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析艾略特的《四个四重奏》中的洪钟意象

2021-02-08王纯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救赎宗教

摘 要:艾略特的特殊身份——基督教宗教哲学家诗人,使其诗歌中总是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意蕴深刻的宗教象征意义意象,为其诗歌增添了几分深沉感。基督教强调时间观念的不朽与永恒向度,在其《四个四重奏》中,艾略特赋予洪钟、玫瑰花以独特的意旨,对时间进行了形而上学的哲学思考,构建了历史进程中时间的拯救意义。目前国內外关于艾略特《四个四重奏》的意象研究更加倾向于玫瑰花,而对于洪钟则寥寥数笔带过,而笔者将从洪钟这个意象出发,探究这个意象超越其本真意义,以及其更具普遍性与深层性的永恒与救赎意蕴。

关键词:洪钟 宗教 永恒 救赎

一、洪钟的永恒时间之蕴

“在寂静的浓雾的压抑下∕钟声响亮∕计着不是我们时间的时间,又为∕慢慢的海底巨浪掠过,较那天文钟时间∕更古老的一个时间”,这里的“不是我们时间的时间”对应的即是基督教之中视为灿若晨星的不朽时间,又称永恒时间或者是超越自然的时间,其既不能被我们所测量,也无法为我们所感知,任何人也无法随心所欲地改变它的运作轨迹,它是比天文钟时间更古老的时间。这种时间所存在的境界也正是作者所向往的理想境界,是精神的至真境界,是不变的永恒境界。

而诗中的“压抑”恰好能很好地概括洪钟所欲抒发之意,洪钟像是不可轻易更改的命运一样,始终压在世俗凡人身上,让其无可奈何地拘泥在一个固定有域的范围或者层次之中,无法挣脱。“浓雾”似乎比拟出了洪钟的沉重,生命可以像雾一样轻幻缥缈,但前面加上了一个“浓”字之后则更显命运之重量无法为世人所低估,将那种本来应该自由的生命被笼罩、被圈住的感觉展现得尤为与众不同,沉甸甸是命运本色,而“海底巨浪”表现的则是一切的冷漠与麻木,显示出世界的混乱,破败以及一切令人心碎的绝望所带有的重量,尤其在于一“巨”字,不仅显示了这些事物的大、广,也有重的含义。正因为洪钟涵盖深层次的永恒含义,彰显出了庄重气质,蕴含着崇高美,才能激发必有一死之人在这崇高之下反思自己的有限性生命之意义,意识到他们的活期犹如树叶一样,一时间可以风华正茂,但终究好景不长,短暂得让人不寒而栗,那么如何使人生能在风华正茂的站点驻足更久就成了人们终其一生所寻找的价值所在。这种重是生命不可承受之轻,生命不可承受之轻要求我们承担责任,洪钟的重量即为命运的重量,也正是这种重突出了洪钟的永恒之蕴。

这里的“钟声响亮”又何尝不是在敲响世人?钟声愈加响亮,愈能激发世人对自己现有时间模式的思考与探索。洪钟是时间永恒和宗教哲学的重要象征物,这正表现出了艾略特所提出的客观对应物理论,洪钟即是作者隐藏想要表达的感情的对应物,是一种静止的时间体验的凝聚体,这正照应了奥古斯丁的时间理论:“所谓现在,是一个集过去、现在、未来于一体的永恒时间的‘现在,具有卓然不移的永恒光辉。”时间永恒的本质,实则在于人们的内在感受,时间的永恒性要求拒斥一切世俗形式上的意义,于圣母的关怀之中领受永恒的圣爱力量。

二、洪钟的救赎妇女之意

“妇女数着的时间更古老的一个时间∕她们睁着眼睛躺卧,计划着未来∕试着去拆开、解开、分开”,每个字里渗透出焦虑的妇女们偏向于以传统的思维观念来对待时间,她们数着的是更古老的时间,并随之在古老的时间中迷失。就像前面一句诗所提到的:“又为慢慢的海底巨浪掠过”,意思就是妇女的丈夫们正在波涛汹涌的海边做着出海作业,于是这些妇女焦虑,辗转反侧,苦思难眠,就像一条翻烤的大香肠一样,她们担心丈夫被海底巨浪吞噬,那是因为她们只停留在世俗时间的层面,整颗心扑在冗长而又枯燥的时间之中,在这枯燥的时间之中巨浪才会不断地骚动。“计划着未来/试着去拆开、解开、分开”,妇女们把一切期望都寄托于未来,不断地玩弄着未来,把其当作线团一样不断拆解,因为现事不如意,才会试图拆解现在,幻想着未来的美好。

而洪钟在这里尝试用响亮的声音敲响妇女们,希望她们能认识到永恒的时间的存在,从世俗时间中挣脱出来,不再拘泥于自己的一方世界,看到巨浪深处的平静。她们应该求助于“永恒”,即将请求帮助的触角涉及基督教之中的信仰上帝或者“道成肉身”a形式,领会到耶稣和基督才是获得拯救的唯一途径,求助于“永恒”即求助于“救赎”,永恒的使命即是救赎,与耶稣和基督是救世主一样有着不可割裂的宗教意蕴。唯有求助于永恒,方可实现从“愁闷的此处”向“救赎的彼处”的自然而轻巧的过渡;不可否认的是,实现过渡必须经历一番千锤百炼,但是比无尽的煎熬短暂许多。正如在《伊利亚特》之中,在家中等待奥德赛归来的佩涅洛佩可被视为于永恒中得到救赎的女子典型,她应该成为这些妇女所追随的榜样,当奥德修斯在外漂泊流浪时,佩涅洛佩百般设法拒绝那些她求婚的男子,愁苦不比这些妇女少,但总被她化解;同时她每天为奥德赛成功归来祈祷,将自己的爱放入永恒的时间之中,感受神主的救赎力量,终得其所愿,得以与丈夫再度团聚,重拾幸福。

