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出神彩 “戏”里戏外
——观山西省晋剧院大型武戏《双龙戏八仙》

2021-01-28梁忠慧

戏友 2020年5期
关键词:双龙八仙山西省

梁忠慧

2020 年9 月11 日,山西省晋剧院新改编的大型武戏《双龙戏八仙》与观众正式见面了。当晚的演出,舞台上色彩缤纷,跌扑翻滚、枪刀相搏,满台生辉;舞台下惊心动魄,掌声雷动、好声震瓦。所有参演演员团结协作,配合到位,“一颗菜”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双龙戏八仙》讲的是八仙过海的故事。这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是我国民间流传最广的神话传说之一。故事是这样的:相传有一年,正逢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吕洞宾、铁拐李等八位仙友赴宴后返程途经东海,一时兴起,不走寻常路放弃腾云驾雾,各凭本事踏浪过海。这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来源。这个神话故事被不同的艺术形式在民间传播推广。其中戏曲形式的八仙过海故事也颇为广泛,京剧、秦腔、婺剧、粤剧、莆仙戏等许多戏曲剧种都有表现这个故事的剧目。戏曲舞台上不同版本的《八仙过海》也各显神通,各有特色。

这个戏的精彩看点就在八仙和鲤鱼精如何“交手”,在他们的交手过招中展现戏曲丰富的武打技巧。这个戏是集中体现院团整体风貌、武戏实力、演员技巧的一出功夫戏,参演人员需得人人功夫过硬,个个技巧娴熟。最重要的是还得配合流畅,若行云流水,凡此缺一不可,否则还真不敢拿出来亮相。传统的《八仙过海》都是一个鲤鱼精对抗八位神仙。此次山西省晋剧院对传统的《八仙过海》进行了全新的改编,丰富了角色,将一个鲤鱼精的角色变为金龙仙子和玉龙仙子两位海中的神仙。角色的增加使得舞台场面呈现更精彩,变化更多样。在武打处理上通过大打、小打、单打、群打、巧打、戏打等形式,将剑入鞘、绞剑、转笛、双踢出手、双长绸、双大旗、砸险等高难度技艺和剧情巧妙融合,既合乎情理,又增加看点新意。

改编后名为《双龙戏八仙》,驻守龙宫的金龙、玉龙仙子“戏打”众八仙的故事演绎,与剧名也更为贴合。该剧特邀京剧武生名家张四全担任指导。张导对这次演出的整体呈现给予高度评价:“在全国戏曲院团武戏不乐观的今天,省晋剧院能带来一部大型武戏很难得,演员们吃苦敬业的精神让人感动,目前剧院武戏的整体实力位列全国中上水平,还有提升空间。”是的,这次演出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呈现,未来还会有更大的提高,还会有更好的武戏剧目立于舞台。

舞台上的风光再现,离不开全体演职人员的共同努力。该剧在人物造型、音乐设计等细节上同样下足了功夫。为了让平时很少出声的武戏演员们舒服自如地唱两句,作曲田少华老师在练功房和演员们反复磨合修改,以求达到声腔的最佳状态。双龙仙子的造型,从头饰到妆面经过化妆师闫小红的贴心设计,为人物塑造增色增彩。武戏助排郑强、闫宏伟为演员们做好各项练功保障,从而科学有效、快速安全地完成排练。

这是一出独有晋剧风格的神话武戏剧目,是近几年晋剧舞台上首部新改编的大型武戏剧目,也是山西省晋剧院青年演员训练班成立以来阶段性汇报演出的首部大戏。这部武戏的上演,为全国戏曲院团普遍存在的文强武弱的艺术现状注入新的活力,具有提纲挈领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才是事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文艺事业要实现繁荣发展,就必须培养人才、发现人才、珍惜人才、凝聚人才。

在这种人才观的思路下,近年来,山西省晋剧院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培养晋剧人才,尤其是高端青年表演人才。2019 年山西省晋剧院白雁鹏院长秉承人才兴院、剧目兴院,大视野谋事、大格局做事的发展思路,带领院班子做出了一项全面激发内生动力,加快剧院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成立了山西省晋剧院青年演员培训班。培训班通过社会招聘、全院考核、重新组团等多种举措严格遴选,吸纳了众多优秀青年表演人才,在晋剧青年演员中掀起了专业水平比学赶超新高潮。此次参演的演员,全部来自山西省晋剧院青年演员培训班。参演的37 位演员,平均年龄25 岁。这个青春靓丽的组合体现了省晋剧院大胆启用新人,放手锻炼新人,让新人在舞台上快速成长的培养人才理念。同时山西省晋剧院与国家京剧院正式签署《结对帮扶合作框架协议》,由国家京剧院分批派出不同行当的艺术家来省晋剧院进行戏曲基本功强化和新剧目创作排练指导,为剧院踏上新征程,开创新局面,当好排头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山西省晋剧院作为最大的晋剧院团,肩负着传承晋剧艺术发展的责任与使命。在践行这种责任和使命的征程上,他们走在了前面。

猜你喜欢

双龙八仙山西省
“八仙戏”延续模式的选择
金华远方·双龙宾馆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双龙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山西省文联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
四驱雪舞 三菱欧蓝德VS.北京(BJ)40VS.双龙柯兰多
浅谈缙云民间婺剧“八仙戏”
水八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