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逆向设计”理论寻找英语教学单元中的“基本问题”

2021-02-22徐佳

英语学习 2021年1期
关键词:逆向设计基本问题引言

摘 要: 理解型问题是英语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点。英语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特定的知识和技能,为了达到这个既定目标,教師需要找到一些有价值、起媒介作用的问题。本文以“逆向设计”理论中的“基本问题”为切入点,尝试在英语教学单元中寻找并提炼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好问题,研究寻找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促进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帮助英语教师优化教学设计,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关键词:“基本问题”;“逆向设计”;理解;课程标准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当前国内英语教学存在教学内容碎片化和为考试而教等现象(教育部,2020)。此外,当今英语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也存在表层化、零散化、模式化、试题化等种种现象(蒋京丽,2018)。好的问题有助于学生理解。如何设计出高质量、有利于理解的教学问题,是当前英语教师进行教学转型的重点。本文进一步发展、实践了赵钰莲老师(2019)在《通过“基本问题”培养高中学生英语学科思维品质的探索》一文中的观点,基于“逆向设计”理论,在高中英语单元教学中实践寻找“基本问题”的多种有效方法,力求优化教师教学设计,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逆向设计”理论

美国教育家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2017)的著作《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以下简称《追求理解》)介绍了“逆向设计”的三个阶段:

阶段一:确定预期结果,即教师需要思考和理解教学目标,查看课程标准,根据目标明确学习内容的优先次序。

阶段二: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即教师需要收集评估证据,用于确定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结果,证实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阶段三: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过程,即教师需要设计适合的教学活动,聚焦预期目标,朝预期结果方向发展。

“逆向设计”和常规教学设计的最大区别在于教师要将教学目标和理解目标的设定放在首位,改变“先教后评”的习惯性行为,将评价放在教学活动之前进行考量。教师在教学设计之初就要想好如何将学习目标具体化,提高教、学、评的一致性,提高学生的表现。

“逆向设计”将确定教学目标(预期结果)放在第一阶段,可见它在整体教学设计中的重要地位。设定一些难度适中、有启发性、起媒介作用的问题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注重设计和使用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产生持久理解。利用“基本问题”来架构单元教学目标,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顺利推进“逆向设计”的第一阶段。因此,在英语教学单元中寻找“基本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由此,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寻找“基本问题”就成了当前英语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基本问题”的定义

“基本问题”超越了仅借助事实即能回答的层次,是需要学习者去探索、突破主题界限的问题。“基本问题”可以促进学习者对教学单元内容的理解,激发学习者对知识进行联系和迁移。

《追求理解》中提到,每一个学科都有不同类型的“基本问题”。“基本问题”都具有以下特点:

(1)能真正引起学习者对大概念和核心内容的相关探究;

(2)能激发学习者对更多问题的深度思考、热烈讨论、持续探究和新的理解;

(3)要求学习者考虑不同观点、权衡证据、论证自己的想法和回答;

(4)激励学习者对大概念、假设和过往的经验教训进行必要、持续的反思;

(5)引导学习者有意义地联系先前所学知识和个人经历;

(6)自然重现,为迁移到其他情境和学科创造机会。

“基本问题”并不能用一个简单的句子来回答,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答案。教师提出这类问题是为了激发学习者的思考和探究,激励其发掘更多的问题,从而深入思考,而不只是单纯地给出一个标准答案。

从“基本问题”的特点看,我们可以称更具体的“基本问题”为“专题性基本问题”,称更综合的“基本问题”为“综合性基本问题”。前者更聚焦于具体单元学习中局部性的理解;后者没有提及学生在本单元需要学习的具体内容,而是着眼于更广泛、可迁移的理解。

在单元教学中寻找“基本问题”的方法案例

《追求理解》提到了一些寻找“基本问题”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多数来自历史和语文等学科的实践,能用于外语学习的方法较少。“逆向设计”理论和《课标》都强调培养学习者持久理解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持久”和“终身”的定义就决定了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看得更远。单课时时长较短,无法满足产生持久理解和终身学习的目标要求。因此,笔者以单元教学为切入点,结合自身学情和教学资源,尝试在英语教学单元中寻找“基本问题”的可行方案。本文以上海外语教育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展望未来》第四册Unit 6 Sporting Legends为例进行设计,教学计划持续一周,共8课时。

1.学情分析

我校属于外语特色学校,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词汇量和语言基础,处于英语学习“爬坡”阶段,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在逐渐形成。现阶段学生不满足于简单的校园生活话题,更愿意参与有一定深度的课堂讨论。因此,寻找可以引发激烈讨论、探究和深度理解的“基本问题”也顺应了学生英语学习发展的需要。

