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套袋对猕猴桃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2021-01-20井赵斌马文娟

陕西农业科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纵径单果套袋

井赵斌,马文娟

(1.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农林科技学院,陕西 渭南 714026;2.陕西省渭南市果业研究院,陕西 渭南 714026)

猕猴桃(Actinidiachinensis)是原产于我国的水果,共有75个分类单元,其中生产栽培中以美味猕猴桃和中华猕猴桃为主[1]。目前,我国栽培面积和产量均位居世界第1位,而陕西省是我国及世界猕猴桃最大的产区,海沃德和华优均位列美味猕猴桃和中华猕猴桃种植面积第一位,且在促进我国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2]。随着消费者对果品品质要求的提高,夏季日灼及风摩等问题的出现果品商品率降低,在猕猴桃生产中采用了套袋技术[3~7]。该技术也在其他水果如苹果[8]、葡萄[9]等生产中广泛应用。研究表明,猕猴桃套袋可以:①减少病虫害[3];②提高果实的外观质量[4];③防止日灼[5];④减少落果[6]等优点。然而,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持续增加及每年出现的用工荒对果实套袋技术提出了挑战,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猕猴桃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据调查,国外猕猴桃种植中不套袋,且果品产量和品质均很高。在当前提倡轻简化栽培及栽植成本增加的现状下,猕猴桃要不要套袋,与未套袋相比产量和品质究竟如何是急需回答的科学问题。同时,多年异地同时开展套袋对美味猕猴桃和中华猕猴桃果品产量、品质和产值影响的研究鲜有报道。

为了明确套袋和未套袋对猕猴桃产量、品质及产值的影响。2017-2019年,通过对套袋和未套袋处理中猕猴桃果实产量、品质指标及经济效益的测定分析,以期为猕猴桃轻简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2017-2019年,试验同时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向阳办、周至县楼观镇进行。

试验品种为海沃德和华优,树龄8 a,株行距为2×3.5 m,树型为单主干羽状树形。授粉方式为人工辅助授粉,自然膨果,未用膨大剂处理。全年肥料施用情况如下:基肥(10月下旬)每棵树施用2.5 kg有机肥、2.5 kg生物有机肥、0.5 kg复合肥(18-18-9);萌芽肥(3月中旬)每棵树施用复合肥1 kg(26.5-11.5-0);第一次膨果肥每棵树施用复合肥1 kg(22-8-10);第二次膨果肥每棵树施用复合肥1 kg(15-6-23)。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由陕西蒲城清泉牧业有限公司提供,复合肥由山西天脊煤化工企业集团提供。

试验设置套袋和未套袋两个处理,重复3次,每个处理5棵树,共15棵树,每棵树在相同部位选择10个果实套袋,未套袋处理在相同部位选10个果实挂标记。套袋时间为花后60 d,一般在上午9:00~11:30时或下午4~6:30进行。套袋前对果实全面喷一次杀菌剂(禁用乳剂),待药液干后即可套袋。选择架面上发育端正、无叶磨病变的果实。套袋选用米黄色的木浆果袋,规格12×16 cm,底部留有通气孔。

1.2 指标测定

果实成熟后,测定商品果率、单果重、纵径长、横径长、软熟果硬度、软熟果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含量、软熟果Vc、可滴定酸和可溶性糖指标,每个处理测定150个果实。测定指标参考陕西省地方标准《猕猴桃标准综合体》(DB61/T 886~889-201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猕猴桃属》(NY/T 2351-2013)中有关方法:果实单果质量采用精度0.01g的电子天平测量;利用游标卡尺测量横径和纵径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爱拓PAL-1型折射仪测定;可滴定酸含量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采用2-6二氯靛酚法测定;可溶性总糖含量采用蒽酮法测定;果形指数=纵径长/横径长。

1.3 数据分析

用Excel整理原始数据,用SPSS 23.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均值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套袋和未套袋对猕猴桃果实的影响

海沃德套袋果肉颜色呈现淡绿色,未套袋果肉颜色呈翠绿;海沃德套袋果实日灼果和病虫果未发现,而未套袋果实有很少的日灼果和病虫果,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华优套袋果肉颜色为橙黄色,未套袋果肉颜色深黄色,日灼果和病虫果表现与海沃德相同。风斑和机械伤害情况在海沃德和华优各处理中均未发现(表1)。

