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应重视心理保健
——专访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韩布新

2021-02-07

保健医苑 2021年2期
关键词:研究员躯体心理学

我国老年人口最多,60 周岁以上老年人口逾2.5 亿,占全国总人口18.1%。关注老年人健康,促进老年人健康,是新时代重要课题之一。而健康不只是躯体健康,还包括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有机结合。那么,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有哪些不同的心理发展特点?老年人有哪些心理需求?老年人又如何保持并促进自身心理健康呢?近日,本刊编辑部专访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学会前任理事长韩布新研究员,请他为读者朋友们答疑解惑。

【专家简介】

韩布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学位委员会主任、二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研究员、人文学科群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亚洲心理协会(APsyA)主席,国际应用心理协会(IAAP)前秘书长,中国心理学会前任理事长、常务理事、老年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临床心理师注册工作委员会常委,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老年心理分会会长,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专家,全国颜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首批认证督导师,全国心理咨询师职业水平评价指导组副组长。《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心理科学》《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应用心理学》《中国老年学杂志》《本土咨商心理学学刊》《心理学通讯》编委。教育部、科技部科研、人才项目评审专家。

主持、参与30 余个国家、省部级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指导50 余名硕士生、博士生完成研究论文并获得学位,发表学术论文两百余篇。出版《心理学文献计算机检索手册》(1993)、《中老年心理健康与咨询》(2002)、《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2013)、《老年心理健康》(2018)等著作。曾获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IUPsyS)杰出贡献奖(2004)、国际应用心理协会(IAAP)杰出贡献奖(2018)、中国科协先进工作者(2006)、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学术成果奖(2007、2010)和优秀工作者(2013、2017)等荣誉称号。

老年人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谈到心理健康对老年人的重要性,韩布新研究员认为,无论从个人角度来讲,还是从家庭、社会角度来讲,老年人保持心理健康都非常重要。“从个人角度来讲,心理健康是全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是一个抓手,这个抓手既负责心身互动,也跟躯体健康互动,更和我们个人的生命意义、生命状态相关联,其重要性显而易见。这个重要性也体现在家庭层面。在心理健康方面,如果老年人的心理处于异常状态,容易导致家庭关系紧张,甚至会增加高龄老人照护难度。除了个人和家庭,还存在社会层面的影响。一般来讲,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或自我感觉很好,但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也会随增龄增加,若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总之,心理健康很重要,它对老年人的自我接纳、心理平衡、家庭人际关系和社会影响都是广泛的。”

老年人心理发展的特点

谈到老年人的心理发展,韩布新研究员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1.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情绪控制能力下降。“从毕生发展观的角度来讲,虽然一个人岁数越大,其可塑性越小,但还有一定可塑性。心理学家把认知能力分为晶态智力和液态智力,晶态智力保持不变,液态智力则随着增龄慢慢下降。老年人的情绪,尤其是高龄老人,随着额叶和海马功能的衰退,其情绪控制能力也在下降。这是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

2.老年人躯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互为影响。人到老年,躯体健康随着年龄增加,下降得更明显,如头发变白,牙齿松动甚至脱落,视力下降,听力下降等。但是这些躯体健康的变化和心理健康也有互动。认知功能属于心理健康的一部分。柏林马普学会发展心理研究所曾做过一项追踪百余年的调查,发现老年人认知能力的下降很多与其感官能力衰退(听觉和视力下降等)有直接关系。如果控制好听力和外周感觉能力,则认知能力下降也消失了。因此,如果老年人听力不好、视力不佳或患有白内障,就应尽快处理,如配助听器、配镜、做手术等,会大大提高其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

3.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的消极情绪在增长。从毕生发展观来看,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的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都在增加。大数据显示,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年人,由于躯体健康下降影响其晚年生活质量和生活可控性,因此其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指数也不断下降。即便如此,我们周围其实也有很多能够践行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的典型事例,最好的典型就是百岁老人。百岁老人有几个共同的特点:其一,心态好,不记事或能扛事。因为他们人生已过百年,历经种种挫折和创伤后,养成了知足常乐这种好心态。其二,爱劳动,身体勤快。在各地长寿之乡90 多岁的老人下地干活是常事,即使在家中也闲不住。其三,心态好,关系融洽,心地善良。他们的家庭、邻里关系相处得很好,热心且善良。如今,百岁老人越来越多,中国老年学会已经评选出70 多个长寿之乡。江苏省曾专门做过一个百岁老人调查报告,认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与长寿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心理健康相关因素如躯体健康、爱劳动、邻里关系融洽等,都是长寿老人共同特点。

