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内窥镜下三线减张手术治疗鼻中隔弯曲的临床研究

2021-01-21汪身正

宜春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鼻中隔内窥镜鼻腔

汪身正

(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江西 宜春 336000)

鼻中隔弯曲是指鼻中隔向一侧或双侧偏离,或局部区域存在突起现象,最终引起一系列的鼻腔功能障碍症状[1-2]。临床将鼻中隔弯曲分为4种类型,包括C形、S形、棘突(呈尖锥样突起)和嵴突(由前向后的条形山嵴样突起),同时根据弯曲位置分为高位弯曲、低位弯曲、前段弯曲和后段弯曲,通常情况下,前段弯曲所引起的鼻功能障碍较为显著。患者发病后会出现鼻塞、流鼻涕、头痛及鼻出血等临床现象,同时还可伴随鼻窦炎、耳鸣耳闷等症状,并且可促使患者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几率大幅度提升,将对患者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3-4]。临床对鼻中隔弯曲的治疗方法多为手术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病情,且手术种类较多,如鼻内窥镜下三线减张手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对该手术的研究相对少见[5]。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鼻内窥镜下三线减张手术对鼻中隔弯曲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30例鼻中隔弯曲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15例)。对照组中男9例,女6例;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39.71±2.58)岁;身体质量指数17-26kg/m2,平均身体质量指数(21.38±1.20)kg/m2;C形6例、S形7例、棘突1例、嵴突1例。观察组中男8例,女7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9.75±2.59)岁;身体质量指数17-27kg/m2,平均身体质量指数(21.41±1.23)kg/m2;C形7例、S形5例、棘突1例、嵴突2例。统计学比较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均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确诊为鼻中隔弯曲;②无精神疾病史。(2)排除标准:①鼻窦炎及鼻息肉者;②心、肝、肾等脏器器官功能异。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鼻中隔黏膜切除手术,具体内容如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消毒及麻醉,均取仰卧位。作切口于左侧鼻前庭部位,将骨黏膜及软骨黏膜进行游离,选用旋转刀将软骨切除,并选用咬骨钳对筛骨垂直板进行清除,同时清除鼻底上颌骨骨嵴及犁骨,之后对鼻中隔黏膜进行修复,缝合切口。观察组采用鼻内窥镜下三线减张手术,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消毒及麻醉,均取仰卧位。在鼻内窥镜的支持下,作切口于左侧鼻中隔黏膜及皮肤交界部位,将左侧鼻中隔黏膜及鼻中隔骨性支架进行游离,并且将鼻中隔软骨与犁骨、筛骨垂直板及鼻中隔前段硬骨粘连进行分离。竖直软骨,选用咬骨钳将硬骨骨质清除,并且作楔形数条于软骨弯曲的曲面且与鼻底平行,最后解除软骨曲面的张力。对鼻中隔软骨高位弯曲的患者给予电动切割器对软骨曲面突起进行切除,将弯曲软骨恢复至平直状态,最后对鼻中隔黏膜进行修复。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止血及抗感染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1个月进行评估。

1.4 评价指标

①观察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临床指标。②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6]对两组患者术后2周及1个月时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分值0-10分,0分为无疼痛感,1-3分为轻微,4-6分为有疼痛但可忍受,7-10分为剧烈疼痛且难以忍受。③选用CT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鼻窦进行检查,采用Lund-Mackey鼻窦CT评分[7]作为症状评分标准:将患者鼻窦生理结构分为窦口鼻道复合体、上额窦、前后组筛窦、蝶窦及额窦6个部分,分别依据其病变程度计0-2分,总分12分,患者CT评分与其病变程度成正比。④观察并详细记录两组的出血、鼻中隔穿孔、鼻中隔扇动及外鼻畸形等并发症状况。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且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临床指标对比

2.2 VAS评分

观察组术后2周及1个月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VAS评分对比分)

2.3 症状评分

术后观察组症状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症状评分对比分)

2.4 并发症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仅对照组出现一例术后血肿,两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

3 讨论

鼻中隔弯曲是耳鼻喉科中常见且多发的疾病之一,据统计,鼻中隔弯曲的发病率约为5.7%-17.6%,且男性多于女性[8]。临床认为鼻中隔弯曲的病因包括发育异常、外伤、占位性病变及遗传等,患者可出现明显的呼吸受阻,若不及时的进行治疗,患者由于慢性炎症反应等原因会产生诸多的并发症,如鼻窦炎、鼻中隔脓肿、鼻中隔血肿及颅内并发症等,可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9-10]。

手术方法是临床治疗鼻中隔弯曲的首选手段,其中鼻中隔粘膜切除术是临床既往常用传统术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清除异常解剖结构,但手术过程中存在视野狭窄等弊端,无法清晰对患者鼻腔内状况进行观察,且术中需切除患者大部分的鼻中隔支架,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创伤较大,风险性较高,术后患者出现血肿出血、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几率较高,不利于患者预后改善[11-13]。近年来,由于鼻内镜的不断发展及完善,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鼻内镜的支持下,能够更加清晰直观的对鼻腔内状况进行观察,在医生的操作下,不仅能够最大程度的保留鼻腔功能,同时还能够有效清除鼻腔内异常结构,而不会对周围组织造成较大伤害[14-15]。鼻内窥镜下三线减张手术即为在鼻内镜技术支持下所进行的一种手术,主要以鼻中隔弯曲形成的物理学原理为基础,可有效解除偏曲的主要着力点,能够显著对患者鼻中隔张力进行改善,并且不会对鼻中隔完整性造成破坏,有效保留鼻中隔软骨的完整性及延续鼻中隔的依从性[16-17]。同时由于手术未对高位鼻中隔弯曲进行离断,可有效促使鼻中隔处于稳定状态,避免患者发生鼻梁塌陷等现象[18]。此外,患者若在手术过程中发生鼻中隔穿孔现象,可及时有效的采取软骨对穿孔部位进行修补,同时,鼻内窥镜下三线减张手术的手术操作对患者机体及鼻腔上理工男的损伤程度较低,术中能够保留大部分的鼻支架骨,可有效弥补传统手术因切除大部分鼻中隔支架而引发术后并发症现象等不足,临床应用效果较好[19-20]。在鼻内镜技术的支持下,可将鼻腔放大至原来的数十倍,不仅可最大化的保护鼻腔正常功能,还能够有效切除病变的鼻腔结构及组织,从而修复鼻腔解剖结构及功能,且患者接受鼻内窥镜下三线减张术后,鼻通气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且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观察组术后2周及1个月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术后观察组症状评分较对照组低,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仅对照组出现一例术后血肿,两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表明对鼻中隔弯曲患者给予鼻内窥镜下三线减张手术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状况,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综上所述,采用鼻内窥镜下三线减张手术治疗鼻中隔弯曲的效果显著,患者的病情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且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鼻中隔内窥镜鼻腔
一种具有附加内窥镜功能的医疗管
电子内窥镜临床评价要求探讨
内窥镜技术研究进展
鼻腔需要冲洗吗?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鱼腥草治疗慢性鼻腔炎
清洗鼻腔治感冒
两种鼻腔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对比性探究
鼻内窥镜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作用
鼻中隔矫正术后采用鼻中隔褥式缝合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