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型工科大学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探索

2021-01-25李元超张天然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1年12期
关键词:队伍实验室岗位

李元超,李 霞,张天然

(上海交通大学a.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b.资产管理与设备处,上海 200240)

0 引言

高校实验室是高校培养卓越创新人才、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教书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基地,是衡量大学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高校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高水平的实验人才队伍是研究型大学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技术支撑和保障,实验室人才队伍的地位和作用长期被低估。近年来,实验人才队伍发展滞后,人员结构不合理、流动性大、整体队伍缺乏活力和创造性等问题日益突显,成为高校人力资源发展的“短板”,严重制约“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实现。实验室队伍建设亟待改革和突破与一流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协同发展,培养和造就与一流大学建设、一流学科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实验技术队伍[1-3]。

1 实验队伍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岗位设置与需求脱节。高校实验队伍的建设长期以来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实验室人力资源配置、技术支撑与服务能力不能适应新要求,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滞后于学校的整体发展,实验技术队伍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岗位设置与实验室需求不匹配、队伍规模偏小、技术结构不合理、岗位职责不明、实验室多头管理。

(2)缺乏高水平技术人员。实验室工作是一个专业性、科学性、技术性强的工作,高层次实验技术人才缺乏是高校面临的普遍问题之一。实验技术人才招聘重高学历轻实践技能、考核重论文成果轻工程实践,评价体系与教师同质化,实验技术队伍重学术轻工程实践,工程实践一线的价值不能得到公平合理的评价,逐渐导致重仪器设备轻队伍建设,青年教师不愿意从事实验室工作,技术精湛、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工程实验技术人员数量不断减少,工程实践经验丰富、可以胜任大型项目管理、高水平且具有技术专长的工程实验人员严重缺少[4]。

(3)评价激励机制滞后。工程实验队伍薪酬普遍偏低、评价体系单一,晋升渠道不畅通。原有的实验室工程人员评价标准参照教师系列的评价标准制定,缺少针对实验室工作特点的考核评价标准,不能实际反映工程实验人才队伍的工作成绩和贡献,实验队伍缺少活力和创造性。

2 新形势对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要求

(1)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实验教学是实验队伍承担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项目式、混合式教学、慕课、创新创业教育等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创新实验等对实践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实验教学队伍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模式,实验教学需要打破常规教学的模式,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引入学科最新技术,探索开放实验及教学管理的新方法[5],积极探索更先进的教学实验方法。

(2)深入研究实验技术与方法、服务于科研与教学。随着学科建设和重点实验室建设等各类重点资金的大量投入,学校仪器设备总量实现了跨越式增长,“高、精、尖”仪器设备数量快速增加,要求紧跟科学前沿技术,熟悉与掌握新仪器新设备的使用操作,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效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共享率,更好地服务于科学研究、实验教学等工作。实验室的开放与共享、科研团队的科研活动协作形式变化、学科融合与多跨学科合作都对实验室队伍的岗位设置、实验技能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不断跟踪前沿技术与实验方法、能够完成设备的熟练使用、实验方法的深入研究,满足深入科学研究技术支撑及多学科交叉等方面的要求。

(3)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实验技术队伍。大学在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科研的国际化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国际学生数量逐年增加,教职工亦有外籍教工或国际团队,这些变化不仅要求实验技术队伍具有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流能力,也要求实验技术队伍在学缘、知识结构和技术能力上具有较高水平,能够了解国际实验技术前沿,才能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生。

3 实验室人才队伍的主要举措

围绕"建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为根本任务的世界一流学院"的目标,从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和体制机制几个方面逐步实施一系列改革,实验室队伍建设改革探索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学院以建设“与世界一流大学相匹配的工程实验支撑队伍”为目标,贯彻落实学校“分类发展”改革战略,聚焦做好教学科研支撑等核心工作,在实验室队伍建设上探索改革实践的思路和对策,培养和造就与一流大学实验室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实验技术队伍。

3.1 科学设岗,明确岗位职责

(1)明确实验室类型和岗位数量。在综合改革视域下,理顺实验室管理体制,规范实验室管理架构。学校的实验室主要分为教学型、科研型以及公共服务型(仪器平台、服务平台)3 类。学校重新明确实验技术队伍定位,明确指出在3 种类型实验室中从事分析测试、技术支持、实验教学与指导、实验室安全监管、网络信息化建设以及仪器设备设施的操作、管理与维护等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为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支撑服务的群体,主要包括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学院设立院级实验室管理办公室,负责全院所属实验室的管理与服务。对学院科研型实验室进行岗位数量核算,根据实验室规模(主要指标:教师人数、经费总量)、设备数量、科研服务能力、危险品等划分为A、B、C 3 级,按照“总量控制、按需设岗、统筹规划”的原则,按照“1 +N +X”要求配置固定岗位数量:“1”指实验室主任全面负责实验室工作;“N”为固定岗位实验技术人员;“X”为非固定岗位人员,A、B、C 三级分别设置3、2、1 个固定岗位,在不突破原有编制总体规模前提下科学设岗,重新核定了实验岗位编制数量。通过实验室队伍、重新公开选聘等工作完成了固定岗位的聘任,通过转岗、调离、解聘等形式分流未获聘任人员,平稳过渡完成岗位调整。引进人才时实施分类评价标准,杜绝实验队伍人才引进学术化、单一化等现象,切实引进岗位需要的人才,通过长期、短期或兼职等多元化用工形式,在进和出的动态过程中实现队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2)明确岗位职责。工程实验队伍本质上是一支为科研、教学提供支撑与服务的工程实验队伍,学院制定各个岗位明晰的岗位职责,签订岗位责任书,明确实验室主任及工程技术岗位等岗位职责要求。实验室岗位职责加强了实验室主任与工程技术岗位人员的安全管理责任和工程技术要求。实验岗位要求专职专任,以实际工程能力、服务工作为主,不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接科研项目,原则上不承担非实验技术、非实验教学和非实验室管理相关课题,不主讲非实验类课程。