正如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自助者天助也”一样,应该将期望更多的寄托于现在——相当于一个永恒的概念。就像诗人于第一个四重奏《燃烧的诺顿》中开宗明义引出的时间主题一样:“时间现在和时间过去也许都存在于时间未来,而时间将来又包含于时间过去。”福克纳对时间与永恒之间的关系理解也大抵如此,并且还将时间的永恒意义直接展露于文字间:“时间里只有现在,我把过去和未来都包括其中,这就是永恒。”“将过去和未来都包含于其中”的做法可以获得永恒,获得上帝的拯救,水到渠成地实现“天助”,因为依据基督宗教的观点, 相对于变动无常的世界,上帝即为静止。妇女们求助于永恒时间,才可以治疗这一阶段深陷其中的思念之疾,获得永恒的救赎与精神上的满足、通透、愉悦。

三、借洪钟,于永恒中获救赎

诗中接下来提到了“在午夜和黎明中间, 那时过去尽是欺骗∕未来没有未来”,在过去和未来都应该被否定、实现一个质的过程下的转化的情境之下,“现在”无疑成了我们拯救自己的最佳武器,而在诗中洪钟正将“现在”这个意蕴所囊括,这正契合达尔文的预定论观念:“过去和未来的一切时间都处于现在的时刻之中,都悬置于上帝思想的永恒之中。先知和预言具有同样神圣的属性,因此所有人类之经验在聚焦于神圣视野之中都变成了静止。”洪钟——现实存在的时间,有对过去的欺骗的谅解与释然,也有对未来的期望的囊括,也就是“现在”正因为这样,洪钟就被赋予了无穷大的拯救意义,这种拯救意义于永恒中完美呈现出来。

“在早晨的钟点前∕那时时间停止, 而时间从不终结”,这里进一步强调了洪钟的永恒意义。虽然在早晨的钟点前,洪钟并未发出声音,但此处“无声似有声”,但也暗示着妇女们应该在此处寻求其更引人深思的静止意义,思考自身的时间模式,从无声中领悟洪钟想要传达的意蕴内涵。洪钟是现实与永恒的连接,它不意味着时间终结,反而暗示着已达到一个凝结状态,此处所提到的静止与《道德经》中所说的“致虚极,守静笃”b有一个层面的相似内涵,即心境要达到空明宁静,保持心灵的清净透明境地,即可到达类似于“永恒”的境地,获得来自“笃定”的救赎,宁静的笃定能让妇女们进入虚极的状态,感受内心的永恒以及来自灵魂深处的救赎,从而寻找到自己灵魂的一块栖息之地。

“还有那曾是而且现在也是來自开端的海底巨浪∕钟声∕铿锵”,妇女们的一切悲痛,所有的焦虑与不安,根源无不一是海底巨浪,她们企盼着海水能够不造作,一定要对他们日夜思念的丈夫温柔一点,因为丈夫相当于全家的命脉,被视为一个家的顶梁柱。于“钟声铿锵”中将洪钟的所有秘密和盘托出,用这些秘密去唤醒“愚笨”的妇女们,钟声愈铿锵愈表示其对妇女们所暗含的意义之重,她们需要在洪钟的激醒下,去放弃对未来不切实际的幻想,去隔断已经消逝的不可回头的过去。隔断曾经与丈夫含泪相别的片段,放弃时时刻刻回荡在脑海之中那些波涛汹涌,稍不留神就被卷入大海的超时空臆想。将过去和未来囊括于当下,把心放在现在,让时间定格在这一秒,于永恒中获救赎。这也是我们常常所说的珍惜每一个当下,每个当下都是你最美好的记忆,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采取行动让这个当下愈加美好。

正如艾略特所说的:“历史由时间构成,时间由意义形成,因此,历史感就是对于时间意义的认识,而时间的意义又必须通过特定的地点才能得以理解。”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时间中寻找到精神栖息之地,自由自在不畏艰难地生长,而这正是洪钟这个意象所想要表达的,作者把内心情感都融入了意象之中而不直接表白出来,有一种含蓄蕴藉的效果,洪钟即将诗人想要表达的洪钟于永恒中救赎之韵贯穿在一起,不愧于精当之意象。

结语

艾略特于《四个四重奏》中所选意象皆日常化小事物,如玫瑰园、洪钟等,但别出心裁地将这些小事物与历史之流的时间拯救意义相联系,颇具哲学思考意味,而洪钟作为历来被大家所忽视的一个“认为太过普遍而忽视研究”的意象,实则隐藏着永恒和拯救意义,是值得深究的一个意象,洪钟无疑为正陷入无尽困扰与精神困境中的人们提供了理想化的解决方案。

a 基督教基本教义和信条之一。该教认为耶稣基督是三位一体中的第二位,即圣子,他与上帝是同一本体,与圣父同在,即上帝的圣道。

b 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为:“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参考文献:

[1] 托·艾略特.四个四重奏[M].裘小龙等译.桂林:漓江出版社, 1999.

[2] 托·艾略特.艾略特文学论文集[M].李赋宁译.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994.

[3] 陈秋红.在时间中寻找精神栖息之地——论艾略特的《四个四重奏》[J].东方论坛,1997(2).

[4] 蒋洪新.论艾略特《四个四重奏》的时间主题[J].外国文学,1998 (3) .

作 者: 王纯,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读本科生。

编 辑:水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

猜你喜欢

救赎宗教
《谢尔盖神父》中卡萨茨基的救赎之路
马克罗斯科宗教主题绘画的情感表达
儒家文化与书院基址的选择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
欧洲豪门英超最需“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