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佛山铜凿剪纸的民俗成因及装饰特征探析

2021-02-07王珂

艺苑 2021年5期
关键词:佛山

王珂

摘 要: 全球化语境下,不同区域艺术文化的交流已经成为多元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佛山铜凿剪纸作为一种民间传统工艺艺术,以其独特的语言符号向世界传达着中国传统文化之美韵。文章叙述了佛山铜凿剪纸的历史渊源及其民俗成因,分析了其寓意吉祥的装饰隐喻、特色民俗的图示表征、民间故事的工艺映现;揭示了其装饰特征,探讨了其在配色中的方式、造型艺术中的特点、数理关系中的规律;总结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装饰语言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佛山;铜凿剪纸;民俗成因;装饰特征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佛山剪纸根植于南岭之南,诞生于东南民间艺人之手,因其产地在广东省的佛山市而得名,其中最具特色的是銅凿剪纸。据现有史料记载,铜凿剪纸始于宋代,盛于明清[1]128,受禅宗文化和佛山地区民间文化、民俗影响较深,蕴含着浓厚的宗教气息。相较于其它剪纸而言,铜凿剪纸具有用色夸张富丽、金碧辉煌,结构苍劲古拙、雄伟奔放的艺术特征,给人灿烂华贵、丰满吉祥的视觉美感。铜凿剪纸的题材广泛,有宗教题材、花鸟植物、民俗节日、民间故事、戏曲人物和图腾纹样等多种类型。因其画面配色富丽明艳、和谐夺目,结构造型新奇有趣、别致独特,表达内容如意吉祥,为人喜闻乐见,倍而受欢迎。随着历史的变迁,铜凿剪纸在不断发展演变中传承下来,所蕴含的艺术特征值得深入探究。

一、铜凿剪纸的渊源

佛山铜凿刻纸艺术是对我国民间金属箔镂刻与剪纸的继承与创造,是岭南民间民俗艺术瑰宝。早在商周战国时期,人们便将黄金、白银捶打成金、银箔片,镂刻成装饰物镶嵌在一些器物上[2]176,从而产生了与剪纸类似的艺术效果。随着铜箔制造技艺的不断发展,到了明代铜凿剪纸开始出现。铜凿剪纸与佛山传统的“金花”艺术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姊妹,铜凿剪纸是随着金花业的发展应运而生的[3]368,最初是用以点缀、装饰金花,后发展为装饰观赏品。据民国版《佛山忠义乡志》记载:“金箔行,为本乡有名,出品有青、赤二种,由本乡或省城购买足金,隔以乌纸,用锤击成箔,销行内地各乡各埠及港、澳、石叻、新旧金山,岁出五六十万圆……铜箔行,本乡制品特佳,箔有厚薄,俱用一字铜制。”[4]14铜箔与金花手工业在明代已成行业,是佛山著名手工艺之一,清代鼎盛时期,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使得产品行销海内外,远达美洲各地。作为我国四大名镇之一的佛山,远在唐宋年间就以手工业和民间工艺著称,该地民间工艺品层出不穷,民间艺术群芳荟萃。清朝康熙时史书也曾描述“四方商贾之至粤者,率以佛山为归”[5]58,正是这样通商发达、交通便利、手工业繁盛的商镇地区,促进了铜凿剪纸的发展与传播。

1949年后,佛山的民间艺术研究社适时而建,铜凿剪纸因同时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而备受大众喜爱,并被大量用于装饰家庭和烘托节庆气氛。20世纪60年代,佛山剪纸一跃成为国内剪纸手工业的龙头和重要工艺,在行业规模、表现形式、技术技巧和适用场景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发展和创新。改革开放后,涌现了一大批反映现代生活题材的剪纸作品,在国际艺术舞台上独树一帜,并逐渐开创了传统艺术创新之路。铜凿剪纸的用途十分广泛,包装、婚嫁、祈福、祭祀等民俗活动中都有运用到铜凿剪纸。其构图严谨、剔透雅致,色彩金碧辉煌、富丽明艳,装饰性强,既纤巧秀逸,又浑厚苍劲,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岭南丰富的历史文化经过长时间的时光沉淀,使铜凿剪纸的内容具有丰富性、题材呈现多样化、材料表现独具特色,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间剪纸瑰宝艺术。

