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口老龄化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2021-02-23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居民消费城镇居民城乡居民

吴 松 姚 瑶 王 志

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1 文献综述

投资、消费和出口一直以来都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对经济稳定运行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众多学者也开始重新审视这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投资由于容易受到金融冲击,因此贡献率逐渐受到质疑,出口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对经济的贡献也开始走低,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保持增长,且贡献率高于投资和出口,一直是经济平稳运行的压舱石。

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消费者人数、收入、物价水平、社会保障以及消费心理等,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与此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呈加速发展趋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13.5%,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提高了5.44%,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势必会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根据生命周期假说理论,消费者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会在生命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消费行为,如果一个社会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则边际消费倾向与消费行为也会发生变化。在目前我国老龄化逐渐加深的现状下,厘清人口老龄化与居民消费的关系,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提高居民消费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国内外关于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较多,但存在不同的观点。陆惠君[1]发现人口老龄化短期内会对我国居民消费升级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但长期人口质量提升会减少这种不利影响。金浩等[2]也认为人口老龄化会给居民消费带来负向效应。王少辉等[3]发现老年群体退休后消费水平会显著提升,且主要聚集在衣着、居住等方面;刘沛鑫[4]对城镇家庭消费展开分析,他认为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地区人均消费呈显著阶段性特征,呈“u”型变动。王欢等[5]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对人口年龄与居民消费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的作用不显著。李文星等[6]运用GMM方法发现老年抚养比系数变化对居民消费没有影响。

通过对已有文献分析,目前的学者运用不同方法和数据对人口老龄化与居民消费进行研究,得出差异性的结论。因此,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本文将居民消费细分为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并进一步分析老龄化对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

2 人口老龄化对城乡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2.1 模型设定

为了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文章利用2000—2019年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除西藏、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选取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这里构建基准模型如下:

上式中C为居民消费率,D为核心解释变量,X为控制变量,为随机扰动项,i表示省份,t表示年份。

2.2 数据来源与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经网数据库、Wind数据库,部分缺失值采用线性插值法求出,共计得到2008—2017年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除西藏、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

被解释变量:选取城镇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消费作为被解释变量,用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对数表示。核心解释变量:老年人口占比,用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与总人口之比表示。控制变量:用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对数来表示;收入差距:用城乡收入比表示;通货膨胀率: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增长率表示;财政支出:用政府在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表示。

为了避免极端值对数据结果的影响,这里在1%和99%百分位对数据进行缩尾处理。变量的定义与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的定义与描述性统计

3 模型估计与实证分析

3.1 单位根检验

面板数据能够同时反映变量在截面和时间二维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和特征,具有纯时间序列数据和纯截面数据所不可比拟的优点。为了避免出现伪回归的情况,文章在处理之前,对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多重共线性检验和单位根检验。经检验所有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都小于10且不存在单位根,可以直接进行回归分析。

3.2 实证结果分析

常用的面板数据分析包括混合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以及固定效应模型,这里通过LM检验以及豪斯曼检验得知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最优。人口老龄化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实证检验如表2所示。

表2 人口老龄化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实证检验

表2中模型1与模型2是人口老龄化对城乡居民消费影响的基准回归,模型3、模型4是加入控制变量的回归。模型1表示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模型3是加入控制变量后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模型1与模型3的核心解释变量方向都为负,说明回归结果是稳健的,即人口老龄化会明显抑制城镇居民消费,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城镇居民老年退休后收入相对于工作时期大幅度下降,所以会减少开支,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城镇居民生活在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城市,且社会保障、福利等覆盖率高,满足了一部分日常开支。模型2与模型4表示人口老龄化对农村居民的影响,两个模型中核心解释变量都显著为正,说明人口老龄化会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原因可能是农村人口65岁之后若身体健康会持续耕种,收入变化不明显,所以消费不存在大的变动。

从控制变量上来看,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为正,这也说明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收入越高,消费越高。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消费起负向抑制作用,即收入差距过大会拉低居民消费水平,从边际效用来看,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低,而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高,进而影响总消费。城镇化水平会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消费,且城镇化水平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大,一方面是因为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基础设施也逐步完善,给居民消费提供便利,刺激了居民消费,另一方面是因为城市化过程中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进城务工人员可以获得更多收入,以此提高消费水平。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文章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发现人口老龄化对城乡居民消费影响存在异质性,基于以上分析,为了更好地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文章提出如下建议:①提高城镇居民退休后社会福利保障,防止老龄化影响城镇居民消费,进而影响经济发展。②充分挖掘农村消费市场潜力,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③合理推进城市化进程,完善相关基础设施,为居民消费提供便利条件。

猜你喜欢

居民消费城镇居民城乡居民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主要成效与思考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人力资本、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居民消费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渐进式转变
关于实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