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全媒体时代图书编辑的守正与创新

2021-02-03李安尼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图书编辑全媒体时代创新

摘要:与5G通信等技术跨越式发展相随,全媒体时代已经来临。作为全媒体“蓝海”时代的图书编辑,应当与时俱进、同频共振地思考自身角色定位和职责使命,深思把准全媒体传播的特性和规律、机遇与挑战。要在夯实守正之根之时,着力革新编辑思维、培养品牌广角思维、增强互联网思维、建立标准创新思维,推动图书出版业在全媒体时代顺势而为、转型升级、革故鼎新,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广阔舞台。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图书编辑;守正;创新

中图分类号:G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1-0210-03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和5G通信等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兴传播平台不断涌现,一个具有媒介集成化、主体多元化、结构扁平化、载体移动化、内容碎片化、模式多极化、传播即时化等特征的全媒体时代已经来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伴随着信息社会不断发展,新兴媒体影响越来越大……新闻客户端和各类社交媒体成为很多干部群众特别是年轻人的第一信息源,而且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源……所以,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就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1]广大图书编辑身处这一特殊时代,应当与时俱进,思考自身角色定位和职责使命,以“只争朝夕、强业有我”的进取担当精神不负韶华、克难奋进,力争在全媒体时代主动作为、再创佳绩。

二、准确把握传统出版业在全媒体时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现今,全媒体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全程、全员、全息、全效等媒体均已出现,信息无所不及、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无人不用,使传播方式、媒体格局、舆论生态都产生了深刻变革,以致新闻舆论工作也面临着日益复杂和严峻的挑战。此外,全媒体时代还带来了全新阅读方式的改变,全媒体线上阅读大数据快速上升,传统出版业一度陷入读者群流失、出版量缩减、销售收入下滑的生存危机。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全媒体时代也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出版形式的多样化,使过去主要通过文字、图片将图书内容呈现给读者的形式,变成现在可以通过音频、视频、二维码等技术,用更为立体直观的方式、延伸出更为丰富的内容来呈现给读者。电商、微博、微店等线上线下的营销模式也拓宽了传统出版业的营销体系。古语有云,“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传统出版业和出版人亦应直面这一机遇与挑战,于危机中看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全媒体时代主动因应变革,发现并创造自身发展机遇和“蓝海”空间,积极借助新兴传播技术,打破传统出版产业的界限,不断推动融媒体出版向纵深发展。

图书编辑是出版行业的核心,在出版融合背景下,出版业能否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图书编辑扮演着主力军的角色。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图书编辑均应始终坚守正确的出版导向、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阵地,践行“内容为王”,赓续锤炼专业素养、涵养守正观念与创新思维,将互联网思维与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图书出版,锚定把准全媒体传播的特性和规律,不断生产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高品质图书,加快实现新闻出版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守正”是图书编辑在全媒体时代应当坚守的根本

在全媒体时代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图书编辑的“守正”是根本,可以从三个维度予以解构[2]。

第一,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树牢政治意识。毋庸讳言,出版工作具有鲜明意识形态属性,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重要且有机的组成部分,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和载体。强化意识形态工作对于出版行业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全媒体时代,意识形态工作仍然是出版工作的重中之重,图书编辑作为出版业的中坚力量,须践行好以下原則: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看齐意识;二是坚持真理,筑牢思想防线;三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守好人民的心。

第二,坚守“内容为王”,筑牢生存之基。好的内容是图书的灵魂,无论出版形式如何变化,出版手段如何发展,内容始终是出版业的核心价值,最具竞争力的部分。全媒体时代,图书编辑要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严格把握网络传播内容,以优质内容为核心,向广大受众提供深度、权威、专业、多元的信息。当前国内国际形势下,全媒体传播的较量、话语权的争夺异常激烈,谁来界说新闻事件、充当价值判官、影响舆论走势、抢占道德制高地,最终都会体现在图书的思想和内容上,若只是一味坚持流量思维,放松内容管控,就难免步入“标题党”、浮夸风的邪路。这种结果只能是“昙花一现”,或贻笑大方。因此,全媒体时代的图书编辑必须强化图书质量思维,坚定不移地守好图书内核,努力挖掘、生产出有创造性、有价值的内容,将优质图书奉飨读者,借此不断提升图书内容的传播力、话语权、实效性和公信度。