二、铜凿剪纸的民俗成因

发源于岭南地区的铜凿剪纸蕴含着丰富的区域文化内涵,其作品多受传统吉祥图案或纹样的寓意影响、为区域特色民俗所感染、被民间传说故事所启发。

(一)寓意吉祥的装饰隐喻

铜凿剪纸也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经常会依托花、鸟、虫、祥云、五蝠(五福)等寓意吉祥的意象,通过借喻、双关、指代、象征等表现手法来表达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如图1为非遗传承人饶宝莲制作的铜凿剪纸《金鸡报晓》,该作品内含金鸡、旭日、祥云、繁花等意象,其中“金鸡”取自《神异经·东荒经》描写的“金鸡鸣则石鸡鸣,石鸡鸣则天下之鸡悉鸣”[6]50,喻指黑暗马上结束黎明即将到来;同时因有女娲造物先造六畜的神话,农历的正月初一别称“鸡日”,故其也蕴含新年伊始福气来之意。《开元天宝遗事》中曾言“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以为喜兆,故谓喜鹊报喜”[7]56,古人以喜鹊作为喜事的象征,如图2铜凿剪纸《喜上“梅”梢》通过谐音双关的隐喻表现手法,将喜鹊飞上梅花枝梢来指代“喜上眉梢”,表达吉祥愿景。这种结合传统吉祥意象和纹样的铜凿剪纸,表现了其绮丽的装饰效果与祯祥福愿,凸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福与对吉祥福祉的热切期盼。

(二)特色民俗的图示表征

在佛山地区丰富文化的长期浸染下,铜凿剪纸有着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拜的图腾,神话传说中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和保佑安康,象征着祥瑞与顺遂。岭南之地神佛文化渊源浓厚,在节庆、祈福大典等期间,都会用舞龙的方式祈求平安和丰收,舞龙习俗在其他地区逐渐衰减,但在岭南地区仍历代相传,鼎盛不衰。铜凿剪纸《舞龙》所表现的正是舞龙文化,画面中一人持着龙珠、一人举着龙头,在祥云、彩带和金鱼等吉祥意象的簇拥下展现龙的威猛英姿。佛山地区笃爱举办游园会,如乞巧游园会、元宵游园会、中秋游园会等,这种带有强烈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民俗游园会经常在佛山公园举办,在广州陈家祠展馆收藏的铜凿剪纸《佛山公园》(20世纪90年代)刻画的正是常常开展游园活动的佛山公园。经久不衰的传统特色民俗有其自身的魅力,在佛山特色民俗文化的熏陶浸染下,民间音乐、民间歌舞、民间戏曲、民间娱乐和民间活动以图案化的语言被表达呈现,成为铜凿剪纸的重要题材之一。

(三)民间故事的工艺映现

民间故事通过口口相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其传达的历史典故、瑰丽神话和和思想精神等也融入了铜凿剪纸的血液中,历史活动、神话传说等民间故事是铜凿剪纸题材中的一大类别。明末清初的铜凿剪纸《天姬送子》描绘了《魏书·帝纪》中南北朝时期北魏皇帝的先祖圣武帝诘汾偶遇天女共宿后,约定一年为期再相逢的场景。画面中,圣武帝诘汾携嫔妃、侍臣、侍女等迎见天女,天女将手中的男孩交给圣武帝,作品层次清晰、主次分明,展现了圣武帝与天女再相会及送帝子拓跋力微之盛大景象。制作于80年代的铜凿剪纸《蝶恋花》仙气缭绕,在树藤和薄云的萦绕下还有多名跳舞的仙子做衬,展现了古代神话爱情故事中经典的一幕,是民间故事工艺映现的代表之一。铜凿剪纸将人们所崇尚的人物精神、美德文化及流行观念等,以点凿工艺映现在铜片上,使“昨日”与“梦境”化为实物。

