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木兰》:从动画片到真人电影

2021-01-28

戏友 2020年5期
关键词:真人版花木兰真人

赵 远

2020 年9 月,根据1998 年同名动画电影翻拍的真人版电影《花木兰》在中国上映。从2018 年开始全球海选花木兰的扮演者,到2019年在女足世界杯上发布第一支官方预告片,这部以中国民间故事为原型的、从动画电影到真人电影的迪斯尼电影,从制作到宣传、放映都引起很大反响。加之其原定全球发行放映的计划遭遇了全球流行的COVID—19,导致发行停滞改期。为了收回制作成本,保证资本利益最大化,迪斯尼针对不同地区选择不同的放映方式。海外地区以网络播放为主,主要是在迪斯尼自有的线上流媒体平台播放,中国地区则在影院上映。影片自从放映以来,评论出现两极化,一方面是多家海外媒体的盛赞,另一方面是网络上观众的批评声。

近年来迪斯尼将一系列动画电影翻拍为真人电影,如《爱丽丝梦游仙境》(2010)、《沉睡魔咒》(2014)、《灰姑娘》(2015)、《美女与野兽》(2017)、《狮子王》(2019)、《阿拉丁》(2019)等。翻拍的电影有些获得票房成功,有些则备受争议。翻拍经典动画片的核心是基于资本利益。被翻拍的影片均为迪斯尼经典动画片,真人化改编是对经典动画片的再生产,在已有稳定的受众群体基础上囊括更多的受众。研究显示,动画片的受众和观影受众的重合度较高,其中青年人群所占比重最大,青少年人群是最有潜在消费市场的发展潜力。而《花木兰》真人版电影从制作到放映的一系列操作更是遵守资本运作规则,演员海选、大制作、重磅宣传等无一遗漏。真人版电影在东方符号化想像、人物造型、服装设计以及音乐创意、影片色彩等方面都沿袭了动画电影的做法,同时丰富了情节内容,重构了角色造型,融入了时代元素。仔细分析动画版和真人版之间的变与不变,梳理出《花木兰》时隔22 年间的演变。

一、情节上的固守与改编

1998 年完成的动画片《花木兰》的故事源于北朝民歌《木兰诗》,主要讲述了花家女儿木兰率真可爱,到了待嫁的年龄却未能找到好的归宿。朝廷为抵御外族入侵征招士兵,要求每个家庭必须有一个男丁入征,花木兰不忍年长的父亲参战,隐瞒自己的性别替父从军。

相比动画片,真人电影在情节叙事上改动明显的地方有:动画版的木兰只是一个替父从军的邻家女孩,调皮可爱,勇敢善良。而真人版电影则赋予木兰一种特殊的天赋,导演将其指称为“气”。“气”甚至成为推动影片叙事的一个隐形元素,从小花木兰的父亲就在她的身上看到了与众不同的天赋——“气”,这种天赋如果是男性所拥有,就会使男性与众不同更为杰出,而当女性拥有时,就会被世人所排斥,会被定义为女巫。正因为拥有与众不同的天赋,让木兰的父亲以一种非常矛盾的态度对待她,一方面希望木兰能发挥自己的天赋,一方面又希望她不要超脱世人对女性的认知规则。

军队训练中,隐藏自己天赋的木兰被唐将军视为一名优秀的战士。当木兰试图遵循“忠、勇、真”的原则想要说出自己是女性的真相的时候,被唐将军误认为“他”是勇敢承认内心的害怕,不但获得表扬,甚至还鼓励“他”要将自己的天赋“气”发挥出来。这里值得思考的一点是,如果是拥有天赋的男性则被赞扬,而拥有天赋的女性则被视为女巫。同样是对于“忠、勇、真”原则的秉承,作为“他”的木兰展示自己的勇敢时,是被赞许的,而说出真相的木兰则受到惩罚和驱逐。

