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西南地区春玉米产量及气候资源利用差异研究

2021-02-07陈杜罗英舰魏鹏程叶开梅罗上轲卢平宋碧张军

作物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有效积温降水量利用率

陈杜,罗英舰,魏鹏程,叶开梅,罗上轲,卢平,宋碧*,张军

(1贵州大学农学院,贵阳 550025;2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贵州遵义 563100;3余庆县农业农村局,贵州余庆 564400;4安顺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贵州安顺 561000)

玉米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稳产、高产不仅取决于遗传特性和栽培措施等,也与自然资源的利用能力有关[1]。黔西南位于云贵高原东部,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具有热量丰富、降水充沛等特点,是贵州光热资源较优越的地区[2]。玉米是该地区的主要作物,但品种较单一,单产较低,未能充分利用其优越的自然条件。研究春玉米物质生产、产量与资源利用能力的关系,筛选出适宜该区域的春玉米品种,对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挥品种潜力、增加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作物高产与生态条件、温光水资源的利用密切相关[3]。周宝元等[4]认为,双季玉米和单季春玉米体系能显著提高辐射生产效率和光能利用率。岳伟等[5]认为,太阳总辐射的变化显著影响不同熟期品种的气象产量,其中晚熟品种对光能利用能力较好。任佰朝等[6]认为,在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下,选择适宜熟期的夏玉米品种能使籽粒适时成熟,充分利用当季光热资源,提高年际资源利用率。习敏等[7]认为,合理选择播期能够优化季节间资源配置,有效提高温光水资源利用效率,且区域间资源利用明显[8]。李齐霞等[9]认为,增加花后有效积温,能促进籽粒形成,增加生产效率,提高产量。王洪章等[10]、张宝林等[11]认为,采用增密、增肥等高效管理模式能够提高光温资源利用率14%~15%,从而增加产量。杨明达等[12]认为,地下、地表灌溉能提高缺水、富水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郑孟静等[13]指出,在确定灌水方式及灌水量的基础上,灌水2~3次能够保证产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以往对作物产量与资源利用效率的研究多集中在黄淮海等地,对西南玉米生产区春玉米物质生产与资源利用能力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4个春玉米品种为材料,连续两年在黔西南州兴仁对其生育期、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温光水利用及相关性进行研究,旨在探明不同春玉米品种在物质生产、产量及气候资源利用能力方面的差异,为该区域选用适宜的春玉米品种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品种为先玉1171(XY1171,四川农业大学)、新中玉801(XZY801,贵州新中一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金玉838(JY838,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金都玉2号(JDY2,贵州大学)。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8—2019年在贵州省兴仁市(104°54′N,25°18′E)进行,雨养无灌溉。海拔高度1 400 m,高原型北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雨热同季,年均气温15.2℃,年均降水量1 315.3 mm。供试土壤为黄壤,pH 5.95,有机质21.18 g/kg、碱解氮89.15 mg/kg、有效磷6.85 mg/kg、速效钾290.02 mg/kg。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20 m2,3次重复。2018年4月7日播种,9月2日收获;2019年4月13日播种,9月4日收获。采用宽窄行直播,宽行80 cm,窄行40 cm,种植密度67 500株/hm2。基肥施用复合肥(N∶P2O5∶K2O=16∶16∶16)600 kg/hm2,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分别追施尿素150和225 kg/hm2。其它田间管理措施同当地大田生产。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干物质量。于吐丝期、生理成熟期选取代表性植株3株,分部位(叶片、茎秆、籽粒、穗轴、苞叶)置105℃烘箱杀青30 min,75℃烘至恒重后称量。

(2)产量及产量性状。玉米成熟后,对各处理进行实收测产,并于每个小区选取代表性果穗10个,风干至安全含水量(14%)后考种,测定千粒质量、穗粒数等。

(3)气象数据。气象资料由贵州省兴仁市气象局提供,包括2018—2019年玉米自播种期到收获期的日均温、最高温、最低温、日照时数、降水量(图1)。积温是考察期内日平均气温≥0℃的逐日平均气温之和;有效积温是考察期内活动温度的逐日有效温度之和;降水量是考察期内自然雨养条件下逐日降水量之和;日照时数是考察期内日照时数之和。

