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水彩画与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创新与融合

2021-01-28柴建强山西省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阳泉045000

名作欣赏 2020年15期

⊙柴建强[山西省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阳泉 045000]

一、水彩画艺术发展概况

水彩画,又称水彩,是一种将水和颜料相互调和然后作画的一种绘画方式,最初起源于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可以说是水彩画的发源地之一,水彩画真正意义上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主要是在英国的水彩画家们努力下完成的,在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水彩画开始登入艺术殿堂。其中,保罗·桑德比和威廉·透纳对水彩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保罗·桑德比在他画地形画的过程中,把以记录为目的的地形画,逐渐变为以欣赏性为主要目的的风景画作。在色彩方面,他大胆地突破了固有的绘画传统,追求一种真切的色彩效果,将水彩画的表现技巧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威廉·透纳是著名的油画家,他在绘画过程中,在空气与色彩的表现技巧方面进行了许多大胆的尝试与革新,减少了线条与色彩的束缚,使得水彩画走进色彩表现的新境界,使得英国的水彩画创作走向繁荣。

在欧洲工业革命以后,许多画家对喧嚣的城市文明开始厌倦与反感,他们开始创作一些歌颂大自然、赞美田园风光和淳朴的乡村生活的画作,这些画家在创作中广泛地使用水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象派受水彩画的影响而大放异彩。法国的画家塞尚(Paul Cézanne,1839—1906)在水彩画创作技法方面对后世的影响巨大。塞尚认为,自然不只是表面所看到的,而是有它的深度在其中。“色彩丰富到一定程度,形也就成了。”塞尚在讲到绘画创作时,经常重复这句话。塞尚擅长在水彩画上进行留白,充分展现白色本身所具有的机能上的感觉,给予后世的画家以许多启发。在印象派之后,许多绘画大师们,都精于水彩画的艺术创作。美国已经成为20世纪新崛起的“水彩画王国”,可以说是流派纷呈,画家层出不穷,推动着水彩画在现代世界的繁荣与发展。

西方的水彩画传入中国,最早是在明清时期。在当时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一大批英国的水彩画家来到中国,来自异国他乡的水彩画很快得到中国人的欣赏与接纳。鸦片战争以后,上海出现了专门的画馆,开始系统地教授西洋水彩的绘画技法,为我国培养了最早一批的水彩画家。清末绘画名家任伯年的绘画作品中,就吸收与借鉴了不少水彩画法。早期的中国艺术家如李叔同、李剑晨等人创作的水彩画,就集水墨技法与水彩的光色为一体,明显地带有中西合璧的印记,他们开始了水彩画与水墨画借鉴融合的探索与尝试。改革开放的今天,水彩画艺术在国内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在中国的绘画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使用水彩媒介展现自己的审美逸趣、生活常态。中国的水彩画创作伴随着中西方文化的深入交流而崛起,水彩画家们在水彩画的创作中,不断融入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哲学理念、创作技法,开拓着水彩画创作的新模式、新方向。

二、水彩画与水墨画在艺术上的不同表现

中国的传统绘画创作与西方的水彩画创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二者都是以水为基础进行调色,通过水与颜料或者墨的融合与律动表现创作者的心境与意念。水的流动、透明、恣意、氤氲所产生的诗意构成了作品独特的内涵,充满了丰富、生动、协调、梦幻、交错、变化等美感,抒发了创作主体的情感。中国的水墨画和水彩画同样是以水为创作媒介的绘画技艺,水彩画以水调色,水墨画以水调墨,追求一种灵动自然的境界之美。虽然是不同的画种,但是两种绘画都讲究画面的留白与“透气”,在整洁干净的画幅中,无论是水墨画还是水彩画都讲究画面的“透气”感,构图精巧,色调统一。在用笔的技法方面也有很多相通之处,中国的水墨画强调墨色变化,以墨破色,用画笔表现出变幻纷呈的晕染效果,而水彩画通过层层晕染以获得色彩的丰富变换。

基于此,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与西方的水彩画经常成为人们拿来比较的对象,孰优孰劣,无法定论。作为两种生长于不同的文化土壤和社会背景的绘画方式,自然各有千秋,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唯有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不断融合才会有中西方绘画的交流和共同进步。

首先从绘画的工具来说,笔墨是中国水墨画的重要基础,纸张必须柔软细腻才便于渲染。同理,水墨画的颜料多含粉质,不能多次涂抹,能充分地表现颜色。用笔多为大毛笔,以羊毛狼毛等柔软性较强的笔为主。因为水墨画在创作时不能多次修改,所以绘画者讲究“胸有成竹”,更加注重“见此思彼”“气韵生动”,所以水墨画的难得之处在于,即使是同一个画家,也很难画出一模一样的另一幅作品。

