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洋窑建盏与建窑建盏的差异

2021-02-24张建忠南平市延平茶洋窑陶瓷有限公司

艺术品鉴 2021年36期
关键词:建盏草木灰

张建忠(南平市延平茶洋窑陶瓷有限公司)

建窑,是两宋时期福建著名的窑场,其出土的建盏深受当时的文人墨客等各阶层的喜爱,甚至有大批的建盏被销往海外。伴随着建盏之风的盛行,茶洋窑等闽北多个窑系开始仿烧建窑建盏,其中茶洋窑黑釉盏多是仿建窑中的束口盏和敛口盏,粗看两者相差无几,但是细看下却有细微的差别。本文将从茶洋窑和建窑茶盏的胎体、施釉、造型等方面进行两者的差异分析。

建窑是宋代名窑之一,烧制的黑釉瓷与青瓷、白瓷在两宋时期形成“三分天下”之势。其遗址主要在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后井村、池中村一带,总面积达12 万平方米以上。宋代斗茶之风盛行,建窑黑釉盏作为斗茶的特殊容器而声名远扬,部分茶盏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当时销往海外的精品至今被收藏于日本、美国、英国等数十个国家博物馆。不管是人还是物,在拥有名气后都会被竞相模仿,建窑的黑釉盏除福建、江西、四川、山西、河南和河北等多处国内瓷窑先后仿烧外,日本也加入了仿烧队列,逐渐形成以建窑为首的建窑系。茶洋窑与建窑、德化窑等福建其他盛名在外的一些窑瓷相比,就像无名小卒,不被众人所熟知。

茶洋窑算得上仿烧建窑黑釉瓷的佼佼者,遗址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茶洋村,距离南平市中心约25 公里,濒临闽江。自从1980 年茶洋窑遗址被发掘出来,大批量的窑址遗物就陆续遭到私自盗挖,窑场的完整性大幅度降低,为保证文物的保存与传世,政府单位采取了一系列的抢救保护措施。在抢救的过程中采集到不少的产品,器形有碗、盆、盏、杯、洗、壶等;以及轴顶碗、荡箍等制瓷工具和漏斗型匣钵、半圆和圆饼状垫具、小型垫饼等窑具。从茶洋窑出土的遗物中,我们可以发现茶洋窑烧制品种的丰富性,因茶洋窑受建窑、景德镇窑等诸多窑系的影响,烧制出的瓷器有青白釉器、青釉器、黑釉器、青花瓷器等。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黑釉盏也是如此,放进窑内便听天由命,在炉火中历经高温的锤炼下,幻化出绚烂多姿的诱人斑纹,其纹样、成品率都是不可控的。茶盏的斑纹是在烧制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而不是人为绘制的釉面纹样,这也是每一只盏都是独特个体的原因,众人也由此称其为“一窑一世界,一盏一孤品”。茶洋窑的黑釉器是在模仿建窑,也依据自身独特的地域优势和集众家之长的技艺优势,利用当地的特殊原料烧制出属于自己特色的建盏,于建窑建盏略有区别。

一、胎体

茶洋窑烧制黑釉茶盏采用的是当地特有的黄土(黏土)、高岭土、矿石釉等原料,并在烧制过程中加入适量的当地草木灰,以石灰石草木灰为最佳。因其所用的瓷土含铁量低于建窑建盏,所以,胎体多呈现为灰白色或灰色,胎骨也更加细腻紧密,也有少部分的灰胎和灰黑胎的胎骨略显粗松,甚至在有些产品的胎内层出现裂缝或砂眼等瑕疵;烧制建窑建盏所用的是当地特有的红高铁黏土,其含铁量约为7.3%,在烧制后胎体呈黑褐色或灰黑色,胎骨也较为厚实坚硬,在叩击底部时会有金属的声音,因此也称之为“铁胎”,手感较为厚重。

茶洋窑灰被天目系列套组

茶洋窑复古柴烧禅茶盏

复古柴烧浅腹平口盏

茶洋窑复古柴烧浅腹平口盏

茶洋窑灰被天目束口盏

灰被天目束口盏

建盏被称为“土与火高难度结合的艺术”。在古代陶瓷界流传着一句行内话,“无灰不成釉”,大致是说没有草木灰就无法完成配釉,可见草木灰对建盏成品的重要性。因此,跟大家探讨一下配料时所必不可少的草木灰尤为重要,唐代时期多种名贵色釉与选用的特殊草木灰相关,如郏县窑的花釉、建窑的兔毫釉和长沙窑的乳浊釉等。草木灰中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在与硬陶胚体表层的石英、长石等成分产生作用后,将表层物质溶解形成琉璃质,这便是“釉”最初的形成,也是最天然的。而且,草木灰中含有的少量P205 会在一定的条件下,促进釉水的液相分离,产生出奇特的艺术现象。在后来烧制中,陶工们发现这种挂釉现象可以人为调制,便将燃烧过的草木灰全部收集起来,过筛之后再用水将其搅拌成浆糊状,在放入窑体烧制前用手或者刷子工具将调好的草木灰釉涂抹到器皿胚体上。张家祖传的草木灰被当成传家宝代代相传,至今已有超百年的时光,在配料的时候加入一定比例的百年草木灰,使其作为“药引子”,最终得以烧制出拥有独特结晶花纹的茶洋窑建盏,也助于茶洋窑建盏烧制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二、施釉