老年人有哪些心理需求

首先,老年人有成长需求。目前,各地的老年大学课程都门门爆满。越是到老年越有成长需求且愿意持续学习的老年人,其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反,那些天天待在家里不愿意出门,或者整天坐在电视机前面的老年人,其健康面临风险。少数老年人整天呆坐着,不愿理人,对什么事情都缺乏兴趣,这种状况更麻烦。因此,成长需求应该说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一个良性指标。

第二,老年人有健康需求。相比年轻人和中年人,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更要急迫一些,因为健康问题是老年人实实在在看得到的威胁,无论是视力、听力下降,还是头发变白、牙齿松动或睡眠问题等,对老年人来讲都是常态。面对这些健康需求,老年人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老年人的健康需求需要得到重视。

第三,老年人有陪伴需求。“少年夫妻老来伴”,这是一种很美好的情感需求。韩布新研究员曾经写过一首词,讲“白发伴手拉手,少年夫妻恩,相濡一生求”,这是老年人正常的心理需求。老年人到了晚年还有伴侣陪同,就是大福气。

第四,老年人有安全需求。安全需求是一个根本需求。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生存之后就是安全,这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在新冠肺炎期间,为什么我们中国和西方国家的疫情发展差别这么大,主要是我们国家和政府将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把经济发展放在第二位。依靠各级政府及时决策并有效执行、全国人民支持并自觉依从居家隔离政策,特别是自始至终各级医院中、西医药有效结合运用,我们才能控制住疫情,全国人民(尤其是老年人的安全)在疫情期间得到了有效保障。

第五,老年人有超越需求。对有些老年人来讲,超越需求思考生命意义,人濒临死亡的时候或终末期疾病患者须面对这些问题。

老年人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培养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是人到老年维护、促进心理健康的最好办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琴棋书画剑,诗酒花茶拳”,若在年轻时就建立其中的某种爱好,并在青年、中年时通过长期学习、实践成为行家或专家,那么老年生活就有了乐趣,成为心灵的有效寄托。

培养尽责心有利于老年人心理健康。对此,韩布新研究员深有体会,“我们在《中国老年学杂志》上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分析影响长寿的关键因素,第一个就是童年尽责心。尽责心是五大人格的一个维度,就是做事情尽心尽责,需要从小培养。由于家里兄弟姐妹多,我从小就做家务。母亲每半年给我们分配一次家务活,所有家务活我都干过。只要是指派给我的任务,我从小就愿意尽心尽力地把它干好。这种从小养成的尽心尽力、本分尽责的好习惯,至今都使我很受益。自小养成做事尽心尽责的好习惯,有利于心理健康,更利于老年期长寿。”

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保持和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谈到这一点,韩布新研究员给大家分享了他的个人实践,如写诗词、练书法、篆刻等。他认为,篆刻是个训练注意力最好的有效方法。诗词可以让我们解决认知失调问题。例如,苏轼所有的诗词都体现他人生的逆境以及在逆境中如何整合内在精神力量和实现认知重评。这种自我疗愈是一种最有效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他自己也经常这样做。中国诗词的美,除了对仗、意境等形式美以外,最核心的是其内容美。这个内容美体现在我们跨越千百年后再看到这些诗词,仍然可以感受到作者当时那种在困境中找到希望、在失去中有所得到的情感。每个人都会遇到类似困境、逆境甚至绝境,我们同样也需要这份正能量,让我们有充足的精神力量去抵抗负面的人或事,直面人生困境,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

除了上述篆刻和诗词,韩布新研究员还提倡打太极拳、练八段锦等运动方式来维护心理健康。“尤其是八段锦,当集中注意力练上十几分钟后,这八个动作可使身体气血畅通,令人神清气爽。对于老年人来讲,八段锦这种容易上手又行之有效的运动方式最值得推荐。”

猜你喜欢

研究员躯体心理学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气候研究员获得世界粮食奖
贾康研究员
高小平 中国行驶管理学会研究员
郭占恒研究员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最后的晚餐
现在干什么?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