三、铜凿剪纸的装饰特征

铜凿剪纸的装饰内涵是中国传统图案装饰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也是手工艺人多次尝试构造铜凿剪纸美韵的结果,在配色和造型艺术方面与美学有着共通性,同时也蕴藏着西方设计几何学的数理关系。

(一)配色

色彩丰富、明艳富贵的铜凿剪纸,是能直接反映人民心理需求的艺术品。铜凿剪纸以凿代笔,以敲代画,第一次敲凿后,要在反方向“反凿”一次,经过正反方向的拷凿制作肌理,整张铜箔平直均衡,然后填色。用硍朱、铅粉、石绿、佛青、石青等不透明的矿物质颜料,并以牛皮胶为粘着剂使其牢固。铜凿剪纸多以高饱和的金色、赤色、青色为主,这种用色既得益于其岭南文化的影响,又受传统色彩理念的浸染。金色自古以来就代表了富足与繁荣;赤色,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记载:“赤,赫也,太阳之色也”[8]12,常用以表示温暖和吉祥,促万物生长;《说文解字》中又道:“青,生也,象物生时色也”,在铜凿剪纸中青色通常表示植物的生机与活力。

1.对比与调和

铜凿剪纸多以迥异的色彩,通过强烈的对比来突显画面的生动性,同时在色彩的运用与比例的拿捏上又能够使得画面达到美观的视觉效果。如图3佛山市艺术创作院收藏的铜凿剪纸《焰火迎春》是一种用于包裹烟花爆竹的包装纸,它由清末佛山老字号“泰7昌”门钱行所制作,反映的是民间正月初一庭前燃爆竹烟花以避山魅恶鬼、迎接春节的情景。从色相角度分析,该作品的色彩运用了色相环上相距180度强对比的互补对比色,即 “红色-绿色”“蓝色-橙色”。从色彩明度的角度分析,作品同时含有高明度高调色与低明度低调色,这种明度强对比、长调对比使得画面对比强烈,施色重点突出,具有明快感与灵动感。在铜凿剪纸上进行互补色对比、明度对比的配色方法,本质是强调反差、增强视觉效果,以达到吸引观者的目的,是铜凿剪纸装饰特征的亮点所在。

色彩的调和性指两种以上的色彩,特别是有对比的色彩按照一定的方法组织在一起,从而达到的秩序化和统一化的和谐效果。在中国传统工艺铜凿剪纸作品中,最经典的调和手段是补色调和。如图4佛山市民间艺术研究社设计的铜凿剪纸《花开富贵》使用了“红色-绿色”这一对互补色,红色的娇美和绿色的生机相互作用,在画面中形成了强烈而又和谐的画面效果。互补色本身具备调和的条件,视觉在接收某一色彩时,总会寻找补色来求取生理平衡[9]39,红色和绿色虽为互补色,但是在这里却没有彼此争艳,而是有宾主、有虚实、有强弱。图中红色和绿色的色彩面积虽然相同,但是并不显得分裂,反而展现了统一与协调的形式美感。莲花的花朵由三种不同明度的红色构成,作为主要元素能够呈现立体效果,而旁用的叶子只有两种明度组成,纯度较低,且每片叶子都是单色,在画面中的作用是调和与衬托。这里虽然使用了相同面积的红色和绿色,但是由于明度和纯度的安排组合,使得画面同时具有了对比与调和的特点。

