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舞蹈作品《唐印》看人物的形象塑造

2021-01-28彭诗雨

锦绣·下旬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人物形象

彭诗雨

摘要:《唐印》是第十二届桃李杯作品,舞蹈音乐选取于2012张军编曲的编钟乐《霓裳羽衣》。通过一个在展柜中复苏的仕女俑,看遍了唐朝的风采,从逐渐兴盛到繁华落尽,最后重归于静。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因其的稳定富强,在古代舞蹈史中留下了一笔瑰丽的色彩。然而通过史料的研读,唐朝似乎依旧是静止的,舞蹈则重新赋予了唐朝一个新的意象,是曾鲜活过,而后寂静的时代。《唐印》的主旨内涵并非是理解仕女俑这一形象的心理思想,而是观者能过通过她的展现再度游历那个被称之为盛世的唐朝。而本论文通过从舞容、舞服与动作设计三个方面,浅析《唐印》这一舞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关键词:唐三彩侍女俑;舞蹈造型;霓裳羽衣;人物形象

唐朝,中国古代舞蹈历史发展上一个繁荣的时期。前代隋在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为后世唐代的强盛打下了地基。进入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后,唐朝文化艺术的发展也借此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自由开放的民族气息下,舞蹈不止有歌舞伎的表演,皇宫贵族也以善舞为荣。舞蹈作品《唐印》,通过一个博物馆中的仕女俑重现了大唐的风貌,从盛世到落寞,最后仕女俑再度静止,将关于唐的记忆留在静谧的博物馆之中。《唐印》,粗看解义就是“对唐朝的印象”,作品以对仕女俑一角的复苏为线索,刻画出她眼中的唐朝。其精细的妆容、华丽的服饰再现了唐朝的审美,流畅大方的动作演绎着唐人的风气,顿挫、静止的造型是她身为仕女俑的本质。

一、妆容与服饰

(一)斜红妆

舞蹈作品《唐印》中的舞蹈演员孙灿,额上绘有花钿,面上描有斜红与面靥,唇点有口脂。上述的妆容,被称之为斜红妆。据史料记载,此种妆容始于三国时期,其源于魏文帝曹丕宫中,有一名十分得宠的的宫女,叫做薛夜来。一次在她服侍曹文帝读书时,不慎撞上了水晶制成的屏风,在脸上留下了两道伤痕,但是文帝依旧对她宠爱有加。因而其他宫女纷纷效仿,用胭脂在脸上画上血痕,取名曰“晓霞妆”,后称“斜红妆”。“斜红妆”,在唐代是一种很时髦的妆容,初唐时期只是简单的垂直伤痕状,到了武周时期则演变出云形等其他纹样,直至晚唐逐渐消失。在史料中多有记载,如在诗人元稹的笔下,不但有着“莫画长眉画短眉,斜红伤竖莫伤垂”的描写,也有着“斜红馀泪迹,知著脸边来”的描写,足以见得斜红妆在当时的流行程度。

(二)唐三彩仕女俑与绢衣彩绘木俑

初唐时期的唐人依旧是以前代的审美为主,因此绢衣彩绘木俑显长条状,身着短襦长裙,身形苗条。而到了中唐与晚唐,其审美取向才逐渐发展为以胖为美,因此唐三彩仕女俑体态比起初唐要显得更为丰韵圆润。舞蹈作品《唐印》中的舞者身着襦裙,上衣由绫制成,下裙由红绿两色拼接而成,又称作间裙,样式与绢衣彩绘木俑身上的衣着相似。服饰上的设定与妆容的设定洽和,由此可以推定《唐印》中的仕女俑出自初唐,虽舞蹈简介其灵感来自唐三彩仕女俑,但其妆容与服饰都与初唐和武周时期相吻合。若从唐三彩仕女俑的角度解读,其人物多取材于宫廷的嫔妃、贵妇、侍女,以及生活在上层阶级的歌舞艺人。通过其不同的服装样式与颜色搭配,便可判断其身份。从静态中苏醒的仕女俑,不管是从初唐的视角,还是从中唐的视角出发,曾经的她的确经历过文化自信、繁华昌盛的唐,而作为观者的我们只能从她翻飞的衣角中得以了解,那个歌舞盛世的起承与转合。

