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责任塑造企业家精神

2021-02-04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21年1期
关键词:诚信企业家责任

新时代企业家精神被赋予的丰富内涵,为企业家践行责任使命提供了新的行动指引。

企业家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不仅是财富创造者,也是创新引领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新时代企业家精神被赋予的丰富内涵,为企业家践行责任使命提供了新的行动指引。

企业家精神以诚信为本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发布了《转型时期的企业家精神:特征、影响因素与对策建议——2019·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下文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当代企业家精神呈现五大新特征,即更讲诚信、尊重他人;更具责任,普遍有回馈社会的意愿;更重创新、善抓机遇,努力发展持续竞争优势;更加敬业,热爱事业并坚韧执着;更善思考、重视学习,注重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调查特别了解了企业家对“最能反映当前时期的企业家精神”的看法。《报告》显示,14.6%的企业家认为“诚信”最能反映当前时期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其次是“敬业”(13.1%)和“创新”(11.3%),其他依次为“乐于奉献”(8.2%)、造福社会(6.4%)和坚韧(6.1%)等。

根据分析,在企业家精神的五个层面中,企业家对“诚信”的自我评价最高,对“责任”和“敬业”的评价次之,对“学习”和“创新”的评价相对较低。

《报告》指出,这些差异体现了当前中国企业家精神的现状:大多数企业家高度重视承诺、尊重他人,体现出良好的诚信精神;同时,在事业上,坚韧不拔,具有良好的责任担当意识和高度敬业精神;而在创新精神和学习精神方面的自我评价相对较低,主要体现在把握国家及地方政策环境方面能力尚有不足。

《报告》显示,大多数企业家认为自己“对环境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勇于创新”,表示“完全做到”或“基本做到”的企业家分别占88.6%和86.2%;其次是“善于抓住机遇”,认为自己“完全做到”或“基本做到”的占85%;关于“有冒险精神,敢于承担风险”这一说法,认为自己“完全做到”或“基本做到”的企业家占84.2%,排在创新精神维度的最后一位。这表明,大多数企业家重视创新、善抓机遇,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法治环境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日益显著

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对弘扬企业家精神至关重要。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在2011—2018年对企业经营环境进行了追踪调查,从政府效率、司法效率、產权保护环境、投融资环境、要素市场环境、中介服务环境等六个方面构建了营商环境指数。

看进步,被调查企业认为,最近7年,产权保护环境,包括经营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保障以及企业知识产权、品牌保护等方面有了一些改善,综合得分由3.47上升到3.71;中介服务环境也有所改善,综合得分由3.03上升到3.22;政府干预有所缓解,综合得分由2.88上升到2.97。

看短板,调查企业认为,司法效率和要素市场环境在近两年的综合得分变化不大。政府效率和投融资环境在2018年略有下降,综合得分分别由3.55下降到3.49、3.54下降到3.47。其中,政府效率得分下降主要是由于行政执法机关(市监、税务等)执法公正以及不同企业享受同等国民待遇方面得分下降造成的;而投融资环境得分的下降可能是由于2018年企业从民间渠道筹资较难且平均年利率较高等原因导致的。

对比2008年和2018年调查发现,法治环境对于企业家精神的影响日益显著,而政府政策支持等因素的重要性逐渐下降。具体来说,“政府政策和规章制度公开透明”等政府相关环境的影响在2008年对企业家精神有显著影响,而在2018年影响不显著。而司法环境(“企业合同能否得到正常履行”)、产权保护环境以及中介服务环境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作用都在显著增强,表明转型时期营商环境各要素的重要性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

《报告》分析,如何深化改革、切实改善政府效率和司法效率,提高要素市场环境水平,建立健全多渠道、健康有序的投融资环境,是未来完善营商环境的重点。

营造全社会诚信环境

面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如何才能增强企业家信心,进一步促进和弘扬企业家精神?

《报告》显示,调查中选择“营造全社会诚信环境”对于促进企业家精神“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的企业家占99.3%,排在所有选项的第一位。其次是“避免政府政策过度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认为“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的企业家占96.2%,这表明企业家认为在新环境下政府也需要保持诚信,在政策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排在第三位的是“依法保护知识产权”,96.6%的企业家认为其“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表明企业家对于依靠法律来保护知识产权的诉求强烈。接下来是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不断改变“官本位”文化、反对垄断和地方保护。同时,企业家还呼吁“减少政府的过度干预”,促进和弘扬企业家精神。

疫情下的企业社会责任

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之深已显而易见,但其将如何重塑企业的行为方式、重塑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仍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企业社会责任观察报告》显示,疫情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面临着市场压力和非市场压力。作为企业的非市场战略,企业社会责任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位置必将受到影响,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

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从网络公开渠道对中国500强企业的履责资料进行了收集和分析,梳理出疫情之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模式分布。数据显示,与“经济社会可持续”相关的履责行为占比最高。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一方面,对小微企业、旅游等特殊行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另一方面,疫情带来的长期管控也对企业家信心产生了明显影响。为重新激活经济生态,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纷纷出台金融扶持政策;互联网电商、产业园区运营机构等非金融机构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推出系列帮扶措施。中国500强企业中,有53家企业参与了培育经济生态的工作。

疫情发生后,众多企业秉持公益慈善精神,快速投入到战“疫”行动中,迅速组织捐款捐物。据统计,中国500强企业中有357家为疫情捐款,有197家为抗击疫情捐赠了药品、口罩、防护服、酒精等医疗防护物资。其中,357家企业为疫情捐款超过128亿元,平均捐款超过3600万元。除捐款、捐物外,中国500强企业各尽所长援建医院等防疫工程,86家中国500强企业参与了各地“小汤山”建设。

疫情不但改变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也影响了企业社会责任未来发展的趋势。变化虽有,但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不会改变。那些把社会责任与社会价值看得很重的企业,也将赢得社会更多的尊重。

猜你喜欢

诚信企业家责任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对话“疫线”企业家
对话“疫线”企业家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谁的责任
责任(四)
30年,光阴的故事——企业家篇
30年,光阴的故事——企业家篇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