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背景下高职传媒类专业学生策划能力提升路径探讨

2021-01-31陈衍利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策划媒介融合

◇ 陈衍利 ◇

媒介教育与媒介的融合趋势关联度极强,在数字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媒介在互联网平台不断融合发展,社会对于传媒类专业人才也有了新的需求。传统媒体的发展史中,各家媒体的综合实力关键影响因素是人才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而传媒人才的能力结构中,策划能力占据重要的角色。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媒介融合成为新媒体时代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基于此,在高职院校的传媒类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中,不断优化教学目标、教学体系和教学方式,才能提升学生的策划能力,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的传媒类专业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全能型传媒人才。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素养

媒介生态环境的转变使得媒体行业竞争日益激烈。随着受众精神需求的提高,市场对传媒人才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媒体行业市场导向与传媒人才培养的考虑,培养学生的策划思维能力不仅对未来从业具有现实意义,更是契合当前传媒市场的人才培养需要。

(一)具备国际化视野

新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主动转型,网络传媒新平台层出不穷,媒体的辐射范围变得更广泛,舆论引导力更强大,融合传播力更突出。与传统媒体人才不同的是,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人才要有极强的策划水平和策划能力,需要有一定的国际化视野。不同于以往的采写编评基本业务素质结构,新时代的传媒人才更要有国情洞察力和国际化视野,以广博的文化素质和能力为基础,以传媒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拓展,打破传统的高职院校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在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下提升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提升对各国传播媒介和运作方式的理解度。

(二)具有跨文化交流的素养

良好的语言能力是传媒人才的基本素质结构,实现跨文化传播才能提升影响力。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媒体具有全球市场属性,越来越多的新媒体跨越国家的限制实现深度传播。合理看待和使用互联网,实现跨文化交流是传媒人才发展的重要趋势。传媒人才在策划时具备跨文化交流视野才能实现以通识为体,以专业为用,解决跨语言和跨文化障碍,在现代化思维中提升个人的工作能力与素质水平。

(三)具备信息与媒介融合传播技术素养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传媒人才需要具备“新传媒”以及“大传媒”的理念,提升信息与媒介融合传播技术素质。在媒体行业中,选择合适的媒介传递信息既是实现有效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更是提升传媒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国内部分高职院校的传媒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培养模式不科学、自然与人文学科的课程安排设置失衡的问题,这影响了学生策划能力的提升。良好的信息与媒介融合传播技术素养能让传媒人在信息中去伪存真,保障信息真实可靠,实现高质量的媒体策划。

(四)具备媒体融合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实训经验

高职院校的传媒类专业人才培养中,需要明确优秀传媒人才的定位。一方面要有坚定的理论基础为依托,另一方面又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在策划过程中基于实情进行系统、周密和科学的处理。网络上的媒体信息鱼龙混杂,依托于理论和实践的融合,组织完整的信息前期分析、分类和理解,有利于后期进行比较研究和舆论分析。

二、高职传媒类专业教学现状及问题

基于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类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四个基本素养,反思现代高职传媒类专业教学现状,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体系及教学定位不明确,教学思维不清晰

高职教育中传媒类专业策划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不够清晰。课程体系与框架参考了本科教育的相应内容,但事实上,本科和高职的人才培养差别较大。本科传媒类专业教育的理论性强,而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传媒类专业教育的实践性和技能性特征更明显。高职教育的课程安排与教学定位不相符,教学上缺乏对高职学生策划思维的培养,容易影响高职传媒类专业学生策划能力培养和提升。

(二)教学方式不合理,实训内容单一

高职院校对专业定位的认知差异导致教学中出现了不合理的教学方式。有些教师在实训中仅强调对某项技能的培养,例如:教师在策划能力培养上只关注文案设计,或在实训中只关注脚本写作,忽视对学生策划能力全方位的培养。在实训中学生因单一的实践教学方式,影响个人策划能力的全面发展。囿于课堂的教学方式单纯是知识点的直接灌输,难以满足学生策划能力发展的个性化需要。

(三)策划素养培养缺乏

有些高职传媒类专业教师过于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却忽视了对基础策划素养的培养。以技能专训为基础的课程体系能让学生快速上手,但不能让学生在艺术基础、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上得到提升,欠缺策划的敏锐性,这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全面培养。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高职传媒类专业学生策划能力提升策略分析

