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古代旅游文学发展脉络探赜

2021-01-28施伟萍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苏州215104

名作欣赏 2020年15期

⊙施伟萍[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苏州 215104]

旅游文学是与旅游活动相关,或作者所写的景色景物,或记叙游览的内容。旅游是“极目骋怀”的精神生活的一种行为。古人认为“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是相得益彰的求知途径,旅游之所以有吸引人的魅力,全在那“良辰美景”的可观环境和“赏心悦事”的精神需求之中。所以旅游必然地赋予它以文化的气息。春秋时诸子百家的漫游,出现了旅游文学的萌芽;魏晋南北朝士人游历的兴盛,山水诗和山水散文逐渐显现;隋唐五代至北宋,文人骚客的旅游活动增多,出现了古代旅游文学的繁盛;明清又以记游文学为主,可见伴随着文人墨客的旅游活动的普及。古代旅游文学也经历了自身发展的规律,不论是南北朝丘迟的《与陈伯之书》中的“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舞”,还是盛唐时期李白的“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或是唐代王维的《辋川村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诸如此类,一篇篇的名篇佳作,引人入胜,与人共鸣。苏州古代的旅游文学也是经过文人雅士、骚人墨客的手笔,融入真善美的语言,出神入化成为文学创作,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旅游文学,狭义地说,是记游性的文学作品,著名的有柳宗元的《永州八记》、苏轼的《赤壁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姚鼐的《登泰山记》,还有崔颢的《黄鹤楼》、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歌》等举不胜举的诗篇。广义来说,旅游文学涵盖了抒发一地自然风光、历史掌故、景观胜迹、风土人情的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作品。

一、苏州古代旅游文学的发展脉络

苏州自两千五百多年前始建的阖闾古城开始,沧桑历经,期间在文人笔下都是水道纵横,园林精美,寺观巍峨。苏州古城背虎丘,面石湖,绕运河,通三江,依凭着三万六千顷的太湖,七十二峰的洞庭,周围河网交错,平畴无限,是公认的鱼米之乡、蚕桑之乡、丝绸之乡。一村一镇、一亭一桥蕴积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不乏文化包孕文学的层累。

苏州古代的旅游文学的发展基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情真文美的名作,代不乏文。最早可推《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季札观乐》所载,吴王余祭四年(公元前544年),季札访问鲁国,观赏周乐而抒发感慨,他的听乐观舞、论德说政虽然不是文学作品,但是自古音乐和舞蹈就是人们表情达意的一种方式,吴公子札赞叹“美好”的周乐是我们了解当时各种民风民俗素材。

到了晋代,饮誉当代、洛阳纸贵的左思的《三都赋》中的《吴都赋》中记叙了阖闾城和四周的景物,其中对“长洲之茂苑”的描写颇见传神。和左思同时代的陆机作有《吴趋行》,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五言歌行体,以吟诵苏州当时的社会风貌为主,至今苏州有一街坊以“吴趋”命名。清人顾禄撰著的记录苏州风俗的《清嘉录》,书名就是取自《吴趋行》诗中的“土风清且嘉”。

唐宋以还,层见叠出的诗词,有“春风倚棹阖闾城”,有“夜半钟声到客船”,有“人家尽枕河”,有“红栏三百九十桥”。这些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旅游文学佳句,从不同角度将苏州历代的江南水乡特色形象而生动地刻画了出来。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文人墨客念天地之悠悠,发思古之幽情。于是,李白游苏州作“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新唱不胜春。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杜牧有“香径绕吴宫,千帆落照中”,都为苏州人文旅游留下宝贵的财富。

