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新”凸显教育大格局

2021-02-04刘晨

江西教育B 2021年1期
关键词:微创新李校长育英

刘晨

人生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的,怀抱热爱走过的路就不嫌漫长,这是拜读完李志欣校长《教育微创新:发现细节的力量》一书的第一感受。

老子在《道德经》中讲:“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书中每一篇文章反映的问题都发生于校园生活的细微处,正是这些细枝末节凸显着教育品质的大格局。

李校长一直在与“薄弱”校的“问题”打交道,但在繁忙的工作中他不忘停下来思考、记录有关自己所热爱的教育事业的点点滴滴,任何发生在他身边的事情,都对其自身成长和学习发出邀请的信号。《教育微创新:发现细节的力量》是由一个个问题构成,一个个对现实问题的深入分析,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教育微创新,激发“薄弱”学校生命的活力,使其迅速跟上时代的步伐。

“要么创新,要么死亡!”这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大师托马斯·彼得斯的一句名言。在这个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创新何等重要。著名教育家陶西平也认为:“教育理论的创新和教育科学的研究需要专家的引领,以发现教育事业前进的规律以及探求规律的应用。”创新固然重要,但教育有其本身发展的规律,需要独有的一份宁静,于是教育的“微创新”等细节的变革应运而生。聚沙成塔,微创新可以改善学校生态,提升学校品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校长的思想决定学校的品位。“四两拨千斤”的管理风格凸显着教育者育人的大智慧。书中提到,看一个学校,不是看它刻意的外在表象,更看重的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由此李校长强调,文化是学校的精神路标,好学校就是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自由呼吸、自在生长的生态环境,好像脚下的每一块石砖,都承载着教育的意义。“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教师和学生身上渐渐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精神面貌,那是渗透在骨子里的一种品质。一点一滴的创新,最终会带来质的变化。

社会学家威拉德·瓦勒早在1932年就说道:“一所学校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在这所学校里面,有复杂的人际关系礼仪,有整套的社会习俗,有独特的道德观念,有非理性的约束和制裁,有根据这一切制定的道德规范。”这独特的文化便是学校的灵魂,体现在每一名师生的价值取向、期待、态度和言行中。文化是精神的外在表现,信仰是精神的内在方向。李校长在书中反复提到“信仰”一词,它不是虚无缥缈的,它是教师意识深处的价值归依,指引着教师的行为。

推进学校内部的微创新,不仅能改进学校管理,提升教学质量,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李校长说,给教师自主权、充分的肯定、个性化温暖的关怀,常常使大家與学校的联系更为紧密。我们尊重每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他们背后的故事、执着与梦想,他们会回报我们更多的尊敬。在李校长领导的北京市育英学校密云分校,教师们有很多自发的读书组织,如青年教师读书分享会、未来教师发展联盟、教师领袖成长联盟等,这都有赖于李校长的价值引领。如何重塑教师职业生命,形成“全学习”的学校文化新生态?如何让教师走出更漂亮的教育人生?每篇文章都倡导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努力做确定的自己。做确定的自己必须拥有强大而坚定的内心,这须要不断学习提升,最有效的途径便是读书、写作。学校为师生设计了“全阅读学习空间”,细化为厅中读、廊内读、梯边读、窗前读、园中读、溪边读……

教育不是淘汰人,也不是选择人,而是成就身边的每一个人。“成就每一个人”是育英分校的办学理念。学校里的各种人与关系,都要在自我成就的基础上互相成就;学校里的每个人取得的每项成就,又会成就学校。如何成就每一个来到学校的学生?关键是让每个学生都有“存在感”,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和认可。育英分校特别注重将自主权还给学生,如让学生自主设计创意奖状,由学生指挥国旗下合唱,和学生共同协商制定“惩戒条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沟通、合作、表达、协调等多种能力,学校全力为他们提供有力的支撑,教师也用心感受学生的闪光点。

《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一文中说:“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在教育这片栖息地上,我们能否为学生提供可以自由生长、自由呼吸的生态环境?书中提到,“对同学们的尊重,是一种美好的教育,这也是校长课程领导力的一部分”。伟大的学校不仅仅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还要为学生的未来服务,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其责任感、自我调节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意图要隐蔽在友好和无拘无束的相关关系气氛中。”书中展现的教育意图渗透于学校管理、教师专业成长,乃至学生所能碰触到的点点滴滴,展现着一所学校里不同的风景和新鲜的希望。它来源于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始终保持的好奇心。不会究问的人面对丰富复杂的世界一定是盲目和麻木的,在他们眼中“世界是平的”;而对世界保持好奇心就要怀揣问题意识,去面对和走向每一天的教育生活,其中蕴含着大量若隐若现、稍纵即逝的意义。书中尽显“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而这些价值只有动起来才够得着,静下来才看得见。教育者们心中装着价值的罗盘,动态迎接一切挑战,才是与理想教育相遇的前提。

(作者单位:北京市育英学校密云分校)

猜你喜欢

微创新李校长育英
顾小晶坚守基层育英才
知耻
巍巍学府 作育英才
企业微创新与平台化组织结构
龙湖 试水“微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