3.2 改革创新实验技术队伍评价体系和晋升政策

(1)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分类发展,科学考核评价。根据岗位的要求,实施分类发展,考核分为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强化基于岗位职责的聘期考核。考核评价内容包括职业道德、工作态度、业务能力、技术开发、实践技能、工作表现与业绩,教师、学生和用户评价以及考勤情况等方面。对实验技术人员的考核评价方式和指标做到要有利于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实验技术能力的提升,做到科学、客观、公正地考核评价,突出了实验技术、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等考核,淡化了科研论文和科研项目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实验室评优、岗位聘任、发展晋升、薪酬分配、进修培训、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

(2)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合身、适用的评价机制既能增加工程实验队伍人员的自我认同,也将积极促进工程实验队伍的发展。为激励工程实验人员的积极性,学院合理提高薪酬待遇,实行以岗位和贡献为基础的评价制度和分配制度。实验室固定编制人员的收入由年薪和绩效奖励构成,年薪由学院统一核定、承担,绩效奖励部分由学院和系所按个人工作业绩情况发放,薪酬标准与教师系列具有可比性。改革原有考核政策,制定合理的岗位要求与工作量标准,兼顾工作业绩,使实验技术人员为整个团队工作与服务。学院每2 年制订一次《目标、资源、任务考核实施方案》,工程实验人员需按条例参加考核,确定调薪等级。年薪调整以实验室建设情况、实验室年度考核情况及个人工作业绩为依据,增长幅度参照教师系列。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充分保障工程实验人员全身心投入工作,服务于学院教学、科研工作。

(3)完善职称晋升制度。修订实验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实施办法与申请条件,新增设研究员(实验技术)岗位。工程实验人员晋升着重工程实验技术能力、体现对实验室工作的贡献。学校专业技术职务申请条件遵循以下原则:①改变科研论文导向,重点考察实验技术能力和实验创新;②分类发展,为实验技术队伍不同类型人员制定适合其特点的晋升申请条件;③适度倾斜,优先和重点支持在公共服务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实验技术人员。重视科学研究中的工程能力;解决本专业关键技术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实验室建设的贡献。考核其在辅助教学课程中承担的任务;指导学生在工程实践中取得的成果。不要求有研究任务和学术论文;坐班制,实行考勤、岗位责任制;接受教师、学生评价。

3.3 引育并举,建立多渠道激励措施

全面深化分类发展、多元评价改革,建立健全实验技术队伍人才的培养、考评和奖励的激励机制,多渠道提高工程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实验与工程人员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实验教学改革与实验室科学管理。多种激励措施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其目的是实验队伍争创先进,把主要精力引导到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氛围。

(1)设立专项奖励计划。持续推进人才强校主战略,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实验系列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学校将SMC-晨星优秀青年教师(B类计划)纳入“卓越奖励计划”,实验系列设置研究员(实验技术)、高级实验师、实验师奖励计划,重点支持优秀的实验技术骨干,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发展活力。

(2)设立实验室创新研究支持项目。以项目研究的形式鼓励实验室人员开展实验技术方法、实验室管理等内容的创新探索,由工程实验人员自由申报,促进实验技术创新、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研究。

(3)实施荣誉奖励。在现有实验室先进工作者、先进集体评审基础上,设立实验技术成果奖,管理服务奖等,促进实验队伍的工程能力与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

(4)开展专业化培训,支持交流访问。人力资源处和资产管理与实验室处联合组织实验技术人员骨干培训和专项培训,提高实验人员职业素养、业务理论和实践能力、实验室安全管理实务水平。以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出国研修项目为基础,重点支持优秀实验技术人员到国外著名高校或科研机构、实验室进行研修,有计划地组织实验室人员代表赴国内外实验室短期访问学习。

(5)实行薪酬分配激励。提高优秀实验技术人员相关待遇,每2 年调整一次年薪。实验技术人员薪酬分配的确定和调整参照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室安全考核、实验技术支持、教师学生综合评价、参与实验课程学生指导以及个人能力提升等因素。

经过3 年多的实践,实验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有较大提升,岗位责任明确,分类发展,评价多元,实验与工程人员有更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去开展技术研究、实验教学、科学管理,形成了人人争创先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

4 结语

高水平的实验人才队伍是研究型大学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技术支撑和保障,关系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针对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研究型大学建设对实验队伍的要求,提出科学设岗和规范管理、工程实验队伍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多渠道人才培养与培育,专项奖励计划等多种改革举措,吸引一批有志于创新、开发实验项目的人才进入实验技术队伍,激发高水平人才从事实验室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充分认识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坚持人才强校,在实验教师队伍的培养和管理上多做工作,创造条件,才能培养出和造就与一流大学建设要求相适应的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队伍。

猜你喜欢

队伍实验室岗位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