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好教育视域中的全境式“心育”探索

2021-01-30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惠州大亚湾小学

师道(教研) 2021年10期
关键词:心育辅导班级

文/ 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惠州大亚湾小学 罗 晓

美好的教育需要美好的心育,因为心育是普照心灵的阳光工程,也是激励奋进的希望工程。但由于心育专业性很强,所以学校过去主要把教育任务交给德育部门,由心理健康教师主要负责。师资的不足时常导致学校心育缺位。怎样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开始尝试推进全境式心育。

一、进行全境顶层设计

1.树立科学的心育理念

小学的重点是发展健康心理,预防心理问题。为了预防学生发生心理问题,发展学生健全人格,学校月月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各项活动分年级开展,学生自主选择项目,让不同潜能优势的学生找到自我实现的渠道。心育从面向全体到关注个别,从抓预防促发展到关注问题矫正,全境展开。

2.确立明确的心育职责

学校心育领导小组由校长牵头,学校各处室和心育指辅导中心组成,所有党政部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负有相应的管理职责。

3.构建配套的心育机制

校长领导心育团队,将心育与其他工作有机结合。构建“三导”运行机制:行政督导,中心指导,专家引导。搭建“三级”工作平台,任课教师渗透心育,班主任开展心育活动,中心专门辅导。 落实三项心育功能,发展性、预防性、弥补性,不同岗位的教师达成不同心育功能。抓好三个定位,关注全体学生,培养健全人格;关注学生个别差异,开发心理潜能;关注有心理与行为偏差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及时引导家长给予转介。

二、开展全境教育引导

1.任课教师渗透心育

构建共荣课堂,引领学生成长。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自勉,教师创设有利于潜能释放的学习环境,考虑学生心理需求,运用各种心理学效应建构适合学生的课堂,组织各种体验活动,让每一位学生有获得感。其次找准心育的结合点、融合点、渗透点,以润物细无声方式引领学生心灵成长。

优化成长生态,减少师源性或生源性伤害。在采取惩罚措施时,要求教师注意保护“面子心理”,防止“困兽心理”,既让学生认识错误,又不使学生感到绝望,将惩戒和鼓励结合起来,使学生有信心去面对错误、改正错误。

引导发现优势,增强学生自信。教师努力发掘学生潜能,用诚心、爱心、细心、恒心、慧心发挥学生优势,增强学生自信。教学即时评价中,教师要发现学生心理品质中的健康因素,进行强化、迁移,依据行为主义理论,设计班级或课堂奖励制度。

运用增值评价,激发成长动力。学校倡导采用“欣赏式”增值评价,主张挖掘学生潜力,肯定其优势,珍惜其进步,彰显其成功。带领学生发现自身优势,坚持学习,体验收获。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引导学生憧憬美好未来,面对困难做正向关注与思考,追求持之以恒而实现量变到质变。

2.班级管理关注心育

预防心理问题发生,学校通过带领师生认识心理状态与身心疾病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心理素质,自觉调整心理状态,增强免疫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达到心理预防的目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进行预防性心育,有明显的针对性、灵活性、系统性。所以,我们提出: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关照学生学习、交往、情绪、行为,构建现代班主任工作新模式。

班主任首先做到:严而有格(制度),严而有度,师生距离远近适度;管理权限管放适度;管理手段刚柔适度;问题处理缓急适度;热爱学生冷热适度;气氛控制动静适度,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其次严慈相济,努力做到:身教多于言传,肯定多于否定,激励多于约束,务实多于务虚,有效培育学生积极心理。

进行管理自主。引导学生民主参与班规制定,设定班级及个人发展目标,组建班干部队伍并建立相应的轮换制度,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班级管理格局。学生在学习讨论中,理解认同班规,在持续遵守班规中,形成自律习惯。这样做实现了多重作用:一是使学生获得了自尊感、归属感、主人感;二是在和他人互动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有利于形成宽容、诚实、有责任感等心理素质。

