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欠发达地区数字农业发展路径

2021-02-21郭小平梅思张文昌

决策与信息 2021年2期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

郭小平 梅思 张文昌

[摘    要]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农业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门积极推动数字化在农业农村中的应用,并作出实施大数据战略和数字乡村战略、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等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数字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更是欠发达地区实施赶超的重要路径。黄冈地区的经济发展目前还处于落后状态,尤其数字农业的发展还存在资金投入不足,数字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研发力量不足,创新能力“掉档”;整合力度不够,产业化水平“断档”等问题。探析以黄冈市为代表的欠发达地区数字农业高质量建设和发展的对策建议,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现代农业;欠发达地区;数字农业;农业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21)02-0080-09

数字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更是欠发达地区实施赶超的重要路径。黄冈市是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市,虽然经济发展较落后,但农业发展有较好的现实基础和发展前景,且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的过程之中。因此,研究数字农业基本内容,调查和研究以黄冈为代表的欠发达地区数字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和发展高质量数字农业的对策与建议,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数字农业的内涵、意义及发展规律

(一)数字农业的内涵及发展历程

“数字农业”的概念源自“数字地球”,由美国科学院和美国工程院于1997年正式提出,是指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数字化和可视化表达、设计、控制与管理[1]。具体来说,数字农业是融合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农业现代化多学科、多领域高新技术,实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作物土壤及农作物本身进行实时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精准监测和控制[2],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以及相应的环境进行定期信息获取,并对农业生产中的现象、过程进行模拟和分析,借此达到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品和质量的目的[3]。

数字农业的发展,是伴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前进的。从国外来看,数字农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见图1)。第一个阶段(20世纪50-60年代),主要以农业计算机应用为主;第二个阶段(20世纪70-80年代),主要以农业专家系统的建设为代表;第三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主要以精准农业技术为典型代表,进入全面信息化时期;第四个阶段(2008年至今),以农业物联网和农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实现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的融合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农业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等的提高[4]。就我国数字农业的发展而言,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我国数字农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节点(见图1):1990年科技部支持研究“农业智能应用系统”;1998年提出发展“数字中国”的战略;2003年国家设立重大科技专项“大规模现代化农业数字化技术应用研究与开发”;2013年农业部开展农业物联网等方面的试验工程;2015年农业部发布《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农业+大数据”的发展方向;2017年农业部设立“数字农业”专项,旨在推动我国数字农业的快速发展;2019年《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 年)》的发布,明确了新时期我国数字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5]。

(二)发展数字农业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尤其是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农业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门积极推动数字化在农业农村中的应用。2019 年 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扩大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2019 年 5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对我国数字乡村发展进行了战略部署。2019年12月,农业农村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 年)》[6],为贯彻落实数字乡村战略作出全面部署[7]。

这些文件出台后,各地政府和企业积极响应,迅速组织制定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和研发数字农业技术解决方案,助力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国家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数字中国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落地生效[8][9]。

1. 数字农业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农业大国,数字农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高级形态,契合了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是数字中国、乡村振兴和数字农业农村等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数字农业建设,不仅促进了传统农业深度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8],而且还能有效促进农业产业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和更可持续地实现高质量发展,数字农业的发展是落实数字中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农业农村战略的重要举措[1]。

第一,发展数字农业是建设数字中国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國要建设成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其中,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数字农业的建设,数字中国要真正得以实现,就必须大力推动数字农业建设,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农业生产经营的数字化转型,提升农业各领域信息化水平,同时还要提高广大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的现代化信息技能,用数字化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第二,发展数字农业能够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其中,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分,这就需要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形成,发展数字农业就是产业融合发展和产业体系形成的重要基础和关键举措。发展数字农业,不仅能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农业产品质量和综合效益,有效衔接一二三产业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而且还能促进数字技术渗入乡村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文化建设和乡村生态环境改善有机结合,完善乡村数字治理体系,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2. 发展数字农业是农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我国对资源消耗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越来越大,以及人口红利的不断缩减,我国长期存在的以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人口红利为基础的粗放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已难以为继。

数字农业是数字技术与农业各环节深度、高效融合的结果。发展数字农业不仅能进行精确生产,最大限度挖掘动植物生长潜力,减少投入,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降低农业生产风险,提高农产品的供需匹配度,而且还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资源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和时间上的合理利用。此外,发展数字农业还能够拓展农业的观光、休闲、教育、康养等多种功能,有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10][11]。 因此,数字农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高级形态,对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及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是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12]。