苏州古代的旅游文学作品中,以诗为最,有咏苏州一门、一山、一寺、一桥、一亭等等,其中山以虎丘最多,水以太湖占先,寺以寒山居众。唐宋文人大家到过苏州的,无不留下咏苏州的篇章,白居易、韦应物、刘禹锡在苏州为官,皮日休、苏舜钦于苏州居留,籍贯为苏州人氏的诗人更多,陆龟蒙、范仲淹、范成大等名家更不用说。宋代朱长文《蒲章诸公唱和诗题辞》:“虎丘之境,盖有三绝:‘一绝’为山势之奇,‘二绝’为登眺之乐,‘三绝’为剑池之幽。”刘禹锡在苏州任过三年刺史,在任时登虎丘,写下了《发苏州后登虎丘寺望海楼》:“独宿望海楼,夜深珍木冷。僧房已闭户,山月方出岭。碧池涵剑彩,宝刹摇星影。却忆郡斋中,虚眠此时景。”离开时写了《别苏州》二首:“三载为吴郡,临岐祖帐开。虽非谢桀黠,且为一裴回。流水阊门外,秋风吹柳条。从来送客处,今日自魂销。”

除了诗歌,还有散文。古人言:“言之无文,而行而不远。”苏州古代文献丰厚,唐陆广微的《吴地记》,宋朱长文的《吴郡图经续记》、范成大的《吴郡志》等都含有旅游文学的资源。明清的著述更多,明代卢熊的《苏州府志》、王鏊的《姑苏志》,清代康熙、乾隆、道光和同治四种《苏州府志》等,其中记叙到的山水、园林、胜迹、宅第等场所,包括异闻奇事,如天平山的白云泉、万笏朝天、虎丘的千人石、顽石点头都给旅游增添了人文色彩。这些著述中有的专为记游,如朱长文的《乐圃记》、苏舜钦的《沧浪亭记》、王禹偁的《新修太和宫记》。明代的记游之作有汪道昆的《游洞庭山记》、喻钧的《游太湖记》、王世贞的《泛太湖游洞庭南山记》等等。清代康熙、乾隆两位皇帝都六下江南,随从和迎接的臣下都写有专记。如王世贞的《迎驾记恩录》、汪琬的《迎驾始末》等,个人写的游记有尤侗的《游灵岩山记》、潘耒的《游西洞庭记》、沈德潜的《游渔洋山记》、宋荦的《游姑苏台记》等。

苏州的旅游小说虽然没有《老残游记》那样的著作,但是明代冯梦龙的《三言》小说中也不乏这样的内容。著名的《唐解元一笑姻缘》《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等都是与苏州人文传说有关的内容。古代的戏曲中也有一些丰富多彩的与苏州关联的内容,明代梁辰鱼的《浣纱记》演绎范蠡和西施的爱情。在精美文字的铺陈中,梁辰鱼设计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传奇情节,扣人心弦;而含情的声腔也让人潸然泪下,感人至深;明末清初戏曲作家李玉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占花魁》就是根据冯梦龙小说《醒世恒言》中的《卖油郎独占花魁》改编,通过卖油小贩秦重和受骗失身的妓女莘瑶琴之间的爱情生活,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万里圆》写苏州黄向坚在明清易代之际的兵荒马乱中到云南寻父的故事,剧中反映了清兵南下时人民遭受的种种苦难,暴露了清朝统治者屠杀人民的罪恶,抒发了作者对于亡国的悲愤感情。

二、苏州古代旅游文学的经典诗词例谈

苏州古代留下的旅游文学诗歌中最著名的是唐代诗人杜荀鹤《送人游吴》:“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诗中很形象地描绘了苏州的风物景致。苏州古称吴、吴县,春秋时更是吴国的都城,城内总体布局,虽历经千余年沧桑,始终未有变易。但因经济逐代繁荣,民居逐代增多,城内空闲之地越来越少,所以说“古宫闲地少”。叙事状物可谓是恰如其分。但“闲地少”还有个客观原因,苏州是名副其实的水城,城内河网交错,更显得水港多,小桥多,而闲地少,凸显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特色。

