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和谐氛围,提倡个性化阅读

2021-02-04张炜云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个性化美的交流

张炜云

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诱导学生去理解文本中蕴藏的奥妙,学生的认识是“统一”的,很少具有自我意识的活动空间,而真正的阅读是一种对话,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个性阅读,就是强调对话中学生阅读的自主性与独立性,也就是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自行出现、自主建构新的意义,是阅读教学中的亮点。而这种自主学习的活动,应立足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涵咏体味、思考感悟、对话交流,读出疑问,读出自己的感受,使他们获得知识的收获,思的启迪,美的熏陶,情的感染,能力的发展,语文素养的提升,从而学会读书,学会学习,为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奠定基础。《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为此,语文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把学生的差异当作资源,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一、尊重学生,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足够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饱满的情绪状态,才会自发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因而在教学中要学会适时地进行兴趣的激发,促使每位学生都被你深深地吸引,让他们自始至终处于和谐、融洽,兴趣盎然的探究氛围中。所以,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就意味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因为无论打开哪一篇课文,就等于进入了一段特殊的历史环境,进入了一所“精神家园”,进入了一座民族与世界、古代与现代思想文化的宝库。譬如,与文本中屈原、李白的对话,学生在文本中有声、有色、有思想、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留恋往返,透过美的语言窥见了美的心灵世界。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吸收率也就提高了,学生自然而然也就愿意学习了。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机,是学生乐于接近、寻求和获得知识的一种倾向或需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兴趣爱好,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这种特点,尊重他们个性化地选择阅读内容。

二、方式灵活多样,充分发展个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学生在自我感悟、耐心品味的基础上,水到渠成,从内心深处真正体会到了“信赖能创造出美好境界”的道理。

1.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

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中要给学生自由选择的“度”。

2.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学生因各人的知识水平不一,又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表现为不同的个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佳的方法进行学习。当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阅读时,他们会学得主动、自觉、轻松、愉快,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而不是被迫的痛苦和无奈。

3.让学生自主选择交流方式

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体验,那么他们必然希望和别人交流,和别人分享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教师要避免单一的师生交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可以选择和老师交流,下座位找好伙伴交流,也可以回家和家长交流等等。学生在不同的交流方式中,观点相互碰撞,增进理解程度,实现了对课文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促进个性表达。

三、深情朗读,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个性化对话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个性化对话,重视学生情感的融入,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让学生享受到审美的乐趣。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文本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例如学生读了屈原,就会感到自己的卑微;读了陶渊明,就会感到自己的势利;读了李白,就会感到自己的狭隘。这种对“卑微、势利、狭隘”的自责心理,就会与文本中屈原、陶渊明、李白的“高尚”“淡泊”“豁达”对话的产生“反观”效应。学生在文本中有声、有色、有思想、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流连忘返,透过美的语言窥见了美的心灵世界。

“一千个读者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时,我们应顺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品词赏句,使学生对语言产生具有个性化的理解和感受。

感情朗读是感悟语言的一种有效方法,然而很多时候,由于教师的统一要求,学生朗读只能在重音、停顿、语调等所谓的朗读技巧上下功夫,朗读时装腔作势,浮于表面,充其量只能算是表演性的朗读。真正意义上的朗读应该是情感体验的表现、心灵碰撞的薄发。有感情的朗读应是受到文章的感染,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后感情的自然流露。因此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时,应引导学生反复读书,做到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待有了一定的感受后,再引導学生把自己的深切感受在朗读中体现出来。

四、教师要对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重新定位

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同时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要由教材的复制者转变为创造者;由金口玉言的“师皇”转变为平等对话的首席;由知识仲裁的法官转变为靠智慧和人格赢得人心的组织者。这样,教材的呈现方式就不再是“圣经”,而是“剧本“;课堂就不再是“一言堂”,而是“群言堂“‘教师就不再是一味地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学生就不再是张开口袋等待灌注知识的回收站,而是生机勃勃、气象万千、浮想联翩、精神焕发和思想活跃的智慧者。

教师充满真诚地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在学生“山穷水尽疑无路”时适时指点,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让学生顿感“柳暗花明又一村”。

总之,只要在教学中执行《课程标准》中关于个性化阅读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学生会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猜你喜欢

个性化美的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打破平衡
美的校 美的人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同桌宝贝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