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舒伐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

2021-01-22吕佳新

当代医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硬化性瑞舒伐脑血管病

吕佳新

(辽宁省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阜新 123000)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发病原因较复杂,患者病情一般比较严重,若不能及时给予治疗容易导致残疾甚至死亡。有数据表明,我每年约有150万~200 万新发脑卒中患者,而缺血性脑卒中占比为70%[1]。可见,脑血管病发病率较高,且危害性较大。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各种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因素,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会导致患者脑血管管腔狭窄,造成患者管腔闭塞甚至出现血栓等现象,患者可能会出现失语以及偏瘫等临床表现,严重损伤神经功能,并可引起残疾或死亡等[2]。因此,临床必须不断探寻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病的有效途径。现阶段,临床上对于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病的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他汀类药物是最常用的药物之一,通过使用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药物使用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较高,因而应用较广泛。瑞舒伐他汀以及阿托伐他汀均属于他汀类药物范畴,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效果有待进一步探究。本研究选取2018 年5 月至2019 年5 月本院收治的84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患者,给予分组治疗,对照组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实验组通过瑞舒伐他汀实施治疗,观察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84 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46~78 岁,平均(55.8±8.2)岁。实验组男23 例,女19例;年龄45~79 岁,平均(56.2±9.1)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头颅CT 或MRI 等相关临床检查并被确诊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其临床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关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均能够积极配合相关研究,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排除标准:患者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问题;患者同时服用可能影响脂类代谢的药物;患者存在药物滥用史及相关药物过敏史。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819)治疗,每次20 mg,每天1次,持续用药4 周。实验组给予口服瑞舒伐他汀(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483)治疗,每次10 mg,每天1次,持续用药4周。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若患者接受治疗后,其TC(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下降>20%,或TG(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下降>40%,亦或患者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0.26 mmol/L,为显效;若患者治疗后,其TC(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下降10%~20%,或TG(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下降20%~40%,亦或是患者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0.01~0.26 mmol/L,为有效;若患者不符合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统计比较两组患者药物花费,比较两组用药经济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予以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予以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与对照组的90.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均无肝功能损害等明显不良反应现象。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14%,与对照组的4.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3 两组平均药物费用比较 实验组平均药物花费为(264.4±9.6)元,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2.8±10.5)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357,P<0.05)。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脑部血管疾病之一,高脂血症是诱发该病的常见危险因素,患者病情通常比较严重,必须及时给予有效治疗,以有效控制患者病情。临床对于脑血管病的防治要求对其高血压病以及高血脂症等高危疾病进行有效控制,并观察其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合理用药[3]。现阶段,临床上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患者多采用药物治疗,而他汀类药物是治疗该类疾病的一线药物,能够发挥较好的疗效。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活性,同时减少患者肝脏胆固醇合成,加速肝内LDL 受体的合成,促使肝脏摄取更多血浆LDL-C,发挥显著的降脂功效[4]。临床实践表明,他汀类药物对于血脂控制作用显著,该药物在临床的应用较普遍,其在脑血管病患者血脂控制中的应用必须谨慎,尽可能确保所用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安全性及有效性,并尽量提高其经济性[5]。现阶段,阿托伐他汀在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相对较广泛,且安全性也得到较广泛的认可。近年来,瑞舒伐他汀作为一种新型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也逐渐增多,与其他他汀类药物比较,该药物对于LDL-C的降低作用更明显[6]。瑞舒伐他汀不但具备良好的降脂功效,而且能为患者神经提供良好保护。通过长期强化他汀治疗可有效控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患者病情,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有研究发现,使用同等剂量的阿托伐他汀以及瑞舒伐他汀进行疾病治疗,瑞舒伐他汀对于血清LDL-C的降低幅度更高,且对于血脂的控制效果也更明显[7]。也有研究称,分别使用10 mg 和20 mg 瑞舒伐他汀对患者进行降脂治疗,患者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无明显并发症[8]。值得注意的是,因为他汀类药物通常需长时间服用,药物价格也成为影响医生以及患者选择降脂药物的重要因素。在确保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应综合考虑其药物使用成本,尽可能降低其药物治疗的花销,提高经济性[9]。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与对照组的90.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14%,与对照组的4.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阿托伐他汀以及瑞舒伐他汀均属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的安全、有效药物。本研究还发现,实验组平均药物花费为(264.4±9.6)元,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2.8±10.5)元(t=18.357,P<0.05),与以往研究结果基本相符[10]。提示,阿托伐他汀以及瑞舒伐他汀均能够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中发挥良好疗效,而瑞舒伐他汀的应用更有利于节省开销,经济性更高。

综上所述,瑞舒伐他汀以及阿托伐他汀均属于临床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的有效药物,两种药物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无明显并发症,应用安全性较高,但瑞舒伐他汀治疗费用相对较少,经济性更高,更有利于临床大范围推广应用。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实际治疗工作中,应视患者实际情况科学选择瑞舒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治疗,在确保疗效的同时,征得患者同意后优先选用瑞舒伐他汀,尽可能节省患者用药开销,提高患者满意度。

猜你喜欢

硬化性瑞舒伐脑血管病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硬化性胆管炎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用于冠心病治疗疗效对比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多发性肺硬化性血管瘤18~F-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1例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
非编码RNA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蒲参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片治疗中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