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及建议

2021-02-16崔国庆

南方农业·下旬 2021年12期
关键词:防治技术农作物优化措施

摘 要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病虫害防治水平,推动我国现代化农业产业模式建设,促进农业经济平稳增长,对水稻稻瘟病、水稻纹枯病、水稻稻飞虱、水稻白叶枯病,小麦根腐病、小麦纹枯病、小麦蚜虫、小麦条锈病,玉米大斑病、玉米螟、玉米蚜虫、玉米黑穗病的防治技术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意见和措施。

关键词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有效建议;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36.007

农作物的生长和农产品产量、质量,会直接受到农作物生长期间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影响,如果没有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农作物在病虫害的影响下产量会直线下降,甚至会导致农作物大面积死亡。不同农作物所面临的病虫害具有很大差异,所以在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方面,必须结合农作物的基本特点,采用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技术。水稻、小麦和玉米是我国3大粮食农作物,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所种植,因此以这3种农作物为研究对象,对其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全面分析。

1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1.1 水稻稻瘟病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有可能发生。由于为害的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一般以叶瘟、节瘟和穗颈瘟为害较重,其中以穗颈瘟为害最重,产量损失最大[1]。为此,选用适于当地的抗病良种是综合防治稻瘟病的中心环节。由于稻瘟病生理小种的类型不同,选用适宜当地抗病良种时,需在当地进行品种抗病性的观察鉴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抗病害品种。此外,当稻瘟病的中心病团出现时,每667 m2用三环唑20~25 g或稻瘟灵28~40 g喷雾防治。

1.2 水稻纹枯病防治

纹枯病可以在水稻有效分蘖末期进行防治,每667 m2用24%悬浮剂20~25 mL,兑水50~60 kg;农药可选择噻呋酰胺,采用叶面喷雾的方法,该化学农药的持效期较长,在水稻全生长期只需施药1次,即在水稻有效分蘖末期进行防治,每667 m2用24%悬浮剂20~25 mL,兑水50~60 kg,保证农药喷洒均匀。

1.3 水稻稻飞虱防治

应用药剂防治要采取“突出重点、压前控后”的防治策略。防治适期是2龄若虫盛发期。可使用扑虱灵(噻嗪酮)在低龄若虫盛期喷雾,药效长达30 d,且对天敌较为安全,是防治稻飞虱的有效药物;当百丛虫量达到每667 m2有1 500~2 000只时,每667 m2用噻嗪酮7.0~10.0 g或吡虫啉1.5~2.0 g兑水50 kg,针对稻株中下部喷雾。

1.4 水稻白叶枯病防治

白叶枯病是水稻种植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害类型,主要侵害水稻植株的叶片,导致水稻生长受到影响。主要采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在水稻三叶期和移栽前5 d各喷施1次10%三氯异氰脲酸500倍液,预防该稻田发病;在发病初期每667 m2用叶枯唑30~40 g兑水50 kg喷雾防治,或50%氯溴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或20%噻菌铜悬浮剂2 000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剂10 000倍液,均能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特别是在遭遇大风、暴雨、洪涝等灾害后,水稻叶片损伤严重,应及时喷施上述药剂,防止白叶枯病进一步扩散。

2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2.1 小麦根腐病防治技术分析

当小麦出现根腐病时,小麦植株会出现较易拔起的现象,但小麦的根系没有全部腐烂,会导致小麦出现倒伏和白穗等问题。针对该病害的防治,先要加强田间管理,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播种时机进行播种,并加强基肥施撒,保证小麦根系发育时能吸收到充足的养分,从而促进小麦根部的生长发育。化学农药可以使用苯醚甲环唑、烯唑醇等高效杀菌剂,每667 m2使用50 mL,兑水40 kg,将小麦种子进行浸泡,还可以采用喷洒的方式,每隔7 d喷洒1次药剂,确保小麦能够充分吸收药剂,从而提高小麦种子抵抗根腐病的能力[2]。