2.视觉与知觉

铜凿剪纸作品在配色方面具有视觉的进退性,色彩的进退感与波长、明度和纯度有关。人在处于同一视距观察不同色彩时,会产生视觉的远近感,铜凿剪纸作品大多使用了这种配色视觉手段。如《焰火迎春》是叙事型的铜凿剪纸作品,表现的是民间正月初一老少孩童一齐燃放爆竹烟花的景象,作品中画面上大部分的人物、服饰、建筑采用了暖色或高纯度色彩;土地用了纯度较低的暖灰色,植物和天空用冷灰色,在视觉中处于背景位置。铜凿剪纸大多通过对色彩的选择、明度与纯度的调和安排,以更好地营造出画面的前后关系与层次感。

人会根据视觉经验不自觉地将看到的色彩代入主观联想[10]55,铜凿剪纸的色彩往往服务于主题,能够使观者主动融入经验从而产生色的联想。《焰火迎春》大面积使用了红色,人们看到红色大多会联想到喜庆、热情、活力与吉祥,这会使得观者产生心理经验的共鸣,引起对新年、幸福和祝福的联想,激发观者产生对渴望幸福、美满和如意生活的互动效应,从而贴合铜凿剪纸的“迎春”主题。铜凿剪纸色彩的导向性能够影响观者的感情和行动;其色彩的标记性具有加深记忆的作用,能够引起观者回忆;其色彩的指意性具有转达意念和含义的作用[11]65,能够表达内涵、传达意义。

通过分析铜凿剪纸的色彩,将中国传统艺术结合色彩理论分析发现了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铜凿剪纸作品有着对比与调和的规律、视觉与知觉的配色理念。研究铜凿剪纸装饰特征中的配色能够唤醒大众对中国传统艺术用色的认识,唤起人们对地域文化的感知。

(二)造型艺术

1.对称与均衡

对称的造型在视觉与心理上使人产生庄重、宁靜、和谐与纯粹之感,与宗教信仰主题有关的铜凿剪纸多采用对称的构图。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档案馆中的铜凿剪纸《丁财贵》蕴含镜像式对称的形式美法则,虽然画面中的元素线条曼妙、纷繁复杂,但是画面整体呈左右对称格局,神像被置于正中对称轴的位置,画面中的卷轴、文字、花朵、财宝、盆花也都以对称轴位置的神像为基准,分别被安排在两侧,使画面的重量感对称一致。民国时期的铜凿剪纸《日神月神保佑仙鹤长寿富贵平安》除了是对称的构图形式,四周边缘处也运用了重复性、规律性的长方形和具有稳定性的三角形组成几何造型的边框,用以调和画面中缤纷、跳跃的色彩,使该铜凿剪纸作品通过色彩和造型的协调安排,营造出对称与均衡造型特点的庄重感、秩序感、灵活性和协调性。这种灵巧的动态平衡搭配在铜凿剪纸艺术中被广泛的使用。

2.统一与变化

铜凿剪纸作品有着和谐统一的特点,如《花开富贵》(图4) 。作品分为两个部分,视觉中心的荷花元素被构图在圆中,形象饱满、富于变化,外缘的花形纹样通过重复与对称的手法,使得铜凿剪纸作品整体具有秩序感而又不失灵动性,在保持整体画面构图统一的基础上,求得局部的变化,在规律地花瓣纹样中创造中心图案变化,具有统一与变化综合表达的构图法特点。中间荷花图案部分从多视角对荷花的造型进行捕捉,追求画面形态的完整,从荷花的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甚至多瞬间进行表达,采用求全手法,不拘泥于某一个透视点的局限,在看似无意却体现着有意的状态中得以显现。

