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和价值意蕴

2021-02-13王文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共产主义建党政党

王文江

(武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1]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中国共产党之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是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强大精神武器。百年征程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在我们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时,深刻领会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及价值意蕴具有十分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

“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2]413伟大建党精神不是随意捏造或凭空产生的,它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历史逻辑: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实践探索

救亡图存的历史课题呼唤着新的救国方案。鸦片战争以来,在西方坚船利炮的威逼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境地,救亡图存成为彼时最鲜明的主题。首先,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性质的各类救国方案无法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中国革命先驱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然而封建改良式洋务运动,传统农民式斗争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改良式戊戌变法运动,以及资产阶级革命式辛亥革命均以失败告终,这些救国方案不符合中国现实国情,不顺应即将兴起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浪潮,不能承担起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其次,先进的中国革命先驱探索和选择新的救国方案。辛亥革命的破产让先进的中国人反思资产阶级方案的“水土不服”和局限性,开始探索新的救亡图存方案,顺应历史和时代潮流选择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方案。李大钊和陈独秀作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和擎旗人,最先认识到以往救国方案的不可行,认为资产阶级方案“现在是应该抛弃的了”[3]23,最先选择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救国方案,意识人类社会未来“必是赤旗的世界”[3]16,在革命实践中推动着社会主义救国方案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十月革命后,毛泽东和蔡和森等具有共产主义思想觉悟的知识分子坚定地选择了社会主义方案,赞同马克思主义,主张“以俄国式的方法去达到改造中国与世界”[4]4,认为俄国式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4]6。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先进的中国革命先驱破除历史烟尘迷雾选择了社会主义救国方案,推动了一个伟大政党的诞生和革命实践的发展。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实践探索是伟大建党精神产生的深厚历史逻辑。

(二)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启蒙

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伟大建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精神瑰宝,是指引近代中国从危难转向复兴的精神源泉。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5]。首先,十月革命犹如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划破东方暗黑天际,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新的救国良方。李大钊率先高擎马克思主义旗帜,认为十月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曙光”[3]16,中国人民应当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中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阶级竞争说”和“经济论”[6]415;杨匏安在《马克思主义》中介绍了马克思“以唯物的史观为经,以革命思想为纬,加之以在英法观察经济状态之所得”[6]438的科学社会主义;恽代英在《论社会主义》中论述社会主义的应当旨趣,认为世界的未来“乃应归于共存互助的社会主义”[6]483。其次,马克思主义内在规定着伟大建党精神的本质内核。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理想和最高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7],标明了伟大建党精神的信仰根基;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求解放的学说,谋求“每个人的自由发展”[2]422,人民群众观决定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政治品格;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和矛盾观揭示了事物发展进程的趋势和规律,强调有矛盾就有斗争,在不断斗争中实现共产主义,规定着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气质;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决定了共产党谋求的是“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2]413,昭示着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旨归。最后,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研究和宣传,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论战,坚决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划清界限,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为中国共产党的正式创建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启蒙是伟大建党精神产生的重要理论逻辑。

(三)实践逻辑:中国工人运动的觉醒与发展

中国工人运动的觉醒与发展催生着伟大建党精神。首先,中国工人运动的觉醒奠定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群众基础。“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知识分子同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运动。”[3]34-35近代以来各种救亡图存方案之所以破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不敢放手发动人民群众,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3]19,锻炼了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青年参与、组织工人运动的能力,使得马克思主义真理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得愈发紧密。其次,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创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直接实践基础。随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日渐结合,具有共产主义思想觉悟的知识分子逐步提出创立工人阶级政党的议题。蔡和森主张以阶级斗争方式实现和保障中国革命成果,指出发动革命“先要组织党——共产党”[6]449,因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首要利器,是“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6]449。李大钊呼吁“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3]35并加强其内部训练来保障中国“彻底的大改革”[3]35。中国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创建共产党的强烈期盼,共产国际对中国创立政党的积极支持,加之上海、北京等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正式创建提供了重要理论、实践、干部和组织条件,孕育并锻造着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工人阶级的觉醒与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活力的必然要求,是具有共产主义思想觉悟的先进分子探寻群众力量和革命实践的必然结果,是伟大建党精神产生的实践逻辑。

二、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阐述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这一概括深刻阐明了伟大建党精神的信仰根基、政治品格、精神气质和价值旨归。

(一)信仰根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信仰根基是个体或群体对某种主义或宗教极度尊崇,并以之为根本行动准则。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拨开迷雾创立了中国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筑起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信仰根基。

