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者楷模、人之师表

2021-01-25杨颖

求知 2021年1期
关键词:南开大学农药化学

杨颖

杨石先(1897—1985),原名绍曾,蒙古族,安徽怀宁人,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化学家,中国农药化学和元素有机化学的奠基人与开拓者。曾担任南开大学校长、中国化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协副主席、民进天津市委会主委等职,是第一届至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第五届、第六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2009年被评选为“60位感动天津人物——海河骄子”之一。聂荣臻称赞其为“学者楷模、人之师表”。

发奋苦读 立志救国

杨石先1897年生于浙江杭州,11岁时随家迁津,考入天津民立第二小学,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到化学。13岁考入刚刚成立的清华留美预备学堂,经过八年寒窗苦读,1918年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赴美留学。

杨石先在青少年时代即形成了“深信不疑”的“教育和科学救国”的理想。到美国后,他进入康奈尔大学最负盛名的农科学习。入校后,他发现化学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且学好化学回国后既可以在国防方面作贡献,也可以搞化学工业,振兴民族经济。因此,他决定改修化学。杨石先作为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处境很艰难。辛亥革命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国内形势依旧是军阀割据。1915年,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竟被袁世凯接受。美国人非常看不起中国人,就连去理发美国人也不愿接待。为了振兴祖国,也为了长中国人志气,他发奋读书,各门功课总是班里的前三名。

1923年,當他只差一年读完博士学位时,由于家中变故,他接受导师建议,用完成的部分论文通过了硕士学位考试。在回国的船上,他与清华同学李济(后成为著名人类学及殷墟考古学专家)相遇。李济在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已受聘于南开大学,他推荐杨石先到南开大学应聘。经过一番考虑,杨石先选择了待遇虽不高,却受国民党政府影响较小的私立南开大学,作为他实现“教育和科学救国”抱负的起点。

到南开大学后,杨石先和邱宗岳教授合作,担负着全校化学课的教学工作。1929年,学校资助他再次赴美,在耶鲁大学任研究员。在美国,他进行的是杂环化合物的合成研究,因成绩出色被推选成为美国科学研究学会荣誉会员。1931年,杨石先获化学博士学位后回国。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昆明筹组西南联合大学,杨石先被推选为化学系主任。因其办事公道,以身作则,又被推选为教务长。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杨石先赴美考察,在印第安纳大学做访问教授兼研究员,从事一种抗疟要素的化学性能的研究工作。1947年,他毅然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研究条件和生活待遇回国,任南开大学教务长。1948年4月,任南开大学代理校长。他拒绝了国民政府“离津南飞”的要求,一直工作在南开大学。

临危受命 勇担重任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百业待举,但科研力量严重不足,人力和财力都非常有限。杨石先在《科学通报》上发表文章,希望党和政府能够重视和发挥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潜力。1955年杨石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兼化学组组长。1957年被任命为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化学组组长。1956年和1962年,先后参加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会议、十年科学技术规划会议以及全国农业规划会议。当时,国际上农药研究已开始从无机农药、植物性农药向有机农药过渡。于是他首先在我国倡导并实践有机农药化学研究,开始合成一系列新植物激素。1956年,他从“磷酸酯类结构的改变会带来生理作用的变化”这个特点出发,又着手研究当时在国内尚属空白的有机磷化学。在制定国家科学发展规划时,很多国家急需的科学研究项目没有人承担,杨石先积极响应周恩来提出“要勇于承担国家任务”的要求,毅然放弃了从事多年的药物化学研究,在学校中带头改行,接受了农药研制的任务。

1958年,杨石先和南开大学化学系的师生办起“敌百虫”“马拉硫磷”两个农药车间。毛泽东来津视察期间,到南开大学视察了杨石先主持创办的农药车间,对他的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1962年,杨石先受周恩来和聂荣臻的委托,于当年10月创建了我国高校第一个化学研究机构——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杨石先兼任所长。经过他和师生们数以百计的实验,在吸收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开辟了我国研发农药的道路,最终研制出一批农药产品,包括杀虫剂(久效磷、螟蛉畏)、除草剂(除草剂一号、燕麦敌、除草剂十六号)、杀菌剂(灭锈一号、叶枯净、克菌壮)、植物生长调节剂(7104、矮健素)等多种新农药,极大地缓解了我国农药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1966年,他们研制的三种有机磷农药获得国家一等奖。1978年,南开大学元素所的8项成果荣获全国科学大会的表彰,杨石先荣获“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80年代初,杨石先又创建了南开大学分子生物研究所,在化学与生物学的交叉领域开展了新的研究。

