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组人干扰素α1b 治疗小儿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

2021-01-24朱映瑶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33期
关键词:毛细干扰素乙组

朱映瑶

毛细支气管炎属于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呼吸系统疾病,即支气管发生炎症,小儿为该疾病的主要发病群体,冬季为高发时期。因毛细支气管炎的病变部位在肺部细小支气管,故将其称为毛细支气管炎,一般是由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等病毒性感染引发的并发症,同时也可由细菌感染引发,属于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1-2]。呼吸道合胞病毒为该疾病的主要病原,其次为流感病毒、鼻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腺病毒等核糖核酸(RNA)病毒[3]。病毒感染之后,毛细支气管处于水肿、充血状态,黏液分泌量明显增多,再加上坏死状态的黏膜上皮细胞脱落,管腔受阻,引发肺不张、肺气肿[4]。该疾病对小儿身体健康与正常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亟须寻找一种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治疗[5]。目前,临床尚无一种有效的抗RNA 病毒药物,一般只能采取对症治疗方式[6]。干扰素α 具有较强抗病毒活性,对RNA 病毒尤为有效,可通过刺激细胞,生成抗病毒蛋白,直接降解病毒基因组RNA[7]。本研究旨在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 治疗小儿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儿家长知情同意;(2)近2 周未采用其他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3)能严格遵医嘱接受治疗。排除标准:(1)中途退出;(2)治疗期间合并采用其他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3)合并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癫痫;(4)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5)合并全身严重感染、肺水肿。

1.2 一般资料 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常州儿童医院2018—2020年收治的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579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289 例与乙组290 例。甲组中男169 例,女120 例;年龄1~12 岁,平均(7.96±3.22)岁;病情严重程度为轻度、中度、重度的患儿分别有182例、89例、18例。乙组中男171例,女119 例;年龄2~12 岁,平均(7.91±3.19)岁;病情严重程度为轻度、中度、重度的患儿分别有183 例、81 例、26 例。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南通大学附属常州儿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3 方法 甲组患儿入院后,常规行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吸氧、化痰、抗感染等治疗,同时给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生产企业:AstraZeneca,国药准字H20140475)0.5 ml、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生产企业:Laboratoire Unither,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50158)1.25 ml,2 次/d,连续治疗7 d。乙组在甲组治疗基础上予以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 注射液(生产企业:北京三元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10006,规格:30 μg:1 ml),吸入量为4 μg/次,2 次/d,连续治疗7 d。

1.4 观察指标(1)比较2 组临床疗效。临床疗效评定标准[8]:经治疗,喘息、肺部啰音、三凹征以及咳嗽等症状均消失,胸部X 线检查结果正常,则为治愈;经治疗,各项临床症状有所减轻,胸部X 线检查显示有所好转,则为好转;未达到以上标准,则为无效[9]。总有效率=好转率+治愈率。(2)比较2 组三凹征、肺部啰音、喘息、咳嗽消失时间。(3)比较2 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呼吸阻力(Rrs)、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值容积比(VPTEF/VE)、吸气呼气时间比(Ti/Te)、每公斤体质量潮气量(VT/kg)〕。治疗前后采用潮气呼吸肺功能测定仪(德国耶格公司生产)对2 组患儿Rrs、tPTEF/tE、VPTEF/VE、Ti/Te、VT/kg 进行测定。(4)比较2 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指标〔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与免疫功能指标〔CD8+T 淋巴细胞分数、CD4+T 淋巴细胞分数、CD3+T 淋巴细胞分数〕[10]。治疗前后,2 组患儿均抽取2 ml 清晨空腹静脉血,以3 500 r/min 的速度行10 min离心处理,IL-4、IFN-γ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试剂盒由北京环亚泰克生物医学技术有限公司提供,CD8+T 淋巴细胞分数、CD4+T 淋巴细胞分数、CD3+T 淋巴细胞分数均采用流式细胞仪(上海三崴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进行测定。(5)观察2 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乙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0%(281/290),高于甲组的78.55%(227/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02,P<0.05)。见表1。2.2 症状消失时间 乙组三凹征、肺部啰音、喘息、咳嗽消失时间短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 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2 2 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

