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悠悠万事 阅读为大

2021-02-04曹文轩

新阅读 2021年1期
关键词:财富读书

曹文轩

在这个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最终可能都要回到同一个点上:阅读。天苍苍,地茫茫,风来雨去,万物生长,这个世界上大概没有一个问题是与阅读无关的——有什么问题与阅读无关吗?有,也很少。

阅读与境界的提升

“境界”这个词是一个非常令人神往的词。无论是作为个人还是作为民族,若想成为这个世界上有境界的个人和民族,则必须通过修炼。而修炼的重要途径——甚至说是唯一的途径,就是阅读。

书本中依然还活着数百年、数千年以前的大哲、能人、思想家、智者,看书就是聆听他们的教诲,依仗他们指点迷津。他们会在书中告诉我们许多人生道理,而当你对这些道理心领神会之后,你对一切事物的感觉都改变了,你有了新的目光、新的灵魂、新的理解、新的判断。事情还是那样的事情,但当通过阅读使你的境界提升后,你对该事情的感受和解读会发生天壤之别的变化。你会发现生命的价值、生活的价值、生存的价值,随着阅读的继续和深入,你在不停地进入新的境界。

只有知识才能擦亮我们发现这个世界的双眼

我一直想写一本角度很特别的书,书名叫《阅读史》。如果写,其中必定有一章,名为“阅读与目光”。

我给他人说写作,总要说到一个经验之谈:财富不在远方,财富就在我们自己的脚下。与此同时,我一定还会告诉他们另一个经验之谈:财富固然在你的脚下,但你如果没有发现财富的眼力,这财富就等于不存在,你则永远就是一个端着金饭碗到处乞讨的可怜之人。

一句话,你得有发现财富的眼力。

我经常在想一件事:我写了那么多的书,这些书里头的许多故事不只是我一人知道,与我一起长大的那么多女孩和男孩都知道,可是为什么他们就不能写出一部《草房子》?(《草房子》从出版到今天,各种版本加在一起已经有500次印刷——我不知道在中国,在这个时间段,还有多少部长篇有500次的印刷纪录?)他们为什么就不能写出一部《青铜葵花》呢?(它晚于《草房子》8年,现在各种版本加在一起有300多次印刷,2017年英文版在美国上市,上了《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出版者》排行榜,还拿了至少五个国际奖项,现在输出版权有近30种文字)。每年我回故乡,与昔日的同学一起吃饭、喝茶、聊天,我都会发现,许多往事在我这里记忆犹新,而在他们那里,印象已经很淡了;许多往事在我这里价值连城,我回头一看,在我的来路上,分明有一部部长篇,一篇篇短篇在风尘中闪烁,而在他们的记忆里,那段岁月似乎已经空了,只是一片苍茫。如此情形,是因为我的记忆力比他们好吗?头脑比他们聪明吗?肯定不是,我的同学可能都比我聪明,甚至要聪明许多。可我现在写出了这么多书,而他们不能。其实原因十分简单,无非是我得天时地利人和,我读书的机会比他们好,看的书比他们多。阅读给了我一份眼力——发现从前和发现当下的眼力。

知识给了我们接受能力和感应能力。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朴素而永恒的道理:有多少思想,就有多少生活;有多少知识,就有多少财富。而思想与知识主要是通过对书籍的阅读而获得的。我最近写了一篇短文,将自己形容为一个在海上捕鱼的人,文章的题目叫《我是一個捕捞者》,我说,我的眼前永远是一片汪洋大海——生活的汪洋大海,而我永远是一个驾着小船在海上捕捞的人。我就是那个古巴捕鱼老人桑提亚哥,但不同的是他已经很久没有出海捕捞了,他这一次出海,是因为他要向人们证明,他没有老,还能出海打鱼。也许,当他将一袭马林鱼的骨架拖回港湾以后,他就再也不会出海打鱼了——这是他最后一次出海。而我呢,将会在这辽阔无垠的大海上漂泊终生。我驾着小船,在这大海上游弋、漂流,乐此不疲。这片大海对我而言,不只是给我带来了喜悦,带来了生命冲动,带来了人生启迪,还在于它能慷慨地向我呈示和奉献一个作家所需要的东西:文学的素材与故事。我早就意识到,一个作家如果只是拥有生活的海洋,其实是很难维系捕捞的,甚至就根本不可能发生捕捞。他如果要使创作的香火延续不断,则必须同时拥有两片海,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后面说的这片海——知识的海洋可能更加重要。

