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推进命运共同体建构的掣肘因素及其干预机制研究

2021-01-29刘建红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51期
关键词:命运共同体

刘建红

摘要: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推进命运共同体建构,即要扎实推进医教融合、协同发展。如何将医教进行深度融合,需要通过可持续的合作为医院和相关企业培养大量实用性专业人才,帮助他们解决运营中的难题,并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然而,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在推进命运共同体建构中存在着诸多的“不能为”和“不擅为”。研究影响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推进命运共同体建构的掣肘因素及其干预机制,从“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阐述政府要成为学校、行业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政府要成为命运共同体建构的主导者;阐述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推进命运共同体建构的影响因素;深度思考具有时代特征的“命运共同体”的运行保障机制;指导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提高办学实力,从机制层面为政府部门提出推进“命运共同体”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命运共同体;掣肘因素;干预机制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社会环境,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因此,深化产教融合迎来重要机遇期。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作为“命运共同体”的主要推动者,以培养服务于医药卫生事业和健康服务产业的实用性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只有创新“医教融合、协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彰显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的不可替代性,才能办出真正令人民满意的医药卫生类职业教育。大多医药卫生类院校有着多年的办学经验且具备一定的办学实力,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改革实践后,尤其是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相关政策出台以来,各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改革、医教融合、协同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真正制约医药卫生类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在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推进“命运共同体”建构中,没有达成与“政、行、企”一致的共同目标,没有形成与“政、行、企”互利共赢为前提的共同价值观,没有形成与“政、行、企”共生共存,共进共退的责任联动机制,没有建立起“相互联系、相互开放、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单纯追求职业院校需求的满足,不充分考虑政府、企业利益的满足,自然形不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局面。

一、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推进命运共同体的现状分析

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在推进命运共同体建构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存在着诸多的“不能为”和“不擅为”。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深化医改的推进,城乡居民对健康的需求不断上升,基层医药卫生、健康服务人才短缺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人才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医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瓶颈,急需大量能传播健康理念、能沉下心来扎根基层的实用性专业人才。因此,医教融合、协同发展迫在眉睫,深化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日益凸显,尤其是作为医学精英教育补充的医药卫生类高职和中职院校,远不能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和健康服務产业改革发展的需要,“提高认识,提升质量,提升服务能力”势在必行。

(一)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存在“不擅为”

1.质量滑坡

目前,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成为各地的招生大户,彰显出社会对医药卫生和健康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这一特点,但质量堪忧。①医药卫生大类共有30个专业(2019年新增生物药物检验102900、康复辅助器具技术及应用两个专业103000),但大多数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开设的专业多局限于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中医康复保健、农村医学、口腔修复工艺等少数几个专业,院校开设专业雷同,尤其是护理专业挑起半壁以上江山,专业分布的不均衡导致班级容量不均、专业教师教学工作量不均、实训设备不均,其直接结果就是牺牲质量来换取数量;②因为招生的红红火火掩盖了质量不高的潜在危机,某种程度上使学校缺少了改革的动力;③由于医药卫生类专业的特殊性,导致师资建设周期过长,开设新专业成本太高,多数医药卫生类专业不愿开设新专业,无法满足医药卫生健康产业结构对新兴人才的需求;④对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学生来说,有效的教育教学理念,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足够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是保证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但是,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多数毕业于医药类院校,他们缺乏系统而完整的教育及心理学知识,教育理念和教学基本功也相对欠缺,也是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⑤多数教师从学校毕业再到学校任教,缺乏实践能力和职业指导能力;⑥多数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的课程仍然是以学科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对工作岗位典型任务没有经过认真调研和分析,因此教学过程很难与工作过程对接,教学内容也很难和职业标准对接,教材形式和内容过于陈旧,教学手段单一。