1.4 光温水利用率及生产效率计算

参照孙建军等[14]的方法,计算积温、有效积温、日照时数、降水量利用率。以播种时间为起点,收获时间为终点作为玉米生长期间总的自然资源,以各生育阶段内利用的自然资源占总自然资源的比例计算利用率:

图1 2018-2019年玉米生育期兴仁市气象条件Fig.1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in Xingren city during maize growth period from 2018 to 2019

积温利用率(%)=(各生育阶段积温/总积温)×100

有效积温利用率(%)=(各生育阶段有效积温/总有效积温)×100

日照时数利用率(%)=(各生育阶段日照时数/总日照时数)×100

降水量利用率(%)=(各生育阶段降水量/总降水量)×100

参照杜祥备等[15]的方法计算积温、有效积温、降水量生产效率:

积温生产效率(kg/hm2·℃·d)=单位面积产量/生育期内积温

有效积温生产效率(kg/hm2·℃·d)=单位面积产量/生育期内有效积温

降水量生产效率(g/mm)=单位面积产量/生育期内降水量

参照戴明宏等[16]的方法计算干物质积累速率:

干物质积累速率CGR[g/(m2·d)]=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持续时间

花后干物质积累量(kg/hm2)=成熟期干物质积累—吐丝期干物质积累

利用Excel 2010进行数据整理与作图,用DPSv7.05数据处理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用LSD法进行显著性测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春玉米品种的生育期差异

由表1可知,不同春玉米品种开花前、后及生育期所需的天数和光、温、水等不同。生育期差异在4~10 d,主要是营养生长期(花前)不同,两年均以先玉1171最长,金都玉2号最短。按达到生理成熟时(生育期)各品种对温度、日照及降水量需求高低排序,先玉1171>金玉838>新中玉801>金都玉2号;积温:先玉1171≥3 100℃、金玉838在3 000~3 100℃、新中玉801和金都玉2号≤3 000℃;有效积温先玉1171和金玉838在1 600~1 700℃、新中玉801和金都玉2号>1 500℃;降水量:各品种均≥700 mm;日照时数各品种均在600~800 h之间。

表1 2018-2019年各春玉米品种生育时期及温光水资源情况Table 1 Growth period of different spring maize varieties and warm and light water resources from 2018 to 2019

2.2 春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差异

花后干物质积累量、积累速率、贡献率是影响作物群体生物产量的重要因素。因两年试验结果趋势一致,采用2018年数据进行分析。由表2可知,各品种全生育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在24 373.43~30 501.63 kg/hm2,品种间差异较大,且主要源于花后干物质积累;品种间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速率(CGR)的差异,主要由于花后CGR差异显著,且积累速度随干物质积累量增加而提高;在干物质积累贡献率中,花后大于花前,平均高14.5%。综合分析,各品种间变化趋势相同,表现为:金都玉2号>先玉1171>金玉838>新中玉801。

由表3可知,吐丝期不同品种叶片、穗轴的干物质积累量差异显著,分配比例变幅分别为20.76%~24.27%、13.63%~20.32%;分配到茎秆和苞叶的干物质积累量差异不显著。成熟期茎秆、叶片、穗轴和苞叶的干物质差异显著,籽粒干物质差异不显著;吐丝期到成熟期,茎秆干物质积累增加,叶片减小,苞叶和穗轴无明显变化,籽粒干物质积累量以先玉1171最多,新中玉801最少。

表2 各春玉米品种花前、花后干物质积累量、积累速率与贡献率(2018)Table 2 Dry matter accumulation,accumulation rate and contribution rate of various spring maize varieties before and after flowering in 2018

表3 各春玉米品种吐丝期、成熟期各器官干物质积累(2018)Table 3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of organs in silking and maturing stages of each spring maize variety in 2018 kg·hm-2