另一处在叙事上改动明显之处在于,在动画片中,木兰的女性身份是战场受伤后被医生发现的,是被动揭示的,木兰随即因为女性身份而被自己的战友驱逐。而在真人版电影中,木兰主动揭示自己的女性身份,即使她知道真相的揭示将面临不可预测的后果。促使其揭示真相的原因一方面是受到军队战友和上司在道德层面上对人性诚实的鞭策,对于“真”的追求给花木兰树立道德标准;另一方面则是看到仙娘不被男权社会接受的遭遇从反面激起木兰直面男权社会的勇气。如果说动画片对于性别问题的思考仅仅是点到为止,那么真人电影则在叙事中将性别问题置于整个叙事的核心,延续女性寻找自我、成长的主题,进一步深入挖掘女性在寻找自我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以及社会环境对于女性成长的接纳与对抗等具有时代现实意义的细节。同时真人版的《花木兰》并没有悬置女性寻找自我的主题,而是给出了非常明晰的答案,女性要学会接受自己与他人、世界的不同,真实面对自己,会在接纳自己的过程中变得自信和强大。从女性主义框架看,《花木兰》契合了女性主义思想的变化,紧贴现代思想的变迁。

二、角色上的延续与演变

在《花木兰》中仙娘这个角色是非常独特的存在,她是真人电影与动画电影最大的角色变化,也是电影中非常重要的功能性角色。

仙娘由世界著名华裔女星巩俐扮演,片中的仙娘始终没有展示自己的真实面目,脸的上半部被白色妆容遮盖,只露出黝黑深邃的眼睛。形象变化也是亦正亦邪,善恶兼具,强大而矛盾的。仙娘帮助柔然族发动战争有其必然原因,因为拥有强大的力量“气”而被视为女巫,甚至被自己的族人放逐,不被认同。希望借助柔然族的首领力量被认可和接纳她的存在。然而不对等的关系让仙娘的愿望犹如镜花水月一般注定无法实现。

而她与木兰之间的情感关系也经历了由教训到启示,由打斗到保护、拯救的复杂情感转变过程。在遇到木兰以后,她从木兰身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内心压抑的善良被释放,甚至在与木兰的对打中教导、帮助木兰的成长,最后以牺牲自己完成对木兰的拯救与守护。

仙娘是木兰的某种镜像,是木兰可能的将来。俩人的第一次相遇,其实是女性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当木兰识别仙娘为女巫时,仙娘反问到,“你是谁?”木兰定义自己为一名战士。面对拥有同样天赋“气”的仙娘,木兰困惑于自我身份的认同。对于性别的隐瞒,不符合“真”的道德标准,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士;而揭示自己的性别,则会被传统社会规则认定为女巫,是否有直面自己身份的勇气。木兰游荡在“真”与“勇”之间。只有在完成对自我的超越,从怀疑自我向重塑自我、主宰自我的转变,木兰才能真正确定自己的身份,达到自我升华。

动画片《花木兰》中调皮可爱的木须龙在真人电影中也消失了。木须既是木兰的伙伴,也是影片中搞笑因子,在动画片中木须陪着木兰操练、帮助木兰解除困境,在木兰失意的时候安慰她。拟人化的动物角色是动画片中的关键元素,不但是善良、单纯、美好精神的代表,而且易于让动画片的目标观众——儿童产生认同感。基于动画片和真人电影的不同类型,拟人化的动物元素被删减。

无论是动画片还是真人电影,影片都清晰地展示着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不仅人物活动场景的中国符号化,还有影片中随处可见的各种具有代表性与象征性的中国符号,如动画片中以山水画的方式展开人物生活的场景,家族代表木须龙、风筝烟花、民间曲艺杂耍。真人电影中具体的生活场景客家土楼、服饰妆容等。

无论是情节的固守和改变还是角色的延续与演变,影片都清晰地表明了这是一个来自于中国的传统故事,但不是一个中国故事。无论是20多年前的动画片,还是今天的真人电影,迪斯尼制作影片的宗旨始终是围绕电影市场,保证资本利益,这就注定《花木兰》必须是一个属于世界的故事,同时是一个具有当代意义的故事。

猜你喜欢

真人版花木兰真人
王春艳:战“疫”场上的“花木兰”
花木兰
James Legge’s Translating Chinese Classics into English:An Examination of 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 and his Multidimensional Adaptive Selection
噪音会改变味觉借阅真人的图书馆
游戏《最终幻想》 将拍真人版剧集
《花木兰》导演和他的大女主故事
真人版《花木兰》敲定导演
COCO×读者 真人亲身拍摄体验
发明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