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前急救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

2021-02-07张华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3期
关键词:体征脑出血高血压

张华明

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速度快于常人,这会导致患者出现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1],进而使得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提高,严重的还有可能导致患者脑血管破裂从而出现脑出血,危及患者生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2]。在患者因高血压出现脑出血时,部分患者家属会直接自行将患者送往医院,或在送往医院过程中拒绝院前急救措施。但临床多认为在患者送达医院前采取相应的急救手段,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都有更积极的意义,可以提升患者后续的治疗效果,避免患者因出血造成严重的神经功能受损[3]。本文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经本中心接诊转运的60 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析院前急救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经本中心接诊转运的60 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年龄40~75 岁,男35 例,女25 例。根据院前转运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 例。纳入标准:患者属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愿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精神状态不稳定、不愿意参与研究的患者。本次研究中所有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得到本中心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转运过程中未采取院前急救,在入院后采取相应医疗措施。实验组采取院前急救措施并转送至医院:①在接到患者后立即采取标准的急救措施,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患者吸氧和静脉滴注甘露醇以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如果患者已经开始呕吐则清理秽物后让患者的头侧偏防止误吸。安抚患者情绪,如果患者心跳停止,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操作中要密切的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脉搏、血压和瞳孔等。②在患者送至医院的路途中,固定患者的四肢和头部、臀部,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并继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③在途中医生或护理人员与医院预约好绿色通道和准备好患者检查所需的设备,在入院后第一时间开展CT、磁共振(MR)检查,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NIHSS 评分、生活质量、满意度。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意识有恢复,可以活动,血压为正常水平;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略好转,血压接近正常水平;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好转,意识障碍,血压异常。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NIHSS 评定,总分为45 分,以患者分数越低为治疗效果越好。开展生活质量评分,从的心理、生理、社会功能等方面开展问卷调查,问卷的满分为100 分,最低分0 分,生活质量与分数呈正比。患者满意度调查中,满分100 分,<60 分为不满意,60~90 分为基本满意,>90 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n,%)

2.2 两组患者NIHSS 评分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15.14±2.42)分低于对照组的(21.34±4.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实验组患者心理功能评分(82.4±5.6)分、生理功能评分(83.5±3.4)分、社会功能评分(80.2±4.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1.4±6.2)、(72.5±5.8)、(73.4±4.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十分满意13 例,基本满意13 例,不满意4 例;对照组十分满意6 例,基本满意13 例,不满意11 例。实验组患者满意度86.67%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由于老龄化社会的来临,高血压病例在我国人口中占比逐步升高。高血压会使患者的血管变薄变脆,没有得到控制、治疗的高血压很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急性高血压脑出血[4]。且一旦患上高血压,再加上没有得到恰当的治疗,往往会引发其他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高血压性脑出血就是高血压导致动脉变形从而导致患者的血压突然上升,动脉无法承受如此多的血液最终导致大脑动脉破裂引起的脑出血[5]。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一类重症疾病,患者的病情重,病情急,治疗必须争分夺秒,因此在患者出现高血压性脑出血时,如果能够在入院途中采取急救措施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将会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因此也就有了院前急救这一说法,即医生和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前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急救手段,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一般分为三个步骤,即初步急救、途中急救和备好绿色通道[6]。医生、护理人员在接到患者后立即采取标准的急救措施,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患者吸氧和静脉滴注甘露醇以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如果患者已经开始呕吐则清理秽物后让患者的头侧偏。安抚患者情绪,如果患者心跳停止,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操作中要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脉搏、血压和瞳孔等等。然后在患者送至医院的路途中,固定患者的四肢和头部、臀部,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并继续密切的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在途中医生或护理人员与医院预约好绿色通道和准备好患者检查所需的设备,在入院后第一时间开展CT、MR 检查,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一般认为采取这样的院前急救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并且可以降低后续的治疗难度,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风险,并节约大量等待时间[7]。在本文研究结果中,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满意度86.67%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尹志强[8]采用院前急救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NIHSS 评分更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都比转运过程中不采用院前急救的患者更高的研究结果一致。这表明采用院前急救是有必要的,通过急救降低颅内压,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将有利于患者的后续治疗。

综上所述,以院前急救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有利于患者治疗效果提升,避免神经功能受损,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院前急救在临床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体征脑出血高血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全国高血压日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柔性可穿戴生命体征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中医干预治疗高血压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