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推进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探析

2021-01-29南昌航空大学王艳

商展经济 2021年20期
关键词:本科生校企院校

南昌航空大学 王艳

近年来,本科院校招生规模逐渐扩大,为进一步锻炼本科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充实创新创业教育内容,顺利完成创新创业教育任务。立足本科院校教育实际,探索校企合作要点,真正锻炼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使其在创业实践中实现个人价值,进而推动国家发展。由此可见,该论题探究的现实性意义较显著,论题内容如下。

1 校企合作的内涵及意义

1.1 内涵

校企合作指的是,产教共融背景下企业与学校共建合作基地[1]。实际上,校企合作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由合作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专业课程、组织实践活动,确保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够及时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1.2 意义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合作双方能够明确各自的需求,在需求导向下互换资源,既能提高学生就业率,又能减轻企业招聘成本、缩短企业招聘时间。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在校针对性获取理论知识,还能通过企业见习锻炼实践能力,真正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最终还能缓解学生就业压力。随着校企合作范围的扩大,以及合作内容的细化,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的有效性,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动力,可见,校企合作前景十分良好。

2 当前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目的,本科院校通过细化教育目标、制定教育方案拓展创业者的创业思维及锻炼创业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相应变化,但创新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征留存。当前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多种形式体现,常见的有创业基地、专门组织机构、就业指导课依托等。下文客观分析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以便全面掌握教育现状。

2.1 教育理念缺乏创新

一些本科院校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时,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就业指导,殊不知,这会忽视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能力的锻炼。究其原因,部分辅导员、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意识淡薄,现有教育理念缺乏系统性,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划分不够明确、具体,最终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并且本科生创业实践往往流于形式。长此以往,本科院校招生数量会逐渐减少,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逐渐减弱。

2.2 教育定位不够准确

目前,部分本科院校片面认知创新创业教育,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创业活动组织,均延续传统模式,未能结合新时代创业趋势,以及本科生创业能力拓展需求进行调整[2],最终因创业教育定位失准而弱化教育效果,导致社会创业成功率大幅降低,不利于社会经济稳步发展。此外,不仅会减少创业人才数量,还会阻碍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利于校企双方日后的稳定合作。实际上,创新创业教育定位应从院校、专业、学科等方面入手,结合市场上企业发展的情况,以及创业现状,精准确定创业教育目标,进而各院校、专业、学科的创业教育工作能够有针对性的开展,否则,会浪费一定的教育资源,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创新创业需求。

2.3 教育内容相对单一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不同于普通课程,创业活动具有实践性,本科院校的专业教师应适当增加实践教育内容,通过调整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模式,大大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效率[3]。然而,部分教师凭借主观意愿和个人经验传递创业知识,并且课程内容较为单一,理论教学内容多于实践活动,长此以往,本科生会对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产生偏见,无论是理论知识学习,还是实践活动,会以应付心理参与,最终使创业教育质量大打折扣,学生创业能力居低不高。除了理论教育内容缺失外,创业精神培养、创业能力锻炼、创业心理辅导等教育内容还不够丰富,导致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2.4 教育力量不够强化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具有时代性和系统性,对于本科院校教师来说,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创业实践能力。如今,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普遍存在兼职教学现象,这类教师在创业教育方面投入的精力不够集中,再加上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缺乏专业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此外,政府、学生家长在创新创业教育环节提供的力量有待整合。

3 校企合作推进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

本科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面向企业输送专业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人才,然而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反映出本科院校的教育水平,关系到企业发展及社会进步。因此,推行校企合作模式,确保人才供应与人才需求顺利对接,实现共赢目标,下面提出可行性教育策略,以期突破创新创业教育阻力,彰显校企合作价值。

3.1 创新教育理念

本科院校在新课改视域下应创新教育理念,通过与企业领导交流,动态调整育人思想,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正确指导。因为理念对实践有导向作用,所以学校、企业双方应在思想层面达成一致,树立相同认知,避免后续课程定位、课程设置、内容调整、教育力量整合等方面产生分歧[4]。在此期间,校企加强沟通,双方各派代表熟悉教育制度、企业制度,在育人计划制定、育人策略改进等方面提出合理意见,真正为创新创业教育给予指导,推动本科生创业活动有序进行。当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后,校企双方协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逐渐深化教育改革,满足本科生创业能力锻炼、创业精神培养的需求。需注意的是,兼顾本科生个人发展以及社会的持续进步,校企双方在创新创业教育环节渗透融合育人理念,即个性化教育与普适性教育融合、生存教育与发展教育融合,尽可能调动本科生的创业兴趣,并逐层递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帮助创业者实现个人价值,为企业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实际上,本科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培养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校、企业共同参与,既要传授课程知识,又要在创业方法调整、创业项目设计、创业能力增强等方面进行教育。影响创新创业的因素有多种,创业主体应兼顾各项因素,抓住创业机遇,在创业实践中出色表现。校企合作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最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即树立正确的创业理念,当创业风险防控工作不到位时,如在资金不足、竞争对手强劲等情况下,就会面临创业失败,或多或少会让学生产生挫败感。为了避免学生在创业道路上一蹶不振,校企携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路径,引导学生在创业道路上保持良好心态,以乐观的态度挖掘商机。即使创业的过程中遇到挫折,学生也能够客观分析市场环境,并寻找创业失败的原因,在新思想、新理念的引导下灵活运用知识,在创业道路上不气馁、见成效。