3. 发展数字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第一,发展数字农业是农业生产规模化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农业生产还是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主,农业生产较为分散,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低,发展数字农业能够促进农户之间,农户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生产,甚至推动新型合作模式的产生,促进农业生产向规模化、智能化发展。

第二,发展数字农业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必然要求。数字农业利用区块链、大数据、云平台等数字技术,能够提供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的精准信息,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有效监管和追溯,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第三,发展数字农业是促进农产品产销精准对接的必然要求。发展数字农业,实现农产品生产、流通等各环节的数字化,能够促进农产品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和动态化,提高供需双方对农产品信息的获取效率和处理效率,减少信息不透明、不对称等带来的影响,降低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实现农产品供需的精准对接。

第四,发展数字农业是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必然选择。发展数字农业,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将经验、知识和技术数据化,可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产业化和高效化,促进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等三种类型职业农民的发展,实现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科学化、智能化,解决“谁来种地”和“怎么种地”的问题[13]。

4. 数字农业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一是数字农业的成长空间潜力巨大。《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 年)》显示,2018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 31.3 万亿元,占 GDP 比重达 34.8%,其中工业、服务业、农业数字经济占行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 18.3%、35.9% 和 7.3%[14],根据中国社科院《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测算与“十四五”展望研究报告》预测,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326724亿元,“十四五”数字经济整体年均名义增长为11.3%[15]。从农业数字经济占比来看,农业领域数字化渗透不足,特别是在农业生产方面,新技术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我国农业生产仍以传统方式为主,农业产业小、散、弱的特点明显,我国仍处于农业信息化的初级阶段,数字农业的发展还有巨大的成长空间。二是数字农业的需求空间潜力巨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较2018年底增长7508万,农村网民规模达 2.55 亿,占整体网民的 28.2%,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46.2%[16]。以农村为代表的网络购物下沉市场拓展了网络消费增长空间,数字技术与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加速融合发展,跨领域农业互联网平台逐步搭建完善,各地涉农网上政务服务功能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逐步对接,基于农村公众需求的个性化农业App 大量涌现,为数字农业的发展开拓了巨大需求空间。总之,不管是数字农业的成长空间,还是需求空间都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应用前景[8]。

(三)数字农业的发展规律及要求

数字农业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产物,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只有充分认识其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理解数字农业、发展数字农业。

第一,数字农业的本质是农业。数字农业只是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农业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其本质还是农业。因此在数字农业的发展实践中,首先,我们要以土地为基础进行数字化设计,让数字化深入田间地头;其次,鉴于农业生产和收益的周期相对较长,数字农业的发展,不但要求我们要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数字化装备设施的投资建设,而且要求我们对数字农业的经营收益要有耐心,同时,政府也应给予适当的补贴或优惠政策。

第二,数字农业是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全过程的数字化。数字农业的发展应关注其整体性、系统性。数字农业不是某一个环节的数字化,而是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全过程的数字化,包括农业生产要素数字化、农业生产过程数字化和农业生产部门数字化。因此,在数字农业的投资建设中,要做好谋篇布局,做好整体规划设计,争取打通数字农业各个环节,贯穿数字农业全过程。

第三,数字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与数字化复合型人才。数字农业是农业与数字化技术的融合,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到农业各个环节,用数字化的技术重塑农业,所以,要利用數字化解决农业生产经营问题,就必须培养一批既懂农业、又懂数字化的专业技术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一是要引进农业、数字化人才,以及农业数字化复合型人才,并加强人才储备;二是要定期对引进的人才及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不断提升农业数字化人才的质量和技能;三是主动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进行合作,攻关数字农业技术难点,探索数字农业技术发展新思路[17]。

二、当前黄冈数字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些年来黄冈各县市区纷纷启动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与北京、上海、广东等现代农业发达地区相比,仍比较滞后。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开展农业大数据研究和建设的时间比发达地区晚5年以上,基础数据平台的完善和数据整合与实际需要仍有很大差距;另一方面,部门、企业、社会等各类涉农数据来源散乱,数据信息的采集、整理、集成、分析、利用水平还较低,与黄冈数字农业建设和发展的实际需求有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与工业和服务业等领域数字化相比,黄冈农业农村领域数字化研究应用明显滞后。

(一)投入不足,发展基础“空档”