2.2 小麦纹枯病防治措施

小麦感染纹枯病后,其根茎会出现灰白色和类似云纹状的病斑,病斑会从小麦植株表面逐渐向根茎内部进行扩散,进而导致小麦植株死亡。小麦纹枯病的防控措施是要先选择对纹枯病抵抗能力较高的小麦品种,结合当地小麦种植的实际情况,保证小麦能够正常生长。在小麦播种前可用咯菌腈悬浮剂、戊唑醇悬浮拌种剂、粉锈宁可湿性粉剂等药剂进行拌种,小麦生长过程中合理施用氮肥、磷肥、钾肥,提高小麦抗病能力,进入拔节期后可适量使用苯甲·丙环唑乳油,都能够对小麦纹枯病进行很好的防治。

2.3 小麦蚜虫防治措施

蚜虫是小麦在播种期间最易出现的虫害类型,一般发生于土壤肥力较好、水分充足、小麦长势较好的小麦种植田块中,蚜虫会啃食小麦的叶片、果实等,导致小麦植株受到严重破坏。小麦蚜虫防控需结合蚜虫的生理特点和为害特点,一般在每年的3月初需进行田间检查,如果发现存在小麦蚜虫病害,每667 m2使用20%菊马乳油80 mL,兑水50 kg,在露水干后或下午均匀喷洒,如果蚜虫虫害发生较为严重,可喷洒15%吡虫啉混合喷雾,兑水100 kg,均匀喷洒在虫害为害区域,能够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2.4 小麦条锈病防治措施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锈病的一种基本类型,俗称“黄疸病”,分为条锈病、秆锈病及叶矮病3种,在我国大部分小麦种植产区都会发生,具有较大的为害,且防治难度较高。针对小麦条锈病,需将抗条锈病能力优秀的小麦品种选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积极引进多种抗小麦条锈病能力较强的品种,充分挖掘当地品种的抗小麦条锈病资源。还可适当推迟小麦播种期,在适合的地区将小麦播种时间延后,从而避免小麦关键生长阶段和小麦条锈病高发期重合,降低小麦条锈病对小麦生长的影响。此外,当小麦条锈病的病叶率为1%~2%时,可用丙环唑乳油或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粉锈宁乳油喷洒。如果病情严重,可在10 d后进行第2次喷药,从而能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3 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

3.1 玉米大斑病防治措施

在玉米大斑病发生初期,需及时清除被感染的叶片,防止病菌扩散,将病害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如果已经发生严重的大斑病病害,要在当年彻底清除玉米田间的病残体,并对玉米田地进行集中处理,下一年需轮作其他作物。在药物治理方面,可以选择高脂膜增产剂280倍液组合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53~75 mL/667 m2、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高脂膜增产剂280倍液混合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等喷雾,能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3.2 玉米螟防治措施

玉米螟的防治主要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如黑卵蜂、瓢虫、步行虫等,可以有效杀死玉米螟,且不会对玉米产生伤害。例如,可用螟虫长距茧蜂,每667 m2

投放2 700只左右。此外,还可采用药物防治的措施,1%率硫磷颗粒剂或3%广灭丹颗粒剂,每667 m2用1~2 kg拌5倍的细沙土混匀撒入发病部位,或用2.5%杀螟灵1号颗粒剂250 g拌细砂3~4 kg,每株1 g撒入心叶,能够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还可以采用0.1%功夫颗粒剂拌10倍细炉渣,每株1.5 g撒入发病部位,都能够有效杀死玉米螟虫害[3]。

3.3 玉米蚜虫防治措施

玉米蚜虫在我国大部分玉米种植产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为害,是威胁我国玉米产业发展的重要病虫害类型之一。玉米蚜虫会啃食玉米植株及果实,导致玉米植株生长受到影响。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技术防治玉米蚜虫,利用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可以采用瓢虫、食蚜蝇、寄生蜂、食蚜瘿蚊、蚜狮和蟹蛛等昆虫捕食蚜虫,从而达到抑制玉米蚜虫繁育的效果。此外,针对玉米蚜虫最为有效的是化学药物防治措施,可以采用颗粒剂农药进行治理。在蚜虫盛发前,每667 m2采用3%辛硫磷颗粒剂1.5~2.0 kg撒于玉米心叶内,或15%毒死蜱颗粒剂300~500 g,按1∶35左右的比例拌细沙土后均匀撒于心叶内,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还可选择农药喷雾的治理方法,选择12%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2.0%三氟氯氰菊酯2 500倍液、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16%噻虫嗪水分散剂5 000倍液等喷雾,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4]。

