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月1日国际民防日,这些民防知识你了解吗

2021-01-27

生命与灾害 2021年3期
关键词:民防人防防空

尔 东

1990年国际民防组织大会确定每年的3月1日为国际民防日,以纪念1972年3月1日国际民防组织成为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民防日旨在加强公众对国际民防组织任务的认识,即保护生命、财产和环境。我国于1992年加入国际民防组织。

民防是什么

“民防”是民事防护的简称,是指政府动员和组织群众采取防空袭、抗灾救灾措施,实施救援行动,防范与减轻灾害危害的活动,它包括战争空袭的防护、自然灾害的防护和民间人为灾害的防护。

民防起源于空袭,民防工程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与空袭长期斗争、相互推动发展的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民防既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遏制战争、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屏障,也是国家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局势趋向缓和,世界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小。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普遍减少了单纯为战时防护而修建的民防工程,强调平战结合,突出民防工程平时的经济效益,许多国家把地下掩蔽部分用作地下商场、地下车库等。与此同时,各国还坚持民防发展与城市建设的一体化,按民防的要求来规划和建设城市,把民防工程纳入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

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防建设与城市防灾抗灾相结合,已成为各国民防发展的共同趋势。

民防与人防有何不同

我国在加入国际民防组织之前,一直称民防为人防。国家机构层面也称为国家人防办。人防与民防有何区别和联系?

人防与民防的概念常常被混淆。人防即人民防空,民防即民众防护,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是本质不同。人防是我国应对敌人空袭所形成的特定历史称谓。民防是民众防护的统称,具有防空防灾、平战兼顾的双重属性。

二是职能范围不同。人防职能的着眼点在于战时对人民群众的防护,应付战争灾害;而民防职能的着眼点除了应付战争灾害外,还包括应付各种非战争灾害,如防灾救灾乃至一切危害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灾害。

三是功能作用不同。从一定意义上讲,人防属于被动型防护,战时主要采取“走、藏、消、抗”等手段防敌空袭。而民防在处理非战争灾害中则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如在防灾救灾中积极参与救援行动,与一些自然灾害争分夺秒,把灾害或事故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但是,无论是人防还是民防,都是由空袭与防空袭发展而来的。从应付战争灾害的角度讲,两者的职能是一致的。

我国民防如何发展

新中国人民防空创立于1950年10月31日。1950年10月31日,周总理亲自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全国的防空问题。经毛主席批准,中央于当日向各中央局、分局发出了《关于准备人民防空工作问题》的电报,标志着新中国人民防空的创立。中央人民防空筹备委员会由周恩来任主任,办事机构设在公安部。

1953年11月,中央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制定了“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的方针。这次会议决定了我国人民防空由临战应急状态转入和平时期结合基本建设和城市建设进行人民防空建设的时期,把人民防空建设提高到长期的国防建设的重要地位。

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面对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毛泽东审时度势,发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伟大号召,全国各地掀起了一场群众性构筑防空工事的热潮,一大批人防工程相继建成。1971年7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就专门总结了城市开展群众挖“防空洞”的经验。

1978年,随着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10月份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又确立了“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平战结合、质量第一”的新时期人民防空工作方针。

自此,我国人防建设的指导思想开始了战略性调整,逐步实现了五个转变:由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和平时期现代化建设轨道上来;由应付一般条件下的常规战争、核战争转变到准备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来;由单纯的人防工程建设转变到人防工程、组织指挥、通信警报、专业队伍和科技教育全面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协调发展上来;由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的行政管理转变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制等多种手段上来;由只注重战备功能转变到综合发挥战备、社会、经济三个效益上来。从而全面拓宽了人防建设的路子,提高了人防建设的质量。

改革开放之后,国家调整经济政策,人防部门广泛吸纳社会资金,联合开发地下空间,人民防空的综合效益稳步上升。2000年11月第四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上强调,人民防空工作要从只注重战备功能转变到综合发挥战备、社会、经济三个效益上来。这一战略性转变,为人民防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2005年10月,第五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强调,要大力推进人民防空建设由机械化战争条件下的防空袭准备向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防空袭准备转变,由单一的防空袭体制向防空防灾相结合的体制转变,由以行政命令为主管理的模式向依据法律法规为主管理的模式转变,努力提高人民防空的快速反应能力、整体抗毁能力和应急救援能力。人民防空开始由单一防空向防空防灾一体化转变。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提出,要把人民防空作为应急管理的重要力量,要求努力构建与国家安全和发展需要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人民防空体系。

2016年5月13日,第七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指出,人民防空是国之大事,是国家战略,是长期战略。要坚持人民防空为人民,铸就坚不可摧的护民之盾。要提升履行使命任务能力,提高防空袭斗争能力,有效履行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职能使命。要转变人防建设发展方式,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推进军民融合,努力实现更好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要发挥军政共同领导优势,各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要加强组织领导。

猜你喜欢

民防人防防空
建筑设计中的人防工程设计
美173空降旅与克罗地亚防空团正在进行实战演练,发射FIM-92毒刺防空导弹
防空营打靶记
基于北斗三号的人防警报控制系统及应用
人防结构设计疏漏的思考
LY-70:防空领域的“变形金刚”
民防在我身边(十)
民防在我身边(十二)
民防在我身边(三)
解放初期的上海防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