表1 套袋和未套袋对猕猴桃果实的影响

2.2 套袋和未套袋对单果重、纵径长、横径长及果形指数的影响

单果重、纵径长、横径长是评价猕猴桃产量的主要指标。套袋处理中海沃德和华优单果重分别为105.58 g和82.27 g、横径长分别为47.85 mm和40.37 mm、纵径长分别为67.31 mm和60.21 mm,未套袋处理中海沃德和华优单果重分别为127.60 g和93.96 g、横径长分别为50.44 mm和44.80 mm、纵径长分别为72.12 mm和66.45 mm。海沃德和华优未套袋处理单果重、横径长和纵径长均显著高于套袋处理(P<0.01)(图1)。其中,海沃德未套袋与套袋相比,平均单果重增加22.02 g(20.86%)、横径长增加了2.59 mm(5.51%)、纵径长增加了4.81 mm(7.15%);华优未套袋与套袋相比,平均单果重增加11.69 g(14.21%)、横径长增加了4.43 mm(10.97%)、纵径长增加了6.24 mm(10.36%)。两个品种果形指数在套袋与未套袋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图1)。

2.3 套袋和未套袋对生理成熟果和软熟果实硬度及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生理成熟果硬度和生理成熟果可溶性固形物既是决定猕猴桃采收期的指标,也是影响猕猴桃品质的重要指标,为了分析套袋和未套袋果实耐储性,本研究同时测定了软熟果实硬度及对应的成熟果可溶性固形物指标。套袋和未套袋处理中海沃德生理成熟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分别为9.85 kg·cm-2和10.75 kg·cm-2、6.7%和6.8%;套袋和未套袋华优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分别为6.7 kg·cm-2和7.1 kg·cm-2、7.5%和7.7%。套袋和未套袋处理中海沃德软熟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分别为0.99 kg·cm-2和1.08 kg·cm-2、13.95%和14.05%;套袋和未套袋华优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分别为0.63 kg·cm-2和0.74 kg·cm-2、16.71%和17.23%。海沃德和华优生理成熟果硬度在套袋和未套袋处理中均呈显著差异(P<0.05);海沃德套袋与未套袋处理中软熟果实硬度差异不显著(P>0.05),而华优果实软熟硬度表现差异显著(P<0.05)。海沃德和华优生理成熟果和软熟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套袋和未套袋处理中均表现不显著(P>0.05)(图2)。

2.4 套袋和未套袋对干物质含量、Vc含量、可滴定酸和可溶性糖的影响

干物质含量、Vc含量、可滴定酸和可溶性糖是评价猕猴桃品质的主要指标。套袋处理中海沃德和华优干物质含量分别为17.21%和21.09%、Vc含量分别为59.94 mg·100g-1和68.72 mg·100g-1、可滴定酸分别为1.34%和1.3%、可溶性糖分别为11.37%和13.31%;未套袋处理中海沃德和华优干物质含量分别为17.54%和21.95%、Vc含量分别为64.22 mg·100g-1和71.93 mg·100g-1、可滴定酸分别为1.32%和1.19%、可溶性糖分别为12.29%和13.47%。未套袋处理中海沃德和华优品种果实干物质含量和Vc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套袋处理(P<0.05,P<0.01)。其中,海沃德未套袋与套袋相比,平均干物质含量增加0.33%、Vc含量增加了4.28 mg·100g-1;华优未套袋与套袋相比,平均干物质含量增加0.86%、Vc含量增加了3.21 mg·100g-1。海沃德和华优果实可滴定酸和可溶性糖在套袋与未套袋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图3)。

2.5 套袋对猕猴桃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参考陕西省地方标准《猕猴桃标准综合体》(DB61/T 886~889-2014)中,美味猕猴桃667 m2留果量按照25 000个核算、中华猕猴桃华优亩留果量按照30 000个核算。套袋和未套袋处理海沃德年产量分别为39 592.50 kg·hm-2和47 850.00 kg·hm-2,年产量提高了8 257.50 kg·hm-2(增幅20.86%),年产值增加3.56万元·hm-2。套袋和未套袋处理华优产量分别为37 021.50 kg·hm-2和42 282.00 kg·hm-2,年产量提高了5 260.50 kg·hm-2(增幅14.21%),年产值增加3.16万元·hm-2。同时,再加上果袋和套袋用工成本,海沃德和华优年均分别增加产值为4.54万元·hm-2和4.24万元·hm-2(表2)。