茶洋窑建盏在施釉方面传承了建窑建盏的露胎风格,为降低釉水在高温烧制时因流动造成的粘底机率留有余地,使得釉水往下流动时有收纳地,且通常不会施满釉。在露胎且不施满釉上,两者相差无几,但也存在些许差异,茶洋窑黑釉盏因砂粒较多,双手触碰露胎处时手感略糙,施釉线通常不太齐整,且釉层也相对较薄,因此,只有部分的茶盏会有聚釉现象产生,偶尔可见油滴釉。其兔毫盏的兔毫纹像是幼兔的茸毛细细的,盏内底色多为紫色或蓝色,当注入茶水时泛起的涟漪仿若幼兔在夏日星空下的溪水中玩耍。茶洋窑黑釉盏在施釉时也具有自己的特色,通常会将盏腹外壁上部施为厚釉,下部则为薄釉,这种上厚下薄的施釉方式是茶洋窑中较为常见的。

建窑建盏中的油滴纹、兔毫纹是极为常见的,且都是有层次的排列组合,纹样较为显眼。悉心观察会发现建盏底部会有像眼泪一样的油滴,不少刚入门的盏友初接触此盏时会以为这是瑕疵,其实不然,这是建窑建盏的独特之处。在建阳水吉,有一个关于釉泪的感人心脾的故事,传说古时候有一位窑工与青梅竹马分离,女子留下的眼泪被凝结了,因此,用釉泪般的柔情代表相思和爱慕。传说归传说,釉泪的形成其实是由于建盏内底层的釉层比口沿处厚,在施完半釉后,施釉圈的釉水累积到一定程度且受重力作用的影响往下落,这也是挂釉产生的原因。釉泪这种垂而不落的独特美,也正在被大众所认可,多滴釉泪聚盏底部,仿若手托“星辰”一般梦幻。

三、造型

建窑建盏形似漏斗状,大碗口、小圈足为其造型特征。根据口沿大小、腹部深度及底足深浅被分为束口盏、敛口盏、撇口盏和敞口盏四种器型,每种器型都有独特之处,且都有大、中、小之分,目前出土和烧制的建盏以中小型居多。

束口盏是宋代斗茶的惯用盏,也是当下的主流器型。盏口沿外缘向内凹,在内壁形成一圈凹槽,这是点茶时注水的参考线,可将其通俗理解为注水线;敛口盏整体更为丰满,口沿处微微向内收敛。现在市场上较为常见的有禅定杯、般若杯等;撇口盏盏腹处有明显向外撇的弧度;敞口盏,也常被称为“斗笠盏”,其盏口沿处干净利落,没有外撇的痕迹,整体比较规整,仅外壁有轻微的弧线,但都接近于直线。

茶洋窑在建窑束口盏和敛口盏的基础上烧制的建盏,多为盏腹浅、形体略矮的敛口盏;束口盏口沿弯曲不是很明显,盏心微微下凹,腹部弧度迅速向内收拢,圈足矮浅近似实足,足心极浅,施釉不及底,足部露胎。多数的束口盏,会在盏腹外壁底部切成齐直的台面,与圈足约呈90 度角,因此,也被俗称为“平肩”,这也是茶洋窑黑釉盏的典型特征。除此之外,修足也与建窑建盏略有不同,茶洋窑建盏的圈足通常不太平整,且圈足较矮,挖足较浅,修足更随意大胆,部分产品会在接近实心足底处略作浅凹,盏足底现剔除乳突时留下的凹三角。观察出土的茶洋窑建盏,部分建盏的口沿处会有一圈青釉或灰白釉,但都不太明显,这类茶盏被称为白覆轮,这也是有别于建窑建盏的工艺所在。

综上所述,茶洋窑与建窑的盏在胎体、施釉、造型等诸多方面都享有自己的特性,而盏的每一个花纹都被赋予了独一无二的灵魂,每个花纹都会引发众人不同的思绪。建盏虽被大众广泛接受,但烧制之路还是很漫长,需要工艺师们齐心协作,紧跟时代潮流,烧制出更多大家喜闻乐见的精品盏。

猜你喜欢

建盏草木灰
浅谈建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纸的来历
矢志传承 探索创新—归隐山林,只为做出一只舒服的茶盏
建盏谣
从文化内涵解读建盏之美
涅槃重生,土火交融的建盏之美
草木灰碱
草木灰
草木灰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草木灰的功用及施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