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开方寸间

2021-02-04钟小敏宦菁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21年1期
关键词:核雕果核雕刻

钟小敏 宦菁

当传统文化与国潮相遇,当古老技艺与设计碰撞,属于核雕的春天来了。

当“非遗”二字呈现在眼前的时候,我的脑海里闪过的是一幅组合画面——斑驳老墙、古木老桌、旧式大灯泡、一位老工匠与他粗糙的手指,以及他眼前一件件传统工具。直到一个戴着圆圆黑框眼镜、长发飘飘、眉清目秀,看起来二十来岁的漂亮姑娘从远处走近,温柔地说:“你好,我是朱蒙佳。”我才意识到,我的那些关于“非遗”的刻板印象有些跟不上时代。就像采访前,我对核雕的认识,还停留在罗汉或菩萨的形象上一样。

眼前这个文艺范儿十足的年轻人,让我明白什么是“小小果核,方寸之间,别有洞天”。

果核乾坤

历史上对于核雕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而如今存世的最早的核雕作品则是明朝时期的。实物存世少的原因,一是因为核雕本身就是宫廷里达官贵人的玩物,民间很少有收藏;二是果核虽经过处理,但毕竟是植物,保管不善容易虫蛀。

在原料方面,核雕的材料大多是橄榄核与桃核。“相对而言,国产的材料密度好,材质细密,有天然的纹路但没有凌乱的经络,适合雕刻。进口的材料结构复杂,里面有各种杂质,尽管果核很大,但不适合雕刻。”

要在小小的果核上雕琢乾坤,不是一件易事。朱蒙佳说,因为果核是自然长成,果核不可能每一个都长得那么圆,那么周正。“由于光照的原因,有些果核会出现一边厚一边薄的情况,还有的果核直接就长歪了;有些会因为雨水,果核内部有白斑。”虽然原材料会出现各种问题,但考慮到原材料的成本,朱蒙佳会用设计将这些缺点转化为作品中独特的一面。“那些厚薄不一的,可以根据果核本身的形状设计不同的主题;而有白斑的,则可以通过巧取的方式让它变成光晕,或者雕刻成镂空纹饰。”

年轻的设计思维给传统的技艺注入新鲜元素,原本不被越来越年轻的消费者青睐的把玩物件,变成了年轻人的新宠。

高光时刻

朱蒙佳生活在太湖边上的一个小镇——苏州光福镇,这里是远近闻名的雕刻之乡。在这片湖光山色的洞天福地,人们传承了核雕、玉雕、佛雕、红木雕刻等多种传统手工艺。而小小果核,在坚持了外形的基础上,吸收了石雕、玉雕、木雕、竹刻、微雕等技艺,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范儿。苏州片区的橄榄核雕属于微雕范畴,早在明清时期就已家喻户晓,以“精、细、奇、巧”而独步天下。在朱蒙佳的记忆中,村子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做着与雕刻有关的手艺活儿。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她选择核雕,似乎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2012年,大学寒假的一次偶然体验,让朱蒙佳敲开了核雕的大门。第一次拿起了刻刀,她便再也放不下了。

说起自己的老师许忠英,朱蒙佳很是感恩。许忠英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光福核雕传承人,从艺四十余年,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1972年,才17岁的许忠英进入光福红木雕刻厂学艺,至今为止“雕龄”已有40余年。

近半百的岁月打磨,许忠英继承了南派核雕技艺,将立雕、浮雕、圆雕、镂空雕等技法娴熟自如地运用于作品中,可谓“穷极工巧之能事”。20世纪90年代,尽管经济状况比较拮据,一心想要传承核雕技艺的许忠英还是创办了“许忠英核雕工作室”,广收学徒,毫无保留地将所学所感教给他们。也正因如此,朱蒙佳能够拜得名师,学习的初始阶段便有了高起点。

回忆起初学核雕的情形,朱蒙佳说,那时还是核雕手艺的“黄金期”。改革开放前,曾经是达官贵人把玩之物的核雕成了出口创汇的好产品。改革开放后,不少国有手工艺厂都陷入尴尬的境地,关的关、改的改,核雕也因此进入“沉寂期”。随着国家、社会以及市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核雕再一次迎来“高光时刻”。