2.3 春玉米品种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差异

由表4可知,各品种产量、千粒质量、穗粒数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两年产量均以先玉1171最高,金都玉2号最低,先玉1171、金玉838、新中玉801较金都玉2号分别增产14.2%、8.8%、4.1%。在产量构成因素中,每公顷穗数差异不显著,穗粒数、千粒质量差异显著,年际和品种对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各品种中金玉838穗粒数最多,金都玉2号千粒质量最大。

表4 2018—2019年各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Table 4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from 2018 to 2019

2.4 春玉米品种生产效率差异

生产效率是决定产量高低的重要原因。本试验条件下各品种积温、有效积温、降水量生产效率变化规律相同,均表现为先玉1171>金玉838>新中玉801>金都玉2号(表5)。不同资源间两年均表现为有效积温生产效率>积温生产效率>降水量生产效率。积温、有效积温、降水量生产效率变幅分别在4.02~4.32 kg/hm2·℃·d、7.54~8.07 kg/hm2·℃·d、1.61~1.77 g/mm之间。与金都玉2号相比,先玉1171生产效率分别提高7.18%、7.07%、10.36%,金玉838分别提高4.57%、4.75%、6.57%,新中玉801分别提高2.50%、2.41%、2.31%。

表5 2018-2019年各春玉米品种全生育期生产效率比较Table 5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spring maize in the whole growth period from 2018 to 2019

2.5 春玉米品种温光水利用率差异

作物生育进程不同导致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有较大差异。由表6可知,各品种对温光水利用率依次为先玉1171>金玉838>新中玉801>金都玉2号。花前:温光水平均利用效率变幅在47.56%~51.91%之间,其中先玉1171、金玉838平均利用率均达50%;花后:温光水平均利用率均在47%以下,积温、有效积温、日照时数的利用率规律与花前一致,但降水量的利用率金都玉2号最高;全生育期:温光水平均利用效率变幅在94.19%~98.89%之间,先玉1171、金玉838、新中玉801均在95%以上,较金都玉2号分别提高5.00%、3.20%、1.30%。

表6 各春玉米品种各阶段温光水资源利用率比较Table 6 Utilization rate of temperature,light and water in different stages of spring maize %

2.6 产量与温光水利用率、生产效率的关系

由表7可知,产量与全生育期温光利用率显著正相关,与降水量利用率正相关,相关系数表现为:积温>有效积温>日照时数>降水量;与生产效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表现为:积温>有效积温>降水量。

将各资源利用率、生产效率分别与产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X1积温,X2有效积温,X3日照时数,X4降水量,Y产量),

资源利用率与产量回归方程为:

资源生产效率与产量回归方程为:

由方程可知,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有效积温和降水量,且有效积温对产量的影响大于降水量,与相关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将有效积温、降水量利用率与其生产效率进行线性回归,有效积温:Y2=0.081 53X2+0.012 66(R2=0.992 4**);降水量:Y4=0.017 14X4+0.012 316(R2=0.956 2**);当有效积温与降水量利用率达95%时,此时生产效率分别为7.76、1.64,产量可达12 356.54 kg/hm2。

表7 春玉米全生育期资源利用率、生产效率与产量的相关分析Table 7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resource utilization,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yield of spring maize during the whole growth period

3 讨论

3.1 不同春玉米品种资源利用能力存在明显差异

作物高产与温、光、水资源的利用密切相关[3]。有研究表明,积温、降水量、光照强度、日照时数等气象条件对玉米的物质生产、产量有显著影响[17-20],且不同类型品种随播期[21]、生态区[22]、纬度[23]、栽培措施[24]等变化对资源的利用具有较大差异。在本研究中,通过对各春玉米品种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分配、产量、资源生产效率和利用率分析,发现先玉1171全生育期长,花后干物质积累速率快、量大、生产效率高,达到生理成熟时对积温、有效积温、降水量分别要求在3 100℃、1 600℃、750 mm以上,对该区域玉米生长季内的光、温、水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而对照品种金都玉2号经济系数小、产量低,全生育期短,未充分利用当季自然资源,其生产率、利用率远低于其它品种。孙建军等[14]研究表明,随生育期缩短,达到正常生理成熟时对自然资源需求低,对温光利用率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这表明在当季自然资源充足的条件下,选择生育期较长的品种能够起到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的效果。

