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的健康干预对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

2021-01-26张晓娜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0年6期
关键词:分阶段分值特异性

张晓娜

下腰痛(Low back pain,LBP)是指以下腰部、 腰骶部、臀部疼痛的主要症状综合征,属于康复科常见疾病,对患者日常活动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在成年人一生中出现腰痛比率约80%,而其中85%左右患者找不到明确病因,而这些病因不明LBP称之为非特异性LBP[1-3]。非特异性LBP由于病因不明,无法得到有效治疗,进而加重患者生理、心理负担,影响预后,加重病情发展。需予以有效干预以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改善生活质量。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侧重点为行为变化过程,经多方面不断引导,在满足患者护理需求的同时,转变患者不良行为,从而达到改善预后效果[4-5]。本研究选取某院非特异性LBP患者106例,旨在探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健康干预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非特异性LBP患者106例,其中,2018年1—12月的5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1—12月的5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男性32例,女性20例;年龄29~67岁,平均(48.06±9.45)岁;病程1~4年,平均(2.48±0.73)年;初中及以下的16例、中专或高中的19例、大专及以上的17例。研究组男性33例,女性21例;年龄30~68岁,平均(49.12±9.41)岁;病程1~5年,平均(2.78±0.88)年;初中及以下的17例,中专或高中的22例,大专及以上的15例。两组年龄、性别、受教育度、病程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结合临床症状、相关影像学检查等综合评估为非特异性LBP;②病程均≥3个月者;③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协议书者。排除标准:①由神经根受累等原因所致LBP者;②伴有心血管病变严重者;③合并严重认知障碍者;④无法详细描述主诉者;⑤伴有神经障碍严重异常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即将关于疼痛评价、药物使用说明以及其它减轻疼痛方式告知家属以及患者,并强调基本所有疼痛都可被控制;讲述非特异性LBP诊断标准、预防措施以及基本知识等,并发放关于腰背疼痛功能锻炼的体操手册。

1.3.2 研究组

基于常规护理干预予以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健康干预。

(1)无意图期:①成立护理小组,由高年资护理人员以及护士长组长,定期开展专业培训;②结合MV、图文配图寻找宣传册等讲述腰背功能锻炼对于预防非特异性LBP重要性。

(2)意图期:①通过动机访谈方式对患者健康认知、心理状态等进行了解,评估患者对于健康教育不足之处以及需求;②分析有关影响康复锻炼因素,结合以往案例、相关文献找到改善问题方案,并列举非特异性LBP预防效果良好案例鼓励患者;③非特异性LBP预防属于长期措施,但过程较为乏味,邀请家属发挥协同作用,鼓励、监督、陪伴患者完成康复锻炼。

(3)准备期:制定包括院内外护理措施,结合患者实际状况制定个体化、具有可行性的具体方案,且内容涉及心理、用药、饮食、锻炼等,并邀请家属或者陪护人发挥监督效果。

(4)行为期:①依据护理方案中对患者饮食、心理、用药、心理予以管控,并对腰背功能锻炼指导,确认患者及家属已熟练掌握;②通过正向强化、列举成功案例等方式引导患者积极参与腰背部功能锻炼,对于患者进步时刻及时鼓励。

(5)维持期:通过电话、上门拜访、网络平台等多种方式对于患者院外康复锻炼状况予以了解,对患者进步地方予以肯定,并对护理方案中不足之处予以调整、完善。

1.4 观察指标

(1)使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评估干预前后两组健康行为。HPLP包括躯体活动、健康责任感、压力管理等6个维度,52个条目,总分为52~208分,分值与健康行为成正比。

(2)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SF-36包括生理功能、活力、总体健康等8个维度,分值为100分,分值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

(3)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SAS与SDS均包括20个项目,其分值为0~100分,其中SAS标准分界值是50分,SDS标准分界值是53分,分值越高则负面情绪越严重。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HPLP评分

两组干预前HPLP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HPLP评分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HPLP评分(±s,分)

表1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HPLP评分(±s,分)

组别例数干预前干预后t P研究组 54 115.36±8.33 187.15±7.55 46.925 <0.01对照组52 114.57±8.14 171.43±7.91 36.125<0.01 t 0.494 10.469 P >0.05<0.01

2.2 心理状态

两组干预前SDS、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SDS、SAS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心理状态变化(±s,分)

表2 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心理状态变化(±s,分)

SDS SAS组别例数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研究组 54 64.12±5.68 42.24±2.35 68.52±6.75 40.45±4.57对照组52 63.86±5.70 48.92±2.21 69.14±5.98 47.62±4.26 t 0.235 15.064 0.500 8.348 P >0.05<0.01>0.05<0.01

2.3 SF-36评分

两组干预前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SF-36评分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s,分)

表3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s,分)

组别例数干预前干预后t P研究组 54 75.23±4.11 89.64±3.81 18.895 <0.01对照组52 74.65±4.53 81.17±3.22 08.460<0.01 t 0.691 12.339 P >0.05<0.01

3 讨论

非特异性LBP是排除已知病理变化所致的LBP,其无确切组织结构的改变,通过影像学检查未发现骨质疏松、骨折以及脊柱畸形等状况,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严重威胁患者日常活动[6]。临床针对非特异性LBP以预防为主,减少其复发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由于其无法有效治愈、对患者日常活动产生严重不良影响以及复发率较高等因素,导致患者丧失治疗信心,从而影响康复锻炼的效果。因此需予以有效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健康生活行为,改善预后。

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健康干预优势为强调行为改变动力性特征,通过5个不同阶段,循序渐进地引导患者完成行为转变的过程,从而达到改善预后的目的[7-8]。本研究结果为:干预后研究组HPLP评分、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SDS、SAS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充分说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健康干预可缓解负性情绪,改善健康行为,提高生活质量。具体原因可能为: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健康干预在无意识期阶段利用视频、图册等形式提高患者对于疾病认知度,加上强调腰背功能锻炼的重要性,缓解患者负性心理状态,且可一定程度激发患者的尝试感,凭借动机访谈内容对患者的顾虑、心理状态做进一步评估,分析获得具体影响因素,通过循证解决患者的顾虑;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结合准备期中干预措施以及行为期正性强化以及家属陪伴等,从而使患者感受到来自他人支持、关心,进一步缓解心理不良状态,并养成健康行为活动;此外,在维持期阶段,针对维持健康行为患者予以鼓励,并对护理方案中不足之处予以完善,可进一步确保康复锻炼的效果,从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非特异性LBP患者采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对健康干预,可有效缓解不良心理状态,改善健康行为,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中5个不同阶段属于一种连续过程,要求参与护理人员熟练掌握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相关内容之外,在临床护理方案制定过程中要确保整个护理过程具有连贯性。

猜你喜欢

分阶段分值特异性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保靖苗族龙纹饰的艺术特异性与文化基因
分阶段调整增加扇区通行能力策略
老年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综合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血清铁蛋白、IL-6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芍梅化阴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分阶段心理护理干预对干细胞移植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
观察分阶段延伸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影响
悄悄告诉你:统计这样考
谁是科创板创值全能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