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讲,他的创作是依靠书本知识而进行的。我想,他是为了强调知识的至高无上才这么极而言之的。其实,他是一个在生活海洋中流连忘返的人,即使双目失明,依然像一面孤帆在航行。而美国作家海明威则又是另一番形象,人们心目中的海明威整天就是养猫、泡酒吧和咖啡馆、拳击、打猎、捕鱼、开飞机、在炮火连天的前沿阵地参加战斗,无法将这头“老狮子”与书房和书籍联系起来。殊不知,海明威对书籍的热爱丝毫也不亚于对生活的热爱。他的人生时间表上,留给知识海洋的时间更多。只是因为喜欢打鱼,就能自然而然写出《老人与海》吗?不可能。说到底,他还是一个读书人。是知识让他成了生活海洋中一个本领高超的捕捞者。

创造的动力来自阅读

“创造”“创造力”已经是当下中国的高频词,你随时都能听到。但我想问一个问题:这一话题在未与阅读联系起来时,谈论它有意义吗?没有阅读作为前提,所谓创造可能发生吗?没有从阅读中获得知识,创造力可能获得吗?

创造是需要动力的,动力越强大,创造力也就越强大。卫星升空,需要威力巨大的火箭的推送。对于腾空而起的创造而言,知识是推送的火箭。这是一个十分朴素的、颠扑不破的道理。看了我大量作品的孩子总会问我一个问题:你创作的灵感是哪儿来的?我说:灵感能从天上掉下来吗?不可能——那是做梦。听着,我给你下一个关于灵感的定义:所谓灵感,就是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的突然爆发。

知识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产生能量,能量聚集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一定会爆发,于是创造在强大的动力推动之下开始了。创造为这个世界带来了物质和精神的财富,使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富有,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美好。

我和孩子们讲,一个作家有什么能耐呢?他要做到,你随手指任何一样东西,他随即就能以这一东西为意象或主题道具,为你很快创作出一篇作品。如果他做不到这一点,就算不上是一个真正的作家。地上有根羽毛,你指着它说:你就为我们创作一篇关于羽毛的故事吧。我是一个作家,就必须答应你:好,我的创作开始了——2008年我就凭一根羽毛创作了一本图画书。这是一个充满哲学意味的故事。我从哪儿来?我属于谁?这是存在主义哲学的经典性主题。我心里很明白,我之所以能够写出这样一篇作品,是我十五年的哲学阅读史在冥冥之中发生的作用。

因为阅读,我们坐拥金山银山

天下事,多到不计其数,人不可能件件亲自实践。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也无论怎样东奔西跑,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体验生活,体验人生,个人之经验,实在是九牛一毛、沧海一粟。由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对世界有准确而完整的认识。人匆匆一生,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很多就是一片苍白,乃至空洞;人对活着的享受,也就微乎其微。但人很聪明,人发明了文字,进而用文字写书。书呈现了不同时空里的不同经验。一个识字人,只需坐在家中捧起书来,就会走进一个无比宽广的世界。你会一日一日地发现,读书使你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丰盈。其情形犹如你从前只有几文小钱,而随着你对书一页一页地翻过,你的仓库一日一日豐厚起来,后来,你居然坐拥金山银山,成为大富者。

读一本书,就意味从他人那里接受或继承一笔财富。读十本书,就意味着从他人那里接受或继承十笔财富。而财富与财富相遇,还会发生财富的繁殖,而在无休止的繁殖中产生的新财富,大概就不是一个很容易能够算得清楚的账了。因为,那已经不是数学级的增加,而是几何级的增加了。

阅读造成一个铁定的事实:有人广厦千万间,但因为不与阅读亲近,他实际上是个穷人;而有人只拥有一间陋室,却因为与书结伴,相亲相爱,而成为富人。

正确的历史观在持之以恒的阅读中、不断校正中形成

一个没有历史意识的人,大概不算是一个完美的人。而一个没有正确历史观的人,他的一生可能是很糟糕的,他可能会因为没有正确的历史观而导致他无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个人若要形成正确的历史观,阅读几乎是唯一的途径。