3.2 准确定位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活动能否有效开展,与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定位的精准度有一定联系。基于此,本科院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即围绕创业者学习需求,以及当前创业现状来分解教育目标,既能减轻创业教育压力,又能通过各项创业目标的达成提高整体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最终创业人才能够专门培养、及时供应,为企业稳健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持。如今,社会上创业项目的划分日益精细化,要求校企合作工作应具体敲定、详尽落实,真正为创业活动开展储备人才资源。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教师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尽可能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并循序式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考虑到创业环节可能会遇到阻力,为了让创业者砥砺前行,在创业道路上不气馁、不放弃,校企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提供心理教育,希望创业者能够正视问题,化压力为动力,在创新创业道路上取得胜利。

校企双主体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明确定位,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资金资源,动态调整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体系,使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迎合时代的发展,即各院校、专业、学科的人才都能够在社会上找到对口的工作岗位,从而充实校企合作内容,提高校企协同育人的有效性[5]。除此之外,创业教育方向及策略还应紧扣时代脉搏,确保毕业后的本科生能够抓住新时代的创业机遇,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趋势,通过创业实现个人价值,进而调动市场经济活力。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传授理论知识,还在创业精神培养、创业思维拓展中给予指导,从而形成新的创新创业教育格局,为创业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复合型人才。

3.3 丰富创业教育内容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本科院校与企业在课程设置层面进行协商,对于校内理论课程的设置,需要专业教师全面了解社会创业现状、预测创业趋势,围绕企业性质、企业用人需求等信息来调整课程结构,确保整合的课程资源具有教育实用性,让学生在创业阶段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企业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参与校内课程开发与设置,使理论课程与企业实践相对应,既能调动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的学习热情,又能真正为创业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从而提高创业成功率。

在实践课程设置时,合作基地的构建必不可少,既可以在校内建立创新创业基地,又可以在校外构建实践基地,其中,校内基地全天开放,目的是增加本科生创业机会。具体来说,具有创业意愿的本科生,能够借助创新实验室锻炼创业技能,丰富创业体验。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到创业基地参观的方式,了解当前创业的时代性,创业者能从创业作品中有所领悟,从中借鉴创业思路、创业方法。为调动本科生的创业热情,本科院校与企业携手组织创业大赛,希望学生在创业竞赛中积极参与,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创业能力,既能丰富学生创业体验,又能增强学生在社会上创业的自信心。对于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学生主要置身于真实的企业场景,用心感受企业文化,在遵守企业制度的前提下运用知识,完成工作任务。随着校企联合的逐渐深入,学生能够扎实巩固理论知识,并在企业实践中活用知识,使自身的创业能力大幅提高。

3.4 强化创业教育力量

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本科院校专业教师的指引,教师要想出色胜任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就应动态更新理论知识,了解创新创业现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主动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确保创新创业教育落实到过程,真正帮助学生解决创业难题。对此,本科院校成立专业化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并面向教师给予培训,增加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课题研究等活动,全面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学水平,真正为校企合作提供支持。为了向师资队伍中注入新鲜血液,保证师资队伍活力,应面向校外创业的成功人士发出兼任本科院校教师的请求,希望在课程设置、实践教育等方面得到指导,在校内外教师的合力支持下,创新创业教育效率和质量会大大提高。为了调动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积极性,本科院校应合理调整薪资制度,并开展绩效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奖惩激励措施相结合,尽可能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使其尽职尽责地完成创新创业教育任务。除了巩固师资力量外,还要加强政府支持,政府有责任对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政策支持、法律保护,尽可能捍卫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既能为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可靠支撑,又能调动企业内动力,取得校企协同育人的良好效果。不仅如此,政府为校企合作创造机会,深化利益共同体,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助推力。当创新创业教育力量强化时,那么创新创业教育阻力会被逐渐攻克,最终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能够顺利完成教育任务。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科院校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渗透校企合作模式于创新创业教育,主要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准确定位创新创业教育、丰富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力量等措施培养社会适用型人才。不仅能够提高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还会提高本科生的创业热情,锻炼学生创业能力。此外,随着校企合作的逐步深入,校企合作模式的推广价值逐渐提高。

猜你喜欢

本科生校企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