2.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语境是人与社会——体育生涯,教学内容包括新闻报道、访谈音频等多模态形式。笔者将单元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大致分为四个部分:

(1)语篇阅读:一则关于英国著名足球运动员法沙努宣布转会的新闻报道;

(2)听力训练:三段对法沙努的采访,介绍他转会之后的个人情况;

(3)语法现象:虚拟语气;

(4)口语训练:角色扮演。

3. 寻找“基本问题”的方法

(1)观察法

笔者在刚开始寻找“基本问题”时并没有指定问题类别,而是发散思维,先罗列出可以確定的多个“专题性基本问题”,再进一步观察筛选。

首先,由于教材文本没有直接提供“重要问题”,教师尝试根据文本内容列出以下问题:

①Why was Fashanu big news in the National newspaper when he was just 19?

②Were there many teams trying to employ Fashanu?

③How did he feel about his new manager?

④What experience had he had with different clubs?

⑤What was his hope and desire about the future?

⑥What do you think it felt like for Fashanu to be the object of so much attention?

⑦Do you think it was a good decision to leave his current club?

⑧Can you predict his future career?

⑨Do you know any other sports stars around the world? 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to them when their sporting careers are over?

⑩What pressure do you think those highly-paid sportspeople are under?

笔者认为,问题①至问题⑤是基于语篇内容而提出的,学生可以从文内直接提取相关知识来作答。问题⑥至问题⑩则需要学生将先前所学和个人认知建立联系,思考并与同伴进行讨论后才能回答。这些问题看似与文本没有直接关系,其实是在引导学生去思考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笔者由此想到了一个可以引发深度思考、热烈讨论、持续探究和产生新理解的好问题:Do stress and honor coexist in ones sports career? 有了这个“基本问题”,笔者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就更为聚焦,所有课堂活动都可以直接围绕它来开展。

利用观察法寻找“基本问题”依赖于教师对于文本的理解和处理,取决于教师希望学生能走多远。不管当下学生是否能到达,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都应该首先考虑最终希望学生能理解或者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2)课标法

课标法指从课程标准的层面上导出“基本问题”,是一个将《课标》中的陈述句识别并转化为疑问句的过程。

《课标》将语法归类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六要素之一的语言知识范畴,具体提出了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提高类)三个不同层级的教学要求。在语法知识选修(提高类)的要求中包含在语篇中恰当地理解和使用虚拟语气 (教育部,2020)。

笔者首先根据教学内容,识别出与要求契合的关键名词——“虚拟语气”,让它成为问题的基础。接着,笔者提取关键动词“理解和使用”以及副词“恰当地”,并进一步思考:学生的何种表现能够证明他们真正理解和会使用虚拟语气,什么样的表现证明学生恰当地使用了虚拟语气等问题。

笔者尝试导出以下问题:

① 我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使用虚拟语气?

② 虚拟语气与陈述语气、祈使语气有什么不一样?

③ 虚拟语气是必要的吗?

从“基本问题”的分类来看,问题 ① 和 ② 相对具体,属于“专题性基本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虚拟语气、复习已经学过的语法知识,整合归纳后作答。问题③则相对宽泛,属于“综合性基本问题”,需要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将虚拟语气的使用放到更大的语境和概念中去思考,列举反证,产生新的理解。

由此可见,“基本问题”聚焦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而又不拘泥于此。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联系以往所学,展开深度讨论和探究,产生新知。笔者在寻找“基本问题”的过程中,有效地使用了《课标》的要求,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

(3)理解法

《课标》把“听”归类于语言技能的理解性技能。“逆向设计”也以学生的“理解”为终极目标。教师寻找“基本问题”,最终目标正是实现学生对课程和学科大概念的理解。

《追求理解》中提到,成熟的“理解”具有六个维度(见表)(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2017)。

本单元有一段听力材料是法沙努总结自己运动生涯的遗憾。随后的虚拟语气语法训练也是该听力训练的一个延伸。笔者尝试从“理解”的六个维度入手,结合《课标》,寻找听力和语法要求中蕴含的“基本问题”。

由表可见,理解有一个维度叫“神入”,即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的能力,摆脱个人反应并去获取别人反应的能力。《课标》中对于听力技能的要求是:在听、读、看的过程中有选择性地记录所需信息;借助语气、语调、停顿识别说话者的讽刺、幽默等意图(教育部,2020)。

该听力材料是阅读文本的延续,在教学单元中承前启后,也为虚拟语气提供了非常好的语法语境。笔者结合单元内容设计以下问题:

①What were Fashanus three big regrets about his career?