3.2 花后物质生产能力与产量形成是造成资源利用差异的主要原因

花后物质生产与籽粒形成过程是影响产量的关键,产量是判断资源利用力的主要指标之一。春玉米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产量的差异主要源于花后干物质积累及穗粒数差异。本试验条件下,花后气温高、光照好、降水量大,有效地促进了花后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不同品种间CGR、器官间干物质分配差异较大。气象因子中有效积温、降水量是影响籽粒形成的主要因素,当玉米开花授粉时,良好的光、温及较少的降水能够有效地促进雌穗的小花分化、授粉受精,减少籽粒的败育,增加穗粒数,增加产量[25]。本研究中各玉米品种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时间不一致,在开花授粉时所处温、光、水等自然条件不同,籽粒灌浆持续时间、灌浆效果不一,相关分析表明,对穗粒数的影响中有效积温起主要作用。先玉1171较长的营养生长期使得开花授粉时恰好处于气温高、光照好、降水量少的时期,保障了籽粒的授粉受精,较高的有效积温增强了灌浆效果,使穗粒数明显增加,产量、籽粒生产效率、温光水利用率提高。陈国平等[26]、邓根云[27]认为,当籽粒灌浆期在较优越的光热条件下,能获得较高产量,提高资源利用能力。表明玉米花后所处的自然条件能极大地影响物质生产、分配与籽粒形成,继而造成资源利用差异。

3.3 遗传特性、生态因子、栽培措施共同影响资源利用能力

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效积温、降水量对玉米产量影响最大,但其它因素对产量、资源利用能力也有影响。作物产量形成是遗传特性、生态因子、栽培措施共同作用的结果,产量是品种对自然资源利用结果的体现,因此,遗传特性、生态因子、栽培措施共同影响了作物的资源利用力。(1)生态因子差异。陈波等[23]将不同类型品种在不同纬度地区栽培后发现,同类型品种呈现为随纬度增加,穗数明显增加,结实率提高,产量增加,温光利用率提高。(2)栽培措施差异。杨明达等[12]、潘晓莹等[28]通过比较不同的灌溉方式对夏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后认为,地下滴灌和移动喷灌能够有效提高穗粒数和百粒质量,增加产量,提高水分的利用率;王洪章等[10]认为增密增肥、分次施肥能有效提高光温利用率。(3)遗传特性差异。李洪涛等[29]以出籽粒差异显著的两个亲本自交组配的后代为材料,发现籽粒形成受多个基因控制,并指出环境因素对出籽率有一定影响,两者共同影响产量。因此,作物的资源利用能力是受遗传特性、生态因子、栽培措施的共同影响。

4 结论

本研究从生育期、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生产率、利用率分析了黔西南地区不同春玉米品种对温、光、水资源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品种间生育期差异主要是营养生长期不同,导致抽雄吐丝及后期自然条件不同,从而造成物质生产、产量的差异和籽粒生产率、温、光、水利用率不同。气象因子中,有效积温、降水量起主要作用。各品种中先玉1171花后资源利用率最高,较对照品种增产14.20%,温光水利用率提高5%,当气候资源利用率达到95%以上时,产量可达12 356.54 kg/hm2,可作为该区域首选品种。

猜你喜欢

有效积温降水量利用率
一季度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74.9%
1958—2019年新兴县汛期降水量的气候特征
有效积温与不同供氮水平夏玉米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定量化研究
成都市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
收敛式有效积温与马铃薯植株性状变化的相关性
2020年煤炭采选业产能利用率为69.8% 同比下降0.8%
晶胞参数及空间利用率的相关计算突破
浅议如何提高涉烟信息的利用率
1956—2014年铁岭县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1970—2016年吕梁市离石区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