古代咏苏州寒山寺的诗,首推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这首诗对苏州的旅游推动是最大的,唐代天宝年间爆发了“安史之乱”,百姓饱受战争之苦,而江南的政局比较安定,不少文士纷纷到江南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唐代因为江南运河开通,江南水陆交通发达,苏州成为东南沿海水陆交通要冲,自然就成了当时文人雅士向往之地。一个秋天的夜晚,张继泊舟苏州城外的寒山寺旁的枫桥,眼前月落乌啼,江枫渔火的景色,与诗人在旅途中愁结的家国之忧,以及自己的身处乱世没有归宿的复杂情感交融在一起,于是就有了这首有景有情、意境清远的小诗。以后的诗人似乎都离不开张继诗的基调,如宋代陆游的《宿枫桥》:“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风月未须轻感慨,巴山此去尚千重。”明代的高启的《泊枫桥》:“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几度经过忆张继,乌啼月落又钟声。”

关于苏州的诗词,唐代诗人常建的题壁诗《题破山寺后禅院》的知名度,应该是仅次于《枫桥夜泊》:“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诗人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让人回味不已;尤其“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禅意十足。

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北宋苏舜钦《别苏州》一诗:“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疎雨更阴晴。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暮亦行。”因为苏州的近水远山和无穷好景,苏舜钦最后选选择留居苏州,筑沧浪亭,后人又将苏舜钦的“近水远山皆有情”佳句作下联,配欧阳修的《沧浪亭》诗句中的“清风明月本无价”作为上联,成为绝妙的联语,被镌刻在沧浪亭的石柱上,保留至今。“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沧浪亭》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写的一首七言古体诗,通过对想象中的沧浪亭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苏舜钦不幸的政治遭遇深深的同情。沧浪亭最初为五代时吴越王外戚孙承佑的花园,此后几度兴废,屡更其主。北宋庆历五年,诗人苏舜钦流寓吴中,以四万钱购得园址,傍水构亭名“沧浪”,取《孟子·离娄》和《楚辞》所载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

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至二年(826年),白居易在苏州任刺史,留下了不少关于苏州的诗篇。他的诗《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也为天平山增添了旅游的文化魅力。天平山在苏州市西二十里,白云泉,号称“吴中第一水”,泉水清冽而晶莹。他的诗《正月三日闲行》“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冰欲销。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借问春风来早晚,只从前日到今朝”,也是描写苏州古城风貌的优秀佳作。黄鹂为坊名,乌鹊是河名和桥名;乌鹊桥,是苏州城中最古的石拱桥,与阖板城同建,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登阊门闲望》是白居易所写的一首七言排律。“阊门四望郁苍苍,始觉州雄土俗强。十万夫家供课税,五千子弟守封疆。阖闾城碧铺秋草,乌鹊桥红带夕阳。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云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宫水放光。曾赏钱唐嫌茂苑,今来未敢苦夸张。”阊门,是苏州城西门;虎寺,指虎丘寺;娃宫,指馆娃宫,是当年吴王夫差为西施造的宫殿。繁华的阊门,虎丘山的佛寺,馆娃宫的轮廓,月下观景,心旷神怡。白居易离开苏州后,也写了不少回忆和怀念苏州的诗句。如《梦苏州水阁寄冯侍御》:“扬州驿里梦苏州,梦到花桥水阁头。觉后不知冯侍御,此中昨夜共谁游。”还有《忆旧游寄刘苏州》:“旧游之人半白首,旧游之地多苍苔。江南旧游凡几处?就中最忆吴江隈。长洲苑绿柳万树,齐云楼春酒一杯。阊门晓岩旗鼓出,皋桥夕闹船舫回。”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是宋代词人贺铸的作品。此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作者所感到的“闲愁”。横塘,在苏州城外。“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是描写暮春的千古佳句。贺铸一生沉抑下僚,怀才不遇,只有将政治上的不得志隐曲地表达在诗文里。“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横塘》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写了送别朋友时的情景,表达了与朋友间的深情。范成大,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四时田园杂兴》是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描写当时苏州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表现了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对苏州石湖地域的旅游增添了丰富的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