杨石先治学严谨,几十年如一日,摘录农药资料卡片10余万张,发表学术论文97篇,负责主编撰写了一系列有关有机磷化学、有机农药化学方面的著作。他还主持编辑了《世界农药进展》等期刊。杨石先既重视应用科学,也重视基础研究。他认为应用研究应有实用价值,基础研究要在学术上有指导意义和科学水平。他曾积极支持人工合成胰岛素和核糖核酸这类纯理论性的基础研究工作,亲自主持评审了这类重大科研成果,充分肯定了它的学术价值。

桃李满园 为国育才

在探索科研的同时,杨石先先生对教育工作未曾稍懈。他把培养高质量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指出“大学培养的学生,其质量决定着学校工作的成败”。20世纪60年代初,为纠正一度忽视教学质量的倾向,他坚定支持制订《南开学则》,整顿教学秩序,规范教学管理,其积极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为提高办学质量,他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他在担任教务长和代理校长期间,就聘请了一批在国外学习过的中国学者到南开大学任教,他们都是已经学成或即将进修完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等方面的专家教授,为南开大学化学系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同时邀请了一批物理学、生物学方面的专家,加强了其他学科的师资力量。1976年后,杨石先鉴于国内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差距拉大的事实,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和科研逐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对现有的教师队伍采取在职学习、脱产进修和出国培养等多种方式。亲自与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著名大学建立校际合作关系,邀请具有真才实学的国外知名科学家和学者来校兼职培养研究生或讲学。在杨石先的带领下,经过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南开大学拥有了一支较强的教育科研队伍。

杨石先一贯重视实验教学,他认为良好的实验技术是科研人员必要的素质,任何理论和假设都必须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因此他对实验操作非常严格,要求学生装置仪器横平竖直,仔细认真地观察反应,整洁、正确地记录,爱护和珍惜仪器、药品。

杨石先还十分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认为品德不好的人在学术上也是不会有很高成就的,更不可能对国家和人民作出很大贡献。在从事教学岗位的几十年里,他总是循循善诱、诲人不倦,鼓励学生在特定的领域内发展成材,做一个品德高尚、努力为祖国争光的人。“你们应当踩在老一辈知识分子的肩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这是杨石先经常对他的学生和青年人说的一句话。六十余年的辛勤耕耘,他为我国培养和引进了一大批科学人才,仅新中国成立前他培养输送出国的学子就有200余人,其中包括杨振宁、唐敖庆、殷宏章、蒋明谦、邹承鲁、何炳林、陈茹玉等著名科学家。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15人是他的学生。

杨石先关心青年,奖掖后进。1978年国家刚刚开始拨乱反正,他就在五四青年节寄语青年,希望他们在向“四化”进军途中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光和热。他还写信给高中毕业生,希望他们志存高远,学习科学知识,做实现科技现代化的生力军。

老骥伏枥 无私奉献

1979 年,杨石先被重新任命为南开大学校长,虽已82歲高龄,但仍精神矍铄地工作,亲自译书,亲自培养研究生,每日工作10 多个小时,从不午休。1980年,杨石先响应党中央号召,从党的长远利益出发,为使年富力强的同志早日走上领导岗位,他率先提出辞去校长职务的请求,在全国高教界产生了极大影响。1981年,中央接受了他的请求,并任命他为南开大学名誉校长。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为杨石先题写“桃李满天下,为国育英才”的贺词。

杨石先除担任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外,还满腔热忱地参与人民政权的建设和行政领导工作。他是第一届至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第六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常务委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还担任中国化学会第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二十届理事会理事长、常务理事,天津市科协主席,天津市文教委员会副主席,河北省政协副主席,河北省科委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河北省分院院长,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四、五、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七届中央委员会顾问等职。

1984年他不顾重病之身,指导申请国家重点实验室并获得国家批准,为南开大学化学和农药学学科高水平发展作出重要贡献。1985年2月,88岁的杨石先因病逝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骨灰撒在南开大学周恩来纪念碑周围。

杨石先以极高的学术威望和杰出的科学贡献蜚声海内外。他虽身居领导职务,仍兼任多项社会工作,即使是在耄耋之年,始终坚持亲自讲授基础课、指导学生、培养中青年教师,毕生为祖国科研和教育事业发展不懈奋斗、孜孜以求。为纪念这位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并鼓励青年学生在化学方面做出成绩,南开大学设立了“杨石先教授奖学金”。“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这是杨石先当年赠予西南联大法学会的诗词,这首诗何尝不是其一生的精神写照。为祖国教育科研事业奋斗终生的杨石先,其高洁风骨、家国情怀将被永远铭记,他的精神也必将激励更多青年学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力奋斗。

作者单位: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地方党史资料征集处

责任编辑:朱 健

猜你喜欢

南开大学农药化学
浪漫的材料
To Judge or Not to Judge: A Discussion on the idea of Judging i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and the Bible
百年南开学子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2014年第四批农药生产资质合并企业名单
第十八届全国农药信息交流会
关于召开“第一届中国农药行业HSE培训班”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