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徐梵澄《老子臆解》札记

2021-01-27梅文辉

书屋 2021年1期
关键词:道生教人无物

梅文辉

“人总该给这个世界留一点可以留下的东西。”

“那么先生认为自己可以传世的,是什么呢?”

“《五十奥义书》《薄伽梵歌》可以算是吧。此外《老子臆解》有二十三处发前人所未发,也算有些新东西。”

这是《读书》杂志编辑扬之水与徐梵澄先生之间的一段对话,时在1992年12月28日。梵澄自认可传世的三部作品中,《薄伽梵歌》和《五十奥义书》皆是从梵文翻译过来的印度婆罗门教圣典,其译笔古雅传神,且注释和导读精到,先生也因此被世人誉为“现代玄奘”。

《老子臆解》成稿于1985年初,是年3月中华书局取走手稿,出版于1988年3月。此书缘于先生1978年底归国后,闻有马王堆出土《老子》帛书本,遂亟求而读之,继而就平生所学而解之。先生何以对此著作如此自信?如仅凭书中那“发前人所未发”的二十三处,是很难成为传世之作的。在1985年2月26日先生为本书所作的“自序”中,我们或许能找到线索,其中有言:“然帛本一字之殊,固宜珍若璆琳者也。”“析理参以《周易》及先秦古说,不废《庄子》;偶见颇同西洋哲学者标出之,意在点染以时代精神;无所发挥,盖非论老子哲学也。隶事,多取《春秋传》,间有取后世者,皆历史大事。音义多本之《尔雅》、《诗序》、《说文》等,以古字义解古文义,亦时有涣然冰释,怡然理顺者。”

让我们循此数言,徵以书中之实例,以契此中之精妙。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恍。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道·十四》)

“一字之殊”之例,最精彩、最要紧一处即在此。帛书甲、乙本皆作“执今之道”,通行本作“执古之道”。梵澄辨明:“若作‘执古之道,则下文‘以知古始为赘文。”“此处一字之异,可观儒家与道家之处世不同。‘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此所谓‘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者也。儒家之法先王,舉不外此。然时不返古,世必日进,执古御今,有必不可能者。执今御今,斯可矣。由今而返推至古,古可知也。”先生从儒、道两家历史感观、处世观之差异判定“古”“今”之取舍,以大见小,以义定字,善哉!

梵澄年轻时留学德国,回国后系统翻译尼采著作,后又参学于印度三十三年,故先生讲吾国文化自觉地带着世界眼光,以求兼收并蓄,探索传统智慧的现代转化。在对此章的“臆解”中,梵澄标出:“名之名之,而终非也,则‘复归于无物——盖事物之自体,Ding-an-sich,终不可得,康德(I.Kant)哲学,亦尝有见于此——不得已而姑谓之曰‘无状之状,无物之相。”“柏拉图(Platon)尝谓吾人之寻求事物真理,其事有如拘于暗室,微光自后来,所见者,前壁上之影像耳。以是喻此‘忽恍,恰合。”先生借古希腊圣哲柏拉图之“洞喻”和近代大哲康德之“物自体”来比拟老子之“道”,颇具启发性。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德·四》)

梵澄是熟谙《易》之理数的,且视《易》为“中国文化的基石”。在此先生揭示:“《易》之‘太极,即《老子》之‘道也。曰‘道生一,谓‘道,一而已,非另有某物曰‘一者自道而生也。盖就数而言,一一累而增之,可无尽也;一一分而减之,亦无穷也。无穷无尽,即无极也。合而言之,宇宙一太极也;分而观之,一物一太极也。后儒立一‘无极与‘太极对,而思想窒矣。陆无以服朱之心,朱无以餍陆之意,此其症结也。”先生一举解开了《老子》中“道”与“一”、《易》学中“无极”与“太极”的义理症结。

使我挈然有知,行于大道,唯它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径。(德·十二)

梵澄乃诗人,通音律,知古今音韵之变迁。且看此解:“‘唯它,甲本‘唯字下缺,兹从乙本。诸本皆作‘惟施,解说无不牵强。盖味于古音也。此联绵字,当是‘逶迤。或作‘委佗‘委移‘逶迤‘逶蛇……‘唯与‘惟与‘委,同音。‘施‘蛇‘它,古音同在十七部。通假。今正字作‘逶迤,曲折纡余之意。”先生以一音之辨而销千古之众疑,岂不妙哉!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道·三十六)

全书多以历史大事证老氏之玄理,而笔者认为梵澄在此所举的王阳明一思想事件尤耐人寻味,其曰:“老氏‘欲歙固张之术,为儒林所诟病久矣。恶其机之深也。老氏此言,初未尝教人用此机以陷人,则亦不任其咎。王阳明尝讯大盗,闻其结党之术,叹曰:此与吾侪讲学家之聚徒相类。然则教人以居安思危,见得思义,以免于刑戮,乃其言之主旨。”此例颇有禅师举公案以激参学者之大风范,教人借假修真、见术明道也。

以上略举数例,以窥先生“臆解”《老子》之下手处和意趣。笔者只平实录出,无所发挥,也无须发挥也。

猜你喜欢

道生教人无物
何 芳
一切皆流,无物常住
林子:“我的事业是教人说话”
代数中的从特殊到一般
从“世间无物非草书”浅探当代需要的艺术精神
道生说法,顽石也点头
代数中的从特殊到一般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教人”与“教己”
从“道生”与“神说”看中西经典诠释思想之异同*——以《道德经》和《圣经》为例
无物我对待的诗意栖居——评黎族舞蹈诗《五指山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