目前,黄冈市数字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数据资源体系建设还不完善,标准缺失阻碍应用协同,发展基础“空档”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 数字农业政策导向不明,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向不明确。国家发改部门的“特优区项目”中用于农业信息化的资金不足五分之一;省政府和省直部门目前尚没有数字农业项目立项申报;县级政府奖补资金没有单列数字农业建设项目,大多数直接奖补到基地的道路建设、灌溉设备等,引导支持导向不明晰。受上述一系列政策导向影响,黄冈市数字农业应用技术大部分停留在硬件层面,软件服务和数字利用率较低。

2. 资金投入不足,数字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一方面,各级政府因财力有限,对农业数字的基础设施建设、网络贯通、网络维护等配套投入力不从心,物联网、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等均处于起步阶段,且进展缓慢。如某物联网基地因为资金结付等问题,设备失修,后期维护缺乏保障,投资近300万建设的高标准机房,因维护资金不足而出现硬件淘汰、系统落后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数字农业建设投入周期长、资金高、见效慢、维护难,市场主体自主投入建设数字农业的积极性不高,处在观望等待阶段,已建的数字农业运行效率低,有的企业上传数据不及时或根本没有上传,不能达到预期建设效果。

(二)研发力量不足,创新能力“掉档”

目前,黄冈市缺少农业信息化专业研究机构,科研实力强的农业信息化企业较少,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技术、装备创新不足,成果转化率低。

近年来,黄冈市电子信息领域人才和农业领域人才不断丰富,但是跨界的农业信息化人才较为缺乏,尤其是既懂农业又精通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型人才,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摸瞎”的情况;由于发展环境和薪金待遇等原因,存在外聘的专业人才“引进难,留住难”问题。延伸到县乡一级信息化人才更是匮乏,已成为打通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的痛点。另一方面,缺少完善的培训制度,专业、跨界人才较缺乏,人才体系不完善,严重影响了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开发应用。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力量不足,农业机器人、智能农机装备适应性较差,创新能力“掉档”。加之农村缺乏高素质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字技术的应用。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农业劳动强度大,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亟需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字化、服务精准化。

(三)融合力度不够,产业化水平“断档”

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融合不够,数据整合不充分、开发应用不足,信息系统集成应用不够,产业化水平“断档”。政府引导不力,整合力度不够。譬如黄州、蕲春、浠水、英山四县区政府尚处在出台推进方案、试点示范、政策推动阶段,存在总结引导不够、宣传推广不足、组织协调不力等问题。目前只有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一家主力支撑数字农业研究和应用,平台分散,量小質弱,平台发挥的综合应用效应有限;农业农村、商务、科技、湖泊和水利、环境资源保护等部门只是在上级安排的信息化项目资金基础上做些具体推动工作,推进数字农业建设的联动机制未真正建立。

目前,黄冈市数字农业建设的联动机制未真正建立、农业信息数字管理平台建设不完善,以及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体系,这些问题成为制约黄冈数字农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由于缺少相关数据采集、处理和发布等标准,导致黄冈农业信息资源共享存在技术障碍,难以整合并互联互通,数据采集、分析标准化程度不够,农业信息质量不高,实用性较差。由于缺乏农业物联网技术、智能装备等方面统一的行业标准,导致黄冈农业信息化设施建设和技术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一定程度影响了“互联网+”现代农业和智慧农业发展。

三、欠发达地区建设和发展数字农业的建议

数字农业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是“空不得、等不得、慢不得”。推进和发展数字农业,抢占数字农业先机,是欠发达地区建设农业强市的必经之路,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突出试点、多点发力的原则,心无旁骛地建设和发展数字农业。

(一)创建市级数字农业发展联盟,整合数字农业资源

第一,聚集人才资源和信息技术要素,深度融合农业生产、乡村治理与信息技术,加快培育和引进数字农业专家队伍和社会组织,创建市级数字农业发展联盟。联合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农业企业、涉农高校、农业科研院所等各类主体,整合优势资源、搭建共享平台,创建覆盖省、市、县、镇、村五级的数字农业社会组织模式,使联盟成为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二,以资源优势互补为重点,以目标任务为导向,共同开展联盟协同创新行动,定期研究和解决数字农业推进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堵点,大力发展5G技术应用,整合数字农业建设的人才、资金、资源和网络技术平台,尽量保持平台兼容,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各类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和农产品销售平台等,全力打造建立“市级数字农业大数据综合平台”。科学编制“数字农业建设与发展实施规划”,并引入地方评估机构定期考核。