表2 套袋和未套袋猕猴桃产量和产值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果实套袋是通过改变果袋内果实的“光、湿、气、热”等微域条件,进而达到提高果面光洁度、预防病虫害和降低农药残留的目的。基于此建立的标准化果品生产技术,也成为促进相关果树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技术措施,对解决因果实外观着色差、果面不干净、农药残留等引起的果品质量差、销售不畅等问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3~9]。然而,随着套袋技术对劳动力的现实需求与农村劳力紧缺之间的突出矛盾,以及套袋成本增加的问题,开始成为制约果业可持续性健康发展的第一大不利因素。因此,笔者研究针对我省猕猴桃套袋中存在的类似问题,采取多年异地的研究,旨在探究套袋对猕猴桃果实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果袋类型对果品影响不同。赵娜等[6]研究了5种不同果袋对海沃德果实影响的研究表明:单层橙黄色木浆纸袋下端封口的果袋效果最好[3~12]。韩飞等[10]研究表明黄褐色单层纸袋处理的金艳猕猴桃果品品质最好。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研究选用了当前在生产中大量使用的规格为12×16 cm的米黄色木浆果袋,底部留有小通气孔,未开口。研究表明套袋时间对果品质量和品质也有较大影响,如赵娜等[6]研究也表明花后50~70 d套袋较适宜;杨贵琴等[4]研究表明6月下旬套袋可以提高猕猴桃部分贮藏指标。研究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和多年生产实践,本实验选择了花后60 d套袋。套袋对果品外观的影响研究结果较一致,现有研究均表明套袋可提高果品外观品质进而增加商品果率[3~12]。然而,套袋对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尽相同。本研究表明,套袋显著减少了海沃德和华优单果重、横径长和纵径长,这与赵娜等[6]人研究结果相同。蔡金术等[10]研究表明套袋对红心猕猴桃楚红果实单果重无明显影响,这可能与该研究中使用的双层袋有关系,有研究表明双层袋不利于物质积累[12]。赵娜等[6]人研究表明果实套袋处理降低了海沃德猕猴桃生理成熟果硬度和软熟时的可溶性固形物,本研究也表明未套袋处理海沃德和华优生理成熟果硬度、华优果实后熟硬度显著高于套袋处理。陈志杰等[13]研究表明套袋虽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使用膨大剂浸果),但负效应明显,总糖、Vc分别降低63.3%和56.6%,且口感变差。本研究也表明套袋果实品质指标干物质和Vc含量显著降低。

前人研究表明套袋具有增产效果,经调查这些研究中均对果实进行了膨大剂浸果处理,而未进行浸果处理的研究均表明套袋不增产或者增产不显著。本研究在计算产值指标时,未考虑商品果率指标,经调查近年来客商在收购猕猴桃时主要是以单果重来确定商品果,病虫害果实在日常管理中大部分已提前疏除,因此商品率忽略不计。另外,为了从理论上反映套袋对经济效益的影响,本研究在计算时采取了统计的产量计算指标,以减少实际生产中产量不一致产生的统计误差。本研究结果表明套袋对猕猴桃产量和品质指标影响较大,套袋引起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套袋需要包括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管理等一系列配套栽培技术,而在实际生产中对这些配套技术落实不到位,从而将套袋的优势弱化了。

综上所述,现阶段在生产管理中在重视叶幕层、叶果比管理、土壤管理和病虫害管理的基础上,可以减少或不使用果袋,推广轻简化栽培模式以适应新时期果品生产的要求,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纵径单果套袋
更正
金艳猕猴桃疏花疏果技术研究
栽培西瓜单果重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乐昌柰李“炼金术” 套袋果身价十倍
安顺市辣椒品种引种栽培及各性状相关性研究
核桃新品种
——辽异1号
不套袋与套袋栽培的红富士苹果品质比较
‘富士’和‘国光’苹果果实发育过程中生理指标初步研究
基于Logistic模型的澳洲坚果果实生长发育研究
套袋加重柠檬虫斑的发生