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联合脾切除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胃肠激素及肝功能的影响

2021-01-22王霄龙

当代医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激素水平门静脉围术

王霄龙

(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普外科,辽宁 朝阳 122000)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弥漫性肝损害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轻度乏力、贫血、脾功能亢进及门静脉高压性胃肠血管病等,其主要病因为病毒性肝炎硬化、酒精性肝硬化及代谢性肝硬化等[1]。其中门静脉高压为其主要并发症之一,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脾切除手术缓解患者门静脉高压症状,取得良好治疗效果[2]。但由于脾切除手术存在术中出血量较大且术后并发症较多等特点,因此,寻找科学有效的术式至关重要[3]。本研究旨在探讨腹腔镜联合脾切除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胃肠激素及肝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 例。对照组男26 例,女14 例;年龄23~76 岁,平均(56.24±3.57)岁;病程1.5~6 年,平均(3.72±0.51)年。观察组男23 例,女17 例;年龄26~74 岁,平均(55.81±3.62)岁;病程2~5 年,平均(3.55±0.47)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MRI 或CT 检查确诊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心、肺、肾等功能障碍;合并对本研究具有干扰性疾病;治疗依从性差。

1.3 方法 对照组行开腹脾切除术,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处理,行常规消毒备皮后依据患者具体症状于患者腹部左侧肋缘做切口,切口呈L 形,长度约10~20 cm,逐层分离腹部组织后进入腹腔,检查患者腹腔内情况,包括脾脏位置、直径以及脾脏与附近组织有无粘连现象,确认胃结肠韧带位置后,结扎胃短血管,并将胃左、右动脉通向胃壁分支离断脾胃韧带,应注意需完全离断胃底,而后结扎处理胰腺上缘脾动脉主干,结扎脾结肠韧带,将脾下极进行向内及向上翻转处理后进行游离,充分游离后离断脾肾韧带,分离脾动脉血管及脂肪组织并结扎脾蒂,进行常规切除脾脏操作后采取盐水冲洗腹腔,随后进行缝合止血。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腹腔镜进行脾脏切除手术,指导患者呈仰卧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处理后采用右侧斜卧位,在脐下缘0.5~1 cm 处做切口,保持腹压13~15 mmHg,取10 mm Trocar穿刺作为观察孔,同时于左右锁骨中线与脐水平线交界处插入12 mm Trocar与5 mm Trocar,经腹腔镜提起大网膜,游离脾胃韧带与胃结肠韧带,而后打开小网膜囊,离断并结扎胃短静脉,待脾脏血液回流结扎脾动脉,随后将脾脏托出,分离各个血管并切除脾脏,同样采用温盐水冲洗腹腔后进行缝合处理。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以及手术前、手术后15 d 胃肠激素及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胃肠激素水平主要包括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及胃泌素17,具体检测步骤为:分别于手术前后采集患者早晨空腹静脉周血5 mL,以3 000 r/min离心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进行测定;采用肝功能Child-pugh 评分量表对肝功能指标进行测定,共包括肝性脑病、腹水、总胆红素、白蛋白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5项指标,每项得分为1~3分,满分为3~15分,得分与肝功能指标呈负相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perioperative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perioperative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

2.2 两组胃肠激素水平比较 两组术前胃肠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15 d,两组胃肠激素水平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胃肠激素水平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 两组患者胃肠激素水平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注:与本组手术前比较,aP<0.05

?

2.3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 手术前,两组肝功能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15 d,两组肝功能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肝功能评分比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liver functio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表3 两组患者肝功能评分比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liver functio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s)

?

3 讨论

肝硬化静脉高压症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危重疾病,部分病情严重患者可并发胃底静脉曲张、脾功能亢进等症状,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4]。手术是既往临床治疗此疾病的主要方式,常见术式为脾切除术,但随着近些年微创技术的不断成熟,脾切除术已逐渐被临床淘汰[5]。

本研究采用腹腔镜联合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观察其围术期指标及手术前、手术后15 d胃肠激素水平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其中胃肠激素水平主要分为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及胃泌素17,而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可反映患者胃黏膜的形态功能二者也可直接反映患者胃酸分泌以及十二指肠腺体分泌情况[6];肝功能指标可反映患者肝脏是否存在疾病、肝脏损害程度及病因等[7]。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围术期各项指标均较优,手术后15 d,两组胃肠激素水平与肝功能指标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表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脾切除术治疗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围术期指标,降低胃肠激素水平与肝功能指标。究其原因在于,传统脾切除手术虽可有效改善脾功能亢进及减少并发症发生,取得显著疗效[8]。但相关研究表明,此术式会对患者病变部位附近组织造成一定损害,同时还会影响患者免疫功能,不利于患者术后预后[9]。腹腔镜联合脾切除术具有以下优势:①对患者造成创伤较小,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②改善患者胃肠激素水平,调节消化腺分泌及消化道功能,促进患者食欲,确保患者营养摄入;③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促进患者预后[10]。

综上所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脾切除术效果显著,可改善围术期指标,降低胃肠激素水平与肝功能指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激素水平门静脉围术
针药结合改善肾虚痰湿型PCOS激素水平的90例患者的临床观察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甲功正常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DKD的相关性
3.0T MR NATIVE True-FISP与VIBE序列在肝脏门静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基于W-Net的肝静脉和肝门静脉全自动分割
围术期血液管理新进展
益母缩宫颗粒对药流者激素水平的影响
孕妇血清激素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