(二)创建市级数字农业试验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第一,创建一批数字农业试验区。针对县域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强政府引导,强化市场运作,培育企业主体,大力建设覆盖农业全产业链条的数字农业试验区。大力引进数字技术产学研机构和涉农企业,打造数字农业硅谷,推动欠发达地区数字农业跨越式发展。强化激励机制和补贴制度,对应用数字农业的市场主体实行奖补,加快发展数字农业。探索政银合作共赢模式,积极引导保险覆盖农业项目,防范化解数字农业项目建设的经营风险。

第二,培育一批数字农业示范龙头企业。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培优工程,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利用数字技术,进一步改造提升农产品加工设施装备。依托农业产业化信息平台,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监测指导,引导现代数字农业示范龙头企业在原料与制品可溯互通、加工全程智能化控制、产品质量自动监测、生产过程可视化监管等方面,全方位系统化发展数字农业。同时,进一步推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和功能多样的数字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和康养基地等。

第三,培育一批数字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方面,依托功能完善、便于操作的管理软件,提高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信息化建设水平,利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规范农民合作社社务、财务、经营管理。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农民合作社动态监测机制,依托专业化数字服务,为农民合作社提供精准化的生产、销售、金融、物流等社会化服务。

(三)培育一批科技示范创新团队,突破技术瓶颈

第一,引进一批数字农业专业人才。以“引智”为重点,引进一批硬件维护、软件升级、物联网技术接口、物联网信息技术交互等专业人才,采取得力措施,切实解决“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问题。强化数字农业农村理论课题研究,建成一批数字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和成果展示基地,实现农业农村数字科技服务的公益性和市场化有机融合。

第二,培育一批科技示范创新团队。依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农业科研成果项目库,联合农业科技创新团队、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和企业,加大力度转化线上线下农业科技成果。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项目研发,引进一批数字农业农村共性关键核心技术,制订一批技术标准规范。建立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机制,做好市场信息发布和服务,着力破解农民“春天种什么对、秋天卖什么贵”等生产经营难题。

第三,培养一批农业技术实用型人才。依托农业科研院所、涉农高校等平台,培养一批农业技术实用人才,加强对市场主体、农机推广人员、种养大户等信息化技术应用培训,顺利落实数字农业的基层实践。鼓励并支持涉农部门招录配备农业信息化管理人才,强化数字农业系统的日常操作和维护,实现数字农业“建起来、用得好”。

第四,培育一批数字农业农村新农民。利用新型数字农民学习平台,开展操作性强、智能化高的农业数字化技能培训,培育新型数字农民。整合农业专家资源,推广“平台+专家+服务”模式,普及线上教育。以创业青年农民、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等为重点,创新农民新技术培训体系,推广农业新理念、新技术和新应用,提升数字化技能操作及管理能力。

(四)加快生产经营数字化改造,促进产业数字化融合

第一,加快推进种植业信息化。一是加快发展数字农情,利用地面物联网、航空遥感、卫星遥感等手段,动态监测重要农作物的灾情虫情、作物长势、土壤墒情、种植面积、种植类型,加快建设数字植保防御体系和农业病虫害测报监测网络,实现种植业信息化生产管理和重大病虫害智能化识别。二是建设数字田园,在大田种植和设施园艺等领域,集成应用智能控制技术与装备、智能感知、智能分析等数字农业手段,推广应用精准种植、环境控制、水肥药精准施用、农机智能作业与调度监控等。同时,依托智能“车间农业”,智能管理种植业生产经营。

第二,加快推进畜牧业智能化。一是建设数字养殖牧场。智能化改造畜禽圈舍通风温控、空气过滤、环境感知等设备,利用精准上料、电子识别、畜禽粪污处理等数字化设备,智能监控畜禽养殖环境,实现精准饲喂。二是加快应用个体体征智能监测技术。精准诊断、预警和防控动物疫病疫情。在畜牧业市场主体,如獸药企业、饲料、养殖场、屠宰等中间,实现数据直联直报,建立健全“一企一码、一畜一标”动态数据库,打破数据屏障,实现数据在畜牧生产、流通、屠宰各环节自由流动。

第三,大力推进渔业智慧化。以智慧水产养殖为重点,建立水产养殖生产和管理的物联网系统,加强网箱自动升降控制、循环水装备控制、饵料精准投喂、水体环境实时监控、病害监测预警等,推广无人机巡航等数字技术装备。

