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产权管理课程的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与创新

2021-02-27眭文娟黄雅婷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1年1期
关键词:庭审法庭知识产权

冯 薇, 眭文娟, 黄雅婷

(1.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成都611731;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广州510006)

0 引 言

2008 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1]的提出拉开了我国从国家层面上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序幕,2016年《“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2]进一步强调了知识产权人才培育体系建设和知识产权学位教育,这些国家政策的出台显示了我国保护知识产权的决心和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迫切性,推动着众多高校开始知识产权管理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知识产权管理课程自2008 年起逐渐成为全国高校经管学科的专业课程,而创新创业教育的兴起,则进一步促使这门课程在很多高校中成为核心通识课程。这类现象在电子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以理工科见长的高校中尤为突出。以我校为例,学校自2008 年开始全面启动知识产权管理课程建设工作,确定由经济与管理学院牵头组织实施,组建了由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图书馆等单位共13 名教师组成的专项课程组。2015 年,该课程作为校级首批MOOC课程立项,2016 年成为本科核心通识课。基于理工优势和技术背景,这类知识产权课程在课程目标和课程设计上与传统知识产权法律课程有很大差异。区别于综合性或文科类高校将知识产权课程作为传统法学课程和聚焦法律人才的培育目的,理工类院校的知识产权管理课程更注重从法律到管理的应用,关注知识产权管理的全过程,具有更强的创新性和实践性。

在10 余年的知识产权管理教学和研究中发现,现有知识产权管理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虽然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有课程目标定位不准、理论讲述方式不足、实践教学基地单一[3]以及课程体系尚未充分体现“法管融合”特色,未强调企业管理实践与案例分析[4],由此造成教学实践性不强、学生参与度不高、学生对课程满意度低[5]等问题。因此,作为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课程组自2015 年开始在课程实施中引入模拟法庭实验教学模式,旨在改善上述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知识产权知识的主动性与参与度,进而提高知识产权课程的满意度和授课效果。

然而,源自现代法学实践教学的模拟法庭[6-8],其本身的运用也存在一定问题。模拟法庭是注重让学生扮演庭审角色,通过案例分析,开庭审理等审判流程来模拟真实案件审理的教学实践形式,近年来在高校法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日益受到重视,高校单独开设模拟法庭实验课程的情形也是屡见不鲜,但实践效果差强人意[9-11]。早在2007 年有学者对湖北、河南等地7所高校600 名参加过模拟法庭实验课程的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其结果表明,认为模拟法庭实验教学效果好的学生占比仅为11.2%,较好的占比为47.7%,一般的占36.5%,不合格的占4.5%[12]。超过4 成的学生对模拟法庭的评价在一般及以下,足以说明模拟法庭的教学效果亟待提升。这也意味着在将模拟法庭引入知识产权管理课程中时,需要在课程设计上进行创新,而非照搬照抄传统法学课程中的模式[13]。

因此,将模拟法庭这一传统法学实践教学模式跨学科地应用在管理学课程中,因地制宜进行设计与实施上的改进与优化,是我校在发展特色课程上的重要尝试和创新。而对教学效果的反馈研究表明,在知识产权管理课程中引入模拟法庭模式,对具体程序进行适合于管理类课程的改进,有利于通过知识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升对课程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以达到知识产权课程作为通识教育的目的和效果。

1 课程设计与实施

将模拟法庭引入知识产权管理的课堂教学中,是实验性教学模式的创新,与传统法学课程在目的、课程设计和具体实施过程上均有所不同。区别于法学课程中对庭审过程的注重以及对有关实体法、程序法知识的具体运用,知识产权管理课程中的模拟法庭主要强调对实际庭审过程的真实模拟,让学生对实际司法活动产生具体的感性认识。知识产权管理课程中的模拟法庭是基于发展性教育评价[14]与实践教学理论,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作为管理学课堂实验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尝试。因此,模拟法庭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课程满意度,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课程并非完全照搬实际的知识产权案例司法庭审程序,而是对模拟法庭的环节和过程,做了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的改革与调整。

1.1 教学的优化设计

知识产权管理课程中的模拟法庭,开展时间一般安排在课程的中后期阶段,即在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的基本规则进行了课堂讲授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设计按照正式庭审的顺序,包含了庭审前(案例选择)、庭审中(学生参与)和庭审后(课后反馈)三大部分,并进行了程序上的优化,如图1 所示。

图1 模拟法庭教学设计

(1)典型案例选择设计。从案由来说,知识产权相关案例主要分为著作权案例、专利案例、商标案例和不正当竞争等几类案例。由于专利类案例通常涉及较多的技术细节,在司法实践中需要专家证人或技术调查官出庭,对模拟法庭而言,可操作性较差,一般不予选取。对于其他3 类案例,遵循的选取标准包括:①具有课程思政的特点,即该案例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观与正义观,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②具有典型性,即该案例属于知识产权某一范畴中较为常见和典型的案例,具备一定的社会影响;③具有争议性,即该案例的争议焦点在知识产权法律和管理上具有可讨论性,理论界和实践界对该问题尚未达成一致。富有争议性的案例可以增加模拟法庭的趣味性和观赏性,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从案例来源来说,模拟法庭的案例分为“一手案例”和“二手案例”。前者为任课教师在实践中实际处理或代理的案例,此类案例的证据、诉讼文书等相关资料通常较为翔实,但不一定已有终审判决结果;后者则来自中国裁判文书网或一些法院官方网站公开的案例,此类案例的判决书易于查询,但证据等相关资料获取比较困难。