3.4 玉米黑穗病防治措施

黑穗病是玉米病害中最为常见、为害最广的一种病害,在我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黑穗病的症状一般只在雌穗和雄穗上表现,病株的雌穗会明显变小,不会吐出花丝,雄穗会变成一个较大的黑粉苞,后期玉米的苞叶会破裂出现大量黑粉,导致玉米颗粒无收,是一种为害较大的病害。针对玉米黑穗病的防治,需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当发现病穗时要及时进行清除,避免病情进一步扩散和蔓延。如果发生大面积的黑穗病,在下一年要进行集中消毒,之后可以与豆类作物进行轮作。药物防治可以采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kg拌种200 kg,或5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 kg拌种125 kg,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 kg拌种500 kg,或12.5%的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 kg拌种330 kg。

4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建议

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化学农药防治4种。其中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符合绿色化农业建设目标,但是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效果相比于化学农药防治,起效慢且成效無法达到预期,是一种需要长期使用的防治手段。化学农药防治起效较快、综合效果较好,能在短时间内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但是农药会对农作物、土壤及水源等造成一定的污染,且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会增加病虫的抗药性,导致化学农药的防治效果逐渐降低。综合来看,农业病虫害的防治,必须结合农作物的基本情况及当地农业种植情况,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坚持多项防治措施相结合的方式[5]。为提高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效果,提出如下4项建议。1)农业防治优先。通过掌握当地农作物易出现的病虫害类型,对病虫害的发生时间及发生特点作出预测,在种植前对土地进行深耕处理,并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农作物品种,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规律,避开病虫害发生集中期进行种植,结合高质量的田间管理工作,有效防止农作物多种病虫害问题发生,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进行全面的田间杂草去除、田间清理等工作,将有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进行破坏,是降低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率的有效手段。2)结合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传统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但是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生物防治的应用频率逐渐下降,主要是因为病虫害特征发生很大变化,且生物防治的应用成本较高,但是该防治技术依然具有良好的效果,且不会产生较大的农业污染,所以需不断优化生物防治技术。3)物理防治合理使用。物理防治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如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杀,4月中旬或环境温度达到15 ℃以上时挂灯,每2 hm2设置1盏,每日20:00到翌日5:00亮灯;还可采用性诱剂进行防治,如对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防治等。诱捕器有水盆诱捕器、粘胶诱捕器和干式诱捕器等类型,都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4)化学农药防治精准控制。化学农药对于农业病虫害的防治最为有效,但是会造成一定的农业污染问题,所以在应用化学农药防治技术时,需做到化学药物精准控制,采用靶向药物投放的模式,防止农药大规模喷洒,通过科学的农药使用控制,在解决病虫害的同时,降低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从而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健康发展。

5 结语

分析水稻、小麦及玉米3种主要农作物的具体病虫害防治措施,同时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提出多项建议,希望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与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帮助作用,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艳伟.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家科技,2020(3):224.

[2] 杨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J].种子科技,2019(16):96-98.

[3] 刘爱娥,任兆生,殷艳,等.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初探[J].农家科技,2019(7):21-22.

[4] 都钧.农作物科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J].新农业,2021(14):96.

[5] 朱南仓.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措施的作用及展望[J].种子科技,2021,39(6):77-78.

收稿日期:2021-11-02

作者简介:崔国庆(1982—),男,山东菏泽人,大专,农艺师,研究方向为乡镇农村农业技术推广。E-mail:315612009@qq.com。

猜你喜欢

防治技术农作物优化措施
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方法探析
2017年浙江省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药剂推荐名单
医院工资薪酬分配及优化对策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分析
趣味象声词
各种农作物是否使用化肥精经济效益对比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