②According to Fashanu, what was more difficult than being successful?

③What do you think he would do if he could start his career again?

笔者认为,问题②和③很好地揭示了事件的本质,可以引发学生的激烈讨论。学生一听到法沙努运动生涯的遗憾,就回忆起先前阅读文本中的“基本问题”,即“Do stress and honor coexist in ones sports career?”,继而思考和讨论问题“Compared with being successful, what is more difficult for a sportsman?”。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神入”这个层面的训练必不可少。教师引导学生换位思考问题③,试着理解作为顶级运动员,在有限的职业生涯中必然会面临的荣耀和压力。“神入”式的理解更为直接地让学生去思考和感受问题所产生的结果与影响,弥补了教材本身无法给予这样体验的不足。学生可以通过对“基本问题”的理解和讨论,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尊重他人,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看待事情的意义和价值,克服自身的习惯性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4)目标法

“逆向设计”的阶段一要求教师思考和理解教学目标,查看课程标准,确定预期结果,根据目标明确学习内容的优先次序。

《课标》明确了英语课程的性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跨文化交流能力,为他们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汲取世界文化精华、传播中华文化创造良好的条件,也为他们未来继续学习英语或选择就业提供更多机会(教育部,2020)。

英语教师不仅是教授语言,还要传授有效技能,为培养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能力创造条件。“有效技能”就是一个好目标,学生要想在具体情境中更流畅、灵活地表达自己,就需要思考何时使用何种语言技能,为什么以及如何使用这种语言技能等問题。

笔者尝试让学生作为记者,为杂志社完成一则人物访谈,并给出几种不同人物和情境,要求他们谈及职业生涯的起点,鼓励和影响自己的人,生涯中的失望与遗憾等。在完成过程中,学生必须去思考需要在何时使用何种表述,才能有效地表达个人思想。在访谈中,如果学生可以恰当地使用虚拟语气来表达遗憾,就表示学生实现了对于语言的理解、应用和迁移。

实施建议

1. 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英语学科不只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更要传递思想和文化。“基本问题”并非凭空出现,它是基于教师对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情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理解之后的产物。教师想要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先深入分析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情,确定合理的预期目标,并以此为导向进一步挖掘和提炼“基本问题”。

2. 增强设问效能,作出合理规划

“基本问题”是用来架构单元目标,且能引发学习者深入思考的问题,因此数量上不宜过多,内容上不能过于宽泛、难懂。不是每个问题都符合我们的预期目标,原封不动地挪用《课标》里的一些抽象的语句更加无法吸引和启发学生。教师需要提前筛选并规划“基本问题”,进行合理排序,组织好问题描述的语言,采用专题性和综合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题设置;在实施教学时要合乎逻辑,顺应学习规律,注意问题之间的衔接,保持学习的阶段性和紧凑感,确保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深度探究每一个问题。

3. 优化教学设计,坚持长期培养

没有任何一个问题生来就是好问题,它需要教师不厌其烦地思考和改进。教师不能因为寻找“基本问题”费时费力就放弃。事实证明,“基本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当然,如果没有精心设计的配套课堂活动,“基本问题”再好,也无法单独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找到了适合的“基本问题”并不意味着全部,这只是“逆向设计”在教学实践中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教师不能止步于此,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上,需要尝试的还有很多。

参考文献

安德烈·焦尔当. 2015. 学习的本质[M].杭零, 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布鲁纳. 1960. 教育过程[M]. 邵瑞珍, 译.北京: 文化教育出版社.

格兰特·威金斯, 杰伊·麦克泰格. 2017.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M].闫寒冰等, 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蒋京丽. 2018. 改进阅读理解问题设计,培养初中学生思维能力[J]. 英语学习(下半月刊), (12): 59—64

教育部. 2020.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洛林·W. 安德森, 等. 2009.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完整版)——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M]. 蒋小平等, 译.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约翰·D·布兰思福特, 等. 2013. 人是如何学习的(扩展版)[M]. 程可拉等,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赵钰莲. 2019. 通过“基本问题”培养高中学生英语学科思维品质的探索[J]. 英语学习(下半月刊), (10): 29—31

徐佳,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高级教师。

*本文系2019年天津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逆向设计”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编号JCJY-19209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逆向设计基本问题引言
核心置换
浅谈测绘工程常见问题的解决对策
药用植物野外实践体系构建研究
学习的完成
基于逆向工程的农用电动汽车壳体造型设计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基本问题分析
基于思维导图的线性代数复习策略
提高小学低段课堂写字有效性的研究
项目引领教学中基本问题的确定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