第一, 坚持真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壮大就是旗帜鲜明地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不断建立、建设自己的无产阶级政党的结果。《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明确“党应在工会里灌输阶级斗争的精神”[6]4。《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贯彻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论,指出中国共产党“承认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6]1。中共二大再次明确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属性,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6]133。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夯牢伟大建党精神的信仰根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真理不动摇,以坚持实事求是的方法和态度“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8]。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明确“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9]350,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解决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许多新问题”[10]122,创造了无比辉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新时代,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1]建党百年来,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接续构筑伟大建党精神的信仰根基。

第二, 坚守理想就是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11]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仰和崇高理想,深深融入于党的灵魂和血液之中,生动彰显在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另一个词叫共产主义。”[10]173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中国共产党得以孕育、产生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1920年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草拟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要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6]486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旗帜飘扬伊始,《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就将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6]1,把“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6]1、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目标,英文版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号召党“宣传共产主义”[6]1。中共一大闭幕时党员代表高呼“共产主义——人类的解放者万岁”[6]24等口号,勇而无畏地开启了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篇章。中共二大提出中国共产党的目标是“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6]133,推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在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始终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以“共产主义者的思想和行动”[12]领导党的政治、思想、组织、军事等建设。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稳健有序“打社会主义之仗”[9]280,朝着共产主义的方向坚实迈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重要基础。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建设“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10]261,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邓小平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10]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道路上的有益成果,蕴含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彰显着党始终坚守共产主义理想的最强信念。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始终不渝地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远大理想,从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政治建设、深化组织和纪律建设等方面的战略高度和方法策略出发,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牢记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领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巨轮朝着共产主义的方向破浪前行。建党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断夯实伟大建党精神的信仰根基。

(二)政治品格: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政治品格是某个党派或群体在政治理论和实践方面体现出的品性风格。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勇立潮头创立了中国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锻造了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政治品格。

第一,践行初心就是践行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的初心。”[13]我们党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首先体现为谋求人民的解放。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后,中国革命先驱探寻新的救亡道路,认清“中国现在既无一个真能表现民众势力的团体”[3]35,从而酝酿建立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鲜明维护中国工人阶级的福祉,强调党“必须支援工人阶级”[6]1,强调联合工农大众力量,“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6]1实行社会革命。中共二大从维护中国劳苦大众的幸福出发,提出建立民主主义联合战线的目标和策略。为了维护人民大众的利益,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领导推动系列工农运动反帝反封建,捍卫中国人民的自尊和福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彻底站了起来,实现了人民的独立与解放。“我们拥护人民,为人民打敌人,对人民讲王道。”[14]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从百年农村农业发展史即可窥见一斑。土地问题事关农民生存基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探索逐步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彻底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并确立社会主义土地所有制;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继而探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发挥农民积极性;在新时代,“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15]25,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人民谋取更多福祉。建党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不断厚植伟大建党精神的政治品格。

第二,担当使命就是担当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是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英勇奋斗的鲜明主题。实现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首先要实现民族独立。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浪潮推动下,中共一大初步提出“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6]1的革命目标,中共二大提出建立民主主义联合战线对内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6]133,对外推翻帝国主义“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6]133的战略目标。使命在肩,负重前行。我们党先后领导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全民族抗战以及人民解放战争,直至创建新中国完成了中华民族独立的重大使命,“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16],继而深入推进民族复兴伟业。实现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其次要实现民族富强。实现民族富强印证着党担当使命的果敢和毅力。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步恢复,我们党加快制定推动民族复兴的战略蓝图,提出“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9]329的宏伟目标,推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设想,而后领导全国人民轰轰烈烈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并坚定推进“三步走”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小康社会。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带领全体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顺应人民意愿和时代潮流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两步走”战略,奋力在21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1]建党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为民族谋复兴,始终锤炼伟大建党精神的政治品格。

(三)精神气质: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精神气质是指个体或群体内在蕴含的精神层面的气性特征。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坚强不屈创立了中国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淬炼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气质。