第三,坚守专业素养,扎稳编辑基本功。科学、准确、专业、可靠的职业素养是专业人行专业事的看家本领,全媒体时代的图书编辑需以良好的专业素养保证其与作者的有效沟通、深度交流和专业对话。一是图书编辑要有较强的选题策划能力。即能够掌握图书选题的大量信息,在海量信息中紧跟市场和社会需求、快速捕捉其中的优秀选题,并能设计规划选题的运作与实施,独具匠心地打造出高品质图书。有较高的选题策划能力还体现在选题枯竭或缺乏选题时能够凭借自身的经验和阅历引导作者共同创造出有价值的选题[3]。二是图书编辑要有较强的编辑校对能力。即对书稿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全面审读、加工、把关和校核,图书编辑欲练好基本功,既要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以“把关人”心态、严实的工作作风审慎阅研书稿内容、走好流程规范,又要坚守“工匠精神”,耐心细致推敲文字和标点,及时准确纠正出版物中的知识性、结构性错误,还要广泛涉猎政经文史哲等领域,不断拓宽知识面、延伸知识链,做知识集成的“杂家”,力争在工作中达到融会贯通。三是图书编辑要有自己的专业方向。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研究积累,定位好某个或若干专业领域,接受专业训练,提升专业化水平,增强业务实战化本领。

第四,坚守文化使命,奉献优质精神食粮。图书是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的承载者,是促进人文交流、心灵沟通的使者。从古至今,出版都是文化传播活动的重要载体、窗口和动力,任何一种出版物都凝结着人们在特定时期的先进思想和精神文化。好的图书不仅能够传承和发扬已有的优秀文化因子,并且能够创造和生产出新的思想及文化价值。当代出版人要矢志不渝地践行自己的文化初心,肩负起历史赋予的文化使命,要在创作文化精品中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在生产文化力作中全力展现新时代的中国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不断为人民群众提供多品类、全方位的精神营养品。

第五,坚守社会效益为先,把准出版底线。社会效益指出版主体的实践活动对社会发展及进步所发挥的正向效应。实现社会效益当是当代出版人的终极目的,当然这也并非狭隘地指排斥经济效益之意;实践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也往往是一体两面、相伴相生的,社会效益中有时也会涵括经济效益的成分,譬如出版物的纳税用于社会事业就属于创造社会效益的范畴。当代出版人要秉持胸怀和格局,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置于首位,避免本末倒置,要注重出版作品影响人们精神世界,提升理论水平和指导实践活动的社会效果。当代出版业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在遴选素材、策划选题、生产创作、传播推广、考核评估等工序上不断完善能够彰显社会效益的机制,以机制保障作品成色,以优异的精品力作反映时代新气象,增加社会新收益。

四、“创新”是图书编辑在全媒体时代做好工作的关键

全媒体是一种全新的媒介观念、媒介形态、信息生产方式和媒介运营模式。在全媒体时代推进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图书编辑做好“创新”是关键,须从四个思维着力。

第一,革新编辑思维,注重内容融合创新。没有内容的创新,产品就会失去灵魂和生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2月25日视察解放军报社时强调的:“对新闻媒体来说,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的。”全媒体时代的图书编辑要积极精准对接多样化、高质量的精神文化需求,做好生产端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是要变革传统思维,树牢融合发展理念。要力避割裂纸质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做法及倾向,着力推动纸媒与新媒体融合互促、协同发展,要以新媒体带动纸媒销售、以纸媒提高新媒体社会影响力,实现两者共赢。其次是要整合出版资源,畅通信息渠道。真正好的选题,往往可遇不可求。编辑可以从全媒体时代的特点出发,充分利用好各种数据库和平台资源,对有价值的出版资源进行重新开发和系统整合,畅通信息渠道,拓宽选题策划的新路径。最后是要跳出“终端”思维,做好图书内容“链接”[4]。纸质图书并不是阅读的终端,而是与读者的“链接”。“链接”是全媒体时代的关键,是实现“随时随地互联互通”的关键,重视“链接”应是全媒体时代图书编辑的新理念。因此,图书编辑可通过在图书中嵌入二维码等方式,实现图文与音视频、人工智能等内容的有效链接,做到“有声有画有内涵”,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知识服务需求。