(2)提升学生参与度设计。如何提高学生对模拟法庭的参与度与积极性,主要面临两方面问题,即提高学生报名参加的积极性,以及提高未参加学生——模拟法庭“观众”的参与度。目前课程组采取的激励措施包括:①将自愿报名参与模拟法庭列为平时成绩加分项,计5 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② 将模拟法庭中的发言作为课堂发言,计入平时成绩,每发言一次,计1分;③ 开发“模拟法庭评分表”,由“观众”给模拟法庭各组成员打分,并在每组中选出自己认为的“本场最佳”。得票最多的同学将获得平时成绩,计5 分;④ 在法庭辩论终结后和总结陈词前,加入“观众发言”环节。由法官组同学进行主持,作为“观众”的同学可以就庭审中各方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可支持原告或被告的观点,也可对原被告观点进行评论。“观众”发言也计入平时成绩,每发言一次计1 分。

(3)加强学生反馈意见设计。为持续改进模拟法庭的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学效果,本课程组开发了“模拟法庭满意度”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同学对模拟法庭的参与动机,行为与满意度的数据,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一方面支撑教改研究,一方面倾听学生的意见,不断完善模拟法庭这种实验性教学手段在本课程中的运用。

1.2 教学实施步骤

模拟法庭的教学实施,主要包括报名与准备、课堂庭审、总结与评价以及问卷调查4 个步骤。

(1)报名与准备。教师选择典型案例,向学生发布案例资料,征集学生报名参加,每组5 人,3 组共计15 人。确定参加人员后,将学生们分为原告组,被告组与法官组。学生在任课教师指导下进行庭审前准备。原被告组要在指定时间内向法官组提供证据清单与辩论意见,同时原告组还需提交起诉状,被告组收到起诉状后提交答辩状,法官组要将答辩状送达原告组。法官组应在模拟法庭正式开始前1 天,将初步归纳的争议焦点拟出,并提交给任课教师。

(2)课堂庭审。在课堂上实际模拟庭审过程,包括起诉、答辩、举证与质证、法庭辩论、最后陈述等环节,最后由法官当庭宣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果选用二手案例,由于搜集证据的难度高等客观情况,将弱化举证与质证环节,加强法庭辩论环节;如果选用一手案例,则将举证、质证环节与法庭辩论环节并重。此外,在法庭辩论终结前,加入“观众”发言环节。整个模拟法庭主要由法官组组织,任课教师在整个课堂庭审阶段保持适度被动,不过多参与庭审过程。

(3)总结与评价。任课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对本次模拟法庭的全过程进行总结。主要包括准备阶段中原告组起诉状与被告组答辩状的质量、庭审中各组同学的表现以及对法官组判决书的评价。收集“模拟法庭评分表”,统计出本场每组最佳,予以公布。

(4)问卷调查。对完成模拟法庭的班级发布匿名问卷,针对学生参与模拟法庭的动机,对自己与他人在模拟法庭的准备、实施过程中的评价以及对模拟法庭乃至整门课程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2 改革成效分析

为了更好地探寻和评价模拟法庭在知识产权课程中发挥的作用和实施效果,课程组基于行动计划理论[15-17]设计了“模拟法庭满意度”调查问卷,用以评价学生对课程的参与意愿、实际行动,以及满意度。问卷采用李克特[18]5 分量表,分别利用5、4、3、2、1 代表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此外,在问卷的最后设计了开放性问题,即“更喜欢一手资料的模拟法庭还是二手资料的模拟法庭?”“通过模拟法庭,你有哪些收获?”以获得更多的反馈信息。

调查对象为选修了知识产权管理课程的本科二至四年级学生,调查不涉及法学或相关专业的学生,旨在检查模拟法庭作为核心通识课程教学实践所带来的普适性效果。为保证数据的真实性,采用匿名调查的方式,共发出问卷255 份,回收有效问卷241 份,回收率为94.5%,其中,本科二年级141 份,占比58.5%;本科三年级87 份,占比36.1%;本科四年级13 份,占比5.4%。对问卷效度与信度分析结果显示:Cronbach’s α系数为0.941,表明调查问卷存在较好的一致性,调查数据反映的内容具有较好的可靠性;KMO 值=0.923,Bartlett球形检验0.001 水平上显著,适合做进一步分析。

表1 所示为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对于知识产权课程的平均参与意愿很高(4.317),90%左右的同学认为获取知识产权和相关法律的知识有利于未来的发展,而参与到模拟法庭的意愿相比有所下降(3.656),但包括观众在内的大部分同学展现了较高的参与行动(3.94)。学生对于模拟法庭的整体满意度较高(4.201),认为对模拟法庭的过程设计合理(3.830)和难度适中(2.774),但其中60%左右的学生认为法庭的场所布置需要改进,而16.6%左右的学生提出对案例的理解与分析感到困惑,8.71%的同学存在组员交流的问题。

