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迎时代鼓点 谋课改新篇

2021-02-04周颖

江西教育B 2021年1期
关键词:现代文命题材料

周颖

为进一步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教育部于2013年确定全国30个地区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抚州市作为江西省唯一进入改革实验区的设区市,经过七年的努力探索,现已迈出了矫健的步伐。近年来,为积极配合抚州市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我们在初中语文现代文自主命题的实践中展开了积极探索。下面,笔者拟从四个方面进行梳理与总结。

一、命题要彰显民族、区域特色,传承家国情怀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灵魂和根基,对青少年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更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最直接的体现。因此,在命题实践中,我们重视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例如,2019年秋季八年级检测卷现代文一选择了琦君的《灯景旧情怀》(节选),选文通过作家的视角,写了大年夜点喜灯和正月初七迎灯两种民俗,由此来引导考生感受传统文化对炎黄子孙的浸润以及传统文化在华夏儿女心中的深深烙印。

2019年夏季八年级检测卷现代文二为《说“文庙”》,文章分别介绍了学庙、国庙和家庙的用途与建筑特色。虽然该文侧重说明,但考生提笔读题时便开始步入古代祭祀孔子的圣殿,走出考场也会久久回味这种尊师重教的古时学风所带给自己的滋润与思考。

所有这些,无不呼应着时代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召唤与复兴。作为“语文人”,我们有责任在每学期期末检测中对其进行落实并加以强化。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时代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强调对本民族、本地区特色的彰显,毫无疑问,这种区域特色的彰显,是以更接地气的方式将家国情怀“植根”于少年的心中。

2020年夏季八年级检测卷现代文二所使用的三则材料的区域色彩就非常明显。三则材料依照从全国到江西的顺序,突出江西特色,最后落脚抚州。

该篇阅读最后一题设置为:“假如我市申请江西彩车‘金色赣鄱永久落户抚州,你认为其理由是什么?请概括回答。”可以设想,抚州的莘莘学子作答之际,一股股坚定、自信与自豪之情定然在笔尖流淌……从考生的实际答卷中也可以看出,虽然部分考生没有从材料出发概括理由,但抚州的历史文化名人,诸如王安石、曾巩、晏殊、陆九渊等,一个个从他们的笔尖流出。

二、命题要关注科技作品,助学生树立求真态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2019年秋季八年级检测卷现代文二选择了课外推荐阅读名著《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卞毓麟)中《膨胀的宇宙》这一节,该题让考生再次激活阅读记忆,并切身体验浩瀚星空、膨胀宇宙与科学精神交织在一起的天文盛宴。尤其命题中对科学精神的考查,更是切合课标精神和教材要求。考生答题情况,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一道比较难的题目,很多考生都答出了自己对科学精神的理解。

学生在检测中走近科学,激发想象,在冥想遐思中体验科学精神。这也正契合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精神:“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我们在科技作品的阅读中关注科学精神,树立求真务实的态度。在其他文体的检测中,我们也注意养成这种求真的精神。如2017年秋季七年级检测卷现代文阅读二《莎莉文老师》,第18题命题为:参照示例,结合下表给定的原文,请对莎莉文老师的教学艺术进行批注。

[原文语句 批注 像语法,比较复杂的计算,定义等等,甚至连耳聪目明的小孩都不太感兴趣的课业,又瞎又聋的海伦·凯勒却学得津津有味。 示例:莎莉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旦见到海伦·凯勒喜欢或有兴趣时,老师就像小孩子一样高兴万分,而且,还会反复地教她好几次。 她极力避免让海伦·凯勒产生“我是一个弱者”的念头。 ]

此命题表面看是考查阅读方法,其实是深刻剖析人物性格与心理,重点考查的是考生求真务实的态度,也就是真实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实事求是地做出自己的客观分析。

当然,求真能力的检测角度也是多样的,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三、命题要融合时事素材,助学生积淀语文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在课标中先后出现十余次,是课标中的高频词和核心概念。

笔者认为,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积淀这种文学涵养,我们在命制现代文阅读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链接材料的使用。这种题型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和材料,分析、比较、研究并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写出自己的发现和感悟。这种题目要求学生把背景、风格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本内容与链接材料进行比较阅读,以“课内学一篇,课外带几篇”的方法,变单篇短文的练习为同类文章的练习、同类文化现象的领悟。

2020年夏季七年級检测卷现代文一《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第16题设置如下:依据选文内容并结合下面三则材料,探究“名人伟大的原因”。

【材料一】钟南山长期从事呼吸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重点开展哮喘、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规范化诊疗,疑难病、少见病和呼吸危重症监护与救治等方面的研究。现任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国家健康科普专家。

【材料二】其实,我不过就是一个看病的大夫。(钟南山语录)

【材料三】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冲上去?(钟南山语录)

该试题联系当下的焦点——抗疫英雄,完全撇开常规知识,直接从情感与价值观入手,使两者“相互渗透,融为一體”。

二是群文组合的引入。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材执行主编王本华老师在面向全国的“新时代下的阅读教学”直播中指出,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教与学的重大变化之一便是“学会在复杂的语言材料中寻找解决方案”。为了应对这种变化,初中语文试题命制选文采取“群文组合”的方式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它围绕新课标,贴近新教材,具有时代性,更能与学生碰撞、共鸣。

2020年夏季八年级检测卷现代文二“群文组合”所使用的三则材料依次为:

【材料一】2019年国庆游行的70组彩车相关情况介绍。

【材料二】江西彩车“金色赣鄱”图片。

【材料三】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中,江西彩车“金色赣鄱”的特色介绍。

命题人拟制了4道题目,融合了多种命题元素,用来检测学生在复杂的语言材料中如何寻找解决方案。这些试题从材料出发,落实本册教材对说明文教学的要求,锻炼学生对信息筛选、说明方法和顺序把握的能力,同时也落实了对考生情感体验的考查。

四、在多元思维的引领下命题,鼓励学生个性表达

多元思维是指跳出点、线、面的限制,能多角度、全面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个性表达则是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表达。两者看似矛盾,其实是和谐的统一。

学校要关顾个体的思想与情感,去除“工厂化”,体现时代对个性的呼唤与尊重。

该类命题,考查重点不仅仅是知识点,而是把目光集中在学生对知识的独特运用能力上。在鼓励多角度思维的同时,又启发学生勇于表达自我。

如2017年秋季检测卷现代文阅读一《白马湖之冬》(夏丏尊),最后一题设为:“你打算如何来朗读‘白马湖不知今夜又刮得怎样厉害哩这个句子?”此题紧扣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要求,表面检测的是朗诵方法问题,但深层次考查的是考生的个性抒情能力。这种题目,没有所谓的唯一的标准答案,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书写属于自己的答案。

今后,我们还会在表达角度、题干设置等方面继续努力,力争命制出更多贴近抚州市初中考生生活的好题。

(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教研室)

猜你喜欢

现代文命题材料
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
让概括思维成为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利器”
最美材料人
高考现代文阅读应关注的几点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