执着坚守

刚开始的学习虽枯燥,朱蒙佳却乐在其中。在她看来,刻刀就如同画笔,想将脑海中各种艺术构想付诸这小小果核之上,首先就要练好操控画笔的基本功。磨刀是第一步,一周后,朱蒙佳才用这磨完的刀刻下第一刀。刀磨好了,手指力度够了,接下来的技能练习便从刀法开始。“首先要学会基础的刀法,比如平刀中的推、铲、削,圆刀中的推、铲、点,又比如五刀定位,即鼻头一刀,眼睛两刀,耳朵两刀。练习,也是模仿,抓一大把料给你,照着小样,自己先刻,但要保证不伤到手。”

学设计的朱蒙佳心里有着自己对核雕的理解与构想,在经历了“无聊”的磨刀和传统的基本功练习后,朱蒙佳“斗胆”向许老师提了自己的想法:“我能不能在罗汉形象之外,刻一个自己设计的主题?”年轻女孩的脸上写满了勇气与决心,开明的许老师不仅没有生气,还很欣慰。

入行时,朱蒙佳赶上了核雕的“黄金期”,看好核雕商业前景的人从全国各地来到光福镇,核雕价格水涨船高,产品供不应求。2014年,大学毕业后,喜爱核雕的朱蒙佳几乎没有太多犹豫,便在镇上开了一家自己的核雕工作室。出人意料的是,工作室创立没多久,核雕市场出现“滑铁卢”——越来越多的机雕核雕产品以次充好,进入市场,加之此前被人为炒高的泡沫行情被无情刺破,核雕又一次陷入低谷。

“这其实是必然的,”朱蒙佳淡淡地说,“只有这样,核雕才能步入稳定期,才能真正沉淀下来。”

二十出头、初入社会,朱蒙佳的一腔热血还未尽情挥洒便被泼了满身冰碴。随波逐流不是她本意,守住梦想却又举步维艰。她要生活、要付房租,要维持工作室的生存,但心底的不甘仍在挣扎。爱弹古筝的朱蒙佳,找到了出口。她戴上假指甲,走进培训中心,成了当地古筝培训界的“拼命三郎”。为了能多赚些钱维持工作室的运转与坚守自己的梦想,培训之余,她还去咖啡馆、餐馆打工。

同时学艺的年轻人,因为这次重创纷纷改行,只有朱蒙佳坚持了下来。

静待花开

生存虽不易,核雕还是给了朱蒙佳沉静的美好时光。也是这段经历,让她的印象派作品《心光》获得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艺博杯铜奖。奖项的肯定让朱蒙佳信心倍增,此后,她不断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核雕表现出来,作品《境》《隐形人》《太湖石》同时揽获江苏省紫薇花艺博杯三枚银奖,并在“咫尺匠心”苏工苏作作品展中展出。2017年12月,在第三届苏州技能英才周现场展上,朱蒙佳的作品《梦境系列》入围第四届“紫金奖”文创产品设计赛,并入围第二届“天工苏作杯”文创设计大赛。

如今,核雕市场开始慢慢平稳,广大收藏爱好者也清楚了机器雕刻和手工雕刻的差异。在恢复理性的核雕市场环境中,朱蒙佳不断推陈出新,根据当下年轻人的喜好推出极具特色的核雕作品。她翻阅大量古籍,从传统画作与雕刻作品中汲取灵感,把时尚元素融入传统的题材。她用玉石等不同材质巧妙混搭,用烫染的技巧和巧取方式让作品更灵动,甚至开创了切半与内刻的新技法。

“这个摆件上的核雕取下来就是年轻人汉服上的压襟。”朱蒙佳指着案台上精致大气的摆件说。说完她取下挂在摆件上带有流苏的精巧核雕,小小的牡丹花苞上方,一只闻香而来的蝴蝶灵动可爱。如今,这些颇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又不失精巧设计的核雕已经俘获一众年轻人的心。当传统文化与国潮相遇,当古老技艺与设计碰撞,属于核雕的春天来了。

春来了,花开自然也就不远了。

猜你喜欢

核雕果核雕刻
父亲是个“硬果核”
核雕收藏有什么窍门
阳光下的果核
命运
核雕的工艺特征探析
试析核雕艺术的当代嬗变
雕刻树叶
雕刻时光
核雕方寸小核中见姿态万千
雕刻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