2.服务能力不足

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开设的专业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参加临床实践和企业实践,才有能力完成各项教育教学改革任务,才有实力为社会、为企业提供各项服务。教师是学校的根本,是职业院校推进命运共同体建构的重要主体,但过重的教学压力(项目建设、学生管理、技能大赛、繁重的教学任务)导致教师没有精力参与实践,没有能力为医院和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与社会、医院和企业脱节现象越来越严重,与最新知识、最新技术、最新理念脱节现象越来越严重,教师能力的不足是直接导致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服务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3.对职业教育的内涵认知不足,没有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人才观、教学任务观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最好出路,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多数教师对职业教育的内涵认知不足,实施校企合作仅围绕学生开展活动,弱化了教师这一主体。但是,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若不能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动态和企业最新技术,教师的能力得不到提升,教育教学必定脱离实际需求,校企合作也只能停留在参观或简单劳动力输出的形式上。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要为医药卫生事业和健康服务产业提供实用性技能人才,就必须与相应的行业企业紧密合作,不断提高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专业教师的能力和水平,进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满足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不断变化的愿望,形成与地方经济社会、与相应行业企业的良性互动,形成互利共赢的命运共同体。近几年来,多数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由于认识不足,与医院和企业缺乏深层次的对接和交流,结果是很难扎实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改革,“医教融合、协同发展”也很难落地生根。

(二)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存在“不能为”

1.医药卫生职业院校办学条件需求较高

职业教育是跨界教育,所属领域不同,产业、专业特点各不相同。医药卫生行业服务的对象多与人类生命健康息息相关,专业课程体系衔接较为紧密,学科性、系统系、知识体系的完整性都比较强,几十年来,医学教育一直属于精英教育行列,但现在的医药卫生职业教育与一般意义上的职业技术教育同属职业教育行列,有同样的学制、同样的生源、同样的免学费投入,同样的政策,很难满足精英教育的需求。医药卫生类相关专业多数专业办学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实训、见习和实习机会,需要多临床、早临床,甚至是先临床、后学习。因此,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需要较高的办学条件。

2.产业支撑力度不足,缺乏综合协调机构

医药卫生类健康产业的跨度比较大,健康产业多是新兴产业领域,由于中西部地域、经济实力的差异,导致产业发展很不均衡,如眼视光与配镜产业、义齿加工产业,在欠发达地区发展较为缓慢,它们既不规范也没有相对稳定的规模,就业基本上没有门槛,由于是新兴产业,行业归属差异也比较大,导致产业的支撑力度不足。同时,又有部分行业入职门槛过高,如多数公立医院,根本不考虑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即使是参加全国护理技能大赛获奖的学生也不在考虑范畴,以至于80%的学生只能热衷于升学,不愿意参加校外实习,也不愿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职业院校与产业之间似乎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缺乏一个综合协调机构。

3.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机制不畅

医药卫生健康产业发展迅猛,医药卫生健康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部分专业很少能招聘到专业人才,即使招聘入校,培养一段时间后又调入待遇较高的单位。如康复技术类专业人才,年年招聘,年年没人应聘,有些学历相对低的专业人才又不符合招聘条件,医院和企业的兼职教师因为自身工作繁忙或者学校待遇低也不愿来校任教。

(三)命运共同体的共赢局面没有形成

“医教融合、协同发展”命运共同体建构需要建立在目标一致、认同一致、利益一致、价值观一致的基础之上。目前,教育主管部门倡导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共建职业教育的机制,尚未达到理想阶段,多数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与医院和企业的合作大多停留在浅层次的合作。①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多数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考虑的是如何借力政府、行业企业的资源,学校为“政府、行业、企业”能够做什么,考虑得较少,如何利用学校的优势为行业企业提供服务、为政府提供产业转型升级方案、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等考虑得较少;②多数医院和企业,其宗旨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社会责任感不够强,也很少把合作育人当作自己的职责;③各行业指导委员会在政策的制定层面也没有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

二、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推进命运共同体建构的深度思考

(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树立为行业、为医院和相关企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

