关系后,可以说是举全局之力,倾情助力帮扶村脱贫解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的政治优势。

为及时发现和解决帮扶村的实际问题,陕煤研究院党委狠抓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每季度至少研究一次扶贫工作,将领导干部入村调研纳入年度考核目标,坚持把“出思路、想办法、定措施、抓推进、常督察”贯穿全过程,规定了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帮扶村调研指导工作频次,严格执行扶贫周报、月报、季报和半年汇报制度,做到工作推进、责任落实“两结合,两促进”。

在采访中,笔者了解到,一年多来,陕煤研究院发扬“严谨,务实,细致”的企业作风,积极探索塔岭村产业扶贫长效机制,紧盯精准脱贫目标,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通过扶持产业、金融助力、消费扶贫、教育扶贫、扶危济困等多种方式,强势推动贫困村脱贫增收。

笔者在一份工作报告中看到,仅在2019年,陕煤研究院在塔岭村就建成了850亩富硒茶园、200亩脆李园、集中管理花椒园100亩,有197户贫困户620人实现了脱贫。他们用实际行动、实实在在的举措,真心帮扶贫困村,彰显了国有企业的担当。

如此大的扶贫力度,源于帮扶企业党委一班人坚定的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与张雄伟的交谈中,笔者得知,2019年3月—12月,陕煤研究院党委先后召开7次专题会议,研究扶贫村脱贫攻坚工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到塔岭村调研,同镇党委委员和村上“四支力量”主要负责人座谈交流,寻找脱贫攻坚“瓶颈”,现场研究解决问题,围绕脱贫达标摘掉“穷帽子”共商发展措施。

“我们院承接帮扶工作以来,院里领导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对村里扶贫工作注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大家提振脱贫信心树立了榜样。”张雄伟如是说。

实践证明,组织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一年多来,陕煤研究院发挥“大手拉小手”的帮扶作用,无论是选派优秀驻村干部还是助力产业帮扶措施,组织作用发挥明显,群众看在眼里,乐在心上。

2019年12月11—12日,陕煤研究院党委书记沈兰禹赴漩涡镇塔岭村主持开展“守初心,谋发展,助脱贫”主题党日活动,与二十余名农村党员群众面对面交流,深入脱贫攻坚实施项目——茶叶种植园实地观摩,了解项目现状,交流扶贫及农村发展、民生改善等问题,增进大家脱贫致富的信心,凝聚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力量。

正所谓,党有所呼,我有所应;党有所需,我有所为。陕煤研究院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纷纷来到塔岭村开展“主题党日+精准扶贫”活动,他们采用“金秋助学”“结对帮扶”“节日慰问”等形式,真心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其间,院里还组织扶贫项目调研组与村“四支力量”多次召开座谈会,了解产业扶贫现状,针对脱贫攻坚情况进行深度探讨,对村子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

“大家非常关心我们的生活,去年5月驻村以来,先后多次来这里探望我们,让人很感动啊!”张雄伟谈起院里的领导和同事,脸上透着满满的幸福,让人一点儿也看不出驻村工作的苦和累。

我曾私下里问雄伟,“离开大都市,放弃城市的繁华与舒适,真的一点儿都不觉得寂寞和失落吗?”看到笔者一脸疑惑,他笑了笑,说道:“村民把我们当亲人,单位领导同事常挂念。如此礼遇,夫复何求?可不就是幸福感爆棚吗?”

陕煤研究院的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践行党员承诺,把塔岭村当成了第二故乡,因为这里有自己的兄弟姐妹,还有日子过得不算富裕的亲人。他们走村入户,慰问老党员、孤寡老人和贫困群众,到茶叶种植基地与老乡同劳动,体验农民兄弟的辛苦,助力脱贫攻坚……塔岭村的村民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关爱。

在一次次家访中,陕煤研究院上至班子领导,下至中层干部、基层党支部书记和驻村干部,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与村民进行数十次、上百次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困难,倾听他们的心声,收集他们的建议,凝聚党群关系,架起了干群一心脱贫致富的“连心桥”。

“2019年,我们投入塔岭村帮扶资金95.18万元,其中消费帮扶44.78万元,产业发展资金40万元,为爱心超市捐资两万元,落实蔬菜种植、中华蜂养殖等帮扶项目措施4个,帮带受益贫困户20户,实现人均增收1234元。”回忆起去年八个月的工作,张雄伟脸上洋溢着喜悦。他高兴地说,“2019年,我和龙飞帮扶的7户贫困户 24人现在全部脱贫,大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上了漂亮的新房子。”

取得这样的成绩,作为驻村干部张雄伟和张龙飞肯定是开心的,因为这些都是他们驻村后给村里争取到的“真金白银”。我说:“群众脱贫了,一定要给你们好好记上一大功啊!”