水彩画在颜料的运用方面注重的是颜料的层层叠加,通过色彩的叠加和刮涂表现光影的变化,因此水彩画的颜料必须质地透明,色彩鲜艳,这样的话,即使是多次涂抹与渲染,颜色也不会浑浊。在画笔的选择方面,多为貂毛等质地比较坚硬的方头笔,同样,水彩画的纸张就必须选用那些表面较为粗糙的硬质纸张,这样就不会在涂抹的过程中弄破纸张,在颜料的层层叠加中产生几色相交、层层递进的艺术效果,能更好地表现出水彩画光影的细微变幻。

其次,从审美趣味方面来说,中国的水墨画与西方的水彩画也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画家推崇“以虚代实”“计白当黑”的留白创作,在画作中通常将要表现的景物或者人物集中在一侧,只取其某一个角落取景布局,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深远的意境。在审美趣味上,水墨画家的创作,多表意而少形似,注重的是“画乃吾画”,通过画作中的景物提炼,取其精神,表现作者的内心思想。画家在作品中不追求纯粹地还原事物的本来面貌,而是赋予自己的个人情操和人格魅力在其中,所以,在赏析水墨画的时候,不能简单地以像不像来判断优劣,而是要感受其意境,领悟其气韵,做到“尚意”。

水彩画创作的三个最为重要的因素是色彩、水、时间。虽然留白也很重要,避免了画面的过度拥挤和浑浊,但是水彩画更加注重的是光与影的层次变化,意在表现一种瞬时即变的光影之美。水彩画对景物描写有着写实与客观的要求,多采用焦点透视法,通过对色彩的提炼、对景物的还原,去呈现某一个物体或者情景,来表达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美的感悟。

三、水彩画对水墨画的借鉴与融合

水彩画作为一个外来的画种,最早是伴随着西方传教士的脚步进入中国的,158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把《圣经》中的水彩画插图第一次带到中国。然而水彩画真正意义上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到1715年,彼时的意大利画家郎世宁,在宫廷中以画师的身份进行绘画创作,开启了中西方绘画的交流融合之旅。在漫长的历史发展和画家的不断探索研究中,受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影响,中国的水彩画逐渐拥有了浓厚的水墨画气质,水彩画的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地更新与变化,在中国画坛自成一体,别具一格。

中国的许多水彩画家,都曾经在英国法国等欧美国家留学,专注于学习水彩画,他们在充分掌握古典水彩画的创作笔法技能之外,又从中国古典水墨画中的“气韵生动”“天人合一”等理念中汲取营养,拓展了水彩画的创作路径,丰富了水彩画的民族特性。在笔法上,水彩画受水墨画在笔法和技巧方面的影响,吸收与融合了水墨画中的小写意、大写意以及工笔画法的画法,结合中国传统绘画中所表现的中国人内蕴含蓄、重视抒情的审美特点,巧妙运用叠加、皴擦、留白、干湿等技法,在水彩画的鲜艳、生动的艺术特点上,又呈现出温和、柔美的艺术效果。在意境方面,中国的水墨画注重借物抒情、似有似无、若隐若现的表达效果,更加侧重表现性和写意性。受中国画的影响,水彩画的创作在客观写实的基础上也倾向于对画家内心世界的抒发,以及精神面貌的呈现,用奔放、自由、灵活的笔触,展现出独特的意境之美。

对于当代的中国水彩画家来说,本国的传统文化、审美情趣、艺术传统是他们进行艺术创作的基础与源泉。中国的水彩画家不能只是局限于研究西方的水彩艺术,更重要的是要继承本民族的艺术传统,借鉴与吸收中国绘画的内在韵味,把自己的艺术观、人生观融入创作之中,寻找到自己的语言艺术,使得作品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独特性。

笔墨当随时代,根植于欧美文化的西洋水彩画之所以能在中国流行与发展至今,离不开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与借鉴,正是由于水彩借用了水墨画创作的艺术特点,不断融合、吸收,因地制宜,与时俱进,逐渐适应我们中国人的审美取向,深受国人的喜爱,进而获得长远的发展。当前,中国的水彩画创作正处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时期,大批有实力的水彩画作家,以西洋色彩为基础,以中国水墨为参照,寻找着属于自己的表现方式。总之,水彩画在与中国绘画的交流碰撞中,艺术形式得到了更大的丰富与拓展,而中国画家也紧随时代的脚步,创作出许多具有新特质的水彩画,取得更高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