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厚煤层大断面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2021-02-07

山东煤炭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煤体锚索锚杆

王 伟

(山西晋煤集团沁水胡底煤业有限公司,山西 晋城 048000)

近年来,由于煤炭资源的持续开发以及技术改革,矿井埋深越来越深,开采设备趋于大型化、机械化,为满足资源开采、巷道通风运输的需要,采矿活动对巷道断面面积的要求也越来越大。巷道断面增大必然会降低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加之工作面所采煤层厚度较大,容易产生离层或失稳。因此,研究此类巷道的合理支护形式,对提高厚煤层大断面巷道支护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针对胡底煤矿1303 工作面大变形巷道控制难题,分析了该矿厚煤层大断面巷道的支护难点,研究了巷道围岩的破坏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支护方案和支护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在现场进行了成功应用。

1 工程概况

胡底煤矿1303 工作面开采煤层为3 号煤层,煤层最大厚度6.15 m,最小厚度5.2 m,平均厚度5.72 m。工作面基本顶为含砾粗砂岩,直接顶为炭质泥岩及粗砂岩,直接底为砂质泥岩。工作面整体为一小型单斜构造,煤层倾角约为5°。1303 工作面运输煤巷13031 巷道为进风、运煤的巷道,并兼做行人巷使用。巷道为矩形断面,巷道掘进宽5500 mm,净宽5400 mm,净高3600 mm,净断面5.4×3.6=19.44 m2。

2 巷道破坏特征及支护难点

2.1 巷道破坏特征

根据调研该矿其他工作面回采巷道的变形破坏情况,可以总结出巷道破坏特征:顶板煤体发生破裂产生下沉,顶板处金属网产生拉伸变形,形成网兜,顶板有可能会发生冒漏;帮部煤体变形较大,煤体向巷道空间鼓出,危及巷道两帮架设的管线;巷道顶板产生水平变形,顶板支护的W 型钢带受挤发生弯曲,部分发生断裂,围岩控制效果大大降低。

2.2 支护难点

(1)巷道跨度达到了5.4 m,高度达到3.6 m,断面尺寸的增加使巷道围岩应力和变形成指数倍急剧增加,围岩变形增加,直到巷道失稳。

(2)巷道两帮为节理裂隙较为发育的煤体,承载能力较弱,加之顶板将成倍增加的垂直载荷向两帮传递,使两帮煤体的垂直压力急剧增长,增加了片帮的可能性。

(3)煤层厚度大,厚度变化起伏大,裂隙较发育,煤层较软弱,在掘巷过程中易发生离层、冒顶等事故。

(4)巷道要经历工作面回采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巷道围岩应力集中程度较高,且变形剧烈。

3 巷道支护优化方案

3.1 支护设计优化

采用更长锚杆锚索将破碎顶板悬吊于深部稳定岩层,加强顶底角、两帮支护等,优化的方向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顶板采用高强度、大延伸量加长锚杆锚索支护

巷道顶板上部为强度低、较破碎煤体,采用高强度加长锚杆能将浅部较破碎煤体锚固到深部较稳定煤体中,高强度加长锚杆会在增强锚固区域整体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自身的承载能力。高强度长锚索可提供较大的支护阻力,并能确保其自身有足够长度伸入到顶板稳定层之中,提高了锚固点的稳定性,减少了软弱顶板的离层变形与沿弱面的错动,形成锚杆锚索与顶板岩层组成的共同支护体,顶板抗变形能力和承载能力能够得到较为明显的提升。同时,大延伸量锚杆锚索允许围岩有一定变形,增加了支护系统的适应性。

(2)加固两帮以及顶底角关键部位

目前,在矿井生产中,很多巷道在围岩控制过程中,仅仅重视对顶板的控制而忽略了对两帮的控制。由于巷道顶板和两帮的支护强度不同,使得矩形巷道的四个角,尤其是两肩角的塑性破坏得不到有效控制,大范围的塑性破坏使围岩容易发生碎胀变形,从而使得巷道两帮的控制难度进一步加大。当对矩形巷道四个角加大支护强度后,巷道围岩碎胀变形的问题便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对巷道深部围岩起到一定的隔离保护作用,两帮承载能力得到提升,进而能为顶板提供更强大的支撑作用,使顶板下沉量减少,保证巷道稳定。所以,加大对巷道四个角的支护成为了巷道围岩控制的关键。

3.2 支护材料优化

综合考虑设计方案以及经济因素,优化后的支护材料见表1。

表1 支护材料参数

3.3 支护参数优化

顶板支护:顶板支护布置如图1。

顶板采用锚杆、锚索、钢带、六边形网联合支护。顶锚杆选用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和拱形可调心钢托板,每排布置6 根,间排距800 mm×1000 mm,其中最外侧锚杆距巷道两帮300 mm,与水平面夹角75°,中部锚杆均垂直于巷道顶板布置;锚索间排距为1500 mm×1000 mm。巷道顶、帮锚杆锚固力不小于127 kN,扭矩不小于200 Nm;锚索预紧力不小于200 kN,锚固力不小于363 kN。

两帮支护:巷道断面整体支护布置如图2。

巷道两帮锚杆选取Ф18 mm×2500 mm 的高强度螺纹锚杆,距顶300 mm 以间排距为800 mm×900 mm 开始支护。

巷道两帮支护形式为锚杆支护,配合使用W 型护帮板以及菱形金属网。巷道帮锚杆均垂直于煤帮布置,布置排距为1000 mm,间距为900 mm。其中最上排锚杆距巷顶400 mm,锚杆紧固力≥300 N·m。

图2 巷道支护断面图(单位:mm)

4 现场应用效果分析

4.1 围岩变形

针对13031 运输巷道两帮移近量和顶板下沉量进行了为期40 d 的现场观测,围岩变形数据显示,在巷道开挖完成初期,围岩变形的速度较大,然后逐渐减小,最后趋于0。巷道顶板下沉量最大不超过95.5 mm,两帮相对移近量最大不超过84.5 mm,巷道断面的最大收敛率约6.9%。这表明,在新的支护方案下,巷道变形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巷道围岩变形情况如图3。

图3 巷道围岩变形实测结果

4.2 顶板离层

顶板离层量也是鉴定巷道支护方案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现场得到的实际测量数据表明,顶板的离层量在4~7 mm之间,巷道顶板离层量较小,顶板仍然处于稳定状态。这说明优化后的支护方案是一个有效的支护方案,达到了稳定支护的目的。

通过对上述实测数据的分析,得出了新支护方案能够很好地对厚煤层大断面巷道进行支护,并能有效地控制巷道围岩的变形。

5 结论

(1)巷道的顶底角容易发生应力集中现象,变形的严重程度由大到小为:顶板最大,两帮其次,底板最小。

(2)顶板采用高强度、大延伸量的加长锚杆锚索支护,并改变两肩角锚杆支护角度,加固两帮以及顶底角关键部位,围岩控制效果良好。

(3)针对厚煤层大断面巷道提出了合理的支护设计方案,经试验应用与动态监测,锚杆索受力稳定,围岩变形较小,巷道整体稳定性较好。

猜你喜欢

煤体锚索锚杆
基于桩结构单元的锚杆支护数值计算研究
赵庄煤业13102巷围岩补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卸压煤体缓冲吸能效应模拟分析
一种新型扩体锚索在软土地区复杂深基坑中的应用
让压锚索力学特性及支护机理探讨
浮煤对锚杆预紧力矩的影响
卸围压下煤体损伤的能量演化和渗透特性
正交试验下煤体渗透性影响因素评价
锚杆参数对围岩支护强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