第一, 不怕牺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了理想和事业不畏强暴、敢于牺牲。“革命胜利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拱手相让的,而是用流血牺牲换来的。”[17]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事业是人类社会最进步的荣耀篇章,在新事业发展的初期必然面对各种落后和反动势力的多重压迫。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敢于以生命之躯换来星火光芒照亮革命者的前行道路。中共一大召开期间就曾受到帝国主义反动势力监视和骚扰,正是党员代表不畏强暴、及时应变才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就是先进共产主义分子不怕牺牲的成果。岁月流更,永不湮灭的是共产党人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对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与中国工农革命运动具有重要影响。面对封建军阀的严刑拷打,他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崇高大义,从容为共产主义事业“勇往奋进以赴之”“瘅精瘁力以成之”“断头流血以从之”,诠释了不怕牺牲的伟大建党精神。无论是在国民党特务的恫吓下仍然保持大义凛然姿态的民主革命爱国人士闻一多,还是勇闯敌营炸碉堡的战斗英雄董存瑞,抑或是攻坚克难奉献一生的天眼之父南仁东等优秀中国共产党人,无数的优秀共产党员以血肉之躯筑起了共产主义事业的钢铁城墙,续写了不怕牺牲的伟大建党精神。建党百年来,无数共产党员始终不怕牺牲,用生命定义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气质。

第二, 英勇斗争就是指中国共产党人为了理想和事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有压迫就有斗争,斗争是打碎压迫和追求进步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就是在同各种反动势力进行斗争中诞生的。邓小平指出:“一个人决心加入我们的党,往往表示他决心冒着丧失自由和生命的危险,去为群众的利益斗争,去为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斗争。”[18]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具有敢于同反对势力斗争到底的革命气魄,中共一大决议四次提及“斗争”两字,如“阶级斗争”[6]4,反对军阀或者争取自由的“斗争”[6]6等。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过程就是在斗争中提升实力的过程。我们党善于在不同时期把握斗争的主要对象,先后同封建军阀、日本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坚毅斗争,锤炼血性本色。中国共产党人善于斗争,具有善于把握斗争技巧、提升斗争本领的鲜明品格。中共一大通过工人组织、工人学校和组织宣传等方式提升国内斗争力量,联合第三国际适应世界无产阶级斗争形势;中共二大更加明确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确立采取联合斗争形式依靠工农及小资产阶级共同推翻封建军阀的斗争策略,推动了民主革命进程;在亡国灭种的紧要关头,党领导建立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斗争,在统一战线中与国民党在斗争中求团结,方才取得民族独立与解放。正是因为党始终传承斗争本色,善于把握斗争方向,才能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提出“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15]12-13,一如既往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彰显英雄本色,推动社会发展。建党百年来,我们党始终英勇斗争,用行动彰显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气质。

(四)价值旨归: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价值旨归是指个体或群体理念和行为的根本价值指向和最终要旨。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胸怀天下创立了中国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价值旨归。

第一,对党忠诚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忠心诚实,始终坚持党性原则,永不叛党。忠诚本分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亮本色,是检验党性是否坚强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先进的力量群体,最讲究忠诚本分。中国共产党创建之时便高度重视党员的忠诚品质,形成了对党忠诚的价值导向。《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规定入党的忠诚要求,必须“承认本党纲领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党员的人”[6]1,并且断绝与其他反对党派联系,必要时对“党的重要主张和党员身份应保守秘密”[6]2。1922年《中国共产党章程》进一步强调党员为“承认本党宣言及章程并愿忠实为党服务者”[6]164,凡是“泄漏本党秘密”[6]168者必须开除。党员只有忠诚本分才能符合无产阶级队伍的基本要求,才能提升整个党组织的集体战斗力和凝聚力,才能担负起共产主义事业赋予的崇高使命。在革命向前发展进程中,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共产党员忠于共产主义事业,在反动势力胁迫下宁死不屈、严守党的纪律,始终保持对党忠诚的先进本色。在新时代,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党员忠诚政治本色,强调“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15]50,锲而不舍锻造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忠诚的先锋气质。建党百年来,我们始终要求党员对党忠诚,契合了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旨归。

第二,不负人民就是指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恪守群众路线,不辜负人民所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始终达人民所盼、谋人民之福、成人民之乐。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价值导向的客观要求,是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也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初便强调自身的无产阶级性质,强调“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6]97,是为解放整个无产阶级而奋斗的政党。中共二大指出“工人和贫农必定要环绕中国共产党旗帜之下再和小资产阶级联合着来奋斗呀”[6]134,昭示着中国共产党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代表者和根本领导者。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没有辜负人民,始终恪守党的人民性,在前进征程中为人民求得解放和富裕。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致力于“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1],不负人民所盼,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党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不负人民,升华了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旨归。