在与张雄伟和张龙飞一起进村的路上,我试图通过交谈从两位驻村干部的嘴里找到答案:到底他们是如何看待自己这份工作的?

张龙飞可能因为年龄小,人又腼腆,一路上话很少,脸上始终挂着微笑,并没有说什么。张雄伟却在我多次试探性采访中道出了心里话。

他平静地说:“我们驻村干部是党和群众联系的纽带,第一时间把党的政策落实到村民手中,及时帮助村民解决生活难题,搞好党群关系就是最大的成绩,至于扶贫产业的事,我们只是因地制宜、因户出策,多为大家想办法,出主意,关键还是组织在发挥作用。”

为困难群众脱贫出主意想办法,争取把党的惠民政策落实到位,可不就是密切党群关系、做好群众工作的终极目标!我在心里非常認同张雄伟这样的说法。相信他一定能当好群众脱贫致富的引路人。

五百多天的驻村生活,张雄伟和张龙飞坚持走访群众,走遍了塔岭村所有的乡间道路,用实际行动履行了共产党员的承诺。

用张雄伟自己的话说,“我们从省城到农村,从科研人员到驻村干部,环境变了,身份变了。想当好驻村干部就得姿态放低,耐得住寂寞,静得下心,用真情、真心、真力工作,与群众打成一片,融入集体不光要身融,还要心融!”

笔者在一份汇报材料里发现:自2019年5月7日全职驻村开始,截至12月20日,张雄伟累计驻村203天,平均每月26天;张龙飞累计驻村207天,平均每月26天。这也再次证实了组织选派的这两位驻村干部真的把“心”交给了村民。

五百多天的驻村生活体验,让张雄伟体会到自己的这种想法是正确的。这种思路和想法让他和张龙飞成了名符其实的“塔岭人”。

驻村后,张雄伟和张龙飞立足实际,帮助村里发展蔬菜、茶叶种植和中华蜂养殖等产业,为农户销售土豆、辣椒、野生菌等农产品,帮助学生辅导作业,帮助留守老人修路种地……用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履职尽责,真扶贫,扶真贫,得到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赞扬和认可。

丰富的工作经历和生活阅历让张雄伟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要想群众满意,就不能玩儿虚的,要真正沉到基层,和群众融为一体。用驻村第一书记吴斌的话说,张雄伟就是一位“吃百家饭”的驻村干部,他把自己当成了“塔岭人”,当成了贫困户家中的一员。

其实,张雄伟、张龙飞和县林业局的驻村干部都是在村部一起吃大灶的,他们有七八个人,一起搭伙。只是有时进村入户,过了饭点儿,老乡会挽留他在家吃饭,或老乡家里改善伙食时,偶尔也会邀请他来家里做客。

“在村民家里吃饭,真的能拉近和群众的关系。”张雄伟说,他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到贫困户汤有德家走访,当时自己递给老汤香烟抽,老汤没有接,随手拿起桌上的手卷旱烟抽了起来。

“汤叔,给我也来一支!”入户前,张雄伟就听说老汤脾气倔、性情耿直,便主动向老汤伸出了友谊的橄榄枝。他点燃了老汤递给自己的旱烟,小心翼翼地吸了一口,却还是差点儿被旱烟呛着!惹得老汤开怀大笑。

“这种手卷的旱烟劲儿大,又便宜,山里人不习惯抽咱们的纸烟。”他看了看我疑惑的眼神,笑着说,纸烟村民抽不起啊!

“你能抽得动那个手卷烟吗?”我好奇地问。

“烟确实没纸烟好抽,可别小瞧这支烟。若是当时自己不那样做,老乡会说咱城里人生分,嫌弃人家呢!”张雄伟表情凝重地说。

看来,张雄伟的确是做群众工作的一把好手。

张雄伟不仅善于做群众工作,还是个心思非常细密的人。塔岭村临靠汉江水域,当地气候湿度大,雨水多,张雄伟说他就怕遇到连阴雨,担心在山上住的老乡——房前屋后排水通畅吗?屋内有没有漏雨?还有什么隐患没排查到?这样的担心,每天都会伴着他进入梦乡。

即便是在雨季来临前他和张龙飞已多次对危房进行了入户排查,可遇到了连阴雨,他还是放心不下山上的群众。只要有空闲,他就会打电话询问老乡情况,或亲自到村民家里走走看看。

张雄伟看了看远方的大山,望着山头那边一缕缕、一簇簇丝绸似的云雾,缓缓地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放心,毕竟山上环境特殊,不敢有事啊!