(一)创新教学思维,明确新教学目标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人才培养实践中,教师若要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良好的策划能力,就要明确这一前提:学生策划能力的提升不能单纯靠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死记硬背,而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拓展,总结和反思,积累策划实践经验,使策划更具系统性和完整性。基于此,高职院校的教师需要适时更新教学思维以适应当下传媒人才素质结构,明确新的策划能力培养目标,不断提升传媒类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复杂的媒介融合环境下,高职院校传媒专业教师需要强调学生整合策划意识和差异策划意识的培养。首先,整合策划意识强调传媒人才对信息的整合能力,能整体把控脉络和方向。学生具备整合思维和整合意识后,传媒策划能力才可能明显提升。其次,差异策划意识是挖掘细节和媒体的价值,以具有独特性的内容提升策划的整体水平,优化学生的策划素质。

(二)完善策划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策划能力

课堂是高职院校教师教学的主要场所,在传媒类专业学生的策划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以抓学生策划能力为教学重点,不断提升学生的策划实践能力。

第一,制定教学体系时,需要从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培养着手,这是策划的根基。教师引导学生鉴赏和学习成功的策划案例时,需要从专业的理论知识着手,以加强学生对传媒类专业知识的感知。第二,在传媒类专业策划能力培养体系实践中,高职院校教师要激发学生的策划思维并优化学生的策划思路,不断提升学生的策划能力①黄丹:《媒介融合背景下高职传媒专业策划能力的培养》,《传媒论坛》2019年第2卷第2期。。借助与策划思维相关的启迪教学,带领学生展开实践策划活动,如小型的传媒策划制作活动,或传媒市场调查活动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策划思路。第三,实现策划能力教学拓展,构架能提升学生策划技能的教学体系。例如,开展一些实际性和实务性的教学活动,在其中融合新媒体的概念,提升学生的策划综合实力。

(三)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策划素养

高职院校的传媒类专业教学中需要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细化教学内容并优化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合理划分成“综合职业能力教学”和“单项职业技能教学”两大部分:第一,组织综合职业能力教学活动中,基于校企活动引导学生在项目中实操锻炼,在活动展开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综合锻炼学生的传媒专业能力②谢婉莹:《试论媒介融合背景下高职传媒类专业策划能力的培养》,《新时代教育》2017年第4卷第19期。;第二,在组织单项职业技能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情景教学法实现带入式和沉浸式策划教学,借助模块教学法分章节引导,展开有针对性的策划能力培养,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习结构。新媒体技术是教师教学方式调整的重要工具之一,借助当下流行的小程序或App实现数字化教学,实现线上和线下融合的教学方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策划素养。例如,在学生的策划活动教学中,教师基于教学主题提前布置与课堂相关的、有讨论价值的新颖“微话题”,学生在微信群中自由发表观点,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观点和策划方向提供点评,往往能达到与传统线下教学不一样的效果。

(四)搭建教学实践平台,适应策划教学需要

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向更侧重于学生的专业技能,这就要求教师搭建教学实践平台,以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实践平台的搭建需要适应策划教学的需要,从以下两个维度着手:一方面,组建优质的校内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方便的校园策划实践学习环境。传媒类专业和学校部门间积极合作并运行实操项目,为学生提供校内传媒策划平台,如微信公众号的内容策划和内容生产,专业课教师和部门老师作为指导教师和终审人员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提升校内合作实践项目的传播效果,提高学生实践策划水平。同时加强探索建设校园资讯互通和校园生活服务为一体的“校园传媒中心”,发挥高职院校丰富的网络资源优势,借助丰富的媒介传播渠道如官微、官博和广播站等等,打造覆盖专业和学校的媒体传播中心,让学生在实践中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共同参与到策划活动当中。另一方面积极拓宽校外学习实践平台,以校企合作的形式引入企业的真实项目供学生操作,在顶岗实习中培养学生的策划水平①黄丹:《关于高职传媒类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才智》2019年第21期。,积极组织各类专家进课堂讲座,让学生能丰富个人职场策划经验,提高其专业实践能力。

结 语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传媒类专业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行业特点和专业特点,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策划能力,适时调整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完善教学体系,搭建实践教学平台,有效地对媒介融合的特点进行分析。在专业教学实践中,高职院校的教师需要调整教学机制,将媒介融合的概念贯穿到自己的工作中,提升对学生策划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推动传媒行业向新的台阶发展。未来的高职传媒类专业人才培养,要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借助比赛、评优评先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本文的研究从新时代传媒行业的发展着手,以媒介融合为背景探讨高职传媒类专业学生策划能力提升方式,对教育行业和传媒行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策划媒介融合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