二、动作与造型的设计

(一)人俑造型的模擬

舞蹈起始,在幽蓝色的灯光下,舞者以静态造型出现,食指与拇指轻捏,状似沉思,身体略微后靠,似博物馆中的展品。随着开头细碎的铃声,仿若被旋转过后进行演奏的八音盒。仕女俑断断续续的动作,在逐渐密集的鼓声中苏醒,回到了她的时代——唐朝。中段音乐带着编磬的敲击声,她似乎回到了展柜中,亦或是不断被重新塑造,成为更加符合唐代审美的艺术制品。其动作不似开场那样为完全顿点的动作,而是有了连贯性。作品结尾,属于唐的时代即将结束,仕女俑也回归了沉睡。她的动作慢慢变得卡顿、缓慢,如身不由己一般,再度从鲜活、动态的少女化为了展柜中静止的文物。

三段模拟仕女俑的动作,规律都为带有明显顿点的单个动作组成,以此表现仕女俑身为静态艺术塑像的不灵活,同时凸显了后段仕女俑还是唐人时鲜活动人的姿态。以千年之前与千年之后的不同动作风格,将时间视觉化。让展柜中的仕女俑不再仅仅是一座口不能言的塑像,而是曾在那个时代生活过的生命。她眼中的唐朝是兴国安邦,也是繁华将尽。

(二)唐代文化的折射

《唐印》从仕女俑在鼓声中“复活”后,所跳的一连串动作,都再现了当时唐的社会、文化风气。以轻巧的旋拧、翻身、旋转,来表现一个年轻女子的神态,她苏醒后的第一件事,便是细嗅酒香,随即一个转身为自己斟上美酒,仰头一饮而尽,似是对月当歌,而后一个单晃手又仿若吟诗作词。《唐印》中的多半动作皆由日常的象形动作转化而来,通过不同的动作,使观者在《唐印》里看到唐代文人、少女、宫廷的风貌,以一人跳出多人的感觉。舞蹈中段,舞者从左往右的大跨步,向两侧斜角高抛的手臂,向后微昂的身姿,舒展的体态无一不彰显着那个时代属于唐人的自信。后半段鼓声渐急,舞蹈开幕是那段类似八音盒的动作、以线性连贯完成,两次伸长的手臂似是想要挽回即将离去的盛世。尾段随着音乐走向终章,舞者的动作变得缓慢忧伤,体态身姿由舒展向上转为向下的半蜷缩状,昭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整个舞蹈作品中,舞者的手型除了特定动作的需求,基本一致保持为食指与拇指相捏,后三指弯曲的状态,可能是在模拟仕女俑的手姿,以表现她塑像的本质,但此观点有待考证;亦或是由拈花、提裙而来的生活动作,展现其少女的轻灵悦动。

三、总结

《唐印》通过一个博物馆中的仕女俑,讲述了一个时代的故事。这个被称为唐朝的时代,在仕女俑的眼中,唐朝是她生活过的时代,而非纸张上冰冷的书写。透过她的视角,让观者以不同的角度看到了唐朝的风貌,那里的人们把酒言欢、作词写赋、逗鸟赏花,舞蹈做为这个时代的另一种言语,处处充满着繁华、富饶、开放的气息。然而,不管是什么样的时代,终究都会迎来终结的一天,从动变为静。千年之后的观者借由这个一夜复苏的仕女俑,短暂的看到了那个曾经歌舞升平的唐朝。除书面文字外,通过舞者的肢体,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唐朝面貌。

参考文献

[1]《中国设计全集 第8卷 服饰类编·容妆篇》[M].许星/廖军著,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72页.

[2]《一生不可不知道的传世工艺品》[M].唐译编著,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3,138页.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70)

猜你喜欢

人物形象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浅析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后的一片叶子》中的人性之美
不懈的坚守,孤独的“上坟”
论沈从文笔下女性悲剧产生的因素
浅析芥川龙之介“鼻子”的人物形象
共时性与历时性视点对小说人物塑造的意义
谈历史传记题材的古装影视剧化装造型设计
21世纪以来被拐卖女性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引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