几年前,我开始阅读一些关于人类文明史的经典性著作。随着阅读深入,我发现我的历史观存在许多误读、误解。首先我发现我们写在教科书上、口口相传的用以说明中国对人类文明贡献的所谓四大发明的表述,是一个很不完美的表述,是一个被大大缩小了的表述。中国对世界文明之海的注入是大江大河式的注入。中国显然不只是人类物质、科学、思想遗产的接受者,中国肯定同时是人类物质、科学、思想遗产的立遗嘱者。在这个遗嘱者的遗嘱清单上,我们可以看到,除了四大发明之外,还有长长一串遗产名称:拱和榫卯建筑法、瓷器、机械钟、尾舵、运河水闸、铁链悬索桥、地震仪、空位表零法、曲柄、独轮车……仅在15世纪之前,中国人就曾在中国的天空下完成了百余种重大发明。成千上万的战马因马镫的发明,纵横沙场,人马一体,提高了厮杀的质量;铸铁法,使生铁变成熟铁,加之不断改进的冶炼技术,带来的是一个金戈铁马的冷兵器时代;蚕丝技术,带来的是人类服装史上的、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变革,轻飘、优雅、舒适的丝绸传遍世界,一时成为西方达官贵人的服装时尚,而由于价格昂贵导致黄金不断外流,一些政府担心如此靡费下去有可能会使国库亏空,而不得不以法令的形式告诫人们不得再穿丝绸服装;帆的出现,使船有了非能源动力,而人类在中国河流上第一次出现的纵帆航行,从而使船无比神奇地可以逆风而行……。既熟知西方科技史又熟知中国科技史的李约瑟曾通过严谨的考证,告诉我们:“现代天文学所使用的既不是希腊人的黄道坐标,也不是阿拉伯人的地平坐标,而是中国的赤道坐标。”“整个免疫学都起源于一种基于中国中世纪医学思想的实践。”“早在望远镜发明350年前,中国人就已经发明了现代望远镜的赤道式框架。”

而上百种发明中的一些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其实并不一定在这四大发明之下。“四大发明”显然是一个被严重挤压了的说法。还有一点是必须要指出的:中国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不只是科学发明,还有伟大思想源源不断地输出——哲学的,伦理学的,社会学的,美学的。谈及文明,往往只说科学发明,是很不恰当的。

这就是我阅读人类文明史经典著作的心得。也许这些知识还会遇到我将要遇到的新的知识的质疑,甚至是否定,但我知道,通过不停地碰撞和校正,我会越来越逼近历史的真相。

只有阅读,我们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拥有人权

2012年年初,瑞典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艾娃女士陪同瑞典作家马丁·韦德马克到我家做客,商量了一件事:作为瑞典作家的马丁和作为中国作家的我,各写一个题材一样或主题道具一样的故事,然后合成一本书,分别在瑞典和中国同时出版。聊天期间,马丁无意中讲了一件事:有个人家有两个儿子,老大因为当时家庭经济很糟糕,未能上学,未发生阅读行为,而老二则因为家庭经济情况得到改善,有条件上学了,发生了阅读行为。后来,一个科研机构对兄弟俩的大脑进行了细致的科学测试,结果发现,那个不曾发生阅读行为的老大的大脑,其发育是不完善的。听罢,我立即在脑海中迸发出一个观念:阅读从根本上讲是人道主义行为。此话一出,当时所有在场的人似乎都震动了一下。

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崇高的理想就是让那些没有条件上学读书,让那些无法接受知识、接受文化教育的穷人,能够读书,接受知识和文化教育。真正的解放、平等和人权,必然是建立在接受知识的条件和权利的平等上,若不是这样,所谓的解放、平等和人权就是一纸空谈。一个人家,兄弟姐妹,有一群孩子,没有发生过阅读行为的哥哥或者姐姐,不可能像那些有阅读行为的弟弟和妹妹那样丰富地去感应和欣赏天上那轮太阳和那轮月亮。

阅读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以往几乎所有关于阅读意义的阐述,都只指向一点:读书对个人的修身养性。而我现在要说的一个话题是:读书不只是个人的行为,不只是为自己而读。不可只以为读书是你个人的事情,读书是你的义务,是你的责任。任何一个人都应当告诫自己:如果你希望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就应当读书。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是你喜欢不喜欢读书,而是你应该读书。

悠悠万事,阅读为大。

作者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

猜你喜欢

财富读书
郭初阳:读书真的太有意思了
2021新财富500富人榜单
读书使人进步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2020新财富500富人榜单
第十三届新财富最佳投行
我们一起读书吧
新财富500富人榜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