2.3 肺功能指标 治疗前,2 组Rrs、tPTEF/tE、VPTEF/VE、Ti/Te、VT/kg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乙组Rrs 低于甲组,tPTEF/tE、VPTEF/VE、Ti/Te、VT/kg 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 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2.4 炎性因子 治疗前,2 组IL-4、IFN-γ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乙组IL-4 低于甲组,IFN-γ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 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ng/L)

2.5 免疫功能指标 治疗前,2 组CD8+T 淋巴细胞分数、CD4+T 淋巴细胞分数、CD3+T 淋巴细胞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乙组CD8+T 淋巴细胞分数低于甲组,T 淋巴细胞分数、CD3+T 淋巴细胞分数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6 不良反应 2 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属于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小儿毛细支气管管腔细小,黏性分泌物极易将其堵塞,再加上平滑肌收缩、水肿等原因,极易梗阻,导致肺不张或者肺气肿,出现缺氧、咳喘以及咳嗽等临床症状[11-12]。该疾病发病与病毒感染存在密切相关性,病毒感染之后,呼吸道黏膜完整性遭到破坏,黏液分泌量明显增多,机体T 细胞生成也会受到抑制,当病情处于后期时,还会有变态免疫损伤出现,使得病情加重[13]。临床尚无一种特效抗病毒药物用来治疗该疾病,既往临床常采用利巴韦林对该疾病进行治疗,但多数临床实践均显示难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存在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14]。干扰素属于一种糖蛋白,具有抗肿瘤、调节免疫、抑制细胞增殖以及抗病毒等诸多作用。α2a、α2b,α1b 型均为常见的干扰素亚型,其中健康中国人的白细胞为α1b 型干扰素的主要来源,α1b 型干扰素相较于α2a 型、α2b 干扰素的抗原性最小,用药安全性高,更加适用于小儿治疗[15]。本研究结果显示,乙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甲组,且各项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甲组,提示小儿急性毛细支气管炎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 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利于改善临床症状。究其原因发现,重组人干扰素α1b 可促使药物成分快速到达病灶部位,对病毒进行抑制,促使受损气道上皮得以修复,减轻气道免疫反应。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与甲组比较,乙组治疗后CD8+T 淋巴细胞分数更低,CD4+T淋巴细胞分数、CD3+T 淋巴细胞分数更高,进一步证明了小儿急性毛细支气管炎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 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这可能是因为重组人干扰素α1b 对细胞受体进行作用之后,可发挥增强免疫作用,主要是通过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来激活自然杀伤细胞,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进而达到抗病毒、增强免疫的目的。当毛细支气管被堵塞时,呼气时间也会随之延长,Ti/Te 降低。VPTEF/VE、tPTEF/tE 可反映小气道堵塞情况,呼吸道阻力越高,Rrs 值也越高。本研究中,与甲组比较,乙组治疗后Rrs 更低,tPTEF/tE、VPTEF/VE、Ti/Te、VT/kg 更高,提示重组人干扰素α1b 可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干扰素还能对嗜酸粒细胞、T 淋巴细胞聚集、炎性因子分泌与合成进行抑制。IL-4 可增强B 细胞与T 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促使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导IgE 合成,促使炎症病灶部位大量聚集嗜酸粒细胞,加重气道炎症程度。IFN-γ 则是维持Th1/Th2 平衡的因子之一,可抑制呼吸道炎症反应进行抑制。本研究中,与甲组比较,乙组治疗后IL-4更低,IFN-γ 更高,提示小儿急性毛细支气管炎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 治疗可明显减轻机体炎症反应,这可能与干扰素的作用机制有关。

表5 2 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综上所述,重组人干扰素α1b 治疗小儿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肺功能与免疫功能,减轻机体炎症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毛细干扰素乙组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出现憋喘 可能是毛细支气管炎!
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孟鲁司特治疗不同病原感染后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
雾化吸入γ干扰素对免疫低下肺炎的疗效观察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