这次进山,我们专程去了一趟老汤家。老汤家的房子在半山腰一处山坳里,出行不太方便,好像只有一条被山洪冲过的水渠,似路非路,一直通往他的院子。

因当天下着小雨,沟陡路窄,非常湿滑。一路上,张雄伟走在最前面,我居中,张龙飞断后。他俩一再叮嘱小心脚下,我还是有好几次差点儿摔倒。

七转八拐,在绿荫掩映下的丛林深处,一排依山而建、低矮的房屋出现在了眼前。许是听到有人造访,院里突然犬吠鸭鸣,打破了林子的清静,老汤和老伴一起出门迎接我们。

张雄伟说汤叔是个能人,别看老人家住在山里,家里的“现代化”一点儿都不少。他指着干净整洁的院子东北角新盖的一间平房说,瞧,这是老两口的浴室,山头那儿还自己建了水塔呢!在一处木棚子的下面,雄伟又指着一处漏斗形的深坑让我看,你说这是什么?我打眼一瞧,好像就是一个深坑,没什么特别啊!

“那是汤叔自己打的储水池,水泥什么的都是从山下扛上来的。”张雄伟笑着说。

“我们住这儿有十几代人了,过去日子苦,逃难落户到山里。如今,国家政策好,有退耕还林补贴,还有生活兜底保障。我们养了猪、养了鸡鸭,生活没一点儿问题,老两口就守着这个家。”看得出,74岁的老汤对脱贫后的日子是很满意的。

“今年雨水多,玉米能产三千多斤。”问及今年的收成,老汤的老伴说:“政策好,也要自己勤快,日子才会越过越好。”

政策好,也要自己勤快。大娘的一句话,让我看到了山里人的朴实、自强和自立。

在采访期间,笔者所到之处,听到最多的是村民对帮扶企业的好评。事实上,以驻村干部张雄伟、张龙飞为代表的陕煤研究院的共产党员们,无论是党政领导还是中层干部、驻村干部,大家都与塔岭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驻村后,院里没有忘记我们,总部的党员干部经常到村上来慰问大家,或座谈交流,或送清凉、或送温暖、搞捐赠等……我们就是一家人。”张雄伟谈到驻村后的日子,心里始终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陕煤研究院全体党员干部在并肩战斗,大家一起进行着一场扶贫攻坚战。

他说,“这种感觉不是虚无的,而是真实的。包括陕煤研究院领导班子在内,大家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主动与贫困户结对认亲,开展亲友式帮扶,到结对帮扶对象家中走访慰问,捐钱捐物,嘘寒问暖……都在为决战脱贫攻坚贡献着力量,彰显了陕煤人的担当精神。”

“从去年5月开始驻村,作为一名驻村干部、脱贫攻坚战线上的一名战士,自己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聊起驻村生活,张雄伟笑着说道,“自己本来就是农村娃,考学来到大城市,又在省属国有企业工作,身上肩负着领导和组织的重托,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张雄伟把自己的驻村扶贫生活当成了一次人生历练。他说,“只要扑下身子做事情,脱贫工作就一定能成功。”

下山后,在塔岭村村委会办公室,我遇见了52岁的村监委会主任李德运。聊起张雄伟和张龙飞两位驻村干部,他高兴地说道:“都是好样的,他们肯动脑子想办法,是百姓的贴心人,是群众最亲近的人,更是大家脱贫致富的引路人。”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张雄伟在扶贫工作中的优秀表现,得到了各级党组织的认可。不久前,他被上级推荐为安康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所谓精准扶贫,是根据贫困人口的特性进行“个性化”扶贫。

塔岭村处于秦巴山区,山高坡陡,良田少。张雄伟和张龙飞就鼓励大家因地制宜种植山桃,从杨凌买来5000棵苗木免费发给了村民。

他告诉我,再过个三五年,北山的桃花沟就会漫山遍野开满桃花,那才是真正的美丽乡村,名不虚传的桃花沟。

张雄伟说的桃花沟在北山一处山坡上。他将车开到了一处平地,停了下来,指着山坡上年初栽种的树苗,乐呵呵地说道:“月河川道有个油菜花节,我们桃花沟原先没有桃花,现在种下这批树苗,到时既能给村民增加收入,还可以弄个桃花节什么的,发展一下旅游业!”

