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螺旋CT冠状位平扫技术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

2021-01-22周盼盼

当代医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冠状征象异物

周盼盼

(九江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江西 九江 332000)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指呼吸道内干痂、假膜等内源性异物及食品、物品等外源性异物进入、停留、嵌顿于气管或支气管内的一种状态,是临床发生率较高的一种急症[1]。气管、支气管异物多发于儿童,会导致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剧烈咳呛、呕吐、声音嘶哑、面色发青等临床症状,未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及有效处理,易引发肺脓肿、气胸等并发症,甚至危及患儿生命安全[2]。但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无法准确表述异物种类、进入过程等信息,加之该类症状表现各异,部分症状与呼吸道感染症状相似,临床诊断难度较大,误诊、漏诊发生率较高[3]。因此,寻找安全、准确、有效的检查方式及时明确异物情况、预防气管、支气管异物并发症、降低患儿死亡率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螺旋CT冠状位平扫技术检查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本院接收的51 例可疑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所有患儿均接受螺旋CT 冠状位平扫技术检查,支气管镜检查。入院时部分患儿存在阵发性咳呛、咳嗽、发热、喘鸣等临床表现,存在可疑异物吸入史。其中男29 例,女22 例;年龄7 个月~5 岁,平均(2.0±1.1)岁;发病时间30 min~20 d。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儿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螺旋CT冠状位平扫技术检查 螺旋CT为美国GE公司生产,设备型号为LingSpeedl6层螺旋CT扫描机。具体方法:对于好动、配合度低的患儿可在其睡眠时或给予水合氯醛、苯巴比妥钠等药物制动后进行检查,将患儿置于胸部冠状位扫描支撑架中,确定扫描范围,将管电压、管电流、螺距、层厚分别设定为120 kV、240 mA、1.5、5 mm,从咽喉部至肺底水平进行冠状位平扫,检查完成后,将搜集的图像相关数据传送至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小密度投影等后处理技术处理图像,获取气管、支气管及肺部组织冠状位图像,并由2 名经验丰富的检验医师共同阅片,查看图像特征,明确气管、支气管官腔情况、异物大小、位置、数量、形态及肺部征象,得出统一结论。

1.2.2 支气管镜检查 采用Olympus BF-MP60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例行禁饮食、心电图、凝血功能检查,确保患儿符合检查条件。检查前静脉注射咪唑安定,检查时以“边麻边进”的方法将利多卡因对气管局部黏膜进行麻醉。从口腔进镜后定位异物具体位置,从工作孔道将冷冻探头插入,在临近异物1.0 cm 处启动制冷5 s,见到探头与异物共同形成一个冰球后拔出冷冻探头和支气管镜。

1.3 观察指标 对比螺旋CT 与支气管镜检查对气道异物检出情况、检查所需时间及患者舒适度评分(总分为10 分,分数与患者舒适度呈正比)的差异,分析CT影像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予以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予以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异物检出情况比较 51例患儿中,CT图像显示有45例患儿气管支气管内存在异物,其中异物位于气管22例、左侧支气管9例、右侧支气管14例,均经支气管镜取出相关异物证实,见表1。其他6例患儿CT直接、间接征象均未显示、提示气管、支气管内存在异物,经支气管镜检查有5 例患儿未取出异物,诊断为支气管肺炎,经抗炎等对症治疗后痊愈;有1 例患儿取出较小异物。螺旋CT 检出异物45 例,支气管镜检出异物46例,诊断符合率为97.83%。

表1 异物检出情况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foreign body detection[n(%)]

2.2 检查情况及患者舒适度评分 行螺旋CT 检查时间明显短于支气管镜检查所需时间,且患者舒适度明显高于支气管镜检查(P<0.05),见表2。

表2 检查情况及患者舒适度评分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examination and patient comfort score(±s)

表2 检查情况及患者舒适度评分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examination and patient comfort score(±s)

?

2.3 CT 影像表现 直接征象显示支气管腔内存在边界较清晰、不同形态的高密度阴影或嵌顿、阻塞、截断征象;间接征象为肺不张、肺气肿、局限性肺实变、阻塞性肺炎。

3 讨论

气管、支气管异物属于临床发生率较高的一种危重急症,多为意外滑入,好发于儿童,对患儿危害大,不仅容易引起肺部病变,严重者甚至导致患儿窒息,危及生命安全。X线透视是以往检查可疑支气管异物的常用方法之一,主要通过肺部感染、纵隔摆动、肺气肿等间接征象进行诊断,但其准确性受到患儿配合度、病史、检验科医生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4]。有相关报道显示,气道、支气管异物应用X线透视检查的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高达10.8%、29.7%[5]。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支气管异物的金标准,但其属于侵入性操作,存在创伤,患儿接受度、配合度低,且可能会引起气胸、窒息、纵隔气肿等并发症,应用于可疑性支气管异物患儿中存在较大的风险[6]。本研究中,支气管镜检查所需时间长于螺旋CT检查,患者舒适度较低(P<0.05)。

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成像快且质量好、空间分辨率高、无创、操作便捷及合并多种后处理技术等多种优点,在临床血管性病变、骨关节创伤等诊断中均取得较明显的优势[7]。本研究对51例可疑气管支气管患儿应用螺旋CT冠状位平扫检查,得出45例患儿气管支气管内存在异物,诊断符合率高达97.83%;均表现为边界较清晰、不同形态的高密度阴影或嵌顿、阻塞、截断等直接征象或肺气肿、阻塞性肺炎等间接征象。分析原因为:①螺旋CT 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X 射线的吸收与通过率的不同,可短时间自动获取数据,并获取气管、支气管区域的矢状位、轴位、冠状位等多个平面的清晰图像,还可灵活调动图像层的角度、深度,能够从不同平面、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直观了解支气管狭窄程度、异物形态、大小、位置等详细信息,对于没有直接征象的患儿还可通过肺部异常改变等间接征象进行确诊,异物检出率高。②上下走向的支气管是异物停留的主要部位,CT 冠状位平扫能有效显示上下走向各段支气管的纵切面,能直观、清晰显示异物状态,漏诊率低[8]。45 例患儿检出异物位于右侧支气管多于左侧,可能与右侧支气管粗直且延续于气道相关[9]。

综上所述,在可疑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中应用螺旋CT冠状位平扫技术检查可迅速获取清晰、准确的气道异物相关信息,检查效率高且安全舒适,可作为检查可疑支气管异物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猜你喜欢

冠状征象异物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咽拭子与粪便排毒规律及临床表现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自制异物抓捕器与传统异物抓捕器在模拟人血管内异物抓取的试验对比
KEY G6型异物剔除机轴承损坏频次过高的分析及改进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牛食道异物阻塞急救治疗方法
Ki-67、p53、CerbB-2表达与乳腺癌彩色超声征象的关系
急性球形肺炎的CT征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