组织丰富活动。通过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等活动增强学生活力,发展潜力,丰富学生自我认识水平。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及早全面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理解社会,以便调节心理失衡状态。开展团队心理辅导,寓教于乐,丰富学生体验,发展学生人格。每天开展跑操,坚持运动一小时,每学期开展“趣味运动会”;每天组织唱班歌、诵读经典与童谣。实现体育健康身心、艺术点亮生命的目标,不仅丰富生活,也调节学习。

进行无障沟通。班主任要学会耐心倾听学生,在表示同感、理解基础上,与学生共同分析自身成长中的问题,通过询问引发学生的自我反思,提高自我认识能力,尽可能多地站在协助解决问题的角度,提出多种建议供学生选择。实践表明,协助式沟通可以启发学生的自悟。

营造温馨氛围。为了让学生心灵中有一个温馨的港湾,各班努力营造“家庭”般的氛围,环境布置如家一般温馨,让学生对班级有家的感觉。班主任努力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抓住学生的生日、“六一”、迎新年等契机,送去鼓励与祝福,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学生为难时,给予适时适当的帮助,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可依靠的。

3.心育辅导中心专业“辅导”

如果学生因为某种原因出现心理异常甚至心理疾病,由心育中心进行心理辅导,通过转变健康观念,克服心理缺陷和消极心理,消除心理障碍,增进心理健康,起到心理弥补的效果。心育中心做到随时接访,提供专业化服务。在“知音小屋”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运动调节、认知调整、系统脱敏等,较为严重的转介到医院进行专业心理治疗。

4.心育联盟延伸到家庭

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家长学校,为家长提供适龄适合的教育。用“惠家教”帮家长解惑。用班级家长联系群,反馈学生表现。建立家校教育联盟,本着家校“命运共同体”助力孩子成长成才,确立行动宣言:尽最大努力保障孩子全面教育,一路相随;尽最大努力解决家庭教育困惑,沟通无限;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提高学业成绩,通力配合。“家校教育联盟”设教育中心、服务中心、协作中心、活动中心,进行家庭教育咨询,协调家校关系、推进良好家风培养,促进家校教育同频共振。

三、提供全境服务保障

1.提高师资专业水平

学校在充分运用省、市、区师训教育平台和学习交流活动、提升心育专业化水平的同时,开展教师“五心”修炼:一是爱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开发其潜能;二是懂心,懂得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了解其心理状态;三是童心,学会站在学生的视角看待他们成长中的问题;四是育心,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开展心育活动,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五是知心,就是以心换心,感动学生,根据学生兴趣、动机,及时化解心理问题和障碍。

教师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到工作,为此学校十分重视教师心理维护,请市心理辅导专家做“教师情绪管理”专题辅导,客观分析教师的现状和可能遇到的困惑,提出解决方案。设立“校长有约”接待日,教师有难处可与校长约见,面对面聊,校长对于教师提出的要求,能解决的尽快解决,暂时解决不了的给予解释,不仅打开教师心结,也给教师心理满足和精神支柱。建立“团队互助”,共同制定“阳光心语”,开展“团建活动”,遇到家长不理解、不配合、易冲动的事,同事帮忙化解,办公室成为每位成员的“温馨安全的港湾”。

2.开齐上好心育课程

落实心理健康课程,全面提升学生心理素养。选派专业水平高、懂学生的优秀班主任做心育课程教师,选择北师大、华中师大等学校的教材进行整合,根据学生实际,落实两周一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3.优化心育工作条件

学校在功能室紧缺情况下,保障“心育工作坊”“团辅室”和心育长廊建设,配足配齐各项设施设备。方便开展咨询与个别辅导,确保开放时间每周不少于20 小时,每天有骨干心理教师值班。做好社区阵地建设和社区联系,依托家委会,联系小区物业不定期举办亲子心理团建活动。

猜你喜欢

心育辅导班级
心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区域实践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江苏省无锡市查桥实验小学
——积极心育奠定幸福人生
心育渗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诗意栖居”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班级被扣分后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