我连连点头,心里为张雄伟能有这样的想法而高兴。送钱送物不如送技术,今日栽下桃树苗,他日必成摇钱树。

茶叶是塔岭村的主导产业,张雄伟和张龙飞“借力打力”发挥产业优势,在驻村一年多时间里,协助村“四支力量”不断扩大村里的茶树种植面积。

车盘旋在蜿蜒的山路上,走走停停,张雄伟如数家珍地给我讲述着村里的故事。

不知不觉来到山顶。在一处新建的茶园里,张雄伟顺手指了指脚下的那片山坡,欣慰地说道:“这片茶园是年初防疫期间,复工复产时修建的,地理优势明显,发展山林经济大有可为。”驻村后,他们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給村上建了汉阴县漩涡镇江南之韵茶叶专业合作社。

2019年5月13日,也就是在帮扶塔岭村两个月后,陕煤研究院决定,注资30万元帮助塔岭村成立汉阴县漩涡镇佳农蔬菜专业合作社,并加入了汉阴县鑫聚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村里的贫困户以每户5000元的标准拿到了配股权益,参与了联合社分红,群众定期享受到了稳定的收益。

就深度贫困村而言,消费扶贫是带动群众致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像塔岭村这样“三留守”人员(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居多的贫困村更是如此。张雄伟和张龙飞认为,实施消费扶贫是解决这类村民生计问题的“压舱石”。

在张雄伟的争取下,2019年,陕煤研究院与七叶莲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28.1万元的农产品消费采购合同,并在12月20日与七叶莲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总金额为16.68万元的农产品消费合同。

据悉,仅2019年,陕煤研究院就帮助塔岭村流转土地1036亩,完成茶苗栽植450亩。张雄伟、张龙飞同村里“四支力量”对茶园进行了规划,对茶园灌溉用水水质进行了分析。

塔岭村深居大山,森林覆盖率高,地理环境好,非常适合中华蜂养殖。个性化的精准扶贫就是张雄伟帮助当地群众找到的另一条脱贫致富的捷径。

在脱贫户汤有明家里,笔者见到了张雄伟一路上多次提到的养蜂人汤叔,老人今年62岁,老伴已去世,四个孩子都在外地,前些年他一直在新疆打工。

“汤叔现在一个人在家,他本人也有意愿养蜂,我们就决定先给他那儿放上150箱,以后看情况再增加!”在去汤有明家的路上,张雄伟告诉笔者,他们还在其他村民那儿也放了几十箱。

他说,养蜂户一年只需给村上交很少的费用。给老汤这儿放的最多,就是想让他给大家当好典型,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汤有明家在半山腰上,由于下雨路面湿滑,我们走得很是费力。一进院子,老汤便迎了上来。张雄伟告知我是来调研采访的,老汤便畅快地聊了起来。

汤有明感激地说:“过去家里穷,想致富,没本钱,不得不出门务工。前年回来后,觉得自己年龄大了,老伴又不在了,孩子都在外地,家也得有人守!如今政策好,雄伟又给我找到了致富出路,肯定不会再出门了。”

老汤给我算了一下经济账,他说山上花草多,是养蜂的好地方,一箱蜂能弄10斤蜜,这150箱就是1500斤,收入相当可观!

准备给老汤再花个四五千元,弄个筛选蜂蜜的机器,人工取蜜终究不卫生。离开老汤家前,张雄伟一再叮嘱老人,记得腾个空房出来,到时放机器,蜂蜜的质量一定要有保障。

一件件实实在在的好事,做到了贫困群众的心里,也点燃了村民脱贫致富的“火种”,让大家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2019年9月29日,合作社给帮扶贫困户23户58人分红,人均686元,分红金额5.8万元。

据张雄伟介绍,贫困户按人配股,既能按时领到红利,还能和大家一起到茶园务工,每天能挣一百多元的劳务费,这种模式给贫困户托了底,大家再也不用愁生计问题了。

“村民当股东,就业分红利”。在陕煤研究院的帮扶下,贫困户不但可以入股分红,大家在家门口的企业可以就业并参与经营管理,这无疑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可以说,“滚雪球效应”为村上探索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为了保障扶贫产业项目发挥作用,张雄伟和张龙飞还将自己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带到了村上,帮助茶叶合作社搭建“一社五部”组织机构,建立部门职责和管理制度,建起了一套科学的管理流程。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待茶园达产后,合作社规范的运营体制和机制一定能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张雄伟信心满满地说。

扶贫工作需要“扶志”与“扶智”。“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2015年11月27日—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如果扶贫不扶志,扶贫的目的就难以达到,即使一度脱贫,也可能会再度返贫。”

