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攀枝花地区人群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分析

2021-02-23吴雪梅何元虎张利军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障碍性基因突变基因型

吴雪梅,何元虎,张利军

(攀枝花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四川攀枝花 617000)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是一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是珠蛋白基因突变而导致一条或多条珠蛋白肽链的合成障碍或结构异常,形成异常的血红蛋白结构引起。根据合成障碍的肽链不同,将其主要分为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两者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许多地区,东南亚为高发区之一。我国广东、广西、海南、四川多见[1-4]。为更好地了解攀枝花地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的遗传学特点,以提供遗传咨询,降低出生缺陷,本研究对2018年3月~2020年5月的受检样本进行了基因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5月来我院受检的2 704例疑似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60岁,其中男性455例,女性2 249例,所有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仪器与试剂 仪器为杭州博日科技有限公司的TC-96/G/H(b)C 基因扩增仪和广东凯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HB-2012A 医用核酸分子杂交仪。试剂为潮州凯普生物化学有限公司的血液基因组DNA 提取试剂盒(离心柱型)和α-,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检测试剂盒。

1.3 方法 取2ml EDTA 抗凝全血,通过破裂细胞膜、核膜以释放DNA,采用生物素标记的引物同时对α 珠蛋白基因缺失、基因突变区域和β 珠蛋白基因突变区域进行特异性扩增,将扩增产物与标记不同缺失和突变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探针的尼龙膜在导流杂交仪上进行导流杂交,然后通过化学显色对结果进行判读。本检测可检测常见的3种缺失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SEA,-α3.7和-α4.2)、3种突变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CS,QS,WS)及17个位点的19种突变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CD41-42,CD43,IVS-Ⅱ-654,CD17,CD14-15,-28,-29,CD71-72,βE,IVS- Ⅰ-1,CD27-28,IVS- Ⅰ-5,CAP,Int,CD31,-30,-32)[5-6],以上检测位点约占中国人群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突变的98%。DNA 提取、PCR 反应及导流杂交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及结果判读[5]。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 2003 进行数据录入,样本中阳性检出例数(n)采用直接计数法,携带率和构成比采用百分比(%)表示[7]。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在2 704例受检样本中,确诊患者534例,总携带率为19.75%。其中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314例,携带率为11.61%(314/2 704),占比58.80%(314/534);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206例,携带率为7.62%(206/2 704),占比38.58%(206/5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82,P<0.001)。αβ 复合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14例,携带率为0.52%(14/2 704),占比2.62%(14/534)。

2.2 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类型分析 见表1。在314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中,共检出8种基因型,最常见的是-SEA/αα 基因型(138例,43.95%)和-α3.7/αα 基因型(136例,43.31%)。

表1 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类型及携带率和构成比(n=314)

2.3 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类型分析 见表2。在206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中,共检出9种基因型,最常见的是βE(56例,27.18%),其次为CD17(54例,26.21%),CD41-42 (48例,23.30%)。

表2 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类型及携带率和构成比(n=206)

2.4 αβ 复合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类型及其比例 见表3。14例αβ 复合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中,共有9种基因型组合。

表3 αβ 复合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类型及构成比

3 讨论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是世界上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遗传性疾病[9]。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轻型、中间型和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轻型患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10];中间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需终身输血,长大基本丧失劳动力;重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会引起胎儿水肿症,胎儿无法存活;重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会出现严重贫血,如果不治疗,多于5岁前死亡。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不仅会给患者自身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也会给社会及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

据现有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中国南方地区人群中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携带率为1%~18%,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携带率为1%~8%。由本研究结果显示,攀枝花地区人群中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和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的携带率(分别为11.61%和7.62%)均较高,且远远高于四川省的平均水平(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携带率为1.7%,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携带率为3.0%,合计4.7%)。因此本地区应高度重视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防治干预。

研究显示,攀枝花地区人群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以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为主,基因型以-SEA/αα(43.95%)比例最高,其次为-α3.7/αα(43.31%)和-α4.2/αα(5.41%),与重庆[6]、广西[11]、广东[12]、云南[13]等地研究结果一致[6]。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型中,排名前三依次为βE(27.18%),CD17(26.21%)和CD41-42(23.30%),最常见为βE,与重庆[6]、广西[11]、广东[12]、云南[13]的报道不一致(重庆[6]CD17 最常见,广西[11]、广东[12]CD41-42 最常见,云南[13]CD26 最常见)。αβ 复合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时有发生,组合类型较多,但这种复合型携带者自身没有严重的临床表现[14]。由此可见,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应重点关注本地区的基因类型分布及其特点。

本研究纳入的患者中,男性455例,女性2 249例,男性患者远少于女性患者,考虑到本院为妇幼保健医院,受检者多为孕妇,于产检时发现,而大多数育龄夫妇不太了解孕前检查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的重要性。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男女患病几率相同,与性别无关,且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当夫妇双方任何一方有一个杂合子就有生育患病儿的可能。若夫妇双方均为同一类型(α-或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携带者时,其后代有四分之一的机会罹患重症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因此,本研究认为对男性的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检测与对女性的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检测同等重要,应提倡婚前、孕期或产前夫妇双方检查。

目前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尚无有效根治办法[15],中重型预后不佳,且本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发生率较高,基因类型分布具有较大的异质性。因此,获取更多本地区有关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突变的遗传信息,广泛有效地开展遗传咨询与产前诊断,为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此次研究对于攀枝花地区避免下一代患儿的出生,提高人口素质,降低出生缺陷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障碍性基因突变基因型
HBV基因型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B、C基因型 HBV S蛋白变异比较
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对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效果
数学工具在自交和自由交配相关计算中的应用探讨
基因突变的“新物种”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复习导航
从一道高考题看自交与自由交配的相关计算
三黄三仙汤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