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话回访延伸健康教育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1-26崔俊萍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0年6期
关键词:菌斑牙周牙周炎

崔俊萍

牙周炎口腔科的常见病,多由细菌感染所致,会导致牙周溢脓、牙齿松动以及牙齿脱落等。现阶段临床中针对牙周炎的治疗主要借助超声洁刮、手工器械等进行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根面平整,通过治疗可以有效清除治疗以清除菌斑,但是治疗后需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以保证治疗效果[1]。但是,大量研究发现患者在治疗后随着时间的增加治疗依从性越来越差,不利于疾病的预后[2]。为此,本研究对8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观察样本,观察电话回访延伸健康教育在慢性牙周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3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35~76岁,平均(52.75±4.41)岁;患牙73颗;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33~79岁,平均(53.45±5.63)岁;患牙71颗;纳入标准:①符合《口腔科学(第8版)》中关于慢性牙周炎的相关诊断标准[3];②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妊娠及哺乳期女性;②合并肝肾功能障碍者;③合并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者。两组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电话回访延伸健康教育,具体方案如下。

1.2.1 成立延伸健康教育小组

根据患者的年龄将其进行分组,每组10例。患者出院后,每周以电话随访的形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每次15 min。

1.2.2 加强认知

向患者介绍慢性牙周炎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与适宜的治疗,同时介绍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刷牙、牙线、间隙刷的使用方法。

1.2.3 心理支持

与患者进行必要的沟通,获得其认同与支持,提高患者的护理能力。指导患者掌握发病期间的应对方式和注意事项。

1.2.4 日常生活指导

日常饮食坚持低糖、低盐、低脂原则,少量多餐;摄入适量的钾、镁、钙等微量元素,忌生冷、油腻、辛辣食物。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护理前后采用我科自拟《慢性牙周炎患者认知依从表》对两组的认知依从性进行评估,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记录两组患牙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并通过微生物培养观察菌落数量(CFU)的变化。

1.4 评定标准

1.4.1 认知依从性

采用自拟《慢性牙周炎患者认知依从表》对两组的认知依从性进行评估,共有4个维度,分别为对疾病认知、自我概念、护理能力、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每个维度各25分,得分越高,提示认知依从性越高。

1.4.2 口腔健康指标[4]

(1)PLI指数:在菌斑染色后,用肉眼目测观察,并用压周探诊辅助探测,其中0分为牙龈边缘部位无菌斑;1分为肉眼观察无菌斑,但用探针可获取菌斑;2分为牙龈边缘及相邻面可见菌斑;3分为牙龈及龈沟可见大量菌斑。

(2)SBI指数:使用牙周探针,在0.2N的力量作用下,将探针探到龈缘下约1.0 mm处,并进行转动,观察有无牙龈出血及出血情况,其中0分为牙龈正常;1分为牙龈略有水肿,无出血;2分为牙龈略有出血现象;3分为牙龈出血部位逐渐沿着牙龈散开;4分为有牙龈出血,且有少量血液溢出。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20.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法;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认知依从性

干预前,两组患者认知依从性得分无明显差异,干预后, 两组患者认知依从性得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 其中观察组的认知依从性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认知依从性比较(分,±s)

表1 两组认知依从性比较(分,±s)

观察组(n=40) 56.35±7.55 88.64±6.45 20.566 0.000 0.000 t 0.418 16.948对照组(n=40)55.74±5.31 66.15±5.37 08.718 P 0.677 00.000-

2.2 PLI指数和SBI指数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PLI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干预<0.05),PLI指数在治疗后时间变化趋势不同(P时间<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PLI指数显著的低于对照(P交互<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BI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干预<0.05),SBI指数在治疗后时间变化趋势不同(P时间<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SBI指数显著的低于对照(P交互<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牙周炎是由菌斑微生物所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同时也是成年人失牙的最主要原因。牙周病不光会造成牙齿丧失,危害口腔健康,对全身的健康也会造成影响。因为牙周炎的致病菌可以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菌血症,细菌的毒素或代谢产物也可以扩散,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对全身健康造成影响。在慢性牙周炎治疗的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环境,以维持治疗的效果[5]。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多数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早期的治疗依从性较高,但是随着病程的增加,患者容易忽视牙周卫生,导致病情加重,影响治疗效果[6]。

表2 两组治疗前后PLI指数、SBI指数对比(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PLI指数、SBI指数对比(分,±s)

注:aP<0.01

项目分组基线时间点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球形检验(Mauchly’s W)方差分析(F)干预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PLI指数 观察组(n=40) 1.69±0.53 0.76±0.51 0.38±0.43 16.234a 08.763a 10.218a 07.254a对照组(n=40)1.65±0.34 1.13±0.56 0.67±0.65 SBI指数 观察组(n=40) 2.85±0.64 1.13±0.64 0.42±0.13 11.428a 12.734a 15.876a 13.215’对照组(n=40)2.91±0.63 1.67±0.55 0.98±0.23

延伸护理是近年来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新型护理模式,常用的护理手段以电话、网络、登门访视等为主,通过延伸护理可以对患者分阶段开展持续性、开放性的护理干预,同时向患者介绍自我护理技巧与保健知识,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从而保证治疗效果,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7]。此外,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工作从医院带到患者家中,将优质的护理服务延伸至出院后,使患者在家中也能感受到健康支持,有效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有助于进一步规范患者的生活习惯,帮助患者主动规避风险因素,增强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与治疗效果[8]。

本组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的认知依从性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PLI指数与SBI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通过电话回访明显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口腔卫生意识,同时养成定期进行牙周检查的习惯,保证了复诊率。另外,通过电话回访可以加深护患之间的联系,提高护理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医院护理服务水平,有助于护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在慢性牙周炎患者的护理中开展电话回访延伸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认知依从性,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

猜你喜欢

菌斑牙周牙周炎
探讨牙周联合正畸用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对牙周临床指数和牙周功能的影响
重度牙周炎牙齿的牙髓治疗时机及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对重度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口腔护理干预在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激光疗法在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
云南省农村65~74岁老年人牙周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透析患者牙周疾病治疗评估研究进展
牙周组织再生术与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根管治疗后牙周治疗时机的选择研究
龈下菌斑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