医药卫生类职业教育实践性很强,具有周期长、分阶段细、系统性、连续性强等特点,培养的人才要为人民健康服务,因此,需要经过严格的院校医学教育、毕业后终身医学教育。它决定了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必须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医疗和健康的需求,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需要不断更新专业设置、加强课程改革,以适应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不断发展的需求,极大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先把医院和相关企业的调研真正做起来,明白其工作岗位需要学生学什么内容,认真分析调研数据,回来把课程改革做好。其次,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要根据区域内医药卫生和健康产业的需求动态开设和培育新兴专业,政府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案,用人单位的招聘计划,就是专业开设的依据。因此要主动融入行业、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融入“健康中国战略”。另一方面,确立合作关系时,首先要考虑你能为对方带来什么效益,医院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技术技能要求,就是教学改革的依据,满足对方的需求并提供有效的服务是推进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关键所在。

(二)整合校企资源,打造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师团队,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对医院和企业来说,学校有他们很多感兴趣的资源,学生、教师、场地设备、培训管理经验,这些都是服务医院和企业的有效资源,应该好好开发和利用。在满足医院和企业需求的同时,还要通过学校政策的激励,鼓励教师主动为医院和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教师是教学质量的提升的关键,没有教师的发展,就难有学生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创造,就难有学生的创造;没有职业精神的老师,很难培养出有职业精神的学生,教师要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和专业,有认同感、责任感、自豪感和获得感,只有这样才会感染学生。因此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要依托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整合校企人才资源,建立专业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临床一线专家、企业技术骨干相结合,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教师团队,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共同攻关技术难题,共同实现个人的成长,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实现学校与医院和企业的双赢。

(三)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让每位教师都参与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的学生观、教学观、人才观构成了职业教育内部的基本规律,面对以形象思维为主要优势的青少年学生,教师要确定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培养成为技术技能型人才。要让每位教师都参与校企合作,通过职业活动的参与,提升教师的职业意识,同时达成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职业教育还要坚持立德树人,实现人的社会化,培养的学生要有生存的本领,要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要有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要针对不同的行业特点,充分听取考虑行业指导委员会的意见,充分发挥行业的协同指导作用

不同领域的职业教育,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政府在制定政策、基层政府在执行政策时,要充分听取行指委的意见,行业指导委员会掌握着本领域内产业和职业院校的一手信息,只有他们才可能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设性意见。不同专业学制应该有区别,如农村医学专业,该专业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和其他专业一样执行三年学制,很难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国家制订的农村医学专业教学标准是四年学制,但大多院校执行的仍然是三年学制。再如,校外实习时间规定中职院校“不超过6个月”,护理类专业因为有护士执业资格证的考试规定,必须在二级以上医院实习满8个月才准许报名参加考试。再如,原则上鼓励护理专业学生到养老院进行实习,可到养老院实习后又无法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等。

(五)政府应该成立一个综合协调部门,专门协调产业与职业教育的融合问题

企业是产教融合的重要主体,发挥企业的作用是产教融合的关键,要高度重视行业和社会组织在促进产教衔接方面的作用,真正让企业认识到为职业院校培养人才就是履行社会责任,并要建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专项综合评价机制,预防出现“校热企冷”的尴尬境遇。

(六)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全方位评价体系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构建命运共同体中非常重要,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只是喊喊口号或隔靴搔痒,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项评价,将推动产教融合提质增效,助力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同时有利于进一步明确评估对象(职业院校)办学目标和定位,规范办学标准,建立完善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的监控保障长效机制,有效发挥评估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规范、导向作用,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纪兆东.构建职业教育命运共同体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1):3.

[2]唐善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心理基础、阻碍及探索[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4):5.

猜你喜欢

命运共同体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下税收协调措施探索
道义现实主义评析
大国文明新气象: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新境界
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探源
2015中国外交理念、实践盘点
“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意义
中国外交“命运共同体”新理念
澳媒:中国用“命运共同体”拉近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