三、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意蕴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勇立时代潮头,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百年沧桑巨变,中国共产党弘扬和发展伟大建党精神,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伟大建党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意蕴,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建设强大政党的行动指南,也是人类政党文明的璀璨明珠。

(一)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百年大党跨越辉煌岁月,深深融入其精神血脉的是永不磨灭的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精神谱系的源头,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伟大建党精神犹如源头活水,百年来滋润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每逢紧要关头都能以新的面貌涵育一批又一批中国共产党人,进而焕发出强大力量激励和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伟大建党精神的信仰根基、政治品格、精神气质和价值旨归,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本质内核。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任何一种宝贵精神都能从伟大建党精神的四大内核中找到鲜明的血脉印记。譬如,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创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过程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深刻说明了其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一支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鲜明阐释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本质内核。井冈山精神强调“坚定信念”凸显了伟大建党精神的信仰根基,强调“敢闯新路”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政治品格,强调“依靠群众”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旨归,强调“勇于胜利”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气质,是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共产党探寻革命新道路关键节点的生动发展。伟大建党精神历久而弥新,在我们党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得到不断传承和发扬,形成了以其为源头,同时蕴涵鲜明时代特征的系列精神财富。再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铸就的伟大抗疫精神也是伟大建党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伟大抗疫精神强调“生命至上”彰显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政治品格和价值旨归,强调“舍生忘死”凸显伟大建党精神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气质。在新时代我们仍然要弘扬和发展伟大建党精神,将其运用于新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之中解决新的问题,赓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凝聚民族复兴伟力。

(二)伟大建党精神是建设强大政党的行动指南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一种历经百年岁月积淀的精神财富,“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5],对于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指引意义,是新时代建设强大政党的行动指南。伟大建党精神的信仰根基、政治品格、精神气质和价值旨归是其四大基本内核,全面而深刻地阐释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内涵,既具有世界观的理论指导意义,也具有方法论的行动指南意义。伟大建党精神对于新时代如何建设强大政党具有重要启发,即筑牢信仰根基,践行初心使命,提升精神气质,实现价值旨归。一是筑牢信仰根基。中国共产党从百年大党向百年强党跨越必须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1],在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解决治国理政中的突出问题,并根据时代发展赋予新的内容。中国共产党从百年大党向百年强党跨越必须始终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时时刻刻铭记自身政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在新发展阶段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在不断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进程中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二是践行初心使命。在建设强大政党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和使命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党必须始终恪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让更多人更广泛、更深入享受到发展的成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必须始终践行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现代化,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做出中国贡献。三是发扬斗争精神,提升斗争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1]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气质,也是中国共产党永远作为革命党的鲜亮底色。在建设强大政党的征程上,党必须传承并发扬英勇斗争的精神,在面对艰难险阻时敢于斗争、敢于亮剑;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善于应对各种潜在的风险挑战,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四是保持底色,实现价值。在建设强大政党的征程上,党要始终保持自身无产阶级队伍底色,加强先进性建设,做到永不变质,永远忠诚;必须实现自身价值,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永不辜负人民所盼。

(三)伟大建党精神是人类政党文明的璀璨明珠

文化兼具民族特色和世界特色魅力,作为极具民族特色的伟大建党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人类政党文明的璀璨明珠。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立党治党兴党的理念及原则,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具有重大价值的精神成果,对于人类政党文明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第一,人类政党文明是丰富多彩的,必须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政党文明。伟大建党精神是在中国特殊环境、特殊时期之下产生的,是指引中国共产党创造人间奇迹的精神法宝。伟大建党精神本身及其奇迹说明了世界政党文明是多元的,世界上的国家应该根据本国国情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政党文明,而伟大建党精神代表的政党文明为世界上诸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中国方案。第二,人类政党文明应该为人类谋取福祉,让各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伟大建党精神的政治品格和价值旨归彰显了一种为人民谋幸福的政党文明,实践证明这种政党文明契合社会发展和人民期盼,是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的政党文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党作为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要锚定正确方向,担起历史责任。”[13]因此,人类政党文明应该以人民为中心,不能为党派纷争所羁绊,不能为极少数人谋利益,一切理念和行动要契合人民群众最广泛的利益。第三,人类政党文明应该增强治理意识,善于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伟大建党精神具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气质,这也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克服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精神支撑。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前所未有,世界各国政党要有应对风险的主观准备和精神勇气,应该“担负起加强合作的责任,携手应对全球性风险和挑战”[13],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猜你喜欢

共产主义建党政党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国外政党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述评
东欧的后共产主义变革
建党九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