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法古人对绘画创作影响浅析

2021-02-09帅祥坤

书画世界 2021年12期
关键词:绘画影响

帅祥坤

内容提要:师法古人,一直是绘画领域讨论不休的一个话题。师法古人不仅对绘画产生影响,也对摄影、建筑、音乐等诸多艺术学科产生影响。研究者众多,结论也多种多样。正确理解师法古人的丰富内涵,善于运用师法古人这种学习方法,对绘画创作者来说是大有裨益的。人们对师法古人的争议,可能是因为没有真正理解其丰富内涵,对如何师法古人一知半解;也可能是没有对师法古人的方式进行深入思考;最重要的是,绘画创作者没有对传统进行继承性创新。

关键词:师法古人;绘画;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需要既包括物质方面,又包括精神方面。随着大众审美能力的提升,人们对优秀藝术作品有着强烈的需求,而绘画就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绘画的美育功能(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走进美术馆、博物馆去欣赏艺术品和古代文物,很多学校组织学生去参观学习,说明大家已经意识到了美育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美育功能也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果,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在新时代的中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上,大量国外文化涌入国内。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力度不够,吸引力减弱,导致大众精神文化方面问题愈加突出。文化自信需要艺术自信,艺术自信要求绘画创作者创作出优秀的绘画作品。本文着重分析师法古人对创作优秀绘画作品的影响。

绘画创作者要正确理解师法古人的丰富内涵,提高对优秀绘画作品的容纳、穿透、消化、吸收能力。师法古人,简而言之就是向古人学习,向经典作品学习,或者可以理解为向优秀的同行学习。首先,师法古人就是学习优秀的绘画作品的创作技法和创作者观察、体悟世界的方法,以及作品背后隐含的绘画理论思想。“……考古工作者在法国西南部和西班牙北部发现数以百计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洞窟壁画……人们通过碳-14测定法已经知道第一幅人类绘画是15000年前克罗马农人创作的。”绘画走到今天,历尽沧海桑田,绘画技法层出不穷,表现形式千奇百怪,绘画理论数不胜数。这些绘画技法的使用和表现形式的运用,能让绘画作品呈现出丰富的视觉效果,引人入胜。例如:近代许多画家在油画创作中,在调色油和油画颜料中加入沙子、网状棕树皮,这样能让画面肌理效果更加丰富、更有层次。但是绘画技法始终只是技法,最重要的是绘画背后绘画者的思维方式和创作思想。绘画者可以透过前人的观察方法,去体悟这个世界,找到别人不易发现的美。绘画者需要认真地观察这个世界,这是可以从优秀的绘画作品中实现的。例如齐白石,“他在绘画艺术上受陈师曾影响甚大,同时吸取吴昌硕之长,此外他还推崇徐渭、朱耷、石涛、金农等人的作画方法”,“胎息于前人画谱与法式,独出于后天写生观察与构景造境”。从他关于果蔬的很多国画小品中,可以一窥他的观察方法。齐白石《青柿昆虫》系列中,其中一幅画(图1)画面右下角有两个方形柿子,其上画了一只灵动的小天牛,两个长长的触角似断非断,用笔力健有锋而飘逸灵动。一个是青绿色柿子,鲜嫩得像是刚采摘下来的,还带着露水;另一个是深绿色柿子,绿色中带着淡淡的青灰色,表面像是秋天刚下的薄霜。天牛的触角指向柿子,形成呼应。柿子与天牛,形成大与小的对比、静与动的结合,恰到好处。齐白石画中这些小昆虫常常画得极其精巧,吸引着观者驻足品味。透过前辈艺术家的绘画作品,我们能看到他们精湛的技艺,深刻感受到他们对这个世界直观的感受和强烈的热爱之情,还能学习到他们观察世界、体悟世界的方法,进而促使观者有了解作品背后绘画思想的冲动。优秀画家可以引领着我们去学习,透过绘画作品,通过他们的眼睛,我们观察这个世界,发现这个世界的美。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绘画创作方法。其次,师法古人就是提高自己容纳、穿透、消化、吸收各种优秀艺术家绘画作品养分的能力。尤其是初学者,光看还不行,还要像海绵一样主动去吸收有益成分,海纳百川。对绘画创作者而言,积累的贫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短板,必须通过师法古人等途径去补齐短板。同时,绘画者在了解优秀艺术家作品和绘画思想时,应该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具有穿透能力,加上观者自己的判断,避免人云亦云,由表及里,汲取养分。具体实践过程包括观察、临摹、思考、创作。绘画创作者要善于向古人学习,尊重优秀绘画成果,学会欣赏作品,提高鉴赏能力,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为以后的创作做好准备。