第二,培养品牌广角思维,注重衍生产品创新。一家优秀出版社的品牌效应,往往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与号召力,读者乐于甚至渴望这个品牌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和形态进行延伸。全媒体时代,图书编辑应具有媒体融合发展的创新思维,注重衍生产品的融合创新,提高多角度、全方位拓展品牌外延的能力。首先是要延长传统图书价值链,打出品牌产品形态“组合拳”。依靠数字技术,多样态转化纸质图书,开发品牌产品衍生品,创造“1+1>2”的市场效应,实现一种内容多种产品的开发,以及一次投入多重效益的实现。其次是要细分用户市场,激发衍生产品的生长力。全媒体时代,衍生融媒体图书产品的覆盖群体、覆盖密度在不断增加,图书编辑要善于根据不同读者群的需求点和关注点,进一步细分衍生产品市场,准确把握图书市场客户群的阅读偏好,广泛运用各类融媒体工具创造出契合目标客户群价值取向、个人兴趣和实际需求的图书产品形式,以与目标客户织就的深厚“鱼水情谊”生产出持续畅销的出版作品。

第三,增强互联网思维,注重营销渠道创新。全媒体时代,出版业只有与信息技术充分融合,拓宽营销渠道,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影响力。譬如,人民日报社在宣传发展纸质媒体的同时,与微博、微信、抖音等受众广泛的热门传媒平台建立了融合发展模式。全媒体出版需要复合型的图书编辑人才,既应是优秀的文化创作者,亦应是高素质文化商业产品的产出者和推广者。为此,图书编辑要积极培植互联网理念,打破单向线性传播思维,广泛运用微信、微博、QQ、社交平台等媒介宣传图书,多维度搜集不同受众群体的图书阅读、评价及互动信息,在此基础上更有针对性地研究如何增强产品核心竞争力。另外,全媒体时代,媒体竞争已从“内容为王”发展到内容与渠道并重,要着力搭建融媒體平台、建构媒体融合工程,积极探索在新媒体、新技术层出不穷的形势下怎样保持对新传播渠道的关注、运用和拓展,通过自身学习并掌握多种融媒体新兴技术,进一步优化融媒体平台建设,为实现出版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第四,建立标准创新思维,注重全媒体规范传播。2021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强调,要“加快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内容融合生产、网络智慧传播、终端智能接收、安全智慧保障等标准化建设,建立全媒体传播标准”。现实中常言一流企业做标准,一流的媒体行业或产业也一定要有横向联通、纵向贯通、四通八达的统一网格状的传播标准创新体系,实现媒体领域的“车同轨、书同文”。为此,亟须全媒体时代的行业内各方主体积极贡献智慧和方案,不断优化高水平的标准创新供给、大力创新媒体行业传播标准运行机制和配套政策、切实强化标准创新的实施应用及监督、着力建设全媒体创新性的标准化人才队伍、营造全行业学标准讲标准用标准的浓厚氛围,唯有如此方能“以致千里”、以标准创新助推全媒体行业实现健康规范和有序发展。

五、结语

全媒体时代带来了全新阅读方式的改变,传统出版业和出版人亦应直面这一变化,积极借助新兴传播技术,打破传统出版产业的界限,实现从单一纸质媒介到复合式全媒介的提质增效。涵树守正观念是发展前提和立身之本。其中,增强“政治三力”、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是必然要求,强化图书品质、坚守“内容为王”是生存根本,夯实编辑功底、坚守专业素养是题中之义,出产精神食粮、坚守文化使命是时代正解,把准出版底线、坚守社会效益优先是现实亟须,践行创新观念是发展密钥和成功保证。其中,注重内容融合创新就需革新思维模式,注重图书衍生品创新就需培养品牌广角思维,注重营销渠道融合创新就需匹配互联网思维,注重全媒体规范有序传播就需建立标准创新思维。唯有在以上方面多花心思、多下绣花功夫,才能成长为一名高站位、高素质、高效能、高成长的全媒体时代合格编辑,才能赓续生产出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所需的喜闻乐见高品质图书,才能推动图书出版业成为全媒体时代的“弄潮儿”、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天赦.专业出版社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实践[J].科技与出版,2019(7):72-75.

[2] 白立华.出版融合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J].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8(3):1-3.

[3] 方静.图书编辑创新能力培养与提升策略探讨[J].传播力研究,2019(7):135.

[4] 刘谨.图书编辑创新意识培养与提升策略[J].中国报业,2019(9):34-35.

作者简介 李安尼,硕士,编辑,人民法院出版社教普部副主任,研究方向:图书出版。

猜你喜欢

图书编辑全媒体时代创新
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的寻路与重建
全媒体时代高校新闻人才培养应对舆论新环境改革研究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试析阅读危机下图书编辑的努力策略
万方数字出版下的科技图书编辑业务素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