表1 问卷结果(N =241)

此外,为了进一步判断对模拟法庭的实际参与是否影响学生的满意度,本研究利用T检验分析了课程效果在模拟法庭参与者与观众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表2 所示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学生参与到模拟法庭实践中,相比“观众”,这些学生有更为积极的知识产权课程参与意愿、课程态度,而课程准备更加完备,对模拟法庭的设计有更为正面的评价,并且相对于观众,模拟法庭的参与者对这一实践的整体满意度更高。但是,参与者与观众在对模拟法庭难度的评价上无显著的区别。

表2 是否参与模拟法庭与课程绩效的T检验

上述结果表明,将传统法学中的模拟法庭进行优化后纳入知识产权管理课程,学生对这一教学模式的创新具有积极的态度和较高的满意程度。对于自愿参加模拟法庭的学生,这一实践更能激发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如阅读查找相关资料、积极参与课程讨论、完善课后练习等。模拟法庭参与度高的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也较高。

对开放性问题的回答进一步佐证了上述分析。在问题1“更喜欢哪一类的模拟法庭”的回答中(见表3),一半以上的同学提到更希望一手资料的模拟法庭,因为二手资料的案例资料信息获取较为片面,可能受到判决书的影响,思考方向受限。但也有30%左右的同学提出二手资料能够提供更为充分的理由,相关证据更加可考。

表3 开放型问题1 结果分析(N =109)

在问题2“通过模拟法庭,你有哪些收获”的109个回答中,通过答案的关键词词频统计分析,得出的结果主要集中在“知识(法律知识、知识产权相关知识等)”(48 人)、“流程(法庭流程、审理流程等)”(38人)、“见解(视野、见识、理解)”(23 人)、“逻辑(思维)”(14 人)、“表达(口才)”(13 人)、“实践(运用等)”(6 人)、“友谊(朋友、合作等)”(5 人)。超过77%的同学认为模拟法庭能够提高对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知识的获取,对法庭流程、审理流程的了解,增长见识。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知识产权课程自2016 年9 月被列为我校本科核心通识课程以及探究式小班教学课程,相关教学实践和课后反馈表明,将传统模拟法庭进行改革优化后引入知识产权管理课程中,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①通过模拟法庭促进实验和实践相结合,推动学生对知识产权法律、管理等相关知识的主动获取和应用,基本实现了拓宽本科生知识面,立德树人等通识教育的重要目的。②模拟法庭能够通过情景和角色扮演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升知识产权课程的满意度,但顺利实施的关键在于前期授课中要培养更多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参与意愿。③ 教师在案例选择上要更加注重资源的可获得性和可参与性,对于不同案由和来源的案例要突出其优势,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3.2 对策建议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之上,本研究对知识产权管理课程中模拟法庭的教学实践和推广提出如下建议:

(1)引导和培养学生对模拟法庭的参与意愿。学生意愿对实际采取的行为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尤以参与模拟法庭的意愿影响最为明显,模拟法庭参与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观众”。因而必须重视学生意愿,了解学生需求,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进一步的优化设计可采取包括缩小课程规模、增加模拟法庭次数,给予更多同学参与机会;提高模拟法庭平时成绩占比;挑选更有吸引力的案例;适当增加案例难度;进一步改进模拟法庭环节,增加“观众”发言机会等措施,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模拟法庭。

(2)加大“一手案例”比重,加强“二手案例”证据收集辅导。“一手案例”是任课教师实际处理或代理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例,通常掌握全套卷宗资料,部分案例可能正在进行中,学生的实战性和参与感更强,因而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在今后的模拟法庭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手案例”的比重,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反观“二手案例”,虽然证据收集比较困难,但由于已有公开判决,案例更具客观性,也更有利于学生参考。在今后的模拟法庭教学实践中,应加强对学生进行证据收集方法的辅导,提供更多的证据收集渠道,做好庭审前的准备。

(3)改善模拟法庭布置,强化法庭流程培训,丰富学生知识产权实践知识。模拟法庭的实施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仪式感和程序性。可结合院校的实际情况,在小班多媒体或智慧教室进行,课堂布置尽量靠近真实法庭,增加模拟法庭仪式感。在法庭程序方面,目前的庭审程序培训只在模拟法庭进行前的一次课进行,课时较短,学生掌握往往不牢固,庭审中时有程序错误发生。今后应增加模拟法庭程序的培训课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程序预演,以加强学生对知识产权司法实践的感性认识。

猜你喜欢

庭审法庭知识产权
消失在法庭的邦博
美国法庭口译制度研究及启示——以夏威夷州法庭口译为例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法庭不需要煽情的辩护词
上法庭必须戴假发?
关于知识产权请求权内容构建的思考
电视庭审报道,如何找到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平衡点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人民法院庭审须全程录音录像
穆巴拉克庭审辩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