绘画创作者应对师法古人在绘画创作实践中的重要功能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加深对绘画艺术的理解和实践能力,达到知行合一。“今人生于古人之后,若欲形神俱肖古人,此必不可能之事。画家临摹古人,其初惟恐不肖,积有年岁,步亦步,趋亦趋,终身行之,有终不能脱其樊笼者。”知易行难,美术作为一门学科的特殊之处在于其实践性,就像有些自然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动手实验一样。所有的绘画技法、思想等都要回归到创作本身上来—动手去画。师法古人学到的观察方法、思维方式、绘画思想等都是为创作者本身进行实践创作服务的。一些绘画创作者在绘画实践中曾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知道很多绘画理论,学过很多绘画技法,可是画画还是会遇到瓶颈,不知如何下手。这种状态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对创作者来说就是很痛苦的。这个时候,还是要回到师法古人中去寻找答案。画画有时候需要一个点,当创作者不知道怎么画的时候,耐心地从这个点出发,慢慢扩散开来,渐渐就有了绘画的思路,进而下笔流畅,思维敏捷。这个点,其实就是绘画者师法古人和平时专业积累的结果。如果没有平时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创作实践的积累,想找到这个点进行创作,是一件十分不易的事。“吾人作画,想得到而画不出,此乃功力欠到。学画不可有半点虚假,如大厦筑基,定要踏踏实实。”这有点儿像哲学中提到的量变的积累引起质变,而这个点就是一次质变。另外,师古而不泥古。齐白石说过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它可以快速帮我们厘清师法古人与绘画创作的关系。“匠家作画,专心前人伪本,开口便是宋元,所画非目所见,形似未真,何况传神?为吾辈以为大惭。”学习、借鉴古人优秀作品,有可能成功。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学得像的模仿阶段,不懂得思考、内化和创新,大概率是要失败的。因此,在运用师法古人这一重要学习方法时,创作者一定要分清主次,主观上要去参与创作,完成创作这一主要任务,而师法古人,此时起辅助作用。通俗来说,师法古人属于间接知识经验的学习,距离真正的绘画创作还是有一定距离。优秀的作品可能涵盖了师法古人,当然更加注重知行合一,善于创新、内化出属于创作者本身的东西。举个例子,我们很难想象凡·高的《向日葵》和任何一个印象派画家或者之前某一个画派的绘画风格一模一样,这一系列作品无论是绘画技法还是作品背后的绘画思想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他的独特性是他作品伟大的一部分原因。作为后印象主义画家,凡·高先师法印象派其他画家的创作方法,吸收了印象派注重表现光线产生的丰富色彩的绘画思想,甚至借鉴了印象派的色彩搭配技巧。但最重要的是,经过自己的主观处理,凡·高成功创作出绘画史上独一无二的《向日葵》系列作品(图2)。

绘画创作需要对师法古人进行深入思考,对传统进行继承性创新。“尚憾其泥古不化者,是识拘之也。识拘于似则不广,故君子惟借古以开今也。”这是石涛对待师法古人的态度。“学习古人不是为了古人而是为了发展今人,充实今人。借古开今,才能突出前人,打破纪录,创造出史无前例,古人不曾有过、不曾想过的新艺术。”绘画是一种继承创新的过程,注重师法古人,从师法古人中提升绘画审美素养,感受优秀绘画作品中的丰富内涵,激发创作热情,获得创作灵感,最重要的还是继承性创新。清代杨守敬曾在著作中说:“一要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古之大家,莫不备此。断未有胸无点墨而能超轶等伦者。”这里的“学富”本是指书法碑帖的创作,也可以借用过来指绘画者应尽量吸收优秀作品的养分。只有经过认真充分的吸收、借鉴,以及深入的学习思考,勤于研究探索,才有可能将别人的理论思想内化为自己的理论观点,实现继承性创新。深入学习中外美术理论以及古今各种画派的风格,这些对绘画都是有益的。优秀的绘画作品和理论,有时就像灯塔一样具有精神指引作用。当绘画创作者遇到创作难题时,师法古人可以照亮前行的道路。但这还远远不够,创作者还要在灯塔的光亮指引下,在实践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方法,一步步坚实地走下去。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要深入思考,做到师古而不泥古。这也是绘画作品风格多样和表现形式丰富的重要原因。

要通过师法古人来帮助完成绘画创作,借鉴古人,内化创新,勤于练习,知行合一。绘画创作者,尤其是初学者,心中对师法古人要有一个比较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提高对优秀艺术家绘画作品的容纳、穿透、消化、吸收能力;对师法古人在绘画创作中的重要功能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深入思考,进而进行继承性创新。绘画需要感性,需要理论积累,更需要内化创新,通过量的积累来实现质的变化。绘画创作者需要去探索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摸索出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和绘画语言。只有绘画创作者从师法古人中认识到了美,从优秀作品中感受到了美,从绘画创作中创造出了美,才有可能促进创作者本身创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创作出优秀的绘画作品。

约稿、责编:史春霖、金前文

猜你喜欢

绘画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小顽儿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