在做好产业扶贫的同时,陕煤研究院党委“扶贫”与“扶智”两手抓,两手硬,不忘关心村民孩子的就学难题。2020年9月2日,陕煤研究院党委到漩涡镇塔岭村开展了“情系塔岭,圆梦大学”金秋助学活动,向17名中高考录取学生发放了助学金21000元。

在助学仪式上,现场负责同志代表研究院嘱咐同学们要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的志向,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乡的面貌。并一再表示,陕煤研究院会持续关注孩子们的学习,帮助困难家庭学生解决经济困难,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献上一份力量。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让孩子成才是改变家庭贫困最有效的途径。”从农村走出来的张雄伟,深有感触地说。

一年多来,张雄伟和张龙飞经常利用进村入户的机会,给村民的孩子做免费“家教”,一方面辅导孩子们作业,与孩子们交朋友,一方面与家长沟通孩子的教育问题,督促孩子们好好读书。

为帮助村里青年劳动力找到工作,实现早日就业,张雄伟经常关注陕煤集团企业下属单位的招聘招工信息,在塔岭村帮扶群进行及时发布和宣传,并组织塔岭村参与各种招聘招工活动。

2019年8月15日,他带队参加陕煤集团陕建机股份电焊工“订单式”培养精准扶贫招生会,1名贫困学生被录取。

…… ……

经过2019年的发展,塔岭村的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茶叶、花椒及脆李等中长期产业发展态势,群众脱贫致富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实体经济保障。

张雄伟告诉笔者,2020年,他们的重点任务就是帮助村集体经济提升既有产业的规范化管护和经营水平,大胆探索“返租到包”模式,解决后续管护资金问题。同时,积极推进中华蜂养殖项目,继续以承包的模式进行管理和经营,推动村集体经济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心中有民,方能务实为民。在短短17个月的帮扶驻村工作中,张雄伟、张龙飞和陕煤研究院的党员干部们助力塔岭村脱贫攻坚,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引导贫困户勤劳致富,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活难题,关爱老人和孩子……用爱心、用真情、用责任、用担当,在这场伟大的战役中实现了人生价值的一次次升华。

正如2018年2月在四川成都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所说:“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我们人生之大幸。”

塔岭村如期全面消除贫困户,村民过上幸福生活,对张雄伟和张龙飞以及陕煤研究院党员干部而言,何尝不是自己的人生之大幸?

“建立镇村级电子商务平台是一种发展趋势,既可以让农产品真正成为商品,成为村上的‘摇钱树,又能实现‘群众办事不出村、购物不赶集、卖货不出门,这是今后要努力的方向。”谈及2020年脱贫攻坚战收官的事,张雄伟眼里透着坚毅的眼神,他说,“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如果组织需要,我们愿意继续留下来。”

第二天清早返程,特意让司机师傅在凤凰山顶休息了一会儿。站在观景台上,我久久地凝望着山下阡陌纵横的凤堰古梯田,欣赏着雨后高山美景。

下山时,初升的太阳冲破云雾,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瞬间让人感觉神清气爽,也叫人心生感叹:凤凰山真是一块宝地啊!我相信,天道酬勤,精神永存,秦巴山区乡亲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短暂的塔岭村之行,让我看到了驻村干部脱贫攻坚的不易,感受到了贫困群众心心念念向往富裕、向往过上幸福生活的强烈期盼,更是在驻村干部笃定前行、刚毅决然的眼神中,读懂了什么是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第一书记、扶贫战士……是他们,用共产党人永葆实干与担当的“初心”,点燃秦巴山区群众奔小康的激情“火种”,让乡亲们看到了脱贫致富的曙光!

驻村干部、帮扶企业……是他们,用陕煤人勇于拓荒的奋斗精神,肩负起了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引领着凤凰山下的乡亲们,一步一步实现脱贫致富,迈向幸福生活!

王保林:陕西榆林人。陕煤集团作家协会会员,在《延安日报》《陕西工人报》《当代矿工》《中国煤炭报》《中国能源报》等报刊發表作品若干。《难忘故乡行》荣获全国首届先觉杯·文学大赛优秀作品奖,并编入作品集。

猜你喜欢

老汤龙飞驻村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对手
驻村博士
奇妙的大自然
Orthonormality of Volkov Solutions and the Sufficient Condition∗
翼龙飞飞飞
张强、肖龙飞招贴作品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驻村工作队要参与村庄治理
《碟中谍5:神秘国度》“老汤”熬出新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