3.节奏与韵律

《说文解字》中道:“团,圜也。”[12]3890铜凿剪纸追求适形饱满、圆满完整的适形构图结构。由于铜凿剪纸艺人大多是家庭主妇,她们注重家庭的美满,讲究“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这种审美心理展现在了铜凿剪纸艺术风格中,不少作品是圆形适形,体现了崇尚圆满的构图观念。佛山市民间艺术研究社的铜凿剪纸《裙裾烂漫》图案构图巧用物象之间的形体结构关系,使孔雀形象在圆形的形状空间内随着形体本身而改变,这种随外框而布置、求变的一种巧妙手法,使它们成为一种既有各自特征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构图形式,并最终构成一个更完美并极具意味的完整性的适形构图。这种构造出造型的节奏与韵律,追求铜凿剪纸构图适形性的表现,正是艺人追求理想圆满生活的心灵折射。

铜凿剪纸以铜箔为底料,用凿珠刀在铜箔上凿出圆形点,连点成线,其含有对称与均衡之美、统一与变化之美、节奏与韵律之美的造型艺术特点,且贯穿其制造工艺,其富于视知觉刺激的配色和蕴藏造型艺术规律的构图形式,能够焕发辉煌神秘而又迷人典雅的东方艺术魅力。

(三)数理关系

铜凿剪纸在形式构成方面蕴含丰富的数理关系,它具有严谨的比例性,其和谐、对称和富有节奏的构图体现了民间艺术形式美的审美观念,也反映了铜凿剪纸手工艺人的质朴心理和审美情趣性。如图5中佛山市民间艺术研究社制作的铜凿剪纸《百福呈祥》便符合矩形的黄金分割几何学构图法则。图5中的黄金分割示意图,在圆形内接一个正方形,将正方形的一组对边向外延伸,并与圆相切,即得到黄金矩形,其比值接近黄金分割率。 通过对 《百福呈祥》 进行数据演算研究,发现其正方形的边长和对角线的比值也接近黄金分割率。图6明代铜凿剪纸《万象更新》也蕴含数理中的四叶玫瑰曲线,主体图案福象的四周及画面边缘都构成了数学中的四叶玫瑰曲线。这种美妙的比例关系被广泛地运用于铜凿剪纸的设计制作中,可见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品也遵循理性的黄金分割美学法则,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铜凿剪纸具有的数理几何装饰特征使得构图中增添了形式美。

结 语

铜凿剪纸是佛山剪纸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其嫣红华贵的色彩、巧夺天工的工艺、富有内涵的题材和感性与理性结合的构图深受民众喜爱。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创作中运用了丰富的吉祥装饰元素、结合了浓厚的地域民俗风情、讲出了“中国故事”,以特殊的铜箔材料、民族色彩和凿琢工艺吸引了国内外民众的眼光。铜凿剪纸采用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丰富的色彩与构图法则,向大众传播着对生活的美好追求与对幸福的祈祉憧憬。研究铜凿剪纸的民俗成因与装饰特征能够使大众更加了解铜凿剪纸,铜凿剪纸的民俗成因和装饰特征能够为今天艺术与设计的教学和创作提供新思路和新角度。

參考文献:

[1]李虹.佛山剪纸在广告图形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大观,2008(07).

[2]傅举有.中国漆器金银装饰工艺之一金银箔贴花漆器[J].紫禁城,2007(03).

[3]林明体.岭南民间百艺术[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

[4]冼宝干.佛山忠义乡志[M].佛山:佛山市博物馆,1986.

[5]王宏钧,刘如仲.广东佛山资本主义萌芽的几点探讨[J].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80(00).

[6]东方朔.神异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7]王仁裕,姚汝能.开元天宝遗事[M].北京:中华书局,2006.

[8]黄仁达.中国颜色[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20.

[9][瑞士]约翰内斯·伊顿.色彩艺术[M].杜定宇,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

[10]田少煦.数字色彩构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1]黄强苓.色彩构成和视觉心理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S1).

[1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责任编辑: 林步艳)

猜你喜欢

佛山
深圳科技+佛山制造,推进深佛产业融合
红色热土佛山
佛山制造为啥这么牛
佛山随笔[组诗]
结婚前后
广东佛山雕塑院雕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