第四,大力推进种业数字化。一是紧贴商业化动植物育种需求,推广应用动植物表型信息获取技术装备,高通量获取海量表型性状数据,创建表型数据库和品种资源基因数据库。二是由“经验育种”转向“精确育种”,依托数字化智能育种辅助平台,充分利用表型组学、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数据,实现针对定向目标性状,定制化育种,优化育种。三是充分利用生产经营许可、生产备案和天空地一体化等监测手段,在制种基地、种畜禽场区、水产苗种场区、交易市场监管等领域,广泛应用数字技术,实现种业智慧化监管。四是横向联结数据库,“一站式”综合查询和办理涉及种业的数据、技术、服务、政策、法律等各项业务,依托国家种业大数据平台手机App,创新种业服务模式。

第五,推进数字农业新业态多元化。一是依托“互联网+”,大力发展定制农业、众筹农业等新业态,推广网络经营新模式如云农场、共享农业等。二是发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作用,依托“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大力推广大数据赋能、人工智能农村实体店布局,全力畅通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三是创建智慧休闲农业平台,补齐休闲农业数字地图短板,鼓励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旅游示范县等实现线上经营,大力开展大众参与式评价、数字创意漫游、沉浸式体验等经营新模式。四是整合跨行业、跨领域的大数据资源,开发涉农保险、授信和供应链金融等新业态,创造性改进农业技术推广、供求分析、产品营销等服务方式。

第六,质量安全管控全程化。一是实施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工程,确定农产品分类、分等分级等关键标准,建立全产业链的农产品信息化标准体系。二是大力推动农产品标识化,鼓励涉农生产经营主体对所售农产品强化品名产地、质量认证、商标品牌等标识。三是推动一批“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云上云。依托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技术,创建一村一品大数据,整合流通、销售等环节的数据资源,及时提供农业生产的市场动态信息。鼓励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园建云上云,实现优势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到采购全过程上云,创建竞争力强、特色明显的农业全环节大数据服务体系。四是实施农产品可溯化工程,健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监管,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追溯管理与风险预警、应急召回联动机制。整合涉农生产经营数据,涵盖种畜禽、种苗、肥料、农药、饲料、兽药等领域,创建县级投入品监管溯源机制。

[参考文献]

[1]  田娜,杨晓文,单东林,等.我国数字农业现状与展望[J].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9,(4).

[2]  葛佳琨,刘淑霞.数字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东北农业科学, 2017,(3).

[3]  张煜.关于云南省发展数字农业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20,(20).

[4]  赵春江 .加快农业信息技术创新 支撑数字农业农村发展[N].农民日报,2020-01-15.

[5]  马丽.浅谈数字农业[J].云南农业,2020,(7).

[6]  农业农村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的通知[EB/OL].中国政府网,2020-01-20. http://www.moa.gov.cn/gk/ghjh_1/202001/t20200120_6336316.htm.

[7]  阮俊虎,刘天军,冯晓春,等.数字农业运营管理:关键问题、理论方法与示范工程[J].管理世界, 2020,(8).

[8]  吕小刚.数字农业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对策[J].农业经济, 2020,(9).

[9]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课题组.数字农业的发展趋势与推进路径[J].黑龙江粮食,2020,(4).

[10]  韩旭东,杨慧莲,郑风田.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息化发展 [J].改革,2018,(10).

[11]  曾亿武,郭红东.电子商务协会促进淘宝村发展的机理及其运行机制——以广东省揭阳市军埔村的实践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6,(6).

[12]  方晓红.加快发展数字农业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13).

[13]  王小兵.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趋势与推进路径[J].机器人产业,2020,(4).

[14]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年)[EB/OL].新华网,2019-04-18.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19/0418/c1004-31037803.html.

[15]  中國数字经济规模测算与“十四五”展望研究报告[EB/OL].中国社会科学网,2020-09-04.http://www.cssn.cn/zx/zx_gjzh/zhnew/202009/t20200904_5178924.shtml.

[16]  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中国网信网,2020-04-27.http://www.cac.gov.cn/2020-04/27/c_1589535470378587.htm.

[17]  曹卫星,朱艳,田永超,等.数字农作技术研究的若干进展与发展方向[J].中国农业科学,2006,(2).

[责任编辑:李利林]

猜你喜欢

欠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拟入选“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公示名单
“营改增”试点对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影响分析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
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